词条 牟氏宗谱不分卷(四川省乐山市犍为县)

牟氏宗谱不分卷(四川省乐山市犍为县)

始迁祖猪保,明洪武间自湖北麻城迁蜀。书名据书衣题。
牟氏宗谱不分卷(四川省乐山市犍为县)简介资料
犍为
清光绪九年(1883)
四册
1883
牟氏宗谱
刻本
牟占杰
线装
相关人物
牟氏宗谱不分卷(四川省乐山市犍为县)相关文献
四川省乐山市文氏各支源流
四川省乐山市文氏各支源流,乐山市(市中区、沙湾区、五通桥区、金河口区、犍为县、井研县、夹江县、沐川县、峨眉
查看全文
四川省-乐山市余龙
余龙,男,四川乐山人,1957年出生。自幼喜好中国画。1975年,十八岁时由启蒙老师熊世森介绍到乐山乌龙寺做临时工,与当代中国十大高僧之一的遍能和尚朝夕相处达四年之久。与遍能和尚同案书画的岁月中,受到与人为善、平和处世思想的影响,奠定了谦逊随和的性格特征。感悟到了“平常心即佛心”的境界。1979年调往乐山大佛寺,兼管文物商店和管理局的接待工作。接待过何海霞、关山月、崔子范、吴冠中、程十发、周思聪、黄胄、王子武、董欣宾等全国著名画家。观摹前辈们作画,受到很大启发;自己学画的作品也得到前辈们的热情指点。工作之余读书写字,常求教于乐山前辈遍能、李琼久、杨风等著名书画家。1992年,赴南京江苏省国画院,拜董欣宾为师进修中国画理论。余龙出生在峨眉山下的龙池镇,成长于大渡河、岷江、青底江三江汇流处,是大山大水养育了他。表现大山大水始终是余龙山水画的主题。为壮胸中浩然之气,他的足迹遍及中原、江南、云贵、...
查看全文
四川省牟益
牟益:(生於1178年?)字德新,籍贯四川,南宋理宗(1224~1264)、度宗(1264~1274)时文士,善画人物、工篆书。「捣衣图」是张流传有绪的作品,受到北宋文人画审美观的影响,宋代绘画开始注意诗意的表现,强调绘画的内涵及文学意境的表达。此画正是根据南朝梁文学诗人谢惠连(397~433年)所作《捣衣诗》的诗意,描写妇女为远征在边疆的夫婿制作寒衣时怀念和伤感的情景。
查看全文
四川省-乐山市薛绂
薛绂[籍贯嘉州龙游(今乐山市)人[朝代宋朝[主要著作[小传幼颖悟,日诵万言,于书无所不读。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进士。除成都府学教授。寻知黎州,筑玉渊书院,聚徙讲学,学者称符溪先生。宁宗开禧间,辟四川宣抚司幕官。嘉定四年(1211),召为秘书郎。因廷对极言韩胄之奸,坐劾去。旋与魏了翁讲明《易》学,了翁叹服不逮,以后进礼上之;又尝题其《则堂诗》云:“卓哉符溪老,吾道资御捍。万殊错标中,独识一理贯。反躬事省察,愤世兴寤叹。揭堂阐斯则,绝识陋秦汉。”著有《易则》十卷,皆谈《易》理,甚为时人所称。是书今佚。《宋诗纪事补遗》录其诗一首,《宋代蜀文辑存》录其文二篇。《蜀中广记・著作》有载,《四川通志》、《乐山县志》有传。
查看全文
犍为县
概况历史1950年起,属于乐山专区、乐山地区。1951年,析置五通桥市(今乐山市五通桥区前身)。行政区划犍为县辖12个镇:玉津、清溪、罗城、芭沟、石溪、新民、孝姑、龙孔、定文、敖家、金石井、泉水,18个乡:双溪、九井、同兴、榨鼓、铁炉、大兴、南阳、纪家、新盛、寿保、舞雩、下渡、玉屏、岷东、塘坝、马庙、公平、伏龙。教育犍为县有4所普通高等中学,即犍为第一中学,罗城高中,孝姑高中和清溪高中;1所职业高中,即犍为职高。其中犍为第一中学为四川省重点中学,罗城高中为乐山市重点中学。经济交通213国道成渝环线高速公路G93岷江航运风景名胜芭石铁路蜜蜂岩站犍为八景东汉崖墓贞洁牌坊纪功坊石刻造象凉厅街罗城古镇,形似船只,座落山顶,建于明代。犍为文庙,四川最大的孔庙。芭石铁路,蒸汽窄轨小火车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