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湖游氏六修族谱十二卷首一卷(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
始祖秘阁,行第一,宋代人。始迁祖贵九,行第一,宋代人。书名据版心题。
带湖游氏六修族谱十二卷首一卷(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简介资料
带湖游氏六修族谱十二卷首一卷(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相关文献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谢逸
谢逸(1068-1113),字无逸,号溪堂。宋代临川城南(今属江西省抚州市)人。北宋文学家,江西诗派二十五法嗣之一。与其从弟谢薖并称“临川二谢”。与饶节、汪革、谢薖并称为“江西诗派临川四才子”。曾写过300首咏蝶诗,人称“谢蝴蝶”。生于宋神宗赵顼熙宁元年,幼年丧父,家境贫寒。与汪革、谢薖同学于吕希哲,刻苦磨砺,诗文俱佳。两次应科举,均不第。然操履峻洁,不附权贵,和谢薖“修身砺行,在崇宁大观间不为世俗毫发污染”(《谢幼盘文集》卷首),一生过着“家贫惟饭豆,肉贵但羡藜”的安贫乐道的清苦生活,以作诗文自娱。在乡家居,每月召集乡中贤士聚会一次,共议古人厚德之事,并抄录成册,名为“宽厚会”。其《寄隐士诗》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先生骨相不封侯,卜居但得林塘幽。家藏玉唾几千卷,手校韦编三十秋。相知四海孰青眼,高卧一庵今白头。襄阳耆旧节独苦,只有庞公不入州”。这首诗为历代诗论家所赞赏,《竹庄诗话》、《诗林广...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汪革
汪革(1071-1117)字信民,号青溪,江西临川腾桥人,祖籍歙(今安徽歙县)。北宋诗人。哲宗绍圣四年(1097)进士。“江西诗派临川四才子”之一。汪革与饶节、谢逸、谢薖并称为“江西诗派临川四才子”。少年时就学于北宋学者吕希哲门下,工诗文,有才名。绍圣四年(1097年),礼部会试第一,为长沙教授。时逢老母去世,安葬乏资。同僚集资相助,均辞谢不受。有一次,其妻取用宫中一锡水壶,便疾言厉色令其投入江中,并沉痛地说:“这是毁我声誉。”后任宿州教授,曾傍溪盖房,取名“青溪堂”。他一边教学,一边从事著述,所作诗,风格挺拔,为世所称道。吕希哲将他比作后汉时的黄宪、茅蓉,其孙吕本中经常同汪革切磋,成为莫逆之交。汪革笃实刚正,不附权贵。时蔡京当权,想网罗名士附己,召汪革为宫正博士。汪革力辞不就,对友人说:我不想在将来把自己的名字列入《奸臣传》中。不久,为楚州教官,卒于任上。汪革善诗,与谢逸、饶节等名士时相...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董居谊
董居谊生于南宋绍兴27年(1157)卒于端平2年(1235),孝宗淳熙辛丑科(1181)进士,曾任州通判,太常博士,国史编修,实录院检讨,秘书丞,右正言,起居舍人,工部侍郎,累官任至四川制置使,金兵南下,军士作乱,居谊遁,被夺五官职,嘉定12年(1219)流居湖南永州,后返乡,卒葬戚姑山附近的明水山。因朝庭问罪董居谊,居住在后昌源的董氏纷纷逃离,或入赘别村他姓,至使后昌源破落,无董姓居住。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揭重熙
揭重熙(?-1651年12月15日),字祝万、又字万年,号蒿庵,江西临川湖南乡揭家坊人。南明著名大臣,明末清初诗人。揭重熙自幼聪明好学。崇祯九年(1636)乡试及次年会试均以五经中试,时称异才。崇祯十年(1637)进士。初任福宁(今福建霞浦)知州,能体察民情,审理案件,重证据,允许当事人申辩,以理服人,依法量刑,宽严适度,有“一清如水爱如春”之誉。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李自成率农民起义军攻下北京,崇祯皇帝自缢煤山,明朝灭亡。吴三桂0清军入关,李自成败走。满清铁骑挥戈南下,迅速占领了大半个中国。揭重熙决心以身许国,与福宁州副总兵洪日升起兵勤王。行前,揭重熙流着眼泪与妻子诀别:“不驱逐鞑虏,我决不生还。从今以后,你好像是寡妇,儿子就像是孤儿,母子珍重,不要再挂念我的生死。”当年8月,他和洪日升率兵到达南都,辅助南明福王朱由崧抗清,任吏部考功主事。三个月后,因父丧回抚州守孝。弘光元年(公...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游国恩
游国恩(1899-1978)字泽承,江西临川人。著名文学史家、楚辞学专家。192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文学系。此后先在江西教中学,1929-1932年任武汉大学、青岛大学讲师。1932年起,历任山东大学(前青岛大学)、华中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北京大学教授,直至逝世。1952年院系调整后,兼任北大中文系中国文学史教研室主任、中文系副主任、校务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委员等职。1956年被评为一级教授。毕生从事教学和学术研究,对中国古代文学,特别是对《楚辞》的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成为享誉中外著名的文学史家、楚辞学专家。在大学求学时期就发表了《荀卿考》、《陶潜年纪辨疑》等重要论文和专著《楚辞概论》,《楚辞概论》被称为"有《楚辞》以来一部空前的著作。"主要著作还有《先秦文学》、《读骚论微初集》、《屈原》、《楚辞论文集》、《离骚篡义》、《天问篡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