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阙
沿革武则天垂拱元年(685年)设置左补阙于门下省、右补阙于中书省,左、右各二人,位秩从七品上,官名来自“言国家有过阙而补正之”,职掌与拾遗相同,“掌供奉讽谏,扈从乘舆。凡发令奉事有不便于时,不合于道,大则廷议,小则上封。若贤良之遗滞于下,忠孝之不闻于上,则条其事状而荐言之。”才能尚可就能授任补阙,不拘出身官阶及铨叙。补阙也设有内供奉,无定员额,资格、俸禄与正官相同。天授初年(690年),左、右补阙各增加三员,与原有四人合计为十人。神龙初年(705年),依旧改回左右各二员。北宋改名为左右司谏。南宋沿置,随后撤罢。明初设左右司谏,不久即撤职,建文帝再设置补阙,明成祖即位后再度废除。注释^《续资治通鉴·宋太宗端拱元年》:“帝以补阙、拾遗多循默不修职业,二月乙未,改左、右补阙为左、右司谏,左、右拾遗为左、右正言。”参考文献《唐六典》卷八·门下省《唐六典》卷九·中书省
泓水之战
背景周襄王九年(公元前643年),春秋时代第一位霸主齐桓公逝世后,齐国内乱,次年宋襄公出兵协助齐孝公取得君位。同时,楚成王借此机会将势力深入中原地区。因此,宋襄公不顾宋国国力尚弱,希望能以宋国的公爵地位压服各国,并与楚国争夺对中原的控制权。周襄王十三年(公元前639年)春,宋、齐、楚三国君主会于齐,在宋襄公的强力要求下,三国同意于当年秋于宋国召集诸侯大会。同年秋,宋国、楚国、陈国、蔡国、许国、曹国和郑国赴会,齐国和鲁国托故未来。宋襄公不顾公子目夷的建议,轻车简从赴会,以争取与会诸侯的信任,结果被楚王在会场上突袭遭擒。楚国乘机进攻宋国未果,不久,在鲁僖公调停下,宋襄公被释放。周襄王十四年(前638年),宋襄公为一雪前耻,不顾公子目夷和公孙固的劝说,联合卫国、许国和滕国讨伐臣服楚国的郑国。郑向楚求救,楚成王遂率师进攻宋国本土,迫使宋国退军。经过周襄王十四年(公元前638)十一月初一,两军相遇于...
姚泓
生平后秦弘始十八年(416年)正月,姚兴卒,姚泓即位。兄弟相争,国中大乱。八月东晋刘裕起兵伐秦。后秦疲于应敌之际,国内又相继发生姚懿、姚恢的叛乱。次年(417年)八月,刘裕帐下大将王镇恶攻入长安平朔门。姚泓无计可出,准备出降,他十一岁的儿子姚佛念说,晋朝人“将逞其欲”,(即使投降)我们也一定不能保全自己,我愿自杀。姚泓怃然不知所对。佛念登上城墙自投而死。姚泓率一家老小至王镇恶大营投降,其堂叔姚赞也率宗室子弟一百余人投降。刘裕将后秦王室全部处死,其余宗族成员迁往江南。姚泓被押往建康斩首。后秦亡。《晋书》载,泓孝友宽和,而无经世之用,又多疾病,兴将以为嗣而疑焉。久之,乃立为太子。兴每征伐巡游,常留总后事。博学善谈论,尤好诗咏。查看完整族谱姚泓的族谱(点击、托转或缩放交互)妻子姚泓皇后子:姚佛念参考资料《资治通鉴》卷一百一十七至一百一十八《晋书》卷一百一十九
张阙
生平张阙出身不详,刘裕建国前嫁给他为妾。于406年生下刘裕长子刘义符。刘裕因为人过中年才有了这第一个儿子,非常高兴。永初元年,她被封为夫人,由于刘裕嫡妻臧爱亲在建国前已死,实际上为后宫最尊贵者。少帝即位后,有司奏上尊号为皇太后,居于永乐宫。少帝被徐羡之废去之后,张阙被迫归还玺绂,随居吴郡。宋文帝元嘉元年,封为营阳国太妃,次年薨逝。参考文献《南史》·后妃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