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夹谷之奇

夹谷之奇

夹谷之奇
夹谷之奇简介资料
夹谷之奇相关文献
挑夹棋
棋具棋盘为五路、五花,或是后者再加上有十字的菱形。每方各十到九枚棋子。通规每方五枚棋子初始布置于己方底横行,其他己棋备用。每方轮流将一枚己棋沿线移动任意格数至空棋位,不得越子、或转弯。行棋时主动在同线上排成以下三子连线的排列之一就把该些敌子移除,并在该棋位补放同数量己子。有些地方规定两端需皆无其他棋子。消灭对方所有棋子或使敌方不能移动获胜。棋盘若接一个内有十字的菱形,则敌棋剩下一枚时则无法移除。须将该子赶至菱形顶端不能移动才获胜。各地类型五路棋盘五子飞流传于湖南邵阳。敌棋剩下一枚时则无法移除,若同时移除两枚则留一枚给敌方。须将该子赶至角部不能移动才获胜。夹子挑担流传于河南林州市。《林县民俗志》记载每方多一枚放于各方次底行的最右点。夹换、担换若又造成同样被夹换、挑换,继续移除敌棋,直到条件不合。五花棋棋盘五花棋棋盘挑夹棋、五子棋也可称为“五子棋”。棋盘可再加内有十字的菱形,代表和尚头。夹换、...
查看全文
郭之奇
生平明崇祯元年(1628年)中进士,选授翰林院庶吉士,崇祯六年(1633年)任礼部主客司主事,提督四译馆,翌年转员外郎。崇祯九年(1636年)典试河南后,转郎中,崇祯十四年(1641年)迁福建提督学政、布政使司左参议,后摄按察司事。崇祯十七年(1644年)崇祯帝自缢于北京煤山,他跟随南明王朝弘光、隆武和永历皇帝转战南北。顺治九年(即南明永历六年,1652年)郭之奇策动全潮反正,潮州总兵郝尚久响应反清复明。翌年清政府派靖南王耿精忠率军围攻潮州城,城破后,清军“纵兵屠掠,遗骸十余万”。著述《宛在堂文集》38卷《宛在堂诗集》6卷《稽古篇》55卷《唐诗大观》5卷,10册《古诗唐诗大观评语》抄本,7册《新定道德经》《辑志副指》崇祯《揭阳县志》参考资料^阮元《广东通志》卷二百九十四^刘业勤《揭阳县正续志》卷六^饶宗颐《郭之奇年谱》^饶谔、饶宗颐《潮州艺文志》
查看全文
宫之奇
春秋时虞国(今山西省平陆县北)人,生卒年不详。他明于料事,且有远见,是春秋时著名的政治家。春秋时期,各国攻伐不止,晋国与虞国为邻,早有吞并虞国之心,但因虞国和虢国是很好的盟国,无隙可乘,所以始终未敢轻举妄动。对此,宫之奇看得很清楚,坚决主张虞虢联盟。晋献公十九年(前658年),晋国将“屈产之乘”与“垂棘之壁”送给虞君,请求借道伐虢。宫之奇识破了晋国的阴谋,深知晋献公送良马、宝玉是“将欲取之,必先与之”,故极力劝谏虞君,不能借道给晋军。但虞君贪财好利,接受了晋国的名马宝玉,借道与晋,还请求派兵为晋军充当先头部队。这年夏天,晋派里克、荀息率军会合虞师攻打虢国,占领了虢国的下阳(今山西省平陆县北)。晋献公二十二年(前655年)晋国又向虞国假道伐虢,宫之奇对虞君说:“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玩”。又说:“虞之与虢,唇之与齿,唇亡则齿寒。”劝说虞君联虢抗晋。虞君不听,再次借道给...
查看全文
林之奇
南宋校书郎林之奇简介,林之奇的《尚书全解》作于哪一年?林之奇(1112年-1176年),字少颖,号拙斋,福州侯官人,北宋人。生于宋徽宗政和二年,卒于孝宗淳熙三年,年六十五岁。著有《尚书集解》、《春秋、周礼论》、《孟子讲义》、《论语注》、《扬子解义》、《道山纪闻》、《拙斋集》等。 林之奇 从吕本中学,本中非常看重他。绍兴二十一年,(公元一一五一年)及进士第
查看全文
二夹弦
二夹弦:剧种起源于河北,发展于山东荷泽,流传于苏、鲁、豫、皖四省边界地区,解放后在亳县受到重视,得以迅速发展,并逐步形成自己的特点,目前仍兴盛不衰,成为亳州最受广大群众欢迎的两个主要剧种之一。这一戏剧伴奏乐器主要是四胡,这种四胡上的四根弦每两根分别夹一束弓上的马尾,进行拉奏,人们因以名之,称之为“二夹弦”。亳州一带也称“两夹弦”。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