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祖棠,明洪武间自直隶枣强县(今河北枣强)迁山东博兴县闫坊村,世居于此。 谱载序、族谱几点说明、世系表、世牒表、族谱附备资料等。
鲍氏族谱(山东博兴)相关文献
山东博兴县满氏族谱
山东博兴县满氏族谱,山东博兴县满氏族谱满氏族谱序言(代)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史所以纪一国之事迹,谱
山东省-滨州-博兴县董永
董永,汉代千乘(今博兴陈户镇)人,为著名孝子。董永自幼丧母,与其父相依为命。后其父年迈病重,行动不便,董永恪尽孝道。每去田间劳作,总是以车载父,一边侍奉父亲,一边耕作。父亲病故,黄永自卖其身,贷钱1万,葬埋父亲,因此孝名远扬。其孝行历代广为传诵,奉董永为孝子楷模,列为“二十四”孝之一。在山东省嘉祥县出土的武饲墓汉画像石上,就生动地刻载了董永“鹿车载父”、“肆力田亩”、“象耕鸟耘”的故事。该画像石上所刻“董永千乘人也”六字,是为“董永实有其人,故里山东博兴”的铁证。至三国时,曹植诗作《灵芝篇》第一次用文学形式歌颂了董永。此后,几乎历代都有以董永为题材的文学作品。久而久之,董永由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演变为神话故事中的人物。以董永故事演义而成的神话《天仙配》,已为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其民间传说在山东博兴、湖北孝感、江苏东台等地尤甚。
山东省-滨州-博兴县任华
任华,唐代文学家。生卒年不详,青州乐安(今山东省博兴县)人。唐肃宗时任秘书省校书郎、监察御史等职,还曾任桂州刺史参佐。任华性情耿介,狂放不羁,自称“野人”“逸人”,仕途不得志。与高适友善,也有寄赠李白、杜甫的诗存世。
山东省-滨州-博兴县崔向群
女,天文学家。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研究员。1951年12月生于重庆市万州,籍贯山东博兴。1975年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光学仪器专业,1982年、1995年先后获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硕士、博士学位。负责研制成功世界上新型的最大口径的大视场和光谱获取率最高的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望远镜(LAMOST),为中国在大样本天文学特别是宇宙大尺度结构、暗能量探索和银河系形成演化研究走到国际前沿创建了平台。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并实现一种新型的主动光学方法:薄变形镜面和拼接镜面相结合的主动光学方法,成功实现了六角形变形子镜和在一个光学系统中同时采用两块大口径的拼接镜面,使主动光学发展到新的水平,不仅使LAMOST这种非传统光学系统成功实现,将我国望远镜研制水平推进到国际前沿,还为我国研制未来极大望远镜奠定了基础。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
山东省-滨州-博兴县孙炎
孙炎,字叔然,三国魏青州乐安人,生卒年月不详。孙炎一生治学而不仕,是魏晋之际名闻一时的经学大儒。据唐殷践猷撰写的《乐安孙氏七迁碑记》所载,孙炎为春秋时期兵学思想家孙武和战国时期军事家孙膑的后裔。《碑记》载:“(孙)武生明,食采于富春。明子孙膑生于阿、鄄之间,后为齐王师。与魏将庞涓战于马陵,杀涓,虏太子申,随率子孙居齐之乐安。”又载:“(孙)旃,二子:炎、历。炎,字叔然,魏秘书监不就,时称东州大儒。东州者,乐安之雅号也。”由此可知,“马陵之战”后,孙膑率子孙回到了祖上的食采地齐国乐安定居下来,至魏晋之际,其孙氏家族已发展成为青州乐安郡的名门大姓。孙炎从学于汉末经学大师郑玄,性格执着而治学痴迷。为成就学术,他拒绝朝廷征召他做秘书监的仕途之路。为维护“郑学”的尊严,他不怕得罪当时与郑玄有学术之争的经学名家王肃,不遗余力地传承和维护“郑学”要义。孙炎一生著述甚丰,研究遍及儒家学说的各种经典,诸如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