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孙氏宗谱无锡新吴区坊前孙巷上(江苏省/无锡市)

孙氏宗谱无锡新吴区坊前孙巷上(江苏省/无锡市)

始祖万登(字朝元,号慎斋,晚号息庵,谥忠贞),任唐左金吾上将军,咸通间隐居安徽休宁黎阳乡之唐田。十六世富二(字天裕,号遯斋),元明之际迁居江苏无锡。始迁祖二十三世菊秀、筠如,明万历间自常熟跨塘桥北主司巷迁无锡梅里乡坊前南面孙巷上。 卷一序言、凡例、修谱理事会、村落图、源流统宗迁徙图、敕命、像赞、历修谱记、历代名臣科甲记、源流考、传、世系,卷二世系、领谱名录。
孙氏宗谱无锡新吴区坊前孙巷上(江苏省/无锡市)简介资料
无锡
伦叙堂
2019
2册
2019
孙氏宗谱无锡新吴区坊前孙巷上
排印本
孙裕坤
线装
孙氏宗谱无锡新吴区坊前孙巷上(江苏省/无锡市)相关文献
江苏省-无锡-新吴区姬转
转,《史记索隐》作柯转,春秋时期吴国第十四任君主,承袭父亲禽处担任吴国君主。转死后,儿子颇高继位子。在位41年(公元前722年―公元前682年在位)。《史记·卷三十一·吴太伯世家第一》:禽处卒,子转立。转卒,子颇高立。
查看全文
江苏省-无锡-新吴区吴太伯
太伯,一作泰伯,姬姓,周部落首领古公亶父长子,周代诸侯国吴国第一代君主。古公亶父欲传位季历及其子姬昌(即周文王),太伯偕仲雍让位三弟季历而出逃至荆蛮,建立国家号勾吴。周朝建立后,周武王封泰伯曾孙仲奕于阎乡为伯爵。太伯被后世奉为东吴文化的宗祖。泰伯庙楹联中认为泰伯“志异征诛三让两家天下,功同开辟一抔万古江南。”意思是泰伯公多次让位,让位三弟季历成就了八百年周天下,让位二弟仲雍成就了诸侯吴国。司马迁认为吴是诸侯国中资历最深的西周姬姓同姓国,所著《吴太伯世家》在《史记》的所有“世家”中排第一。
查看全文
江苏省-无锡-新吴区仲雍
仲雍,吴国第二代君主,姬姓,名雍,商末周族领袖古公亶父(后称周太王)次子,史称仲雍,又称虞仲、吴仲、孰哉。古公亶父生有三子,钟爱幼子季历之子姬昌(后称周文王),意欲传位于季历后立姬昌。仲雍与兄太伯体父意,主动避位,从渭水之滨(今陕西省岐山县)来到今无锡、常熟一带,断发文身,与民并耕,当地人民拥戴太伯为勾吴之主。太伯身后无子,仲雍继位。仲雍死后,葬于虞山,其子季简继位。仲雍历来被奉为吴地和常熟的始祖。今江苏常熟市虞山东麓有仲雍墓。
查看全文
江苏省-无锡-新吴区夫差
(?—前473)春秋末吴国国君(前495—前473)。阖闾子。阖闾为越王勾践打败伤死,他立志复父仇,终败越兵于夫椒(今江苏吴县西南太湖中),使越降服。又开挖邗沟,北向败齐。公元前482年在黄池(今河南封丘西南)会盟诸侯,与晋争霸获胜,但被越乘虚攻入都城。公元前473年吴为越所灭,他。姬夫差(?-前473)春秋时期吴国君主(前496-前473)太子泼长子。家族庙号吴英宗,谥号吴末王,前495年─前473年在位,共23年。为遵从败于越王勾践的父王阖闾的遗训,即位当年就以伯嚭为太宰,与老将伍子胥操演军队,以图0。次年在夫椒大败越国,攻破越都(今浙江绍兴),使越屈服。公元前486年,开邗沟,连接长江和淮水,开辟出一条通向宋、鲁的水道,进逼中原。此后,又在艾陵(今山东泰安)打败齐国。公元前482年,在黄池(今河南封丘西南)大会诸侯,与晋争霸,适逢晋室内乱,夫差一度夺得霸主地位。连年的兴师动众,造成国...
查看全文
江苏省-无锡-新吴区阖闾
(?—前496)又称“阖庐”。春秋末年吴国国君(前514—前491)。名光。他用专诸刺杀吴王僚而获君位。灭徐,破楚,占领楚都郢(今湖北江陵西北),因秦救楚及其弟夫概反叛而受挫。后被越王勾践败于檇李(今浙江嘉兴西南),伤重而死。1、阖闾(?—前496),又作阖庐,姓姬,名光,吴王诸樊之子,故又称“公子光”。春秋末期吴国国君,公元前514至前496年在位,著名军事家,为“春秋五霸”之一。公元前515年,因王位继承问题,公子光以庆贺吴王僚伐楚班师设宴招待。勇士专诸将剑藏在鱼腹中,趁上菜之机刺杀了吴王僚,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专诸刺王僚”故事,公子光夺得吴国王位,史称“吴王阖闾”。阖闾上台后即开始实施强国富民振兴计划。他广泛搜罗人才,重用伍子胥、孙武等人,并在全国推行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鼓励政策,施恩行惠,大力发展农业生产,使吴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力量逐渐得到加强。阖闾九年(前506),吴王阖闾率师会...
查看全文
家族谱大览
吴氏宗谱 [存55卷及卷首]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至德堂, 民国26[1937]年. 存68册 : 图像, 世系表. 收藏者 : 金华市成蹊信息发展有限公司. 注 : 总卷数不详. 本谱含55卷(缺卷9.43.45). 始祖 : (元明之际) 吴顺生. 澄公之子. 由江西南昌迁武昌. 顺生公下二子 : (元明之际) 吴应祥,行添七, 字兆福 ; 吴应章. 应祥公下房祖 : (明) 吴志和,吴志政,吴志龙 ; 吴志虎, 吴志福,吴志禄, 吴志政, 吴志鉴, 吴志青等. 志大公下世派 : 应志潮仕伯 子永文单继 德清明正光 昭隆启万瑞. 应章公下世派 : 应雄聪茂朝 子志正如周 楚国学邦兴 士大正光明. 散居地 : 江西, 云南, 湖北武昌县, 罗田县,鄂城县 四川遂宁县, 江苏武进县 书名据书衣题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0
吴氏宗谱 [存55卷及卷首]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至德堂, 民国26[1937]年. 存68册 : 图像, 世系表. 收藏者 : 金华市成蹊信息发展有限公司. 注 : 总卷数不详. 本谱含55卷(缺卷9.43.45). 始祖 : (元明之际) 吴顺生. 澄公之子. 由江西南昌迁武昌. 顺生公下二子 : (元明之际) 吴应祥,行添七, 字兆福 ; 吴应章. 应祥公下房祖 : (明) 吴志和,吴志政,吴志龙 ; 吴志虎, 吴志福,吴志禄, 吴志政, 吴志鉴, 吴志青等. 志大公下世派 : 应志潮仕伯 子永文单继 德清明正光 昭隆启万瑞. 应章公下世派 : 应雄聪茂朝 子志正如周 楚国学邦兴 士大正光明. 散居地 : 江西, 云南, 湖北武昌县, 罗田县,鄂城县 四川遂宁县, 江苏武进县 书名据书衣题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0
吴氏宗谱 [8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锡类堂, 民国32[1943]重刊. 8册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注 : 本谱版心卷数标示错误.实际只含八卷. 但卷八之卷心标为卷九, 又不含卷四. 受姓祖(一世) : (商) 吴仲雍,名虞仲,字沽哉. 自号句吴,后封为吴孙,子以国为姓. 发迹延陵. 始祖(61世) : (唐) 吴良材,字廷用,号万春. 由平江迁永兴(今湖北阳新县). 宗祖(73世) : 吴克彬. 生二子 : 吴择诚(生三子 : 吴才三 ; 吴才叶 ; 吴才荣) ; 吴择实(后未详). 本谱主要为择诚公派下资料. 派祖(79世) : 吴伯用,字官山(居吉口里) ; 吴伯仁,字舒和(居港头,后不详) ; 吴伯贵(居车田畈). 皆为青五公之子. 伯用派下房祖(81世) : 吴兴嶐(下一子 : 吴友亮,字秉恒) ; 吴兴仲(下二子 : 吴友善 ; 吴友敬). 伯贵派下房祖(81世) : 吴兴道(下一子 : 吴友翥). 老派行(78-104世) : 青伯仲兴友寿 本立兴源守 子宗楚永芳 良世周洪大 万善起隆昌. 新编派行 : 著作高风远 允欣德泽长 诗书承祖训 礼让绍家光 唐宋文章盛 元明继述昌 孝思维锡类 兰桂庆腾芳. 散居地 : 湖北省阳新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浏览:0
孙氏五修族谱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映雪堂, 民国26[1937]刊. 存80册 : 插图, 世系表. 注 : 此谱不全. 至少残缺: 首卷4, 卷1之22, 1之31, 2之4, 2之6下, 2之19下, 2之22, 3之8, 3之9. 编纂者 : 孙鼎离,字选青 ; 孙开旦,字金颜 ; 孙安之,字竹平 ; 孙燿,字柏森. 远祖 : (周) 孙明,字景浩. 孙武之子. 以父功食采于富春(今浙江省桐庐县), 为富春始祖. 始祖 : (宋) 孙仅,字邻几,名世昌. 原籍蔡州汝阳(今河南省汝南县). 权知虔州,卜居浮潭. 为太和(今江西泰和县)孙氏之始祖. 始迁祖(1世) : (元) 孙邦达. 季山公之子,世昌公之裔孙. 原籍江西吉安府泰和县人. 因避红巾之乱,携眷徙邵北沙子田. 裔衍栗江石脚,及天井坵等处. 邦达公下五子 : 孙应炎(大房) ; 孙添信(二房) ; 孙胜佑,原名信佑(三房) ; 孙于蓼,字思敬 ; 孙于莪,字燕翼(徙武冈). 应炎, 添信, 胜佑三房同居邵阳西北乡, 为邵阳三大派祖. 应炎公下房祖 (4世) : (明) 孙梦锡 ; 孙梦镇 ; 孙梦鉴. 皆为政伯公之子. 添信公下房祖 (4世) : (明) 孙应真,字鸿禄,号心传(居碧溪) ; 孙应先,字凤朝,名元首(迁酿溪). 皆为行伯公之子. 胜佑公下二子 : 孙申伯(居邵北,下二子 : 孙梦雷 ; 孙梦龙,字仁裕,号百隆) ; 孙季伯(居梁山,下一子 : 孙文隆). 新化梅山亭支祖(5世) : 孙荣益,即元一公. 应真公第三子. 益阳支祖(14世) : 孙世义. 应真公派荣昌公房志才公下后裔. 隆回支祖(5世) : (明) 孙世俊,字志高,名德明. 应先公第四子. 徙辰溪上游(今湖南邵阳巿回隆县). 新化上梅三房祖 : (明) 孙世豪,字可珊,名及翁(居洋溪) ; 孙世杰,字德珊,名贤忠(居浆溪) ; 孙世英,字巽珊,名崇玉(居虎溪). 分别为应先公之第六, 第七, 第八子. 沩山房支祖(12世) : 孙志瑾. 应先公长子世恭公下汝贤公之裔. 由新化烟竹徙居寗乡大沩山(今长沙巿宁乡县). 长乐房支祖(5世) : (明) 孙义文 ; 孙义明. 皆为梦雷公之子. 迁长乐杨家田(今湖南岳阳巿汨罗巿长乐镇). 注 : 卷首6中迁徙录详记邵阳三派各房裔孙外徙状况. 大多迁蜀, 滇, 黔, 鄂, 皖, 粤, 桂 (四川, 云南, 贵州, 湖北, 安徽, 广东, 广西) 等地. 大房派行 : 邦应政梦世 均原永万祖 朝廷宗继承 嗣可光显昌. 二房派行 : 邦添行应荣 志永万仲伏 朝廷继世谋 可光显时昌. 三房派行之一 : 邦胜申梦义 文才原万永 秀朝廷兴继 学世代景行. 三房派行之二 : 邦胜申梦义 文才原万福 永正廷兴继 学世代景行. 三房派行之三 : 邦胜申梦义 文才原万兴 太添应宗守 国正大光显. 三房派行之四 : 邦胜申梦元 永志万祖朝 廷福大昌守 应开桂景行. 三房派行之五 : 邦胜申梦元 永志万祖朝 廷宗继承嗣 可光显时昌. 新派行 : 发祥宜积厚 衍庆由培元 圣教敦伦纪 人生重本根 宪章隆典礼 勋业振乾坤. 散居地 : 湖南省邵阳巿, 隆回县, 武冈县, 新化县, 益阳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100
吴氏宗谱 [存55卷及卷首]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至德堂, 民国26[1937]年. 存68册 : 图像, 世系表. 收藏者 : 金华市成蹊信息发展有限公司. 注 : 总卷数不详. 本谱含55卷(缺卷9.43.45). 始祖 : (元明之际) 吴顺生. 澄公之子. 由江西南昌迁武昌. 顺生公下二子 : (元明之际) 吴应祥,行添七, 字兆福 ; 吴应章. 应祥公下房祖 : (明) 吴志和,吴志政,吴志龙 ; 吴志虎, 吴志福,吴志禄, 吴志政, 吴志鉴, 吴志青等. 志大公下世派 : 应志潮仕伯 子永文单继 德清明正光 昭隆启万瑞. 应章公下世派 : 应雄聪茂朝 子志正如周 楚国学邦兴 士大正光明. 散居地 : 江西, 云南, 湖北武昌县, 罗田县,鄂城县 四川遂宁县, 江苏武进县 书名据书衣题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0
北渠吴氏族谱 [8卷,及卷首]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民国19[1930]. 12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者 : 日本东京 : 国立国会图书馆 (Tokyo, Japan : National Diet Library). 受姓始祖 : (周) 吴泰伯. 北渠始迁祖 : (明) 吴旺一. 散居地 : 江苏省宜兴县等地. 版心题 : 吴氏族谱.
浏览: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