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杰纳西县

杰纳西县

(纽约州)

杰纳西县Genesee County, New York)是美国纽约州西部的一个县。面积1,283平方公里。根据美国2000年人口普查,共有人口60,370。县治巴达维亚 (Batavia)。

成立于1802年。县名来自瑟内萨语,意思是“美丽的谷地”。

杰纳西县简介资料
43°00′N 78°11′W
杰纳西县相关文献
瓦拉纳西
历史瓦拉纳西是古代迦尸国首都。迦尸意思是“光的城市”。相传是在5000年前兴建。在公元4-6世纪曾为学术中心;12世纪为古王朝都城。大唐西域记:“复大林中行五百余里,至婆罗痆斯国(旧曰波罗柰国,讹也。中印度境)。婆罗痆斯国,周四千余里。国大都城西临殑伽河,长十八九里,广五六里。闾阎栉比,居人殷盛,家积巨万,室盈奇货。人性温恭,俗重强学,多信外道,少敬佛法。气序和,谷稼盛,果木扶疏,茂草靃靡。伽蓝三十余所,僧徒三千余人,并学小乘正量部法。……婆罗痆河东北行十余里,至鹿野伽蓝,区界八分,连垣周堵,层轩重阁,丽穷规矩。僧徒一千五百人,并学小乘正量部法。……”印度教徒一般都认为能在瓦拉纳西死去就能够超脱生死轮回的厄运,而他们相信在瓦拉纳西的恒河畔沐浴后,即可洗涤污浊的灵魂;另外,在瓦拉纳西的恒河畔火化并将骨灰洒入河中也能超脱生前的痛苦。由于瓦拉纳西有络绎不绝的印度教徒在此沐浴与火化,恒河发生了严重...
查看全文
纳西族
历史纳西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是古代羌人的一支,据《华阳国志》记载,东汉(公元25-220年)末年,该地区有“摩沙夷”活动。唐代,纳西族先民分布记录较详细,据《蛮书》所记,西至金沙江河谷、巨甸以北“铁桥上下及大婆、小婆、三探览(均在今丽江地区)”东至雅砻江流域“昆池(今盐源)等川”,都是“磨些蛮”所居之地。元明时代,由于云南丽江木氏土司崛起,不断向外扩张,纳西族活动地域更为广阔,东北部可能到了今四川省康定及以南贡嘎岭一带,北到今巴塘、理塘和昌都,西到怒江流域。清雍正元年(1723年)木氏土司改土归流后,西北部藏族土司实力南移,纳西族土司式微,加之大批彝族西迁入雅砻江流域,人数就逐渐减少。称谓纳西族正式定名于1954年,当时中央民委派出的云南民族识别调查小组依据大多数纳西族人的意愿确定了这个称谓。历史上纳西族有过多种称谓。两汉、魏晋时称“么沙夷”,唐代到清代称为“么些”,近代被称为“么些”、“...
查看全文
玉龙纳西族自治县
历史及沿革西汉元鼎六年(前111年),此地区划归越嶲郡,属遂久县。唐代调露二年(680年),吐蕃势力在今塔城乡设“神川都督府”及”铁桥节度”。兴元元年(784年),南诏王异牟寻建北岳庙,将玉龙雪山封作“北岳”。贞元十年(794年),南诏王异牟寻派兵攻打吐蕃,成功占领吐蕃的“神川都督府”所属铁桥城等16城,也设立“铁桥节度”,开始对今丽江、迪庆及西南等地区进行管理。大理国时期属剑川节度,后划为成纪镇(今永胜县)善巨郡,涵盖了丽江、石鼓、巨甸。1254年,在忽必烈远征大理国时,在石鼓设“茶罕章管民官”。1271年,元世祖忽必烈建立元朝后改作“茶罕章宣慰司”。1276年,又该称“丽江路军民总管府”(后又改作“丽江路宣慰司”),自此,“丽江”一词开始使用。元代后期,木氏先祖将大研镇(今丽江古城)选为他们的政治中心。明洪武15年(1382年),这个区域纳入明朝版图,设“丽江府”.也是在明朝统治时期,...
查看全文
纳西克
外部链接WebPortalofNashikCityandDistrict-NashikDiary.comOfficialWebsiteofNashikNashik@InformationTechnology-PublishLocalNewsofNashikandNashikBusinessDirectory.NasikDiary-OnlineWebPortalofNashikProgrammeGuideofNasikYellowPagesofNashikRealEstateInformationonNashikNashikCityOverviewofNashikonWikimapiaNasikdistrictGazetteers
查看全文
清朝知县佴杰
据《续通志·氏族略》载,清时有佴杰,曾任直隶知县。知县,官名,别称县长、县台、县太爷等,明清官制正七品。唐代出现雏形,称佐官代理县令为知县事;宋代正式确立,常派遣朝官为县的长官,管理一县行政,称“知县事”,简称知县;元代县的主官改称县尹;明清沿袭宋代的知县制度,以知县为一县的正式长官。知县主要掌管一县政治、经济、军事、诉讼等,可通过科举等选官途径选用,清代理论上的任期为三年,升迁主要是知州、知府、主事和同知等。清代承装明制稍有变革,清代根据县的地理位置、耕地面积、赋税人口等用冲、繁、疲、难四字来形容县的重要程度。“冲”为地方冲要、交通枢纽,“繁”为事务繁重,“疲”为民情疲顽,“难”为民风强悍难治。四个字都具备的为“最要缺”,具备三个字的为“要缺”,具备两个字的为“中缺”,只占一字的为“简缺”。对知县来说,以简调繁虽然品秩不变实为重用提升,因此清朝规定初任县官必须先从简缺知县做起。
查看全文
杰纳西县相关标签
纽约州行政区划
家族谱大览
广东梅县邹氏族谱, 1, 像集 前言 凡例 目录 传略 裔孙分布图 各村简介 应龙公下 杰隐 杰贵 杰才诸公世系等, 2004
原书: 广东梅县 : 续编邹氏族谱理事会, 2004年(梅江区 : 光大印刷厂印). 1册 : 插图, 世系表, 地图, 肖像. 收藏者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本谱包括 : 文史篇 -- 谱系篇 -- 附录篇. 正祖 : (南宋) 邹应龙,字景初,号仲恭. 官居福建邵武. 梅县始祖 : 邹文所,字五叔. 应龙公之六世孙. 于元末迁程乡县龙文堡白沙村(今梅南镇白沙村). 开派祖(3世) : 邹六十郎. 居西阳合溪. 生三子 : 邹杰隐 ; 邹杰贵 ; 邹杰才,一名杰英. 迁梅县附城东郊. 龙跃塘二支祖(4世) : 邹杰隐 ; 邹杰贵. 移居长滩堡周塘(今梅县程江镇周塘村)龙跃塘. 朱子坑四支祖 : (7世) 邹桂山 ; (8世) 邹君旺,讳学严,号端我(中心屋祖) ; (9世) 邹国辉(下屋祖) ; (10世) 邹奇才 ; 邹奇超(上屋祖,居朱紫坑). 田心祖(7世) : 邹心田. 迁居梅县抚大镇卢桥村. 轩坑祖(7世) : 邹心松. 迁居梅南镇轩坑. 杰贵公之后. 生三子 : 邹君佐,讳正南(与弟君俊徙滂溪) ; 邹君俊 ; 邹君俸,号召南(仍居轩坑上垻老屋). 墩上二支祖 : (7世) 邹怀松,字子明,谥睦创 ; (8世) 邹绍云. 西步岗祖(8世) : 邹君福. 杰隐公之后. 迁居梅江区桃西村. 寺前二支祖 : (8世) 邹君职 ; (17世) 邹天骥. 三坑祖(9世) : 邹思贤. 杰才公之5世孙. 赤水村祖(10世) : 邹奇辉,字应端. 杰隐公之后. 居梅县南口镇赤水村. 龙跃塘上屋祖(10世) : 邹奇普,字应福. 杰隐公之后. 黄柘坑祖(10世) : 邹奇遇. 子孙迁蓼湖圳等地. 老虎坪祖(13世) : 邹拔生. 散居地 : 广东省梅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书脊题编目.
浏览:100
皖西杨氏家谱 [3卷]
原书: 郑州 ; 杨氏家谱续修委员会, 2013年(郑州家谱印刷有限公司). 3册 : 插图, 世系表, 肖像. 注 : 此谱主要记录如珠公, 及如珍公房下后裔资料. 杨氏发源地为山西省, 子孙因避乱, 故多数自山西迁徙分散多处. 受姓祖 : (周) 杨杼. 唐叔虞次子. 周武王姬发之孙. 受封杨侯,食采于杨,始以杨为姓. 弘农祖 : (东汉) 杨震,字伯起. 杨宝公之次子. 杼公第35世孙. 始迁祖 : 杨护. 由山西迁安徽霍邱. 护公下一子 : 杨国. 国公下二派祖(3世) : 杨守祥,字玉龙 ; 杨守禄,字成龙. 守祥公下六房祖 : 杨廷恺 ; 杨廷杰 ; 杨廷恒 ; 杨廷本 ; 杨廷江 ; 杨廷桃. 守禄公下二房祖 : 杨廷选 ; 杨廷功. 廷恺公下三支祖(5世) : 杨如珠 ; 杨如敬 ; 杨如道. 廷选公下一支祖 : 杨如珍. 字派 : 护国守廷 如映忠邦 积德行仁 寿世康强 勤俭为本 家道克昌 躬礼谦让 百忍有刚. 散居地 : 安徽省霍邱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 书衣题编目.
浏览:0
尤氏家谱 [不分卷] : 河北省平山县-山西省灵石县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尤氏家谱续谱委员会, 2008年. 1册 : 插图, 世系录, 肖像. 河北平山始迁祖(一世) : (明) 尤香. 由山西马邑县(今称朔县)迁平山尤家庄. 平山指角沟支祖(8世) : 尤亮. 从平山大悟乡尤家庄迁居宅北乡指角沟. 平山宅北乡碾盘沟支祖(13世) : 尤德云. 灵石槐树原支祖(13世) : 尤德杰. 灵石段纯镇郭家庄村支祖(13世) : 尤德侦 ; 尤德昌. 亦包括太原松庄一支. 灵石夏门镇火山村支祖(13世) : 尤德润. 亦包括梁家圪塔一支. 火山村原名伙山村. 排行 : 茂鹏增海景 百书万世兴 泽定良昌瑞 秉承仲兆祥. 散居地 : 河北省平山县 ; 山西省灵石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编目.
浏览:0
吕姓大族谱 : 渡台祖维杰公派下
原书: [台湾] : 河东堂, 民国66[1977]. 1册 : 插图, 世系表, 地图, 肖像. 收藏所 : 台湾省姓氏研究学会. 注 : 原籍广东省惠州府海丰县东州坑接正田墘乡里. 受姓祖 : 伯夷. 佐禹治水有功,封为吕侯,后以吕为姓. 金华始祖 : 吕祖谦,字伯恭,号东莱. 原籍福建省漳州府漳平县永福大平里. 迁粤一世祖 : 吕云佑. 东莱公之23世孙. 移居广东惠州府海丰县. 迁台祖(8世) : 吕维杰. 于乾隆间带五子迁台北府淡防府定居. 维杰公生五子 : (清) 吕逊贤(大房) ; 吕逊德,谥朴厚,号纯直(二房) ; 吕逊美(三房) ; 吕逊成(四房) ; 吕逊盘(五房). 昭穆 : 金华发祥 蕃衍潮漳 传芳理学 绍美文章 英俊蔚起 甲地赓扬 百千万世 永祀其昌. 散居地 : 台湾省新竹县, 桃园县, 中坜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书名页题编目.
浏览:0
广东梅县邹氏族谱 (60郎公世系)
原书: 广东梅县 : 续编邹氏族谱理事会, 2004年(梅江区 : 光大印刷厂印). 1册 : 插图, 世系表, 地图, 肖像. 收藏者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本谱包括 : 文史篇 -- 谱系篇 -- 附录篇. 正祖 : (南宋) 邹应龙,字景初,号仲恭. 官居福建邵武. 梅县始祖 : 邹文所,字五叔. 应龙公之六世孙. 于元末迁程乡县龙文堡白沙村(今梅南镇白沙村). 开派祖(3世) : 邹六十郎. 居西阳合溪. 生三子 : 邹杰隐 ; 邹杰贵 ; 邹杰才,一名杰英. 迁梅县附城东郊. 龙跃塘二支祖(4世) : 邹杰隐 ; 邹杰贵. 移居长滩堡周塘(今梅县程江镇周塘村)龙跃塘. 朱子坑四支祖 : (7世) 邹桂山 ; (8世) 邹君旺,讳学严,号端我(中心屋祖) ; (9世) 邹国辉(下屋祖) ; (10世) 邹奇才 ; 邹奇超(上屋祖,居朱紫坑). 田心祖(7世) : 邹心田. 迁居梅县抚大镇卢桥村. 轩坑祖(7世) : 邹心松. 迁居梅南镇轩坑. 杰贵公之后. 生三子 : 邹君佐,讳正南(与弟君俊徙滂溪) ; 邹君俊 ; 邹君俸,号召南(仍居轩坑上垻老屋). 墩上二支祖 : (7世) 邹怀松,字子明,谥睦创 ; (8世) 邹绍云. 西步岗祖(8世) : 邹君福. 杰隐公之后. 迁居梅江区桃西村. 寺前二支祖 : (8世) 邹君职 ; (17世) 邹天骥. 三坑祖(9世) : 邹思贤. 杰才公之5世孙. 赤水村祖(10世) : 邹奇辉,字应端. 杰隐公之后. 居梅县南口镇赤水村. 龙跃塘上屋祖(10世) : 邹奇普,字应福. 杰隐公之后. 黄柘坑祖(10世) : 邹奇遇. 子孙迁蓼湖圳等地. 老虎坪祖(13世) : 邹拔生. 散居地 : 广东省梅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书脊题编目.
浏览:0
歐陽族譜 [4卷,首末各1卷]
原书 : [出版地不详] : 六一堂, 清干隆54[1789]镌. 合3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所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编纂者 : 欧阳盛泰,字宽则,号望蓉 ; 欧阳世周,字国佐,号乐泉 ; 欧阳盛坤,字圣才,号清泉 ; 欧阳盛想,字上达. 一世远祖 : (唐) 欧阳文宪,名临,行四郎. 原籍南直隶. 庐陵始祖 : (唐) 欧阳周京,行七郎. 文宪公之子. 宗祖 : 欧阳世杰,名歙,行六郎. 周京公之子. 崇仁派祖 : (唐宋之际) 欧阳诘,字胄,行四郎. 太祖 : (宋) 欧阳微,字总属,行十二郎. 下有五子,皆为官. 微公之五子 : (宋) 欧阳稔,行二郎 ; 欧阳穗,行三郎 ; 欧阳稰,行五郎 ; 欧阳(禾寕),行六郎 ; 欧阳(禾巨),行八郎. 湘邵鼻祖 : 欧阳昭. 派祖 : 欧阳巨文 ; 欧阳巨亨 ; 欧阳巨旭 ; 欧阳巨鼎. 巨文公之子 : (明) 欧阳纪同,行正四. 纪同下支祖(30世) : (明清之际) 欧阳添信,字邵塘 ; 欧阳添仪,字继塘 ; 欧阳添杰,字南塘. 皆朝胜公之子. 巨亨公之子 : (明) 欧阳思志. 思志下支祖(27世) : (明) 欧阳东烈 ; 欧阳东潮,字辉六 ; 欧阳东隆. 巨旭公之子 : 欧阳轰三. 下有一子 : 欧阳集五,字震宾. 集五公下二派 : (明) 欧阳兴仁,字秀山 ; 欧阳兴义,字青山. 兴仁派下支祖 : 欧阳寿三,字近溪. 兴义派下支祖 : 欧阳寿五,字庙三 ; 欧阳寿九,字山青. 散居地 : 江西省吉安县 ; 及湖南省湘乡县, 邵阳县等地. 书名据书签题编目. 卷一版心题 : 江西欧阳族谱. 其余版心题 : 湘邵欧阳族谱.
浏览: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