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祖务,字恒经,唐代人。始迁祖珎,字在蒙,唐代人。书名据版心题。
延寿徐氏家谱不分卷(福建省莆田市)相关文献
福建省-莆田市余怀
余怀(1617~1696)清初文学家。字澹心,一字无怀,号曼翁,又号曼持老人。福建莆田人,侨居南京。晚年退隐吴门,漫游支硎、灵岩之间,征歌选曲。他与杜□、-鼎齐名,时称余、杜、白。余怀才情艳逸,其诗词用笔较为深细,表现出悠情绵邈的意境。如《由画溪三箬至合溪》:画舫随风入画溪,秋高天阔五峰低。绿萝僧院孤烟外,红树人家小阁西。箬水长清鱼可数,篁山将尽鸟空啼。桃源不是无寻处,枫叶纷纷路转迷,将其怅惘之情,溶入苍凉寥落的画面之中。朱彝尊评此诗有晚唐风格,有一种秋花式的幽艳晚香之韵。尤其是明亡后,他对一代兴衰,发出千秋感慨,颇多凄丽之辞。他的六首感遇词,通过和王介甫、苏子瞻、陆放翁、刘后村等人的词作,形象地描写了在故国倾覆的情况下,一个九分憔悴、心事成灰的江南游子的悲哀。这些作品情感凄怆,词采清丽,颇为吴伟业、王士□所称道。此外,他的笔记《板桥杂记》记载狭邪之事,共分3卷,上卷雅游,中卷丽品,下卷轶...
福建省-莆田市黄旸
黄旸(1357~?),字原升。福建莆田人。明成祖永乐九年(1411)辛卯科萧时中榜进士第三人。黄旸的史料极少,只知道他永乐三年(1450)乡试中举。54岁才考中进士,而且官职只做到翰林编修。《明诗纪事》上有其《次潞河》诗一首。
福建省-莆田市郑至道
郑至道(生卒年未详),字保衡,莆田(今福建省莆田市)人。约于宋仁宗至宋哲宗年间在世。元丰二年(1079)进士。元祐二年(1087),以雄州防御推官知天台县。爱民众,为政宽简,专务教化,深受百姓爱戴。在天台曾作《谕民书》7篇:即孝父母、爱兄弟、睦宗族、恤邻里、重婚姻、正丧服、重本业。使少长有礼,亲友有义,士农工商,各安其业。任满,百姓攀留不忍其行,因留住天台松关,至今有“松关留郑”之说。自六朝刘义庆《幽明录》中关于刘晨、阮肇在天台山采药遇仙的神话传说流传以后,唐代文人相继来天台游访。著名诗人元稹又写了“芙蓉脂肉绿云鬟,罨画楼台青黛山”(《刘阮山》)等优美的诗篇,更引起人们对刘阮遗踪的向往。至道根据前人编绘仙踪图籍和护国寺僧人传说,在护国寺东北2里许山谷中,发现一大胜境(即今宝相岙),视为刘阮遇仙之处。捐俸“凿山开道,立亭于其上,环亭夹道植桃数百本”,并作《刘阮洞记》。在所植桃树开花之际,率领...
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徐昌图
徐昌图(约公元965年前后在世)莆田市城厢区延寿人,一作莆阳人。生卒年、字号均不详,约宋太祖乾德年中前后在世。徐寅曾孙,与兄徐昌嗣并有才名。五代末以明经及第,初仕闽陈洪进(仙游人,时任清源军节度使)归宋,陈遣其奉《纳地表》入宋进贡。太祖留之汴京,命为国子博士,迁殿中丞。昌图好作词,风格隽美,为五代词坛有数名手,启北宋一代词风。今人选词和研究宋文学史的,一定要提到他的名字。遗词仅存三首,收入《全唐诗》卷898中,亦曾收入《尊前集》
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徐夤
徐夤:字昭梦,福建莆田人。登乾宁进士第,授秘书省正字。依王审知,礼待简略,遂拂衣去,归隐延寿溪(现留于绶溪公园,系莆田二十四景之一)。著有《探龙》、《钓矶》二集,诗二百六十五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