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祖揆,字卿,一作都远,南宋人。第六世维四(按即沈万三之弟)明初自浙江嘉兴避居浦东拨阳庄。第七世东溟赘居沈庄,为始迁祖。存卷为世系。存卷四。书名据书口、卷端题。
沈氏支谱(上海市)相关文献
舟山沈府井沈氏支谱世系
舟山沈府井沈氏支谱世系,舟山沈府井沈氏支谱世系 舟山沈府井沈氏系师桥沈氏明六房仁四房义八十公派的后裔,
上海市沈之荃
沈之荃,高分子化学家1931年5月27日生于上海。1952年毕业于上海沪江大学化学系。浙江大学教授。曾任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浙江大学化学系主任、高分子研究所所长等职。1998年被评为第二届中国“十大女杰”。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从事高分子化学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主攻过渡金属和稀土络合催化聚合。20世纪60年代首先研制三元镍系顺丁橡胶,并为成功地建立我国万吨级顺丁橡胶工厂作出突出贡献。在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稀土络合催化聚合学科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60-70年代开展并组织领导了稀土络合催化双烯烃聚合及产物橡胶的研究。80-90年代将稀土络合催化聚合研究推进发展,又取得一系列创新成果。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等。
上海市沈申儿
沈申儿女,二级演员。上海人,1940年5月27日出生。1954年考入浙江省慈溪越剧团。1956年在省文艺干校进修戏曲表演艺术。1960年调入宁波地区越剧团。1980年调入宁波市越剧团。1982—1985年报名于北京语言文学自修大学函授自学,获结业证书。从事舞台实践40余年,参与演出剧目近百个,饰演主角有50多个。1980年以前饰旦角,后改小生。目前在宁波艺术学校从事教学工作。由于在省文艺干校进修,接受了京昆老师及著名艺术家的传授,故在基本功方面比较扎实。在主演樊梨花、百花公主、杨排风、白素贞等角色中凭自己的武功,频添了英武之气。因自己重视戏曲理论及有关表演艺术著作的学习,加强了塑造人物形象的修养,在主演何巧娥(《斗诗亭》)、江姐、珊妹(《红珊湖》)等角色时,得到了专家和观众的好评与赞扬。在崔莺莺、凤凰公主(《龙凤夺主》)等闺门旦的塑造中,达到了神形兼备、情真意切的效果,受到一些艺术家的好评...
上海市-青浦沈茎
沈茎,字贞蕤,又字绎堂,别号充斋,沈巷人。明天启四年生,幼年丧父,事母至孝。清顺治九年(1652年),中进士第三名,授翰林院编修,后出任大梁道。丁忧后,受特旨召见,以四品顶戴仍入翰林院,累官至礼部右侍郎,兼詹事府詹事。对于民生利弊,时政得失,能向朝廷剀切详言,得到康熙帝赞赏。在大梁道时曾主修《河南通志》,康熙下诏,有“天下郡县修志,一以河南为法”之语。沈荃在朝,端重有威仪,喜欢奖励提拔后学。学行醇洁,亦善书法,工诗文,康熙曾与之谈论古今书法。当时凡是御制碑版和殿廷屏障,常命沈荃书写。著有《充斋集》。康熙二十三年卒于官,终年61岁。
沈支炳
生平康熙五年(1666年)丙午乡试举人。康熙十五年(1676年)丙辰科第三甲第三十一名同进士出身。任府学教授。个性至为孝顺,母丧守孝期间因过于悲痛以致身形瘦损,过一年后自家园中忽然长出双白莲、降下甘露,时人以为是孝行感动上天。才思敏捷,喜好游历、结交名士,足迹遍及各地。工于诗、古文,风格在唐宋、六朝之间。擅长书法。参考文献《光绪武进阳湖县志》卷二十三·人物·文学·页二十七《皇清书史》卷二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