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寒食节

寒食节

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通常是冬至后第105日。与清明节日期相近,在清明节前一或二日。清初汤若望历法改革之后,清明与冬至之间的间隔缩短,为了维持寒食节在前面节前一、两日的风俗,民间将寒食节定在清明节一日之前。现代24节气的定法沿袭汤氏,因此清明节就在寒食节次日。

寒食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中国民间第一大祭日。从春秋时期至今,寒食节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故事发生地中国山西将寒食节定为清明前一天,这一天吃冷食、祭祀、踏青等习俗也一直流传下来并为全国所接受。伴随着岁月的流逝,寒食节静静地融入了清明节,寒食所代表的人们对忠诚、廉洁、政治清明的赞许,是千年如一的。

寒食节简介资料
禁烟节、冷节、百五节、禁火节
现代24节气的定法沿袭清代汤若望历法改革,因此寒食节在清明节之前1日(既农历五月初四)
如今寒食在中原已经不多见,但在浙江和福建仍保持“清明节食寒食”之传统,如食润饼卷。由于年代久远,“寒食”节日传统已融入“清明节”传统内。例如浙江省龙游县仍保持食用“寒食”之传统,现称之为“清明馃”:以糯米粉做皮,有“(如意)饺子”形状,也有像月饼一样压模的。一般有白色和青色两种,取“清明”同音:白色为糯米面团原色,青色则是糯米面团里加了艾叶草。蒸熟后的“清明馃”清香糍糯的外皮加上里面包的各色馅料,可咸可甜。中国最早的春祭在寒食节,后来改为在清明节。目前已很难考证寒食节是在什么时候被清明节取代,只知道唐朝仍保留有寒食的习惯。现在华北部分地区仍有寒食节扫墓祭祖的风俗。韩国仍保留在寒食节进行春祭的传统
为纪念介子推
每年公历清明节前一二日
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鸡
传统节日
只吃冷食
寒食节相关文献
寒食节
由来一般认为寒食节是为了纪念介之推。相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离开晋国,流亡十九年。一次重耳饿昏,介之推割下自己大腿肉烤熟给他吃,重耳得以保住性命。重耳很感动。后来重耳回到晋国,回忆起旧事,想封赏介之推,而介之推已经和母亲到山西的绵山隐居。晋文公派人上山搜索,遍寻不到,便下令放火烧山,想以此逼出介之推,但最后发现介之推母子抱着槐树被烧死。重耳十分后悔,便规定每年此时不得生火,一律吃冷食,称为寒食节,以纪念介之推。卢象有《寒食》诗,“子推言避世,山火遂焚身。四海同寒食,千古为一人。”直到今天,山西省介休市当地居民仍然对此深有记忆,实际节日这三天已没有吃寒食的活动,但晚饭仍然有不生火做饭的习俗,一般晚饭会喝开水,而不是平时喝的各种面汤。考证但后人多所考证,寒食节禁火习俗的起源与介子推无关。介子推割股的史实也存在争议。现今学界认为应是季春时要换新火。寒食节的真正起源,是源于古代的钻木、求新火之制。古...
查看全文
寒食节对联精选
冷节; 新烟。 悯介推而禁火; 怅崔护之题门。 三月光阴槐火换; 二分消息杏花知。 冷节传榆火; 前村闹杏花。 寒食雨传百五日; 花信风来廿四春。 寒食芳辰花烂漫; 中秋佳节月婵娟。 扫墓犹循旧规; 游园可觅芳丛。 槐火光阳春替换; 杏花消息雨传知。 杨柳旌旗春色晓; 海棠时节曙光新。
查看全文
寒食节对联
冷节; 新烟。 寒食节 冷节传榆火; 前村闹杏花。 扫墓犹循旧规; 游园可觅芳丛。 寒食节 悯介推而禁火; 怅崔护之题门。 三月光阴槐火换; 二分消息杏花知。 寒食节 寒食雨传百五日; 花信风来廿四春。 寒食节 寒食芳辰花烂漫; 中秋佳节月婵娟。 寒食节 槐火光
查看全文
寒食节是清明节吗寒食节的习俗
在清明节到来之际,寒食节也相随而至。现在,有些人把寒食与清明混为一谈,实际上是不对的。 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在农历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清明节前一两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起源於春秋时期晋文公重耳的大臣介之推宁被烧死山西介休的绵山上、也不肯下山受封的故事。 清明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一般在公历四月四、五日前后。
查看全文
寒食节要吃什么?寒食节各地习俗
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在农历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清明节前一两日。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因时间上和清明节接近,并受其影响,因此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蹴鞠、牵勾、斗卵等风俗,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它在古代不如前一日的寒食节重要,因为
查看全文
寒食节相关标签
朝鲜传统节日
汤若望
琉球传统节日
中国传统节日
介子推
越南传统节日
家族谱大览
寒氏族谱
寒氏族谱
浏览:0
寒浞河畔于氏家谱[不分卷]
为能即时提供网路用户搜寻, 此书谨有简略讯息, 谱书影像内容未经审阅. 如有错误, 请透过「意见回馈」反应.
浏览:0
鲁潍寒亭张氏族谱
原书: [台湾 : 编者], 民国96[2007]. 全1册 : 插图, 世系表, 肖像. 编者 : 张一民,又名张以法. 始祖 : (明) 张兴. 洪武年间由山西洪洞县徙居山东,居莱州府掖邑(今莱州市). 寒亭一世祖 : (明末) 张所涵. 兴公9世孙. 由掖邑迁徙潍县,定居寒亭镇. 派祖(6世) : 张格 ; 张恒. 皆为福花公之子. 格公下支祖(11世) : 张鸿鸣 ; 张雁鸣 ; 张鸾鸣 ; 张鹿鸣 ; 张鹏鸣. 恒公下支祖(10世) : 张澎 ; 张源 ; 张泾 ; 张汶 ; 张洵 ; 张溥 ; 张潼 ; 张沼 ; 张瀛 ; 张湘 ; 张泮. 迁台祖 : 张以法,字一民(居台北板桥) ; 张以成,字琴初(居高雄). 昭穆(12世起) : 以铁家昱亮 景兆祚恒昌 积德振祖业 承启复兴堂. 散居地 : 山东省潍县; 及台湾省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书名页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0
1.毕节路氏长房族谱
始祖 : 于明朝洪武初自江南宜兴迁贵州毕节县名讳不详 六世始祖 : 路瀛洲字海山(清) 散居地 : 贵州省毕节县等地
浏览:100
淸州韩氏鸿山淸节公派族谱
始祖韩兰的子孙录, 853-1985
浏览:0
忠埧孙氏族谱节钞及有关文件
原书: 钞本影印, 民国30[1941]. [120]页 : 插图. 附录 : 国父世系. 始祖 : 书公 始迁祖 : 友松友义兄弟 散居地 : 广东省中山县等地.
浏览:0
寒食节导读知识
寒食节是为了纪念谁
寒食节是为了纪念谁
寒食节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的晋国一位名臣介子推。在远古时期寒食节也被叫做“禁烟节”“冷节”“百五节”,人们延续了改火旧习,因为每到初春时节,气候干燥,保存的火种就有失火的风险,古人就会在这个时候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把上一年的旧火种熄灭,这种活动就叫做“禁火”,然后他们就会去取得新的火种,然后延续下去。这种活动就叫做“改火”或“请新火”。而禁火与改火之间一般有时间间隔,在无火的时间里人们必须准备充足的食物,一般是冷食,即为“寒食”,故而得名“寒食节”。而到了春秋时期,寒食节又有了新的含义。传说晋文公流亡期间,介子推作为臣子一直跟随他,曾经割股为他充饥。后来晋文公归国为君侯,分封群臣,而介子推却不愿受赏,带自己的母亲隐居于山林,晋文公亲自到他隐居的绵山下共请他出山,介子推不愿为官,执意不出。晋文公手下放火焚山,原意是想逼介子推露面,结果,介子推抱着母亲被烧死在一棵大柳树下。这位忠臣的行为深深感动了晋文公,他于是在山上建立祠堂,并规定介子推死的这一天为寒食节,这天禁生火做饭,只吃寒食。所以说寒食节是为了纪念介子推的。
浏览量:1630次
寒食节的习俗
寒食节的习俗
寒食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一般在每年公历清明节前一两天。寒食节起源于春秋时期,传闻晋国公子重耳为躲避祸乱流亡他国,在流亡期间大臣介子一直追随左右,帮助他很多,后来他流亡归来励精图治,成为一代名君“晋文公”。但介子不求他给予高官厚禄,归隐山林,晋文公为了迫其出山放火烧山,介子坚决不出,被活活烧死,晋文公感念忠臣之志将其葬于绵山,修祠立庙,并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后来寒食节的习俗就流传了下来。寒食节究竟有哪些传统习俗呢?接下来就带大家看一看。禁火古代寒食节禁止生火,这一天家家都吃冷食,这一习俗曾经屡禁屡兴,现在山西民间禁火寒食的习俗多为一天,只有少数地方仍然习惯禁火三天。拜祖在南北朝到唐朝之前,寒食节扫墓祭祖被视为“野祭”,后来演变为皇家祭陵。这一天一家人或者一族的人会一起前往先祖墓地,致祭、添土、挂纸钱,意沾先祖德泽。饮食寒食节的传统食物有很多,比如寒食粥、寒食面、寒食浆、青精饭及饧等;供品有面燕、蛇盘兔、枣饼、细稞、神餤等;饮料有春酒、新茶、清泉甘水等数十种之多。插柳在民间,寒食节的象征之物就是柳,所以人们会在寒食节这一天门前插柳,原为追求政治清明之意。踏青踏青也叫踏春。踏青习俗兴起于唐宋时期,明代时达到鼎盛,《帝王景物略》有描写到当时的踏青场景:“岁(寒食)清明日,都人踏青,舆者,骑者,步者,游人以万计。”
浏览量:1619次
寒食节的风俗是什么
寒食节的风俗是什么
寒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一般是在清明前一二日,寒食节的起源,根据史籍的记载,是在春秋时期介子推被焚于介休绵山。晋文公下令在子推忌日禁火、寒食,以寒食寄哀思。到了唐朝的时候,寒食节已经成为全国性法定节日,后又与清明节合二为一。寒食节的风俗有很多,在寒食节这天是家家户户都是要禁止生火,都吃冷食的,所以寒食节在古代也被称为“禁烟节”,山西民间禁火寒食的习俗多为一天,只有少数地方是三天。寒食节扫墓祭祖在南北朝到唐前被视为“野祭”。寒食节这天会插柳,柳是寒食节象征之物,原是为了怀念介子推追求政治清明,然后在南北朝时期的《荆楚岁时记》中有“江淮间寒食日家家折柳插门”的记录,在安徽、苏州等地还盛行戴芥花,佩麦叶来代替柳枝。古人还会去踏青,也叫踏春,这个习俗盛兴于唐宋时期,此外还会进行荡秋千和蹴球,文人还会咏诗,因为文人墨客在寒食节的时候或思乡念亲,或借景生情,感慨尤多,灵感顿生,诗兴大发,咏者甚多。寒食节除了风俗很多外,在饮食上面也有很多讲究,寒食节的食品包括寒食粥、寒食面、寒食浆、青精饭及饧等;寒食供品有面燕、蛇盘兔、枣饼、细稞、神餤等;饮料有春酒、新茶、清泉甘水等数十种之多。在晋南地区民间习惯吃凉粉、凉面、凉糕等等。
浏览量:1473次
介子推与寒食节的传说
介子推与寒食节的传说
寒食节的来源于介子推有关,据说是为了纪念介子推而设立的节日。春秋战国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为了躲避祸乱而流亡他国,这个时间长达十九年,跟随在其身边的有赵衰、狐偃咎犯、贾佗、先轸、魏武子、介子推等。重耳逃入卫国国境时,头须偷光了重耳的资粮,逃入深山。重耳无粮,饥饿难行,介子推毅然决然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供养重耳,使重耳度过一大难关。后来,重耳励精图治,成为一代名君“晋文公”。其他一些随行的人纷纷向晋文公求赏,而介子推认为忠君的行为发乎自然,没有必要得到赏赐。并且因为不愿与那些求赏的人为伍,就隐居绵山,成为了一位隐士。晋文公因为介子推入深山而感觉对不起介子推,就想请介子推出山,并听了一个馊主意:放火烧山逼介子推出来,最终发现介子推与其母亲被烧死在一棵树旁。晋文公对此十分心痛,决定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规定这一天全国不允许生火。自此,寒食节的习俗也就延续下来了。
浏览量:1684次
寒食节是哪一天
寒食节是哪一天
寒食节通常是每年清明节之前的前一天或前二日,今年的寒食节是4月4日,是农历的三月初四。在寒食节在以前古代的习俗上只吃冷食,且禁烟火大约有两千余年的历史,相传在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也就是后来的晋文公为了躲避战乱流亡他国时大臣介子推不离不弃,后因为介子推之死,晋文公非常自责,也是为了纪念介子推而来,这只是由来说法之一,在节日起源说上来看还是和古代祭祀文化有着密切联系。 历年寒食节在公历对应的日期中因为农历、公历不同,在公历上的日期每年都会有所差异,所以我们在需要具体确定寒食节是哪一天的时候最好能对照有农历的万年历对照了来看大多不会错。
浏览量:1719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