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祖庭魁,字文裔,明代人。始迁祖本秀,明末清初人。书名据书衣、书脊题。
新徐楼族谱(广东省韶关市翁源县)相关文献
广东省-韶关市-新丰县俞丰伦
俞丰伦(1779——1843),长宁松园村俞屋人,其人精灵厉害,胆识惊人,能说善辩,对答如流,在八大奇人中口才最好。所以绰号叫“鬼扦毛”,意思是鬼身上的毛他都能拔到。他谋事如神,所做事业多能成功。这里讲一个俞丰伦为民卖生铁的故事。长宁县自古以来物产丰富,当地人民利用丰富的矿产资源大炼生铁,发展经济。据老人口碑,清嘉庆年间全县各地开办有炼铁炉场108个。部分炉场由于生产生铁的数量很大,销售不了,曾一度停产。据说,停产的时间很长,当年工人炼铁时吃桃丢在地上的核桃,长大成树结了果,生铁还未销完。听说当时朝廷为了修治黄河,急需大量生铁。于是俞丰伦来到广州,他巧施妙计找到了两广总督的儿子,一同去会见总督,并取得了总督的支持。总督问:“生铁的数量有多少?”俞丰伦答:“要多少有多少。”于是签订了购销合同。俞丰伦回县后,一方面雇请大批船只将炼存的生铁源源运去广州(当时新丰的水运可经河源通到广州),听说为了...
广东省-韶关市-南雄徐信
徐信徐信,字泽江,珠玑巷人,皇祐四年(1052年)进士,历官中书台谏,刚直有正声,与苏东坡友善雅好。致仕后归隐于家,设坛讲学。绍圣元年(1094年),苏东坡谪岭南,过南雄,曾造访徐信,见信作《甘露寺》诗有“平地风烟飞白鸟,半空云水卷苍龙”之句,立以“横”字易“飞”字。徐信叹服,雄州传为佳话。绍兴年间,年过八十的徐信,随儿孙南迁广州,继续设坛讲学。其后裔在广州龙津中路建有泽江公祠,20世纪30年代曾在该祠办泽江小学,1958年因扩马路被拆。
广东省-韶关市-新丰县许绍曾
许绍曾(生卒年不祥),辈名文俊,长宁县(即今新丰县)大席水背村人。同治年间赴省乡试夺魁,敕授布政司经历加二级官爵,赐予“朝珠”(隶属总督或巡抚之下),分掌省级民政工作的官员,相当于二品官的待遇,在级别待遇上与巡抚相习。同治九年(1871年),衣锦还乡,皇帝钦赐“诰命”大匾一面,高挂在大席福公祖祠中厅正中,庄严辉煌、光宗耀祖。从大夫而加二品,自奉政而叠锡。诰封三世:父、祖父在任奉政大夫(封建皇朝文官最高的官阶);母、祖母为宜人。此外,恩赐“官锣”两面,朝珠一串和一批御赐珍品。此外,还为其在百年归寿后,钦赐石质碑坊一套,共十六件。计:双龙戏珠雕纹的墓碑一面,双凤朝阳碑额一面,香烛台一块、门墩一对、石联一付、水含闸一只、1米多见方的象征祥瑞的石龟四只、2米面积的高风牌4面。来源:新丰县史志办
广东省-韶关市-新丰县赵师质
赵师质(生卒年不详),字彬文,长宁县(即今新丰县)马头军屯村人。历任知县、通判(官名,地位略次于州府长官)、知府等职。历任官江苏淮安时间最长,共24年,颇有政绩。清乾隆年间,皇帝南巡到达淮安,找赵师质谈话,了解社情民意。赵师质汇报情况后,乾隆皇帝很高兴,称赞他的才能,并奖赏貂皮、官缎、香珠和荷包。赵师质任沛县县令时,有一年发生特大洪水,河堤决口,淹没田园,百姓被洪水围困。他身先士卒,亲自到现场指挥官民抢修河堤。对于受灾的村民,在请示上司得不到答复的情况下,果断开仓取粮救灾。因为沛县距离省城远达数百里,如果等上司答复才开仓赈灾,那么灾民的生活就会更加困难。当两江总督视察灾情,抵达沛县了解这种情况后,赞扬赵师质做得对。从此,赵师质名声大振,先后被授任于泰州、海州、江宁、高邮等县,皆以防洪救灾而著称。泰州北门有一条河,水深而宽,群众涉水过河十分不便。他出钱造桥,解决过河难,人们感激不已,称之为“...
翁源县
历史公元554年梁朝分浈阳县地置,元初并入曲江县,1301年复置,是广东历史上最早建制的16县之一。气候翁源地处中亚热带,具有山地气候特征,年均气温21.4℃,降雨量1693毫米,无霜期334天。县内四季宜耕,作物常青,山岭常绿。交通106国道和1944、1912省道三大干线纵横贯通境内,广韶高速公路越境而过,设有翁城出入口,境内城乡交通四通八达。物产特产品:三华李、溪黄草茶、金鸡茶、莲藕、蔗糖、九仙桃、红薯粉、连溪米面药材:溪黄草矿产:煤、铁、铝、锌、钨、锰、硅、石灰石、翡绿岩、大理石五金:缫丝、水泥其它语言:客家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