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湖北沙洋余氏家族家史、资料汇编及一些存疑问题的探讨与考证。谱载理论根据、辩证的对待姓氏文化、余氏派语研究初稿、余家湾及其周边土地变更的由来、余氏丧葬习俗遗文——余文安手稿、中华余氏总谱、经费预算与来源、来祖碑文、余氏传说、历史与现状、分歧与争论、遗憾与希望、别论。(馆藏:XP30499为此谱之复本)
沙洋·高阳余氏家族历史研究初稿不分卷(湖北沙洋)简介资料
沙洋·高阳余氏家族历史研究初稿不分卷(湖北沙洋)相关文献
沙洋县纪山村
沙洋县纪山村,纪山村纪山村位于湖北省沙洋县纪山镇,出武汉上汉宜高速西行200公里,在荆州古城下
湖北省-荆门-沙洋县春申君黄歇
(?—前238)战国时楚国贵族,战国四公子之一。名黄歇,号春申君。楚考烈王时任令尹,封地淮北12县,后改封于吴(今江苏苏州)。门下有食客3千。曾派兵马联合魏军救赵攻秦,后又灭鲁。考烈王死后,内讧中被舍人刺杀。春申君(前320~前238)本名黄歇,东周时期著名的战国四公子之一,曾任楚相。黄歇游学博闻,善辩。考烈王元年,以黄歇为相,封为春申君。赐淮北地12县。春申君明智忠信,宽厚爱人,以礼贤下士、招致宾客、辅佐治国而闻于世。顷襄王时,秦昭王派大将白起带兵打败韩国和魏国后,联合韩、魏两国共同讨伐楚国,形势危急,顷襄王派能言善辩的春申君出使秦国,说服秦昭王退兵。顷襄王病重,春申君设计使留在秦国作为人质的楚太子熊完逃回楚国即位,即考烈王。考烈王任他为相。在秦军围攻邯郸时,春申君带兵救援。后又为楚北伐灭鲁。当时楚考烈王无子,春申君以此为忧。后来,春申君娶赵人李园之妹。李园妹有身孕后,献于考烈王,生子被...
沙洋县
历史地处汉江中游的沙洋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史料记载,中国历史上建立的第一个县级政权——权县,就诞生在沙洋。这里是远近闻名的“小汉口”。有诗为证:“十里帆樯依市立,万家灯火彻宵明。”沙洋港口商埠兴旺、水运发达,南来北往的商贾栖居沙洋,曾建有古色古香的“八大街”,可惜全毁于日本侵略者的战火之中。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前,沙洋是与汉口、沙市、宜昌相提并论的八大重镇之一。1960年设沙洋市;1961年改镇,并入荆门县;1985年设区;1998年改沙洋县。行政区划沙洋县辖13个镇:沙洋镇、五里铺镇、纪山镇、后港镇、曾集镇、拾回桥镇、沈集镇、高阳镇、马良镇、官当镇、李市镇、毛李镇、十里铺镇。外部链接沙洋县政府网站
湖北沙洋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进展
湖北沙洋县的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注:遗址发现在距今4000年以前,楚雄境内先民多已进入新石器时代。现代考古发掘证明新石器文化遗址在楚雄州各县均有发现,并以元谋、永仁、禄丰等县最为集中,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元谋大墩子和永仁菜园子。]引起了考古学界的关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成联合考古队,对遗址进行勘探发掘。这处遗址规模约70万平方米,为目前发现的中国第二大石家河文化时期城址,至少距今4500年。目前出土大量陶片。12月10日上午,记者来到沙洋县后港镇双村12组。在考古现场,工作人员已经挖掘出了12个长5米、宽5米、深1.8米左右的探方。在专家们的指导下,40多名村民仍在探方底部掘土,现场热火朝天。在发掘现场,记者看到探方的表层30厘米为灰色的土层,下面的则是红白相间的“花土”。考古队队员彭小军告诉记者,灰土层为表土,花土层则为有古人在此居住生活工作后留下痕迹的土层。...
联合考古队探秘沙洋县城河遗址
11月24日从沙洋县文物管理所获悉,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已进驻沙洋县城河遗址展开考古调查。年前,将对800平方米遗址进行先期勘探。
遗址位于该县后港镇双村(原城河村)十二组,以自然高岗为东北边的天然城墙,东、南、西、北城垣以平地起筑,呈不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