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双协奏曲,为小提琴,大提琴和管弦乐队而作

双协奏曲,为小提琴,大提琴和管弦乐队而作

这是浪漫主义音乐晚期英国作曲家弗雷德里克·戴留斯(Frederick Delius)的一首双协奏曲,题献给哈里森姐妹。1920年2月21日,由哈里森姐妹演奏,伍德指挥新女皇乐队在女皇大厅首演。这部作品曾被辛丰年评价为:自抒性灵,乐中有我。
双协奏曲,为小提琴,大提琴和管弦乐队而作简介资料
(约)1916 年
1级
Concerto Double, for violin, cello and orchestra
1920年2月21日
双协奏曲,为小提琴,大提琴和管弦乐队而作相关文献
协奏曲
词源concerto一词可能源自拉丁文concertaye,原意是在一起比赛,协奏曲也就是两种因素既竞争又协作的意思。concerto最早是作为一种声乐体裁出现的,大约在十七世纪的意大利,是经文歌的一种,直到18世纪早期,巴赫在创作其早期之康塔塔(如创作于魏玛时期的BWV.4)的时候,仍然按照意大利的习惯称之为concerto。历史巴洛克时期巴洛克时期的意大利作曲家确定了协奏曲的形式,并创作了大量的大协奏曲(如科列里的Concertogrossoingminor,op.6no.8),和以小提琴协奏曲为代表的独奏乐器协奏曲(如安东尼奥·韦瓦第的四季协奏曲)。巴赫为处理独奏乐器和乐队提供了不同方式。协奏曲在意大利由当时流行的三重奏鸣曲作为基础改进而来的。最先出现的是大协奏曲,作曲家托列里以乐队中的两组乐器分别担任“主奏部”、“协奏部”,替代原来三重奏鸣曲三声部之中的两个高音部,突出了“主奏部”...
查看全文
小提琴
历史现藏柏林的一把斯特拉迪瓦里小提琴最早出现的弓弦乐器可能出自中亚,并逐渐传播到印度和中东。现代意义上的小提琴最早出现于16世纪早期的意大利北部威尼斯、热那亚等港口。它在意大利文中称为“violino”,意为“小的中提琴”。最早期的小提琴,除了一些文艺作品中有所反映之外,没有保存至今的实物。早期很多小提琴只有三条弦,由此推断,小提琴最初的制作者可能借鉴了其它早于小提琴的乐器,比如中世纪三弦琴,这种琴自10世纪开始出现并被使用,它自身源于阿拉伯的雷贝琴(英语:Rebab)。目前对小提琴最早的明确记载是JambedeFer于1556年出版于里昂的《音乐摘要》(Epitomemusical)。此时小提琴已经传遍欧洲。最古老的4弦小提琴是由著名的安德雷亚·阿马蒂应美第奇家族之请制作于1555年。阿玛蒂是当时著名的拨弦乐器制作师,他有一套严格的制作流程来保证他作品的精致优雅。不仅如此,他还率先将拱形...
查看全文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
乐曲段落呈示部发展部再现部主要版本俞丽拿,英国广播音乐会管弦乐团西崎崇子,名古屋爱乐交响乐团盛中国,中央乐团吕思清,上海交响乐团孔朝晖,中国中央交响乐团薛伟,俄罗斯爱乐管弦乐团潘寅林,施雯(钢琴伴奏版)交响双钢琴组(双钢琴版)吉尔·沙汉姆,新加坡交响乐团窦君怡,中国中央交响乐团
查看全文
小提琴协奏曲
参见小提琴协奏曲E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扩展阅读没来由的电子书有关20世纪的小提琴协奏曲的组成(ISBN978-3-00-047105-6)
查看全文
大协奏曲
巴洛克时期的大协奏曲大协奏曲起源于意大利,是由当时流行的三重奏鸣曲这种体裁作为基础改进而来的。大协奏曲以乐队中的两组乐器分别担任“主奏部”、“协奏部”,替代原来三重奏鸣曲三声部之中的两个高音部,突出了“主奏部”和“协奏部”这两个声部之间的对比。科列里(ArcangeloCorelli)是将这一尝试真正变成了音乐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科列里留下了12首大协奏曲,1714年,在他死后结集出版,编为作品第六号op.6,其中前8首为所谓的教堂协奏曲(cancertidachiesa),通常有慢板序曲作为前导,其后跟随快板赋格乐段,快慢乐章交替,较为庄重;后4首为室内协奏曲(concertidacamera,即宫廷风格协奏曲的意思),用吉格,库朗,小步舞曲,萨拉班德等舞曲作为乐章,风格较为轻快,其实后来的创作中二者的差别并不大。科列里的大协奏曲中的第8首g小调“圣诞协奏曲”最为著名(Concertog...
查看全文
双协奏曲,为小提琴,大提琴和管弦乐队而作相关标签
浪漫主义音乐
戴留斯
晚期浪漫
协奏曲
家族谱大览
铜梁陈氏一修支谱 [3卷及卷首3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景源堂, 民国17[1918]一修. 6册 : 图像, 世系表. 收藏者 : 金华市成蹊信息发展有限公司. 茶陵迁湘祖: 陈自景, 明洪武由江右迁湘肇居茶陵之东山. 中湘始迁祖 : 陈和鸾, 于嘉靖代由茶陵迁中湘十四都之六甲神冲. 本支铜梁始迁祖 : 陈贵琼, 由中湘徙居今之铜梁陈家湾. 散居地 : 湖南省湘潭县和茶陵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及版心题编目. 书名页题 : 陈氏支谱.
浏览:0
铜梁陈氏一修支谱 [3卷及卷首3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景源堂, 民国17[1918]一修. 6册 : 图像, 世系表. 收藏者 : 金华市成蹊信息发展有限公司. 茶陵迁湘祖: 陈自景, 明洪武由江右迁湘肇居茶陵之东山. 中湘始迁祖 : 陈和鸾, 于嘉靖代由茶陵迁中湘十四都之六甲神冲. 本支铜梁始迁祖 : 陈贵琼, 由中湘徙居今之铜梁陈家湾. 散居地 : 湖南省湘潭县和茶陵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及版心题编目. 书名页题 : 陈氏支谱.
浏览:0
河头李氏族谱 [8卷]
原书: [河南] : 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家谱委员会, 2014年四续(中国家谱编印基地). 8册(共1312双叶) : 插图, 世系表, 肖像. 始祖 : (明) 李彦忠 ; 与弟李彦和 ; 李彦实. 洪武初年自山西泽洲府迁河南. 彦忠祖居河头. 彦和公居阳武(今原阳)县夹滩. 彦实公居温县北张羌. 彦忠公下三子 : 李孝元(长门) ; 李孝亨(二门) ; 李孝贞(三门). 长门下三子 : 李杰 ; 李通 ; 李明(后乏嗣). 长门下林山支祖(11世) : 李九德 ; 李九志. 二门下四子 : 李升 ; 李纲 ; 李晟 ; 李铎(后外徙不详). 三门下二子 : 李俊 ; 李钦. 宗派(12世起) : 齐家惟志道 体善在正宗 承继思永法 心传学期崇 修存意和顺 枋居得丰隆 兴丁振伟绩 世昌泽元鸿. [河头支与北张羌支合用] 夹滩支字派 : 世云承宗德 光裕增显明 修文兆国泰 存书宝元恒. 散居地 : 河南省济源县等地. 书名据书签题, 书名页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100
河头李氏族谱 [8卷]
原书: [河南] : 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家谱委员会, 2014年四续(中国家谱编印基地). 8册(共1312双叶) : 插图, 世系表, 肖像. 始祖 : (明) 李彦忠 ; 与弟李彦和 ; 李彦实. 洪武初年自山西泽洲府迁河南. 彦忠祖居河头. 彦和公居阳武(今原阳)县夹滩. 彦实公居温县北张羌. 彦忠公下三子 : 李孝元(长门) ; 李孝亨(二门) ; 李孝贞(三门). 长门下三子 : 李杰 ; 李通 ; 李明(后乏嗣). 长门下林山支祖(11世) : 李九德 ; 李九志. 二门下四子 : 李升 ; 李纲 ; 李晟 ; 李铎(后外徙不详). 三门下二子 : 李俊 ; 李钦. 宗派(12世起) : 齐家惟志道 体善在正宗 承继思永法 心传学期崇 修存意和顺 枋居得丰隆 兴丁振伟绩 世昌泽元鸿. [河头支与北张羌支合用] 夹滩支字派 : 世云承宗德 光裕增显明 修文兆国泰 存书宝元恒. 散居地 : 河南省济源县等地. 书名据书签题, 书名页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100
周氏瑜公庐陵乌东总祠四修主谱
原书: 江西省吉安市 : 周氏瑜公庐陵乌东总祠四修主谱编委编制, 2011年四修. 3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者 : 金华市成蹊信息发展有限公司. 注 : 谱含各支派详细迁徙地点纪录. 乌东始祖 : (隋)周为汾, 以直谏触上, 避居袁州北门, 后复居庐陵乌东. 汾公四子: 周归仁, 周仲仁, 周汉仁, 周举仁. 散居地 : 江西省吉水县, 吉安县, 泰和县, 永新县, 万安县, 安福县等地. 书名据书名页题, 书衣题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100
世界胡氏通谱江西庐陵分谱
原书: [武汉大族谱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承制 : 世界胡氏通谱江西庐陵分谱编纂委员会编], 2010年. 存35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者 : 金华市成蹊信息发展有限公司. 注: 本谱缺卷9, 28, 32. 注: 本谱含胡氏源流, 江西庐陵胡氏源流演变迁徙世系 注: 江西庐陵胡氏的最早基祖: 胡公霸, 胡公真(贞), 胡公阳, 胡裕, 胡兆昌, 胡用和, 胡昌宗, 胡国宝. 注: 江西庐陵, 即江西吉安. 详见卷首沿革表(图像259-260) 泰和澜溪始祖: (唐)胡公铎, 名受生讳振号木蓭. 从兄官解谋居因游吉州胜景至泰和东镇王山下十里遂居焉. 散居地: 江西省万安县, 吉安县, 泰和县等地, 书名据书名页题, 书衣题编目. 书脊题:江西庐陵分谱.
浏览: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