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祖良(字宁仲),北宋由徽州歙县仙季坊迁居江西分宁长茅。十七世道兴(行明三),元末明初自建昌黄泥迁居瑞昌长岗坪。长子仲彰(号觉慧,行仁七),明永乐二年迁居之南义大屋余,为始迁祖。 谱载谱序、敕诰伟人论述、姓源谱源派目、谱序启跋、聚落拔徙、人文风采功德、人物传序赞、励世笃行、世系、附录。
余氏宗谱(江西省/九江市/瑞昌市)相关文献
江西省瑞昌市三峰庄(冯家山)冯氏
江西省瑞昌市三峰庄(冯家山)冯氏, 三峰庄――冯家山,位于江西省瑞昌市范镇西南8.5公里,庙山南麓,大埂里北缘(俗
江西省瑞昌市三峰庄冯氏宗谱前言
江西省瑞昌市三峰庄冯氏宗谱前言,家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
江西省-九江市潘际銮
潘际銮,焊接工程专家。1927年12月24日生于江西九江。194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清华大学教授,南昌大学校长。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参与创建国内高等院校中第一批焊接专业,50年代末试验成功板极电渣焊及重型锤锻模堆焊,应用于生产。60年代初试验成功氩弧焊应用于核反应堆制造,完成我国自己生产的第一套核反应堆焊接工程。继之研究成功我国第一台电子束焊机,并对焊接的热裂纹的机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70年代末研究电弧传感器,首次建立电弧传感器的动、静态物理数学模型,并研制成功具有特色的电弧传感器及自动跟踪系统。80年代研究成功“QH-ARC”焊接电弧控制法,首次提出用电源的多折线外特性,陡升外特性及扫描外特性控制电弧的概念,为焊接电弧的控制及焊接自动化开辟了新的途径。
江西省-九江市-瑞昌市柯昶
柯昶(893—976)字汝明,江西瑞昌县西上乡(今瑞昌市乐园乡)人。杨吴顺义三年(923)中进士。中主李璟时期,授予殿中侍御史兼都押衙防御使。后主李煜时,柯昶补左军招讨使,与指挥使胡则同守江州(今九江)。宋开宝八年(975)冬,李煜降宋。次年三月,宋将曹翰率兵围江州。胡则对柯昶说:“宋兵将至,江州孤危,势必不敌,我坚守于内,你速去募兵为外援,事或有济。”柯昶回家乡招募勇士5000余人,星夜兼程赶往江州救援,但江州已被攻陷。虽救城无望,但柯昶仍鼓励大家说:“我与胡指挥受命同守江州,今城破人亡,如停止不进,有负胡指挥;若临城一战,纵不胜,死亦无憾。”于是率众向江州继续前进。曹翰听说柯昶带援兵来攻城,统精兵万人前去阻击。柯昶因寡不敌众而败逃,曹翰率骑兵追赶。柯昶逃到羊肠山,拔剑自刎。宋太祖闻此事后,非常感慨,赐柯昶厚葬,谥忠烈,赠金紫光禄大夫。
江西省瑞昌市参易堂费氏宗祠
重修祠堂记春去易迭,岁月轮回;宏图绘展改旧貌,祖堂平添换新颜。喜看今日祖堂,门庭高耸、壮观雄伟、飞檐翘角、画栋雕梁、一进五重、上有祭坛、宽阔明亮、镌刻楹联、词工句酌、金匾流辉、翰墨留香、宗祠神龛、麟吐玉书、龙舞祥云、描金点翠、金碧辉煌、天地君亲、昭穆宗祖、端坐其上。总之,祖堂显示了费氏家族的纯孝纯情,展示了费氏族人人心所向,众志成城的优良族风,体现了费氏子孙承前启后、枝繁叶茂、继往开来、兴旺发达的精神面貌;令人景仰!天地人和好作转,顺风顺水好行舟;自古以来,修谱建祠,旨在怀先人之伟业,励后人之志。我们深信,随着祖堂落成,太祖安座,中华费氏瑞昌宗亲的明天更加灿烂辉煌!岁在丁酉暮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