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子昂题帝居
元世祖忽必列,灭掉南宋之后,由武功而文治,将宋朝遗臣赵子昂留为己用.一年春节张临,元世祖命赵子昂写春联.赵子昂当然驾轻就熟,大笔一挥,写下: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官拜冕疏.元世祖阅后,满心欢喜,赞赏未停,赵子昂又写下宫门春联:日月光天德;山河壮帝居.赵子昂把元世祖拟于日月,令他心花怒放.赵子昂见龙颜大悦,思路更盛,再写下:皇恩春浩荡;文治日光华.联赠赵子昂宋亡后,赵子昂转仕元朝,人品自不足道,但其文思才学却令人敬仰.所以有传他仕元实迫不得以,之后便借故辞官,过其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式生活,并以菊隐翁自居.是故,南京无人知他真姓名.一年秋天,他家菊花盛开,他令大开园门,任慕名者前来欣赏.当地一名士也连同多位友人前来欣赏.酒至半酣,赵子昂令人拿出文房四宝,请名士题联,名士笑道:主人嗜菊,我便以菊花入联吧.当下写出上联:只以菊花为性命;上联挥就,却令这名士叫苦.由于未经斟酌,下联难续,...
赵匡义
宋太宗(939年—997年)赵炅,本名赵匡义,后因避其兄宋太祖讳改名赵光义,即位后改名炅(jiǒnɡ)。在其兄弟中,除去早夭者,太宗排行居中,比太祖小12岁,比秦王太宗像赵廷美大8岁。22岁时,参与陈桥兵变,拥立其兄赵匡胤为帝,曾参与太祖统一四方的大业。太祖驾崩,38岁的赵光义登基为帝,是为太宗,在位共21年(976~997),59岁去世,是宋朝的第二个皇帝。太宗即位后,继续进行始于后周周世宗时的统一事业,鼓励垦荒,发展农业生产,扩大科举取士规模,编纂大型类书,设考课院、审官院,加强对官员的考察与选拔,进一步限制节度使权力,力图改变武人当政的局面,确立文官政治。这些措施顺应了历史潮流,为宋朝的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因为急功好利,几次北伐攻辽都受挫,太宗转而执行守内虚外的政策。晚年政治大计循规蹈矩,使宋朝渐渐形成了“积贫积弱”的局面,给宋代社会的发展也带来了不利的影响。要想全面了解太宗一朝...
赵光义
宋太宗(939年—997年)赵炅,汉族,本名赵匡义[1],后因避其兄宋太祖讳改名赵光义,即位后改名炅(jiǒnɡ)。在其兄弟中,除去早夭者,太宗排行居中,比太祖小12岁,比秦王太宗像赵廷美大8岁。22岁时,参与陈桥兵变,拥立其兄赵匡胤为帝,曾参与太祖统一四方的大业。太祖驾崩,38岁的赵光义登基为帝,是为太宗,在位共21年(976~997),59岁去世,是宋朝的第二个皇帝。太宗即位后,继续进行始于后周周世宗时的统一事业,鼓励垦荒,发展农业生产,扩大科举取士规模,编纂大型类书,设考课院、审官院,加强对官员的考察与选拔,进一步限制节度使权力,力图改变武人当政的局面,确立文官政治。这些措施顺应了历史潮流,为宋朝的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因为急功好利,几次北伐攻辽都受挫,太宗转而执行守内虚外的政策。晚年政治大计循规蹈矩,使宋朝渐渐形成了“积贫积弱”的局面,给宋代社会的发展也带来了不利的影响。要想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