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榆林-府谷县孙如金
孙如金字丽生,府谷镇前石畔村人。幼时丧父,自幼敦厚朴实,聪颖好学。高小毕业后,先后就读于山西第一中学、北京国立工业专门学校,为府谷第一个大学生。毕业后,他与陕北同乡拟在绥远一带集股组织一皮革公司,自任董事之职,因时局混乱而中止。即赴上海、汉口考察实业,心得颇多。是年秋,归里省亲,适逢榆林中学招聘教员,先生应聘为数理教员。目睹家乡境况,感到家乡中从事实业的人才太少,于是,他提议在榆中增设职业一科,并为之到处奔走呼告,榆中终于增设了职业科(后改为榆林职业中学),为家乡培养了一批从事实业的专门人才。后来,孙先生被任命为榆中校长,在任期间,为办好学校而殚精竭力,以致积劳成疾,32岁在榆突然长逝。
长孙道生
生平道武帝时期,因个性廉谨慎重,道武帝让他与贺毗等四人担任内侍,执掌机密以及诏令之事。明元帝即位后,任南统将军、冀州刺史,曾经派人于民间强取妇女贡献给明元帝,遭到斥责,但因旧臣的身份而免罪。太武帝即位后,进爵汝阴公,迁廷尉卿。曾随太武帝征讨柔然。北魏始光四年(427年),又跟随太武帝攻打匈奴夏国的赫连昌,长孙道生与长孙翰、娥青领军三万骑做为前锋军队,成功攻破赫连昌军队。神䴥三年(430年)刘宋将领到彦之北伐,长孙道生率军队驻屯于黄河北岸对峙之,隔年又与叔孙建在滑台击败南朝刘宋大将檀道济和王仲德等军队。长孙道生颇有将略,并且善待士卒,尔后又多次率领军队征战,包括了延和三年(434年)与拓跋健、古弼攻打北燕,太延三年(437年)围剿西河地区叛胡余党,两年后柔然举兵南下,率军拒之。后官拜司空,加侍中,进封上党王。其为人节俭,一件垫在马鞍下的熊皮鄣泥,用了数十年都没有换,当时人将他比作晏婴。他的家...
杂谷
杂榖品种成熟的黍(糜子)大多数品种的杂谷属于禾本科黍亚科。少数如穇子、苔麸属于虎尾草亚科.禾本科杂谷类不属于禾本科的拟谷类最常见种植的杂榖是:御榖、小米、黍、穇子、高粱等历史尼泊尔的穇子农田.特殊的一类考古学家被称作植物考古学家(palaeoethnobotanists),根据在考古现场发现的相对丰富的碳化谷粒的定年,可以推断在史前种植杂榖比种植稻子、小麦更早,特别是在东亚。史前中国、印度、朝鲜的新石器时代居民的食物是杂谷而不是稻子。小米(“稷”)与黍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早期最重要的作物。在河北省磁山遗址的窖藏坑中发现的榖壳化石与生物化学成分被测定为公元前8300–6700年,距今超过了一万年。一同出土的还有相应的种植榖类所需的陶器、石器工具。磁山遗址出土的小米被定年为公元前6500年。在4000年前的青海省喇家遗址出土了由小米与黍米磨粉做的一碗保存较好的面条。生产世界杂榖生产2005年杂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