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铜山张氏家传不分卷(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县)

铜山张氏家传不分卷(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县)

始迁祖起豹,号云山,清代人。书名据书名页题。
铜山张氏家传不分卷(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县)简介资料
铜山
1916年
一册
1916
民国
铜山张氏家传
石印本
刘庠
线装
相关人物
铜山张氏家传不分卷(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县)相关文献
徐州市铜山区茅村村
徐州市铜山区茅村村,茅村村 (徐州市铜山区茅村村)茅村村位于北郊,系茅村镇政府驻地,全村总人口696
查看全文
徐州市铜山官路聂氏寻祖
徐州市铜山官路聂氏寻祖,徐州市铜山官路聂氏寻祖
查看全文
江苏省-徐州-铜山区张竹坡
张竹坡(1670—1698年)名道深,字自德,号竹坡,是清代著名文学评论家。竹坡幼年聪明好学,以博闻强记闻名乡里,他发奋进取,才识过人,恃才傲物曾以帝师国相自许。康熙三十四年,26岁的张竹坡开始了他一生最重要的事业点评-一书。他共写下了十几万字的评论,为中国的文学理论留下了一分宝贵的遗产。张竹坡死后,被葬在紫金山北,墓地有石人、石马,主墓前有神道碑,但皆毁于“0”。1985年该墓迁于紫金山东坡梨树丛中,碑文为“清初小说评点家张竹坡之墓”。竹坡故里位于铜山县汉王镇汉王村,占地14亩,建筑面积3000余平方米,于2008年3月开工建设,2008年12月竣工并投入经营。主要建设有-研究馆、东西厢房、前后厅、仪门、上房、玩花楼芙蓉厅、聚景堂、临西溪、卧云厅、木长廊、人工湖、栈桥、假山、牌坊及道路绿化等附属工程;购置了古代及明清时期古床、家具、石器、牌匾等各类藏品。该观光园建成开放,为汉王镇的旅游发...
查看全文
江苏省-徐州-铜山区张昭
字子布,三国魏彭城人。少时好学,曾从白侯子安学习《左氏春秋》,进而博览群书。擅长隶书。20岁时被举为孝廉,推辞不受。刺史陶谦举他为茂才,仍不受。陶谦认为张昭轻视自己,便将其逮捕入狱。后经友人赵昱全力营救,方得脱免。汉季,张昭避乱至江南。当时孙策正割据江东,创立基业,广罗天下人才。孙策对张昭极为赏识,比其为管仲,遂任为长史、抚军中郎将,文武大事,悉委张昭;并同去登堂拜见母亲,视同密友。建安五年(200年),孙策遇刺病危时,将其弟孙孙权托付给张昭。张昭克尽职守,以事孙权。孙策新亡,张昭便劝孙权节哀理政;孙权喜猎,张昭则劝其收敛。每每谏争,常使孙权不快。魏黄初二年(221年),文帝派使者邢贞授孙权为吴王。邢贞进入宫门时不肯下车,张昭对邢贞说:“行大礼是不可不恭敬的,法也是决不可不施行的。而您竟敢妄自尊大,难道是认为我们江南弱小,没有刺进你心脏的刀剑吗?”邢贞听后立即下车,并拜张昭为绥远将军、由拳...
查看全文
铜山县
历史沿革秦置彭城县;元朝时并入徐州;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置铜山县,以县东北境有铜山而得名,但铜山现在已经沦入湖中.1912年,废徐州府存铜山县,后设徐海道,辖徐州八县及海州等地,治所为铜山县第一区(现徐州市区)。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保留了徐州市,属江苏省。1949年,徐州市与连云市(今连云港市)暂由山东省代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代之以苏南、苏北、鲁中南等行政公署并辖于华东大区,徐海地区被划入鲁中南行署。1952年底徐海地区再度划归江苏省,为省辖市,此时期徐州市与徐州专区并存,徐州专区驻徐州市。1953年时,徐州市下辖五区: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贾汪矿区。徐州专区下辖十县一市:新海连市、赣榆县、丰县、沛县、邳县、砀山县、东海县、萧县、新沂县、铜山县、睢宁县。2010年9月,铜山县撤县并区。
查看全文
家族谱大览
张氏宗谱 [28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寿康堂, 清同治12[1873]. 28册 : 世系表. 收藏所 : 上海图书馆 大宗始祖 : (唐) 张明,字闻斯. 营桥始祖 : 张载,字子厚,世称横渠先生. 迁锡始祖 : (元) 张景,字德庆. 散居地 : 江苏省无锡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卷端题 : 无锡张氏宗谱
浏览:0
张氏宗谱 [28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寿康堂, 清同治12[1873]. 28册 : 世系表. 收藏所 : 上海图书馆 大宗始祖 : (唐) 张明,字闻斯. 营桥始祖 : 张载,字子厚,世称横渠先生. 迁锡始祖 : (元) 张景,字德庆. 散居地 : 江苏省无锡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卷端题 : 无锡张氏宗谱
浏览:0
张氏宗谱 [28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寿康堂, 清同治12[1873]. 28册 : 世系表. 收藏所 : 上海图书馆 大宗始祖 : (唐) 张明,字闻斯. 营桥始祖 : 张载,字子厚,世称横渠先生. 迁锡始祖 : (元) 张景,字德庆. 散居地 : 江苏省无锡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卷端题 : 无锡张氏宗谱
浏览:0
龙砂张氏宗谱[4卷,首1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继志堂, 2014年五修. 5册: 人像, 肖像, 世系表. 泰兴南渡祖: 张本真. 原居汴梁, 靖康之变时南渡, 占藉扬州泰兴. 龙砂始迁祖(1世): (清) 张瀛秀,字秀甫,号修甫,行一. 由泰兴迁江阴东乡华墅. 瀛秀公下房祖(3世): (清) 张士楷,字伦表,号月轩,行一(大房) ; 张士模,字元礼,号立斋,行二(二房) ; 张士林,字文藻,,行三(三房) ; 张士柱,字望台,行四(四房). 注: 此谱以简化字体书写. 散居地: 江苏省江阴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书名页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0
毘陵前坟荡张氏宗谱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积庆堂, 民国37[1948]. 28册 : 插图, 世系表. 第一世祖 : (宋) 张裕,字宽仁. 武进前墓荡大村始迁祖 : (明) 张仲甫,字东川. 散居地 : 江苏省武进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 封面题及卷端题 : 毘陵前坟荡张氏宗谱.
浏览:0
张氏宗谱 [42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世恩堂, 民国36[1947](城南书院藏版). 42册 : 插图, 世系表. 附 : 古诗录, 及文集7册. 曲江始祖 : (唐) 张君政. 毘陵殷薛里始祖 : (宋) 张政一,讳镗. 注 : 殷薛里, 位于江苏武进县之城南. 散居地 : 江苏省武进县等地.
浏览: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