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板屋船

板屋船

板屋船(韩语:판옥선),是约在朝鲜之役开始出现的大型战舰。

板屋船体积庞大,约可乘载百人以上的军队。虽然其航行速度并不快,但是战斗时仅需数十人的水手便能灵活操作,为其优点。当时的朝鲜水军常以板屋船为主力战舰,搭配剑船、猛船等较小型的快船作为护卫,构成水军舰队。

板屋船相关文献
板屋船
相关条目剑船猛船龟船
查看全文
板板六十四
【成语】板板六十四 【成语】板板六十四 【读音】bǎnbǎnliùshísì 【解释】宋时官铸铜钱,每板六十四文,不得增减。比喻刻板不知变通。板:即“版”,铸钱的模子。 【出处】清·范寅《越谚·数目之谚》:“板板六十四,铸钱定例也,喻不活。”
查看全文
屋下作屋
【成语意思】:同“屋下架屋”。【用法分析】:屋下作屋作谓语、定语;指没有创新。【成语来源】:宋·宋祁《宋景文公笔记·释俗》:“古人讥屋下作屋,信然!”【褒贬解析】:贬义成语【成语结构】:偏正式
查看全文
屋下架屋
【成语意思】:比喻机构或文章结构重叠。【用法分析】:屋下架屋复句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成语来源】: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不得尔,此是屋下架屋耳。”【褒贬解析】:贬义成语【
查看全文
[两广]广东省罗定市船步田头屋、水排岗、蚺蛇林氏
一、祖宗简述:先立福建省蒲田县(迁广东省南雄珠矾巷、迁广州) 迁郁南县大湾镇二社圹(二岭圹-新华村); 后迁到船步田头屋、 迁水排岗、 再迁蚺蛇村、耕读为业焉。 清朝乾隆甲午年(39年)→公元1774年迁入船步蚺蛇村 族谱(锦、廷、思、仕、朝、元、有、英、春、献、尔、启) 始祖:锦峯公 始祖与妣邓氏葬在鲤鱼岭脚(菢鸭仔),座甲向庚孖葬&nb
查看全文
板屋船相关标签
军舰
家族谱大览
长阳西湾吕氏四修族谱 [21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敬思堂, 民国31[1942]. 存19册:世系表. 迁楚鼻祖(1世): (明) 吕炳忠. 江西南昌府南昌县朱氏巷大栗树土地人氏, 迁楚落籍长乐, 复迁长阳德乡西湾院子. 生五子为五大房: 吕宪 ; 吕朝 ;吕文 ; 吕武 ; 吕玥. 大房宪公派下房祖(6世): 吕附龙 ; 吕孜龙 ; 吕板龙 ; 吕会龙 ; 吕飞龙...等. 二房朝公派下房祖(6世): (清) 吕亢龙 ; 吕六龙,字玉天 ; 吕祥龙. 三房文公派下房祖(6世): (明清之际) 吕启龙 ; 吕岳龙 ;吕敬龙 ; 吕登龙 ; 吕朝龙,字云从...等. 四房武公派下房祖(6世): (清) 吕馥龙,字云飞. 五房玥公派下房祖(6世): (清) 吕青龙,字梓云 ; 吕赤龙,字南䒶 ; 吕楚龙 ; 吕金龙. 炳忠公派行(2-11世): 单才应国龙 文开单名大. 迁楚鼻祖(1世): (明) 吕炳信. 炳忠公之弟. 落籍枝江洋角洲成族. 迁楚鼻祖(1世): (明) 吕梅. 居德乡金竹山. 梅公派下房祖(7世): (清) 吕炤 ; 吕国. 梅公派行(2-19世): 泰单万单朝 单启开单名 大世守忠良 正学志. 迁楚鼻祖(1世): (明) 吕万大,字东江. 居教乡东山坪(今吕家坪). 万大公派下房祖(7世): 吕文会 ; 吕文明 ; 吕文炳. 万大公派行(2-19世): 单朝单应单 文楚开正名 大世守忠良 正学志. 注: 卷1另有派序: 正学志道 万代永昌 德茂业广 家邦之光. 注: 主修吕良相,字辅臣 ; 吕良炜,字彤章. 注: 此谱缺卷3(1世炳宗公起开族五服系表), 及卷7(大福公起派下系表). 散居地: 湖北省长阳县等地. 书名据谱序题编目. 书衣题: 吕氏家乘. 版心题: 长阳吕氏族谱. 书名页题: 吕氏族谱.
浏览:0
长阳西湾吕氏四修族谱 [21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敬思堂, 民国31[1942]. 存19册:世系表. 迁楚鼻祖(1世): (明) 吕炳忠. 江西南昌府南昌县朱氏巷大栗树土地人氏, 迁楚落籍长乐, 复迁长阳德乡西湾院子. 生五子为五大房: 吕宪 ; 吕朝 ;吕文 ; 吕武 ; 吕玥. 大房宪公派下房祖(6世): 吕附龙 ; 吕孜龙 ; 吕板龙 ; 吕会龙 ; 吕飞龙...等. 二房朝公派下房祖(6世): (清) 吕亢龙 ; 吕六龙,字玉天 ; 吕祥龙. 三房文公派下房祖(6世): (明清之际) 吕启龙 ; 吕岳龙 ;吕敬龙 ; 吕登龙 ; 吕朝龙,字云从...等. 四房武公派下房祖(6世): (清) 吕馥龙,字云飞. 五房玥公派下房祖(6世): (清) 吕青龙,字梓云 ; 吕赤龙,字南䒶 ; 吕楚龙 ; 吕金龙. 炳忠公派行(2-11世): 单才应国龙 文开单名大. 迁楚鼻祖(1世): (明) 吕炳信. 炳忠公之弟. 落籍枝江洋角洲成族. 迁楚鼻祖(1世): (明) 吕梅. 居德乡金竹山. 梅公派下房祖(7世): (清) 吕炤 ; 吕国. 梅公派行(2-19世): 泰单万单朝 单启开单名 大世守忠良 正学志. 迁楚鼻祖(1世): (明) 吕万大,字东江. 居教乡东山坪(今吕家坪). 万大公派下房祖(7世): 吕文会 ; 吕文明 ; 吕文炳. 万大公派行(2-19世): 单朝单应单 文楚开正名 大世守忠良 正学志. 注: 卷1另有派序: 正学志道 万代永昌 德茂业广 家邦之光. 注: 主修吕良相,字辅臣 ; 吕良炜,字彤章. 注: 此谱缺卷3(1世炳宗公起开族五服系表), 及卷7(大福公起派下系表). 散居地: 湖北省长阳县等地. 书名据谱序题编目. 书衣题: 吕氏家乘. 版心题: 长阳吕氏族谱. 书名页题: 吕氏族谱.
浏览:0
长阳西湾吕氏四修族谱 [21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敬思堂, 民国31[1942]. 存19册:世系表. 迁楚鼻祖(1世): (明) 吕炳忠. 江西南昌府南昌县朱氏巷大栗树土地人氏, 迁楚落籍长乐, 复迁长阳德乡西湾院子. 生五子为五大房: 吕宪 ; 吕朝 ;吕文 ; 吕武 ; 吕玥. 大房宪公派下房祖(6世): 吕附龙 ; 吕孜龙 ; 吕板龙 ; 吕会龙 ; 吕飞龙...等. 二房朝公派下房祖(6世): (清) 吕亢龙 ; 吕六龙,字玉天 ; 吕祥龙. 三房文公派下房祖(6世): (明清之际) 吕启龙 ; 吕岳龙 ;吕敬龙 ; 吕登龙 ; 吕朝龙,字云从...等. 四房武公派下房祖(6世): (清) 吕馥龙,字云飞. 五房玥公派下房祖(6世): (清) 吕青龙,字梓云 ; 吕赤龙,字南䒶 ; 吕楚龙 ; 吕金龙. 炳忠公派行(2-11世): 单才应国龙 文开单名大. 迁楚鼻祖(1世): (明) 吕炳信. 炳忠公之弟. 落籍枝江洋角洲成族. 迁楚鼻祖(1世): (明) 吕梅. 居德乡金竹山. 梅公派下房祖(7世): (清) 吕炤 ; 吕国. 梅公派行(2-19世): 泰单万单朝 单启开单名 大世守忠良 正学志. 迁楚鼻祖(1世): (明) 吕万大,字东江. 居教乡东山坪(今吕家坪). 万大公派下房祖(7世): 吕文会 ; 吕文明 ; 吕文炳. 万大公派行(2-19世): 单朝单应单 文楚开正名 大世守忠良 正学志. 注: 卷1另有派序: 正学志道 万代永昌 德茂业广 家邦之光. 注: 主修吕良相,字辅臣 ; 吕良炜,字彤章. 注: 此谱缺卷3(1世炳宗公起开族五服系表), 及卷7(大福公起派下系表). 散居地: 湖北省长阳县等地. 书名据谱序题编目. 书衣题: 吕氏家乘. 版心题: 长阳吕氏族谱. 书名页题: 吕氏族谱.
浏览:0
长阳西湾吕氏四修族谱 [21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敬思堂, 民国31[1942]. 存19册:世系表. 迁楚鼻祖(1世): (明) 吕炳忠. 江西南昌府南昌县朱氏巷大栗树土地人氏, 迁楚落籍长乐, 复迁长阳德乡西湾院子. 生五子为五大房: 吕宪 ; 吕朝 ;吕文 ; 吕武 ; 吕玥. 大房宪公派下房祖(6世): 吕附龙 ; 吕孜龙 ; 吕板龙 ; 吕会龙 ; 吕飞龙...等. 二房朝公派下房祖(6世): (清) 吕亢龙 ; 吕六龙,字玉天 ; 吕祥龙. 三房文公派下房祖(6世): (明清之际) 吕启龙 ; 吕岳龙 ;吕敬龙 ; 吕登龙 ; 吕朝龙,字云从...等. 四房武公派下房祖(6世): (清) 吕馥龙,字云飞. 五房玥公派下房祖(6世): (清) 吕青龙,字梓云 ; 吕赤龙,字南䒶 ; 吕楚龙 ; 吕金龙. 炳忠公派行(2-11世): 单才应国龙 文开单名大. 迁楚鼻祖(1世): (明) 吕炳信. 炳忠公之弟. 落籍枝江洋角洲成族. 迁楚鼻祖(1世): (明) 吕梅. 居德乡金竹山. 梅公派下房祖(7世): (清) 吕炤 ; 吕国. 梅公派行(2-19世): 泰单万单朝 单启开单名 大世守忠良 正学志. 迁楚鼻祖(1世): (明) 吕万大,字东江. 居教乡东山坪(今吕家坪). 万大公派下房祖(7世): 吕文会 ; 吕文明 ; 吕文炳. 万大公派行(2-19世): 单朝单应单 文楚开正名 大世守忠良 正学志. 注: 卷1另有派序: 正学志道 万代永昌 德茂业广 家邦之光. 注: 主修吕良相,字辅臣 ; 吕良炜,字彤章. 注: 此谱缺卷3(1世炳宗公起开族五服系表), 及卷7(大福公起派下系表). 散居地: 湖北省长阳县等地. 书名据谱序题编目. 书衣题: 吕氏家乘. 版心题: 长阳吕氏族谱. 书名页题: 吕氏族谱.
浏览:0
易氏族谱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忠裔堂, 清光绪9[1883]. 22册 : 世系表. 注 : 本谱不全. 缺卷3, 卷10, 及卷23. 受姓祖 : (周) 易恺. 食采易水,以水赐姓. 远祖 : (后汉) 易雄,字兴长,追谥靖节. 籍显浏阳,后迁潭州. 始祖(1世) : (后唐) 易亮,字明彝. 雄公16世孙. 原籍江西吉安府泰和县. 亮公下四子 : 易欢,字慰庵(长沙派) ; 易述(湖湘派) ; 易邦(益阳派) ; 易达(由万安徙湖湘). 此谱主要为欢公后裔之记录. 派祖(16世) : (明) 易伯周,字序泰(自白石瑕船上迁东横位始祖) ; 易伯安,字舒泰 ; 易伯船,行三,字龙舟(后裔居武陵). 上三公皆为有庆公之子 ; 易伯琥(思敬公长子,后裔居益阳). 伯周公下一子(17世) : (明) 易学宁,字朝爵. 下三子: 易仲绣 ; 易仲绫 ; 易仲罗. 伯安公下四子(17世) : (明) 易学琏,字朝尊(下二子: 易仲行 ; 易仲立) ; 易学常,字纯修(下一子: 易仲积) ; 易学珍,字纶修(下二子: 易仲善 ; 易仲举) ; 易学选(失考). 伯船公下三子(17世) : (明) 易学孔,字孟志(下二子: 易文琳 ; 易文宜) ; 易学圣(止) ; 易学贤(下一子: 易文高). 伯琥公下三子(17世) : 易廷芳,行一,别号仙溪(下三子: 易学朝 ; 易学宜 ; 易学文) ; 易廷春(下一子: 易学武) ; 易廷珂(下二子: 易学鸾 ; 易学凤). 支派语 : 承先开国志 昌大世培元 猷懋心渊达 观光复守藩. 总祠派语 : 祖功垂晋代 宗绪著南湘 大理贤声重 尚书世业扬 瑞芝称孝德 峻节本忠良 男爵廷恩渥 侯封制诰煌 圣经遵孔孟 精义法周张 甲第专前美 壬林后克昌 传家维礼乐 华国在文章 潭水人分布 湖山地兆祥 敦伦兼植纪 源远复流长 万古科名盛 千秋俎豆香. 散居地 : 湖南省安化县, 常德县, 及益阳县等地. 书名据书名页题, 及版心题编目. 书衣题 : 易氏续修族谱. 易氏族谱, 9, 卷11_ 方孝 25世承富公起
浏览:100
易氏族谱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忠裔堂, 清光绪9[1883]. 22册 : 世系表. 注 : 本谱不全. 缺卷3, 卷10, 及卷23. 受姓祖 : (周) 易恺. 食采易水,以水赐姓. 远祖 : (后汉) 易雄,字兴长,追谥靖节. 籍显浏阳,后迁潭州. 始祖(1世) : (后唐) 易亮,字明彝. 雄公16世孙. 原籍江西吉安府泰和县. 亮公下四子 : 易欢,字慰庵(长沙派) ; 易述(湖湘派) ; 易邦(益阳派) ; 易达(由万安徙湖湘). 此谱主要为欢公后裔之记录. 派祖(16世) : (明) 易伯周,字序泰(自白石瑕船上迁东横位始祖) ; 易伯安,字舒泰 ; 易伯船,行三,字龙舟(后裔居武陵). 上三公皆为有庆公之子 ; 易伯琥(思敬公长子,后裔居益阳). 伯周公下一子(17世) : (明) 易学宁,字朝爵. 下三子: 易仲绣 ; 易仲绫 ; 易仲罗. 伯安公下四子(17世) : (明) 易学琏,字朝尊(下二子: 易仲行 ; 易仲立) ; 易学常,字纯修(下一子: 易仲积) ; 易学珍,字纶修(下二子: 易仲善 ; 易仲举) ; 易学选(失考). 伯船公下三子(17世) : (明) 易学孔,字孟志(下二子: 易文琳 ; 易文宜) ; 易学圣(止) ; 易学贤(下一子: 易文高). 伯琥公下三子(17世) : 易廷芳,行一,别号仙溪(下三子: 易学朝 ; 易学宜 ; 易学文) ; 易廷春(下一子: 易学武) ; 易廷珂(下二子: 易学鸾 ; 易学凤). 支派语 : 承先开国志 昌大世培元 猷懋心渊达 观光复守藩. 总祠派语 : 祖功垂晋代 宗绪著南湘 大理贤声重 尚书世业扬 瑞芝称孝德 峻节本忠良 男爵廷恩渥 侯封制诰煌 圣经遵孔孟 精义法周张 甲第专前美 壬林后克昌 传家维礼乐 华国在文章 潭水人分布 湖山地兆祥 敦伦兼植纪 源远复流长 万古科名盛 千秋俎豆香. 散居地 : 湖南省安化县, 常德县, 及益阳县等地. 书名据书名页题, 及版心题编目. 书衣题 : 易氏续修族谱. 易氏族谱, 9, 卷11_ 方孝 25世承富公起
浏览: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