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荔枝

荔枝

荔枝(学名:Litchi chinensis)又名离枝丹荔,是中国南部出产的一种亚热带果树,属无患子目无患子科,是荔枝属的唯一物种,为华南的重要水果农作物,每年产量逾百万吨。荔枝对保鲜的要求特别高,所以一般采用低温运输。

荔枝与香蕉、菠萝、龙眼一同号称“南国四大果品”。荔枝果皮有鳞斑状突起,成熟时通常暗红色至鲜红色,果肉产鲜时半透明凝脂状,味香美,但不耐储藏,分布于中国的西南部、南部和东南部,广东和福建南部栽培最盛。


荔枝简介资料
荔枝
Litchi chinensis、Sonn., 1782
无患子亚科 Sapindoideae
离枝
<a>荔枝属
lì zhī
植物界
荔枝 L. chinensis
荔枝相关文献
广东荔枝红茶
广东荔枝红茶,所谓的红茶、绿茶,不是指长在树上的茶叶差别,而是指茶叶因制造加工程序不同,经
查看全文
杨贵妃为何独爱吃荔枝?是因为荔枝美容吗?
杨贵妃为何独爱吃荔枝?是因为荔枝美容吗?,天宝四年杨玉环入宫,得唐玄宗宠幸,封为贵妃,27岁的杨玉环除了“善歌舞,通音律”
查看全文
荔枝湾
历史1930年代的广州地图,可见位于陈家祠西北的驷马涌存有“荔枝湾”地名,但与现今以“荔枝湾”作为景点的西关涌(泮塘)并不相连。不过它们都可称作“荔枝湾”。相传在公元前206年,汉高祖刘邦派遣陆贾至广州向赵佗劝降,当时陆贾在现在的西村为驻地,他在驻地的附近,沿着溪湾种植荔枝及开辟莲塘,这就是荔枝湾的由来。唐朝懿宗咸通年间,岭南节度使郑从谠在荔枝洲上构筑荔园,荔枝湾因而出名。五代南汉后主刘鋹在荔枝湾建造显德园(今昌华苑),方圆20余里,每当荔枝熟时便与群臣游宴,称为“红云宴”。显德园已毁于北宋初期。元朝以昌华苑为御果园,改种柠檬,制成“渴水”,列为著名贡品之一。明朝以后,荔枝湾内庭园结构建筑渐多,并由皇朝禁地转为诗人雅集的胜地。据记载,当时著名的诗社有荔香园、彭园、绮澜堂、小画舫斋等,现今只留下小画舫斋故址。荔枝湾景色迷人,“荔湾渔唱”,成为明代羊城八景之一。荔枝湾在古代其实并不限于今日的泮...
查看全文
番荔枝
生长分布原产于热带美洲的番荔枝,多栽种于热带地区,目前全世界台湾栽植最多。在台湾,番荔枝大多分布于东部及南部,尤其以台东所种植的番荔枝最多,品质最为优良。据农业年报统计,迄2000年止,全台栽植面积为5,500公顷,其中台东县约为4,500公顷,占全台栽植总面积之81.8%,故台东县为全台番荔枝之主要盛产地。另外,台南市归仁区亦为重要产地。型态外观十七世纪波兰籍天主教耶稣会来华传教士卜弥格著作《FloraSinensis》(译:中国植物志)笔下的亚大菓子番荔枝树茎高3—5米,枝叶细密且低垂。单叶,互生无托叶,叶子正面深绿色反面为灰绿色。花单生,附生于叶腋或枝端,4至9月开放,花瓣3枚呈椭圆长形,颜色淡绿花身下垂,散发浓厚的果香。果实为聚生果,果皮表面呈圆形、心脏形、椭圆形或圆锥形,未熟果表为深绿色,成熟果实呈现浅绿色或绿黄色,形状神似荔枝,故原名番荔枝,又因为果皮突起形似释迦牟尼佛头部,因...
查看全文
荔枝起源于哪个朝代?荔枝在古代很珍贵吗?
荔枝作为一种常见的水果,而现如今正值荔枝上市,价格也相对便宜,如果放在冰箱里冷藏一个晚上,荔枝的鲜甜就完全会迸发出来,甜而不腻的荔枝让人非常喜爱。其实荔枝有着非常久远的,那么荔枝起源于哪个朝代?荔枝在古代很珍贵吗?今天就让族谱网小编来说一说。图源自网络荔枝原产于南方,对于荔枝的起源其实是有很多种的,有的是说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因为在战国时期的时候,出现过古人食用荔枝的记录,相传宋国有一人种植荔枝的技术很厉害,种出来的荔枝味道非常不错,后来荔枝在战国时期开始种植,一直到秦汉时期出现大量培育,到了汉朝时期,就被周边的人作为贡品上贡了;当然还有一种说法是说最早在秦汉时期,其主要是发生在汉高祖刘邦时期,有一次进贡是南海尉赵佗送来的,“龙眼自尉佗献汉高帝始见西”,其中“龙眼”也就是当时荔枝的别称,不过在那时荔枝还是干荔枝,直到公元前112年,开始了进贡鲜荔枝。而在之后的朝代里,几乎每个都有荔枝的影子,...
查看全文
荔枝相关标签
中国植物
水果
中国特有种
蜜源植物
无患子科
物种
植物
家族谱大览
1.荔枝塘村唐氏修家谱
原书 : 抄本, 特奏堂, 1982年. 1册(106页) : 世系表. 收藏所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入琼祖 : 唐震. 五世派祖 : 唐南寿 ; 唐祖寿 ; 唐耆寿 ; 唐安寿. 散居地 : 海南省文昌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编目.
浏览:100
11.黄氏族谱, 11, 卷7: 屯昌 荔枝埔支 21世黄圣公起世系, 1979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榕荫堂, 1979年修. 存11册 : 世系表. 注 : 本谱缺卷4之4. 开姓远祖 : 黄渊. 伯益之子. 伯益封于黄,子孙去国以黄为姓. 立郡江夏. 江西初祖 : (西汉) 黄井. 峭公之子. 渊公13世孙. 哀平二帝间开创江西建昌府南丰县双井头村. 迁闽鼻祖 : 黄端. 迨六朝五季之乱迁福建. 莆田始祖 : 黄岸,字宗极. 端公6世孙. 迁琼始祖(1世): 黄箎,字仲韶,号方塘. 岸公16世孙. 居琼山烈楼. 生六子. 本谱为长子黄回公后裔之谱系. 派祖(5世) : 黄回,字绳武. 分居苍源. 支祖(8世) : 黄登科,字秋元. 元仙公次子. 回公曾孙. 生二子 : 黄君宝,号耆英 ; 黄君定. 君宝公生六子(10世) : 黄平,字汝佩 ; 黄琏,字汝器(仙坡支) ; 黄瑶,字汝尔(石塘南福支) ; 黄理,字汝治(高良马坡支) ; 黄玔,字汝环(苍原支) ; 黄瑛,字汝仁. 散居地 : 海南省琼山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谱序题 : 苍原登科公支重修新谱
浏览:100
[周氏]道国南宗 [5卷]
原书: 广东 : 周濓溪祠道源堂尝产整理委员会订制, 民国38[1949]重印(大学图书供应社印). 5册 : 插图, 人像. 收藏所 : 中国广东省中山图书馆. 注 : 卷三及卷五于2003年复印. 岭南远祖 : 周溥敬,字德聚. 任福建都使司都事. 一世祖 : (宋) 周惇颐,字茂叔,号濓溪,即道国元公. 濓溪公下二子 : 周寿,字季老,一字符翁 ; 周焘,字通老,一字次元. 此谱主要为焘公之后世系资料. 派祖(4世) : 周正卿,字卜世(居道州) ; 周直卿,字卜年,号天统(本支祖,入籍番禺) ; 周良卿,字卜熙 ; 周贤卿,字卜昌. 皆为縯公(字庆长,一字汝衍,号后超)之子. 直卿公下九房 : 周宣仁,讳溥,字祖进,号彬之(从化双井房) ; 周宣义,讳浩,字伯进,号养吾(番禺芳冈祖) ; 周宣礼,讳法(后迁顺德) ; 周宣智,讳澄,号克明(南海九江洲祖) ; 周宣忠,讳清(东莞樟村祖) ; 周宣信(顺德祖) ; 周宣谟 ; 周宣烈,讳洪,字宏进(迁广西宾州) ; 周宣猷,讳润,字常青,号岐秀(东莞荔枝园). 良卿公下一子 : 周宣通. 贤卿公下一子 : 周宣圣. 顺德北海支祖 : 周仕俊,讳纯,号梅所. 宣仁公之元孙. 清远汤塘一世祖 : 周国晖. 宣仁公曾孙. 增城湴村一世祖 : 周镜,字富一,号禺山. 元凤公长子. 沙涌苏埠祖 : 周怀德,号扬仁. 宣智公曾孙. 后居南海沙涌及顺德苏埠等地. 湴村西境一世祖 : (元明之际) 周子玖,字文宽,号裕堂. 震祖公次子. 散居地 : 广东省东莞县, 顺德县, 增城县, 南海县等地. 书名据书名页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100
[周氏]道国南宗 [5卷]
原书: 广东 : 周濓溪祠道源堂尝产整理委员会订制, 民国38[1949]重印(大学图书供应社印). 5册 : 插图, 人像. 收藏所 : 中国广东省中山图书馆. 注 : 卷三及卷五于2003年复印. 岭南远祖 : 周溥敬,字德聚. 任福建都使司都事. 一世祖 : (宋) 周惇颐,字茂叔,号濓溪,即道国元公. 濓溪公下二子 : 周寿,字季老,一字符翁 ; 周焘,字通老,一字次元. 此谱主要为焘公之后世系资料. 派祖(4世) : 周正卿,字卜世(居道州) ; 周直卿,字卜年,号天统(本支祖,入籍番禺) ; 周良卿,字卜熙 ; 周贤卿,字卜昌. 皆为縯公(字庆长,一字汝衍,号后超)之子. 直卿公下九房 : 周宣仁,讳溥,字祖进,号彬之(从化双井房) ; 周宣义,讳浩,字伯进,号养吾(番禺芳冈祖) ; 周宣礼,讳法(后迁顺德) ; 周宣智,讳澄,号克明(南海九江洲祖) ; 周宣忠,讳清(东莞樟村祖) ; 周宣信(顺德祖) ; 周宣谟 ; 周宣烈,讳洪,字宏进(迁广西宾州) ; 周宣猷,讳润,字常青,号岐秀(东莞荔枝园). 良卿公下一子 : 周宣通. 贤卿公下一子 : 周宣圣. 顺德北海支祖 : 周仕俊,讳纯,号梅所. 宣仁公之元孙. 清远汤塘一世祖 : 周国晖. 宣仁公曾孙. 增城湴村一世祖 : 周镜,字富一,号禺山. 元凤公长子. 沙涌苏埠祖 : 周怀德,号扬仁. 宣智公曾孙. 后居南海沙涌及顺德苏埠等地. 湴村西境一世祖 : (元明之际) 周子玖,字文宽,号裕堂. 震祖公次子. 散居地 : 广东省东莞县, 顺德县, 增城县, 南海县等地. 书名据书名页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100
[周氏]道国南宗 [5卷]
原书: 广东 : 周濓溪祠道源堂尝产整理委员会订制, 民国38[1949]重印(大学图书供应社印). 5册 : 插图, 人像. 收藏所 : 中国广东省中山图书馆. 注 : 卷三及卷五于2003年复印. 岭南远祖 : 周溥敬,字德聚. 任福建都使司都事. 一世祖 : (宋) 周惇颐,字茂叔,号濓溪,即道国元公. 濓溪公下二子 : 周寿,字季老,一字元翁 ; 周焘,字通老,一字次元. 此谱主要为焘公之后世系资料. 派祖(4世) : 周正卿,字卜世(居道州) ; 周直卿,字卜年,号天统(本支祖,入籍番禺) ; 周良卿,字卜熙 ; 周贤卿,字卜昌. 皆为縯公(字庆长,一字汝衍,号后超)之子. 直卿公下九房 : 周宣仁,讳溥,字祖进,号彬之(从化双井房) ; 周宣义,讳浩,字伯进,号养吾(番禺芳冈祖) ; 周宣礼,讳法(后迁顺德) ; 周宣智,讳澄,号克明(南海九江洲祖) ; 周宣忠,讳清(东莞樟村祖) ; 周宣信(顺德祖) ; 周宣谟 ; 周宣烈,讳洪,字宏进(迁广西宾州) ; 周宣猷,讳润,字常青,号岐秀(东莞荔枝园). 良卿公下一子 : 周宣通. 贤卿公下一子 : 周宣圣. 顺德北海支祖 : 周仕俊,讳纯,号梅所. 宣仁公之元孙. 清远汤塘一世祖 : 周国晖. 宣仁公曾孙. 增城湴村一世祖 : 周镜,字富一,号禺山. 元凤公长子. 沙涌苏埠祖 : 周怀德,号扬仁. 宣智公曾孙. 后居南海沙涌及顺德苏埠等地. 湴村西境一世祖 : (元明之际) 周子玖,字文宽,号裕堂. 震祖公次子. 散居地 : 广东省东莞县, 顺德县, 增城县, 南海县等地. 书名据书名页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0
广西荔浦郭氏宗族谱 [5卷,含首1卷]
原书: 台湾台北市 : 郭梦雄, 2004年续编(台湾台中市 : 东洋印刷厂). 合1册(209页) : 插图, 世系表, 肖像. 收藏所:台湾省各姓渊源研究学会 受姓祖 : (周) 虢叔. 文王之弟季厉三子. 受封于西虢,为虢姓始祖. 因虢郭音近,转音为郭. 远祖 : 郭履球. 孟儒公之裔,始居华阳分县. 名祖 : (唐) 郭子仪,谥忠武,命号尚父,封汾阳王. 世称郭令公. 宗祖 : 郭福安,号海晏,十六承事郎. 开基上杭. 始祖 : 郭仲三. 广东始祖 : (明) 郭宗祥. 仲三公第三代孙,移居广东惠州长宁县之杨梅镇. 始迁祖 : (清) 郭嘉贤,原名显球 ; 偕弟郭嘉惠,原名北生. 逃难入桂,居荔浦县大塘乡. 昭穆 : 郎念仲万宗 唐法宇上登 承章如嘉升 德立朝天昆山怀美玉 星辉献吉祥 光明承建业 永世贤良昌. 散居地 : 广西省荔浦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书名页题编目.
浏览:0
荔枝导读知识
荔枝谱作者
荔枝谱作者
荔枝谱的作者是蔡襄。蔡襄字君谟,兴化军仙游县慈孝里赤岭(今福建省仙游县)人,北宋名臣,书法家、文学家、茶学家。荔枝谱简介《荔枝谱》主要是蔡襄撰写的植物书。蔡襄,字君谟,兴化仙游人,《宋史》有传。这本书主要是分为七篇,第一篇述福建荔枝的故实及作此谱之由;第二篇述兴化人重陈紫之况及陈紫果实的特点;第三篇述福州产荔之盛及远销之情;第四篇述荔枝用途;第五篇述栽培之法;第六篇述贮藏加工方法;第七篇录荔枝品种32个,载其产地及特点。全书内容较为详实。蔡襄简介蔡襄做官三十余年,其的政绩是比较显著的,而且在科学文化方面也有很大的贡献,除了《荔枝谱》外,其还为福建茶业及茶文化的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他先从改造北苑茶的品质花色入手,将“大龙团”改制为“小龙团”,提高贡茶的质量,达到“名益新、品益出”的技术革新、茶与茶艺术融为一体。另外蔡襄家富藏书,据说其收藏书法作品和图书在当时富于一方,而蔡襄的书法成就也是比较高的,其精于书法,学虞世南、颜真卿,并取法晋人。正楷端重沉着,行书温淳婉媚,草书参用飞白法,其书法浑厚端庄,淳淡婉美,自成一体。展卷蔡襄书法,顿觉有一缕春风拂面,充满妍丽温雅气息,为“宋四家”之一。传世碑刻有《万安桥记》,书迹有《书谢赐卿御书诗》和书札诗稿等。
浏览量:1785次
荔枝膏水
荔枝膏水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鞭挞了玄宗与杨贵妃骄奢淫逸,也展露了荔枝的珍稀可口。荔枝属于典型的热带水果,位处朝廷贡品之列。荔枝在汉武帝时期就受到喜爱,在唐宋时期达到顶峰。苏轼有“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感叹。荔枝集万千宠爱与一身,但是大部分人都不能够尝一尝哪怕一颗荔枝,而荔枝膏水就是一个神奇的存在,它的领材料当中并没有荔枝,但是最后制作出来却是满满的荔枝味儿。准备材料:乌梅25克;冰糖100克;缩砂仁3克;肉桂3克;生姜汁10克;丁香1克。1、乌梅加入五百克水煎汁至汁液浓缩为原来的一半,出锅过滤。2、缩砂仁和肉桂加入五十克水,大火烧开后煎汁五分钟立即取出过滤。3、将乌梅汁、砂仁肉桂汁、生姜汁三味,放在一起混合倒入石锅或陶瓷锅,加入一百克冰糖,熬制成膏状。4、丁香磨粉均匀撒入锅中,拌匀,趁热装瓶。
浏览量:1917次
大暑为什么要吃荔枝
大暑为什么要吃荔枝
荔枝属于热性水果,但是在我国很多地区都有大暑节气吃荔枝的习俗,民间叫做“过大暑”。这与我国气候条件和荔枝的作用都有关系。虽然大暑节气天气炎热,但这时降雨量往往也很大,天气湿热,人体很容易为暑、湿、邪所侵,而荔枝是热性食物,吃了之后能增强机体抗病的能力,以驱除暑、湿。同时,荔枝含有多量的葡萄糖和多种维生素,富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吃鲜荔枝可以滋补身体。吃荔枝之前可以先将新鲜的荔枝浸泡在冰凉的井水中,吃的时候拿出来,口感清凉爽滑,非常可口。所以在莆田等地,人们一到大暑就会吃荔枝,亲朋好友之间也会互赠荔枝。
浏览量:1533次
荔枝膏
荔枝膏
荔枝膏是古代很有名的甜品之一,在夏季非常受欢迎。荔枝膏的做法步骤:1、先准备乌梅25克,、冰糖100克、缩砂仁3克、肉桂3克、生姜汁10克、丁香1克。2、乌梅加入五百克水煎汁至汁液浓缩为原来的一半,出锅过滤。3、缩砂仁和肉桂加入五十克水,大火烧开后煎汁五分钟立即取出过滤。4、将乌梅汁、砂仁肉桂汁、生姜汁三味,放在一起混合倒入石锅或陶瓷锅,加入一百克冰糖,熬制成膏状。5、丁香磨粉均匀撒入锅中,拌匀,趁热装瓶。在古籍中也记载了荔枝膏的做法,有两种,其中一种跟我们现在的做法比较类似,即主要用乌梅制作;另外一种则是用荔枝做的。《普济方》卷二九一:荔枝膏用料:荔枝肉1两,轻粉半钱,麝香半钱,川芎半钱,白豆蔻半钱,砂仁半钱,朱砂1钱,龙骨1钱,血竭1钱,乳香1钱,全蝎5个。制法:上将荔枝肉擂碎,以软米饮和为膏。主治瘰疬。用法用量看疮大小摊贴。如有3-5个者,止去贴为头者,妙。《御药院方》卷二:荔枝膏用料:乌梅8两,桂10两,乳糖26两,生姜5两(取汁),麝香半钱,熟蜜14两。主治生津止渴,去烦。主伤寒。疟疾。用法用量上用水1斗5升,熬至1半,滤去滓,下乳糖再熬,候糖熔化开,入姜汁再熬,滤去滓,俟少时,入麝香,用如常法服。
浏览量:2439次
蔡襄荔枝谱
蔡襄荔枝谱
《荔枝谱》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果树分类学专著,作者是北宋文学家蔡襄。《荔枝谱》全书共一卷,分为七篇。第一篇述福建荔枝的故实及作此谱之由;第二篇述兴化人重陈紫之况及陈紫果实的特点;第三篇述福州产荔之盛及远销之情;第四篇述荔枝用途;第五篇述栽培之法;第六篇述贮藏加工方法;第七篇录荔枝品种32个,载其产地及特点。《荔枝谱》原本收录于蔡襄的《端明集》(又称《蔡忠惠公集》)中,后来广为流传,有《百川学海》、《说郛》、《山居杂志》、《艺圃搜奇》、《古今说部丛书》及《丛书集成》等本,也有单行本。
浏览量:2077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