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迁祖全罗、仲兴,明代人。缺卷十一。书名据版心题。
董氏宗谱十二卷首一卷(安徽省合肥市)相关文献
董氏宗谱探讨
董氏宗谱探讨, 广西钟山董氏宗亲,自从1991年得到浙江温州平阳县董剑华带来他们1981年重修
广西董氏宗谱
广西董氏宗谱, 董采 世居浙江省杭州府钱塘县钱塘村……于唐朝肃宗元年董采公合一伯兄仲叔季弟
萧山郑氏宗谱十二卷
萧山郑氏宗谱十二卷,萧山郑氏宗谱十二卷 郑姓家谱一般奉行秘不授人的家规,在新家谱修撰完毕后,旧的家谱
合肥市文物保护单位——董氏祠堂主体完工
合肥市文物保护单位——董氏祠堂主体完工,2018年6月1日,是国际儿童节,是孩子们的节日,也是合肥市肥西县丰乐镇及董氏家
合肥市
市名市名来源“合肥”之名已知最早出现在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中,“而合肥受南北潮,皮革、鲍、木输会也”。根据合肥地方志记载,“合肥县盖秦置,秦改封建为郡县,属九江郡”,但秦时旧县名已不可考。公元前122年(汉武帝元狩元年),改淮南国为九江郡,辖合肥等县,这是合肥县建制之始。“合肥”名称来自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说法有二。其一是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夏水暴涨,施(今南淝河)合于肥(今东淝河),故曰合肥”。唐代有人提出另一种说法,淝水出鸡鸣山,北流二十里分而为二,其一东南流(南淝河),经过这里入巢湖;其一西北支(东淝河),二百里出寿春入淮河。《尔雅》上指出“归异出同曰肥”,因此“二水皆曰肥,合于一源,分而为二,故曰合肥。”简称与别称合肥市并没有官方明确认定的简称,但一般常用“合”(如合福高铁)或“肥”(常见于新闻报道,如“商务部来肥调研中德合作情况”)指代。合肥市别称“庐州”,源于隋朝时设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