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董仲兴

董仲兴

董仲兴
董仲兴简介资料
董仲兴相关文献
董仲舒与春秋繁露董仲舒
董仲舒与春秋繁露董仲舒,董仲舒与春秋繁露董仲舒中华董氏网2008年12月19日网络春秋繁露 "凡物必
查看全文
董图兴
董图兴,清朝官员,曾任河南巡抚。
查看全文
董仲舒
基本信息董仲舒(前192年-前104年),广川(今河北枣强)人,是西汉著名的经学家、思想家和政治家。他治学以公羊学为主,因此于景帝年间任为博士,于武帝时受赏识任江都相等职位。董仲舒整合了当时的阴阳五行学说、天命论等各类思想哲论,统一为汉代的天人关系的研究,也借他在西汉政治体制内的参与推动了谶纬之学的发展。人物生平早年用功读书,“三年不窥园”,以研读《公羊春秋》出名,与胡母生齐名,景帝时曾任公羊博士,武帝时任江都相和胶西王相。汉武帝举“贤良文学”之士,他对策建议“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主张更化善治,“罢黜百家,表章六经”,“前德而后刑”,《汉书》中武帝未置可否,但孝文帝本好刑名之言,及至孝景,不任儒者的情况有很大的改善,使儒学成为中华文化的社会基础,影响长达二千多年。董仲舒的弟子很多,他讲学的方法是“下帷讲诵”,讲课时用幕布围起来,只教高才生,一般学生则由高才生
查看全文
董兴
参考文献^《明史》(卷175):“董兴,长垣人。初为燕山右卫指挥使,累迁署都指挥同知。正统中,新建伯李玉等举兴将才,进署都指挥使,京营管操。复用荐,擢署都督佥事,充右参将,从宁阳侯陈懋讨邓茂七,破余党于建宁,进都督同知。南海贼黄萧养围广州,安乡伯张安、都指挥王清战死,贼众攻城益急。诏拜兴左副总兵,调江西、两广军往讨,而以侍郎孟鉴赞理军务。兴用天文生马轼自随。兴果锐,不能戢下,轼戒之。景泰元年二月,师至广州。贼舟千余艘,势甚炽,而征兵未至,诸将请济师。轼曰:“广民延颈久矣,即以狼兵往击,犹拉朽耳。”兴从之。既而兵大集,进至大洲击贼,杀溺死者万余人,余多就抚。萧养中流矢死,函首以献,俘其父及子等,余党皆伏诛。论功,进右都督,留镇广东。给事中黄士俊劾兴宽纵,降其官。明年复职。久之,召还,分督京营。与曹吉祥结姻,冒“夺门”功,封海宁伯。未几,充总兵官,镇辽东,予世券。议革“夺门”者爵,兴以守边得免...
查看全文
董仲舒
董仲舒(前179—前104)汉代思想家,政治家。广川人(今河北景县),汉族。是西汉一位与时俱进的思想家,西汉时期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和今文经学大师。景帝时任博士,讲授《公羊春秋》。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董仲舒在著名的《举贤良对策》中,提出其哲学体系的基本要点,并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汉武帝所采纳。其后,任江都易王刘非的国相10年;元朔四年(前125),任胶西王刘端的国相,4年后辞职回家。此后,居家著书,朝廷每有大议,令使者及廷尉就其家而问之,仍受武帝尊重。董仲舒以《公羊春秋》为依据,将周代以来的宗教天道观和阴阳、五行学说结合起来,吸收法家、道家、阴阳家思想,建立了一个新的思想体系,成为汉代的官方统治哲学,对当时社会所提出的一系列哲学、政治、社会、历史问题,给予了较为系统的回答。公元前134年,汉武帝下诏征求治国方略。儒生董仲舒在著名的《举贤良对策》中系统地提出了“天人感应”、...
查看全文
家族谱大览
6.董氏族谱, 6, 卷7: 墓图 总系 1世仲才公起, 1915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道谊堂, 民国4[1915]修. 合21册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远祖 : 董仲舒. 居广川. 临川祖 : 董清然. 临川北源人. 三传后派祖 : 董仲一(德兴海口派) ; 董仲二(宜黄北源派) ; 董仲五(乐安流坑派). 麻城祖 : 董奉高. 仲五公17世孙. 始祖(1世) : (明) 董仲才,又名世才,号伯雄,行潮四. 下三子: 董应奎 ; 董应星 ; 董应轸,字宗南,号万松. 本谱仅记载应轸公后裔. 应轸公下八子(3世) : 董绪 ; 董绍 ; 董𥿈 ; 董䌅 ; 董絟 ; 董䋊 ; 董? ; 董级,字嗣宜,号凤林. 七房世居八畈白杲,级公迁安邑,故为宗祖. 级公下四子(4世) : 董茂实,一名栻,又名暕,字汝敬 ; 董茂春,一名柷,又名玄旭 ; 董茂芳,字汝文,一名彬,又名时 ; 董茂林,字汝德,一名?,又名晃正. 茂实公下派祖(5世) : 董士贞,字惟吉 ; 董学训,又名士蒙. 茂春公下派祖(5世) : 董学儒,又名士珍,字惟席(止) ; 董学禄,字惟养 ; 董学模,字惟正,又名士规 ; 董学相,字惟材,又名士辅. 茂芳公下派祖(5世) : 董士亨,字惟大 ; 董学济. 茂林公下派祖(5世) : 董士范,字京华(入籍应山) ; 董学问,字士明 ; 董学圣,字士元 ; 董学文,字士秀. 学禄公下五房(6世) : 董莹 ; 董𤥎 ; 董玉 ; 董璜; 董瑀. 学训公下两房(6世) : 董瑞 ; 董桢. 学模公下两房(6世) : 董珣 ; 董义. 辈派 : 仲应嗣茂 学宗大自 文国之步 世为其基. 新编字派 : 贤良绍德 方正希昌 惇厚谦益 全道永光. 散居地 : 湖北省黄安县等地. 书名依据版心题,书名页题, 及书签题编目.
浏览:100
7.董氏宗谱, 7, 卷6: 廷章 11世兴伍公起, 1915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敦本堂藏板, 民国4[1915]. 10册 : 插图, 世系表. 编纂人员 : 董子山,字绪周 ; 董名道,字理干 ; 董明友,字福赐 ; 董明新,字春彩 ; 董子香,字绪琳 ; 董成义,字国义. 始祖(1世) : (明) 董俊. 由江西饶州府迁湖北黄州府黄冈县. 生三子 : 董玄魁 ; 董应成 ; 董应明(止). 应成公生三子(3世) : 董伯良 ; 董伯京 ; 董伯青(子孙徒居应山县). 玄魁公下支祖(5世) : 董廷尊,字大丰 ; 董廷盛(迁居黄安县董家㘬,子孙有复迁刘家嘴者). 伯良公下支祖(5世) : 董廷文(止) ; 董廷章(下二子: 董时敬 ; 董时香) ; 董廷荣(下四子: 董时仁 ; 董时义 ; 董时礼 ; 董时智) ; 董廷华(下二子: 董时隆 ; 董时和). 伯京公下支祖(5世) : 董廷周(下一子: 董时道) ; 董廷夏,字复贤(止). 旧派 : 应伯官廷时 国尚之世其 士子成明大 嘉泰万兆仪. 增派 : 敬慎怀先德 惟思后克昌 伦常如尽道 自可发祯祥. 散居地 : 湖北省黄冈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书名页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100
7.董氏宗谱, 7, 卷6: 廷章 世通 11世兴伍公起, 1951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三策堂, 民国40[1951]续修. 12册 : 插图, 世系表 编纂者 : 董明主,字华庭 ; 董明太,字开太 ; 董明富,字正堂 始迁祖(1世) : (明) 董俊. 洪武间自赣(江西饶州府余千县)徙鄂(湖北黄州府黄冈县),居光黄间石屋山. 生三子 : 董玄魁 ; 董应成(子孙析置阴山县) ; 董应明. 玄魁公下支祖(5世) : 董廷尊,字大丰(子孙析置河南,竹山县,麻城县,襄阳,四川等地) ; 董廷盛(迁居黄安县董家㘬,子孙有复迁刘家嘴者). 应成公生三子 : 董伯良 ; 董伯京 ; 董伯青(迁居应山县). 伯良公下支祖(5世) : 董廷文(止) ; 董廷章(子孙析置甄家冲,新屋嘴,窑上弯,河南,四川,麻城等地) ; 董廷荣 ; 董廷华(子孙析置麻城,河南等地). 伯京公下支祖(5世) : 董廷周 ; 董廷夏,字复贤(止). 旧派行 : 应伯官廷时 国尚之世其 士子成明大 嘉泰万兆仪. 新增派 : 勤慎怀先德 惟思后克昌 伦常如尽道 自可发祯祥. 散居地 : 湖北省黄冈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书名页题,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100
董姓家谱支流五世仲安
原図书: 写本、昭和 41 [ 1966 ]。 要约: 冲縄県董姓家支流の屋富祖家の系谱。
浏览:0
清公房仲聪派赞公一臣支大兴世系
清公房仲聪派赞公一臣支大兴世系
浏览:0
9.义水严氏宗谱, 9, 卷5: 仲智 慎公 11世宗兴公起, 1946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敦睦堂, 民国36[1947]. 31册 : 插图, 世系表. 太始祖 : 严隆庆. 居桐城. 义水宗祖(1世) : (宋) 严新山. 由江西迁罗邑大雾. 下一子: 严道权. 新山公下派祖(4世) : 严思广(居老屋) ; 严思恭 ; 严思鉴 ; 严思通(移余家山). *注: 此辈祖先名中之 "思" 字, 亦为 "仕" 或 "士" 字. 思广公下房祖(5世) : 严仲智 ; 严仲林(三房) ; 严仲旺(五房) ; 严仲升(六房). 思恭公下房祖(5世) : 严仲海. 思通公下房祖(5世) : 严仲亮 ; 严仲直(下两子: 严朋吉 ; 严洵吉). 仲智公下支房祖(6世) : 严恕(长房) ; 严愍(三房) ; 严和(四房). 迁蕲始祖(1世) : 严万春. 自豫章迁蕲. 下二子: 严珣,字一石 ; 严璜. 珣公下三子(3世) : 严师筶 ; 严师范 ; 严师竺,更名思富(下2子: 严松 ; 严柏). 璜公下四子(3世) : 严师荣 ; 严师禄 ; 严师和 ; 严师向. 柏公下五子(5世) : 严廷仁,字臣德 ; 严廷义,字臣修 ; 严廷礼 ; 严廷智,字臣英 ; 严廷信,字臣雄. 麻邑始祖(2世) : 严毅,字近仁. 自江西迁湖北黄州府麻城县. 下一子: 严梅庵. 毅公下派祖(5世) : 严仲恭 ; 严伯泰 ; 严叔威 ; 严聪二. 先派 : 宗时维兆永 嗣和有义方. 后派 : 家学从先志 文承庆德芳 英华锺秀士 敦善显荣昌. 散居地 : 湖北省罗田县, 蕲春县, 麻城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书名页题编目. 版心题 : 义水严氏宗谱.
浏览: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