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韩国烧酒

韩国烧酒

韩国烧酒口感清新、不辣口、价格便宜;是韩国国内消费量最大的酒精饮品,也是世界上最畅销的酒。其中著名的烧酒品牌真露稳居世界蒸馏酒销量之首。 韩国烧酒在欧美地区被认为是烧酒中的极品,名气可与法国红酒相当。 2008年,美国著名的韦伯斯特字典将韩国烧酒的英文名称Soju一词收录其中。

韩国烧酒相关文献
胡同文化—烧酒胡同
胡同文化—烧酒胡同,烧酒胡同五爷府   北京城里至少有过两条烧酒胡同,一条在八面槽,也就是今天的王府
查看全文
韩国
起源韩起源于晋国的公族,姬姓,可上推晋穆侯。曲沃桓叔庶子韩万,因协助曲沃武公由曲沃克晋,被武公封于韩地(韩原,山西稷山,其东邻襄汾西邻河津。襄汾为陶寺遗址所在),繁衍氏族,在晋成为门阀名卿,韩献子韩厥在“下宫之难”后帮助赵武复兴赵氏。传至韩康子,韩康子与魏桓子奉执政正卿智伯之命,在晋阳之战中,讨伐赵襄子。最后韩、魏倒戈,与赵合灭智伯,瓜分了智伯所有食邑。从此韩、赵、魏三卿世族独霸。然后三卿再将晋的领地瓜分,在周天子的同意下,成为三个诸侯国,是为三家分晋。中国历史将韩、魏、赵合称为三晋。强盛韩国地居中原,北临魏、赵,东有齐,南有楚,西有秦,四面受敌。幸而韩国以其著名的兵器--弩,为各国所畏惧。所谓“天下之强弓劲弩皆从韩出”,韩国的弩能射800米之外,“远者括蔽洞胸,近者镝弇心”。除此以外,韩国的剑也异常锋利,皆“陆断牛马,水截鹄雁”,“当敌则斩坚甲铁幕”。前375年,韩便曾以其厉兵灭了中原传...
查看全文
安东烧酒
参见韩国烧酒韩国酒文化
查看全文
韩国烧酒
历史烧酒一般被认为是在13世纪高丽王朝时期出现,正当中国元朝,其制作方法来自阿拉伯人,起源自中东亚力酒。1460年,琉球国王尚泰久遣使赴朝鲜,将泡盛赠与朝鲜世祖,当时称为“天竺酒”。烧酒在元朝被称为“烧酎”。“酎”的本意是指粮食经过三次蒸馏,如同接露水一样得成的酒,因此也叫“露酒”。高丽时,各家一般都各自酿造自家的烧酒。到了朝鲜王朝时,安东地区的烧酒开始成为朝鲜半岛最受追捧的烧酒。1965至1999年期间,为了缓解粮食紧缺,韩国政府禁止使用传统的谷物蒸馏工艺酿酒。导致这一时期的韩国酿酒商开始转用甘薯和木薯提炼酒精,后以水稀释并加香料。这一禁令对韩国烧酒酿造业产业结构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众多烧酒酿造商因此倒闭。1973年,韩国政府对烧酒行业进行合并整合,使韩国的10个道各保留1个烧酒酿造商供应各道烧酒市场。不过这一禁令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地被放松。1999年,禁令最终被解除。成立于1924年的真...
查看全文
烧酒
名称酎,源自中国上古汉语,指经过二次以上制造过程的烈酒,烧,则是形容它的口感辛烈。在中国元代,亚力酒及其制法传入中国,这类型的酒被称为烧酎。明代之后,在中国改称为烧酒,但在日本仍然保留了烧酎的称呼。因其颜色透明,有如露水,又称露酒。法律定义日本日本酒税法中,烧酎是一种蒸馏酒类的统称,可分成连续式蒸馏与单次蒸馏两大类。琉球群岛的泡盛,在法律上,也被视为是一种烧酎。根据日本酒税法中,只要符合以下四项定义的含酒精饮料,就可以称为烧酎:使用发芽谷类来酿造使用白桦炭来过泸在进行蒸馏时,不能加入其他用途的添加物连续式蒸馏的酒类,酒精浓度不能超过36%,单式蒸馏法制成的,酒精浓度必须低于45度历史烧酒的起源,可能可以追溯到中东亚力酒,这种酒与其蒸馏制造法,在元代,传入中国。
查看全文
韩国烧酒相关标签
米酒
韩国酒
烧酒
家族谱大览
2.中册(7-11章): 目录(图像2-8)江西湖南福建广东广西浙江安徽贵州山西四川河南河北湖北降序云南香港台湾韩国基祖, v 2, 2002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中华罗氏通谱编纂委员会编, 2002年. 3册 : 图像, 世系表. 收藏者 : 金华市成蹊信息发展有限公司. 注 : 本谱以"江西大成谱"和清道光明高公主修的"豫章罗氏大成谱"为主干线编成. 注 : 谱含罗氏诸省基祖姓名, 源流及世系. 散居地 : 全国各地及韩国. 书名据书衣题及书脊题编目.
浏览:100
2.中册(7-11章): 目录(图像2-8)江西湖南福建广东广西浙江安徽贵州山西四川河南河北湖北降序云南香港台湾韩国基祖, v 2, 2002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中华罗氏通谱编纂委员会编, 2002年. 3册 : 图像, 世系表. 收藏者 : 金华市成蹊信息发展有限公司. 注 : 本谱以"江西大成谱"和清道光明高公主修的"豫章罗氏大成谱"为主干线编成. 注 : 谱含罗氏诸省基祖姓名, 源流及世系. 散居地 : 全国各地及韩国. 书名据书衣题及书脊题编目.
浏览:100
[刘氏家谱](别名:韩国民族风俗 - 新年)
原书: 写本, 民国75[1986]. [5]页. 封面题: 韩国民族风俗 - 新年. 始祖: 刘振湖. 散居地: 山东省掖县及韩国等地. 中国, 山东省, 掖县
浏览:100
韩国万姓族谱, 1, 1970
洪淳文 1970.
浏览:0
韩国族谱之发达与早婚的关系
原资料 : 写本, [1983?]. -- [13]双叶
浏览:0
韩傅族谱 [26卷,首3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三公堂藏板, 1991年四修. 29册 : 插图, 世系表. 编纂者 : 韩傅德令,字长生 ; 韩傅德亭,字文彪 ; 韩傅咸祯,字炎林. 受姓祖 : 武王少子. 为姬氏苗裔,封于韩国,因国为姓. 始祖(一世) : (明初) 韩受三. 由江西饶州徙楚北黄冈. 后裔出继外家,承韩傅双姓. 派祖(4世) : (明) 韩傅子贵. 天才公之子. 子贵公下五子 : 韩傅思仁 ; 韩傅思义 ; 韩傅思礼 ; 韩傅思智 ; 韩傅思政. 礼, 智二公后失传. 仅传仁, 义, 政三房. 仁房下支祖(14世) : (清) 韩傅以明,字宏哲 ; 韩傅以正,字玉交 ; 韩傅以祥,字玉书 ; 韩傅以瑞,字玉林. 义房下支祖(8世) : 韩傅大仁 ; 韩傅大用 ; 韩傅大华 ; 韩傅大杰 ; 韩傅大元 ; 韩傅大亨. 政房下支谱(8世) : 韩傅大智 ; 韩傅大才 ; 韩傅大用 ; 韩傅大显 ; 韩傅大祥 ; 韩傅大儒. 韩傅联派 : 复二珍之五六(受再才子思志) 文忠廷尚懋(文大廷同之) 国正大光明(应运以起万) 克全传宗远(世其昌士德) 诗书(咸守)家声显扬 培基永盛 源本延长 崇儒重道 顺理成章. 注 : 记录于 ( ) 中字派为傅氏原宗派. 四修宗派 : 培基永盛 源本延长 学愽业伟 聪慧高强 丰续裕后 久享安康. 散居地 : 湖北省黄冈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书名页题编目. 版心题 : 韩傅宗谱.
浏览: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