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英语:Steaming)是烹饪方法的一种。指把食材放于蒸笼等器皿,置入注水的蒸具如镬,利用热力把水加热成蒸汽,以蒸汽加热烹熟食材的过程。中国菜以蒸来烹调的食品以肉类、鱼类及蛋类为主,蒸豆腐亦很常见,根据食品原料的不同,可分为猛火蒸,中火蒸和慢火蒸三种。相对而言,西方惯作蒸素菜类而很少作蒸肉类菜色。

蒸相关文献
文献记载《现代汉语词典》:利用水蒸气的热力使食物熟或热。蒸煮的优点保留营养以烹调蔬菜为例,蒸煮导致叶酸(维他命B)的流失率约为15%、烫滚(白灼)则流失35%;维他命C在蒸煮下同是流失15%、白灼则为25%,其他的养分在两种烹调法下都有类似的流失率。蒸可以使容易破碎的食物保持完整的形状,例如蒸鱼,蒸鸡蛋羹。
查看全文
蒸馏
原理不同组分液体具有不同的沸点,是蒸馏最基本的理论依据。在相同温度下,液体上方各个组分蒸气的分压也有所不同。参考二元单相液体的相图,当由液体A和B按一定比例配成的混合液(设A的浓度为c1)经过加热后到达沸点线,然后通过无差异的气液平衡(从1到2),在生成的气相中得到A的含量为c2的混合气;该气体经过降温冷凝后收集便得到具有新组成(A浓度为c2)的液体。按图例来讲,就是左侧的A组分被提纯了(因为C2大于c1)。蒸馏有两种形式:简单蒸馏,如制造蒸馏水以去除其中溶解的固体杂质;制造蒸馏酒以浓缩酒精,去除部分水分;精馏,也叫分馏,在一个设备中进行多次部分汽化和部分冷凝,以分离液态混合物,如将石油经过分馏可以分离出汽油、柴油、煤油和重油等多种组分。对于精馏,工业上有萃取精馏、共沸精馏等方法来分离液体混合物。参见减压蒸馏倾析色谱法分馏萃取萃取蒸馏过滤重结晶蒸馏塔
查看全文
蒸笼
竹蒸笼制作工艺普通工艺普通蒸笼制作工艺目前已经很成熟,制作的特点是将竹子分成宽度在4厘米左右薄竹片(完全可以机器出篾),然后用绳子或者竹篾将竹片拼接成蒸笼,这样可以有效的利用竹材料。因为竹片很薄,所以很容易制作成竹圈,不需要做烤火处理,制作效率比较高,这样可以有效制作成本,在城市中也能制作,楠竹(毛竹)蒸笼采用的是此工艺。特殊工艺竹蒸笼的的特殊制作工艺是巴蜀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是一种古老的即将消失的民间手艺,包含数道工序:(1)砍竹,(2)破竹,(3)去竹节,(4)竹子内部刻纹路(目的是烤火的时候竹子不破裂),(5)烤火软化竹子,(6)将软化的竹子弯曲成蒸笼圈(注意是整根竹子,这样制作的蒸笼十分厚实),(7)反复揉竹子,使其的弧度越来越接近正圆,(8)上横梁,(9)穿档格竹块,(10)上口子,(11)编制盖子顶部的竹席,(12)制作蒸笼盖,(13)修正,完成一套蒸笼的制作大概需要几天的时
查看全文
蒸气
参见水蒸气蒸发升华气态蒸气压蒸发器亨利定律拉乌尔定律
查看全文
蒸水
参考资料王杰等主编,1997.长江大辞典.武汉出版社.坐标:26°55′46″N112°34′43″E/26.929355°N112.57859°E/26.929355;112.57859
查看全文
蒸相关标签
蒸食
家族谱大览
1.张氏蒸当当族谱, 1, 1600-1888
为能实时提供网络用户搜寻, 此书谨有简略讯息, 谱书影像内容未经审阅. 如有错误, 请透过「意见反馈」反应.
浏览:100
太原郡王氏族谱, 10, 第10册, 文远位下蒸尝祀产 仁忠公仁贵公房传志, 2001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公元2001年. 13册: 插图, 世系表. 开宗鼻祖(1世): (宋) 王七评士. 以官评事为名号光. 从丰城王子镇迁宁化, 卜居于龙上上里王坊. 七评士公下房祖(5世): (元) 王六总管(居罗家边新进坊, 世系无考) ; 王三总管(仅有世系图) ; 王东尉郎. 均以官职为名. 三总管公房下支祖(13世): 王钦星 ; 王钦隆. 东尉郎公房下派祖(9世): (明) 王文远. 文远公下支祖(10世): (明) 王仁忠,号进庵 ; 王仁富 ; 王仁贵. 散居地: 福建省宁化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100
清蒸蒋氏九修族谱
清蒸蒋氏九修族谱
浏览:0
旷氏三修族谱 [6卷,首2卷]
原书: [湖南洞口] : 南阳堂, 1993年. 10册 : 插图. 收藏者 : 中国湖南图书馆. 受姓源流 : (唐) 黄贤,字四明. 黄宣之后. 生二子 : 旦 ; 蒸(丞). 后因边关失守而易姓. 旦改邝, 蒸(丞)改旷, 此为两姓之始祖. 江西祖 : (唐) 旷蒸,封安定侯. 迁江西吉州. 远祖 : (宋) 旷孟宋,字火于. 蒸公十四世孙. 始祖 : (宋) 旷中信,字性. 孟宋公少子. 由桑梓游楚南,至宝庆武冈,至江南垅(今洞口县管竹乡洪桥村). 信公下三子 : (宋) 旷厚载,字扬帆 ; 旷厚爵(迁新化) ; 旷厚禄(迁沅江). 派祖 : (宋元之际) 旷治平,字仲,又名冲. 下有三子,分三房. 三大房祖 : (元) 旷风啸,别号春伯(尖江始祖) ; 旷风鸣,字成(群溪始祖) ; 旷风嘘,字九嫩(柘溪始祖). 散居地 : 湖南省洞口县, 武冈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 及谱序题编目. 书衣题 : 旷氏族谱. 江西庐陵
浏览:100
邵陵黃氏族譜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孝友堂, 清嘉庆17[1812]重修(欧苏堂刊梓). 7册 : 插图, 世系表. 注 : 此谱不全,缺卷6(源发房世系). 卷数标于目录及卷端处. 版心不标卷数. 编纂者 : 黄中蒸,字芳薪,号惠文 ; 黄佐坤,字厚庵,号兰亭 ; 黄中美,字上元,号翠屏 ; 黄佐圭,字廷瑞,号祥圃 ; 黄文泽,字丽占,号南邨 ; 黄佐均,字治平,号甘泉子. 庐陵宗祖 : (唐) 黄中孚. 一世祖 : (唐) 黄嵩,原讳梗,字高仲,行一. 文公长子. 中孚公之孙. 邵陵鼻祖(15世) : (明) 黄伯溢,讳景云,字法保,行伯一. 迪公之子. 洪武初自吉安庐陵迁楚南宝庆府,居邵阳县北乡巨口. 伯溢公生二子(16世) : 黄慕松,讳寿祥,字秦封,行大生 ; 黄慕椿,讳寿瑞,一名慕韩,行二. 慕松公下派祖(19世) : 黄源德,字恩谱,行首一 ; 黄源清,字贻谋. 慕椿公下派祖(19世) : 黄源发,字其祥(居沙坪) ; 黄源受,字竹溪(居黄泥冲) ; 黄源应,字鼎巨,号发祥(居三门滩). 巨口洪崖班行 : 伯慕荣瑞 源财仲添 宽永正朝 景世(尚)大(桂)友(云) 文中佐(作)国宪 允定学能宏 安邦恢绪业 则绍祖之崇. 注 : 另含各房班次. 详阅第1册影像440-441页. 散居地 : 湖南省邵阳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 及卷端题编目.
浏览:100
邵陵黃氏族譜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孝友堂, 清嘉庆17[1812]重修(欧苏堂刊梓). 7册 : 插图, 世系表. 注 : 此谱不全,缺卷6(源发房世系). 卷数标于目录及卷端处. 版心不标卷数. 编纂者 : 黄中蒸,字芳薪,号惠文 ; 黄佐坤,字厚庵,号兰亭 ; 黄中美,字上元,号翠屏 ; 黄佐圭,字廷瑞,号祥圃 ; 黄文泽,字丽占,号南邨 ; 黄佐均,字治平,号甘泉子. 庐陵宗祖 : (唐) 黄中孚. 一世祖 : (唐) 黄嵩,原讳梗,字高仲,行一. 文公长子. 中孚公之孙. 邵陵鼻祖(15世) : (明) 黄伯溢,讳景云,字法保,行伯一. 迪公之子. 洪武初自吉安庐陵迁楚南宝庆府,居邵阳县北乡巨口. 伯溢公生二子(16世) : 黄慕松,讳寿祥,字秦封,行大生 ; 黄慕椿,讳寿瑞,一名慕韩,行二. 慕松公下派祖(19世) : 黄源德,字恩谱,行首一 ; 黄源清,字贻谋. 慕椿公下派祖(19世) : 黄源发,字其祥(居沙坪) ; 黄源受,字竹溪(居黄泥冲) ; 黄源应,字鼎巨,号发祥(居三门滩). 巨口洪崖班行 : 伯慕荣瑞 源财仲添 宽永正朝 景世(尚)大(桂)友(云) 文中佐(作)国宪 允定学能宏 安邦恢绪业 则绍祖之崇. 注 : 另含各房班次. 详阅第1册影像440-441页. 散居地 : 湖南省邵阳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 及卷端题编目.
浏览: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