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奉春秋时叶公诸梁为一世祖。东晋初年第二十六代俭迁居松阳县(在今浙江省),遂世为松阳大族。第五十九代正仪(字宣卿,号中允)于南宋宁宗时析居庆元县潭头村。第六十九代威(字灏)于明嘉靖间入闽贸易得厚利,娶福州府古田县(今屏南县)官塘乡(今甘棠乡)苏氏为妻,遂居官塘,此即威后裔之谱。卷一序、凡例,卷二谱系,卷三叶氏名人录,卷四祠宇,卷五传记,卷六杂记。书名据封面、书名页题。
翠屏叶氏文史六卷(福建省宁德市屏南县)相关文献
浅析《翠屏叶氏宗谱高港支谱》
浅析《翠屏叶氏宗谱高港支谱》,浅析《翠屏叶氏宗谱高港支谱》 --兼及“盛世修谱”的基本原
福建省-宁德市-屏南叶雄声
叶雄声,字英友,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六月出生于古田县后溪村(今为水库)的一个富裕家庭。康熙三十三年捐例监。之后,举家迁居今屏南县甘棠村(原古田县三十一都甘棠村)。雍正十三年(1735年),古田、屏南分治。乾隆元年(1736年)沈钟任知县,雄声配合其计议县城建设,如制订规划、采购材料、招聘工匠等,均不辞辛劳,日夜奔波。时屏南道路险阻,尤以往古田的甘棠至嵩州岭头路段,更为泥泞崎岖,往来维艰。乾隆三年五月间,谷价昂贵,村民饥馑,雄声请得县衙同意,于路边施粥,并将余谷300余石减价平粜,以济乡民。又将平粜谷款捐修甘棠至嵩州岭头路段。他亲自募匠兴工,日上场达百人。不数月,全线路面皆以石块铺成,昔日羊肠鸟道皆成坦途。途中岭东亭也同时维修,过往行人称颂不已。沈钟为褒扬其善举,呈请上司“从优议叙”。总督、巡抚两院奖以“淳风足式”匾额。沈钟还撰写《叶生修路记》编入乾隆五年版《屏南县志》,表彰他“平粜以...
福建省-宁德市-周宁叶寅清
叶寅清,字宏本,号敬斋,端源村人,清嘉庆十四年(1809)生。家贫,道光十年(1830),考入县学后补廪生。同治八年(1869)岁贡,候选儒学正堂。寅清生平急公好义,待人宽厚,嗜书好学,致力于《左传》、《史记》、《汉书》及韩愈诗文的研究,遇有不解,常勤奋深研不懈。其文思敏捷,挥毫立就,作文赋诗,言简意赅,不拘繁文缛节,能脱故旧藩篱,立意清新,为当时文人楷模。寅清连任初晴书院山长,执教20余年,学生遍布四方,学有成就,当时入庠者30余人出其门下。他的文章道德,为时人所敬仰。高足杨钟南等人,是当时周墩知识界的名士。寅清补廪出贡后,未曾赴乡试,一生教书为业,安贫乐道,不因生计艰难而怨尤。他捐赠7年束修,修缮初晴书院,为时人称道,题赠寅清“文坛先达”匾额。同治十三年(1874),寅清病卒,年66岁。
福建省-宁德市-福安蔡幹豪
蔡幹豪 笔名石翁,1948年出生在福建省福安市,蔡襄第32世孙,毕业于福建省广播电视大学中文专业和浙美东方美术函授学院装璜专业;历任战士、技术员、干事、秘书、副处长、处长、办公室主任曾兼任福州军区后勤部美术创作组组长和多家地方报刊杂志美术等职,现任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福建省中华文化学院)研究室主任兼《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副主编,中国美术家协会福建分会会员、福建逸仙艺苑常务理事、福建省蔡襄学
福建省-宁德市-福安郑寀
郑寀,字载伯,号北山,生于宋淳熙十四年(1187年),长溪县穆阳西铭村(今康厝畲族乡西铭村)人。绍定二年(1229年),登进士甲科,初授隆兴府(今南昌)推官。执法公正,不畏权贵。淳祐元年(1241年),参加馆试后,升为秘书省正字,宰相史嵩之遣人笼络,他不予理睬,一天在奏对时说:“国家败坏已极,以权谋私的非只一人,灾祸酿成亦非一日,这不光是当权者之罪,也是皇上贪欲之心未泯所致”。深得理宗嘉许。后任校书郎。转调为著作郎,又升为右正言兼侍讲。史嵩之因父丧离职,郑寀便要求皇帝及早任命他人为相,以杜绝嵩之东山再起,理宗不予采纳。不久,他再上疏说宰相非同百官,不宜悬缺太久,理宗仍不纳谏。史嵩之的侄儿班景卿死后,京都舆论都说是嵩之派人毒死的。郑寀奏道:“景卿曾攻击嵩之,嵩之果然杀人灭口,请彻查景卿致死情状”。不久,曾经攻击嵩之的国子祭酒徐元杰猝死。郑寀带领台谏官员请皇帝为之昭雪,以平群愤,理宗命查究。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