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祖云陛。十三世华元,清季迁居台湾。后裔散居屏东县南州乡万华村及台北市等地。记事至1967年。
谯国戴氏族谱(台湾省)相关文献
《宋戴源流》与《谯国郡望》考
《宋戴源流》与《谯国郡望》考,戴姓是中国当代百家大姓中居第五十四位的姓氏,源头有两支:一支是古戴国,旧地在今河
台湾省-台北廖国男
廖国男(Kuo-NanLiou)男,美国国籍,大气物理学家。1943年11月生于中国台北市,1970年获纽约大学博士,现任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杰出教授、区域地球系统科学与工程联合研究院院长,1999年当选美国工程院院士,2004年当选中国台湾中研院院士。201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廖国男的主要研究领域是大气辐射、遥感、云-气溶胶-气候相互作用,主要学术贡献如下:1)在1974年,首次推导出辐射传输的四流解析解,并据此建立了高效、精确和具有物理基础的辐射传输Fu-Liou模式,一直被广泛应用于卫星反演和气候模式中;2)首次建立了适用于任意尺寸和形状的冰晶粒子散射和吸收统一理论,是大气物理领域的一个重大突破,对于揭示冰云在地-气系统辐射平衡和气候变化中的作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在大气遥感和气候模式中得到了广泛应用;3)发展了山地三维辐射参数化以及考虑黑炭/沙尘与冰晶和雪粒内在混合的随机模...
谯国桓氏
起源谯国桓氏本为齐人,是齐桓公的后裔,以齐桓公谥号命氏。西汉中期,桓荣的六世祖迁入谯国龙亢。西汉末年,桓荣自洛阳跟随朱普学习《欧阳尚书》,后被汉光武帝任命为议郎、太子少傅、太常。汉明帝继位后,为感谢老师,拜桓荣为五更、关内侯。桓荣之后,其子孙承袭家业,累世传袭《欧阳尚书》,成为经学世家。晋元帝时期,散骑常侍桓彝子五人均典要职,尤以桓温、桓冲二人为代表。桓温消灭成汉后,名声震主,地位隆高,成为一代权臣;桓冲接掌桓温权位时,由于性格较温和,未有以权臣的姿态凌驾皇室,但其朝中地位同样崇高。桓温之子桓玄后来更曾篡夺皇位,建立桓楚,改元永始,几乎覆灭东晋。但桓楚政权不得人心,未达两年而遭刘裕等人击溃,桓玄死后其堂弟桓谦奉还国玺于晋室,《晋书》再以桓石绥之死,标志着桓楚政权的灭亡。桓楚败亡后,桓氏家族亦走向没落。东汉时代桓氏家族成员第一代桓荣:官拜议郎、太子少傅、太常、五更、关内侯。是东汉桓氏经学世家...
戴氏郡望谯郡
东汉时期,州成为一级行政区域。其中豫州刺史部治所为谯(今安徽亳州),辖区在今河南东南部、今淮河以北伏牛山以东的河南东部、安徽北部、江苏西北角及山东西南角。
大庭戴氏家庙:泉闽著姓谯国流芳
南安大庭戴氏家庙位于南安码头镇大庭村,始建于北宋年间,至今有近千年的历史。家庙自建立以来,人丁兴旺,人才辈出中华戴氏源远流长,是我国一个很古老的姓氏。戴氏先祖系商汤后裔微子的后代,发祥于河南商丘谯郡,习称谯国戴。在南安北部的高盖名山下有一个美丽的村落,这里四面环山、田园成片、溪渠纵横、五谷丰硕、物产颇多,历年来是南安一处富庶的地方。在这个村落里,还拥有着一座具有近千年历史的宗祠——戴氏家庙,家庙人才辈出,贤哲相继,是泉南一大望族。在大庭戴氏宗亲会几位负责人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这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家庙。只见家庙是一座传统的闽南建筑,规模宏大,古香古色。家庙前石砌的围墙有1米多高。在家庙前的小凉亭上悬挂着书有“戴氏家庙”四个大字的牌匾,一副“谯国无双派,诗山第一家”的对联更是道出了戴氏家庙的历史。据介绍,该对联是清朝光绪年间安溪进士陈迁鹤所赠。走进家庙,只见家庙中堂悬挂着10多副明清以来的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