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拉特兰条约

拉特兰条约

拉特兰条约》(意大利语:Patti Lateranensi),亦称《拉特朗条约》或《拉特朗协定》,是1929年2月11日意大利王国政府与圣座为解决“罗马问题”而签订的条约。此条约也被现今的意大利共和国接受。

此条约包含三项文件:

  • 承认圣座在梵蒂冈城的完整主权的政治条约,由此建立主权独立的国家。
  • 规范天主教会与天主教信仰在意大利国家之地位的条约。
  • 同意作为最终解决赔偿圣座领土与财产损失的金融公约。
拉特兰条约相关文献
根特条约
谈判1814年春拿破仑投降后,英国舆论要求在这场对抗美国的战争中获得大量所得。高级美国代表在伦敦告诉国务卿詹姆斯·门罗:然而,利物浦勋爵首相意识到了不断增长的对战时税收的反对与利物浦及布里斯托商人对重启与美国贸易的要求,他认识到旷日持久的战争使英国能得到的很少,将失去的很多。英国曾经一度拒绝俄罗斯为和平谈判牵线搭桥的提议,但在1814年改变了方针。随着拿破仑战败,终止美国与法国贸易和强征美国船只的水手,这些英国的主要目的就成了一纸空文。谈判于1814年8月在尼德兰王国的根特开始举行。美国人派出了高级领导人,其中包括了亨利·克雷,约翰·昆西·亚当斯,以及艾伯特·加勒廷,而英国则派出了与在伦敦的上级保持密切联系的较低级官员。随着和平谈判开始,英国要求在美国西北部地区(从俄亥俄到威斯康辛的这片地区)成立印第安人阻隔州。他们同时要求美国人在大湖区不拥有任何海军力量,英国则取得某些通行到密西西比河的
查看全文
法兰克·法拉捷特
参考资料《高塔上的人》张清龙著—商周出版
查看全文
弗兰克·达拉邦特
生平早年生活1956年匈牙利十月事件后弗兰克·达拉邦特的父母逃往法国,弗兰克·达拉邦特在法国蒙贝利亚尔出生后不久他的父母就移居美国,而弗兰克·达拉邦特也在美国生活。职业生涯20岁时达弗兰克·达拉邦特首次接触电影拍摄。他的首部剧是1990年导演的电视剧《生人活埋》,但是他的成名作是1994年的《肖申克的救赎》,他被提名为奥斯卡奖最佳改编剧本,但没有被提名为最佳导演。弗兰克·达拉邦特销声五年后以多受好评的《绿色奇迹》重返影界,这部影片由他自编自导自制,和《肖申克的救赎》一样也是基于斯帝芬·金的作品改编的。它被提名奥斯卡最佳影片奖,弗兰克·达拉邦特再次被提名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但没有被提名为最佳导演。弗兰克·达拉邦特被看作是好莱坞最杰出的编剧,他还编写过斯蒂芬·斯皮尔伯格的两部作品(《拯救大兵瑞恩》和《少数派报告》)。作品未来计划打算重拍基于雷·布拉德伯里的同名小说改编的《华氏451度》,计划的...
查看全文
拉特兰条约
1929年2月11日,罗马教廷国务卿加斯贝利(PietroGasparri)代表教皇庇护十一世与意大利首相墨索里尼在拉特兰宫签订条约,该条约故称拉特兰条约。该条约包括政治条约(二十七条)和宗教协定(四十五条),另外还有四个附件,条约的主要内容:意大利王国正式承认教皇拥有独立的梵蒂冈城,有派遣和接受使节的权利;意大利王国政府支付7亿5千万里拉现款和10亿里拉有价证券(年息百分之五),作为教皇国结束后对教廷损失的补偿;承认天主教为意大利国教;教皇承认意大利王国,承认其首都为罗马,意大利各主教在就职时须宣誓尊重国王和政府。根据该条约,1929年教皇建立了“梵蒂冈城国”。1948年,意大利宪法确认该条约。
查看全文
拉特兰条约
沿革梵蒂冈城国的领土界线图。此界线在《拉特兰条约》签署时确认。1870年普法战争期间,意大利王国乘拿破仑三世调回驻罗马的法国军队之机,出兵攻击了当时依附于法国的教皇国,占领了罗马城,时任教宗庇护九世被困于梵蒂冈,教皇国形同灭亡。面对这种情况,此后的历任教宗均不愿屈服,将自己的活动范围限缩于梵蒂冈宫,被称为“梵蒂冈之囚”。而圣座与意大利之间的对峙,就这样延续了49年之久。为解决此争端,自1926年起,当时的意大利总理贝尼托·墨索里尼代表意大利政府,与圣座代表、时任教廷国务卿伯多禄·加斯帕里就解决罗马问题进行协商,最后达成三项协定,并于1929年2月11日在罗马拉特朗宫正式签署,成为该条约名称的缘由。拉特兰条约签订后,教皇国正式解体,由新建立的梵蒂冈城国取代,2月11日也成为梵蒂冈城国的建立纪念日。意大利改行共和国后,1948年起施行的《意大利共和国宪法》对此条约予以承认。内容拉特兰条约申明圣...
查看全文
拉特兰条约相关标签
罗马历史
意大利-教廷边界
意大利王国条约
意大利-教廷关系
教皇国
1929年2月
教廷条约
1929年意大利
判决案例
家族谱大览
常德刘氏族谱
常德刘氏族谱
常德刘氏系出汉定王发支系,源自江西安福县水部刘氏德言公长子程公16世孙兰芳公(字振祖、号国香)于永乐2年因仕常德府通判自江西吉水上南乡紫溪村十七保,落籍龙邑军山铺七星桥。兰芳公生六子孟(瑢、珏、瑛、理、瑶、玖),瑢珏瑛理四公派衍军山铺、益阳、桃源、四川,瑶公派衍武陵军山、机匠铺现鼎城区韩公渡镇军山村(黄花湖)、玖公派衍武陵土地冲大刘家现鼎城区韩公渡镇先锋村。
浏览:0
兰氏族谱
兰氏族谱
明朝从山西大槐树下到甘肃镇原兰家庙,同治回乱损失了几乎所有人员,只回来了五个男人,便顶齐所有房头,再一次按这五个人分别分五个房头,
浏览:0
林启公世系略谱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出版年代不详. 1册 : 世系表. 收藏所:宜兰市问心斋陈永瑞藏. 注 : 书衣含下列字句 : "原祖西河 始祖南靖". 始祖 : 林汉生. 派祖 : 林明盏. 来台祖 : 林启 ; 偕子林和,字丕德 ; 与林江河 ; 林积善叔姪由福建金浦县渡台宜兰垦荒. 和公下四房祖 : (清) 林兰馨 ; 林祖武 ; 林悦愉 ; 林荣升. 散居地 : 台湾省宜兰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编目.
浏览:0
蒋塔卢氏宗谱 [3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承庆堂, 清干隆49[1784]. 合1册:插图, 人像, 世系表. 始祖: (唐) 卢承庆,号锦云. 浙江祖: (唐) 卢杞,号石梁. 因避天宝禄山兵乱,由范阳迁浙. 为承庆公之孙. 蒋塔始迁祖(1世): (明) 卢福七. 为承庆公13世孙. 卢七公下三子(2世): (明) 卢孟干,行寿七(传2世后无记事) ; 卢仲坤,行寿九 ; 卢仲朝,行寿十一. 仲坤公派下支祖(5世): (明清之际) 卢文荣,字孟瑞,行利一 ; 卢文富,字仲瑞,行利三 ; 卢文贵,称三一,字伯霖,行利四 ; 卢文如,行利九 ; 卢文鳌,称七八,字士先 ; 卢文䑓,利十九 ; 卢文兰,称四二,行利六. 仲朝公派下支祖(5世): (明清之际) 卢文禄,字仁宇,行利五 ; 卢文希,称三四,字瑞卿,行利十二 ; 卢文琪,行利又三. 字辈派行: 仁彦福(1世)寿 元亨利贞 忠淳良善 富贵荣华. 散居地: 浙江省兰谿县等地. 书名据目录题编目. 版心题: 源流卢氏宗谱.
浏览:0
蒋塔卢氏宗谱 [3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清道光21[1841]. 合1册:插图, 人像, 世系表. 始祖: (唐) 卢承庆,号锦云. 浙江祖: (唐) 卢杞,号石梁. 因避天宝禄山兵乱,由范阳迁浙. 为承庆公之孙. 蒋塔始迁祖(1世): (明) 卢福七. 为承庆公13世孙. 福七公下三子(2世): (明) 卢孟干,行寿七(传2世后无记事) ; 卢仲坤,行寿九 ; 卢仲朝,行寿十一. 仲坤公派下支祖(5世): (明清之际) 卢文荣,字孟瑞,行利一 ; 卢文富,字仲瑞,行利三 ; 卢文贵,称三一,字伯霖,行利四 ; 卢文如,行利九 ; 卢文鳌,称七八,字士先 ; 卢文䑓,利十九 ; 卢文兰,称四二,行利六. 仲朝公派下支祖(5世): (明清之际) 卢文禄,字仁宇,行利五 ; 卢文希,称三四,字瑞卿,行利十二 ; 卢文琪,行利又三. 字辈派行: 仁彦福(1世)寿 元亨利贞 忠淳良善 富贵荣华. 注: 卷心卷数与目录(上下卷)所列不同, 以卷心为主, 共有3卷. 散居地: 浙江省兰谿县等地. 书名据目录题编目. 版心题: 源流卢氏宗谱.
浏览:0
蒋塔卢氏宗谱 [2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清同治13[1874]. 合1册:插图, 人像, 世系表. 始祖: (唐) 卢承庆,号锦云. 浙江祖: (唐) 卢杞,号石梁. 因避天宝禄山兵乱,由范阳迁浙. 为承庆公之孙. 蒋塔始迁祖(1世): (明) 卢福七. 为承庆公13世孙. 福七公下三子(2世): (明) 卢孟干,行寿七(传2世后无记事) ; 卢仲坤,行寿九 ; 卢仲朝,行寿十一. 仲坤公派下支祖(5世): (明清之际) 卢文荣,字孟瑞,行利一 ; 卢文富,字仲瑞,行利三 ; 卢文贵,称三一,字伯霖,行利四 ; 卢文如,行利九 ; 卢文鳌,称七八,字士先 ; 卢文䑓,利十九 ; 卢文兰,称四二,行利六. 仲朝公派下支祖(5世): (明清之际) 卢文禄,字仁宇,行利五 ; 卢文希,称三四,字瑞卿,行利十二 ; 卢文琪,行利又三. 字辈派行: 仁彦福(1世)寿 元亨利贞 忠淳良善 富贵荣华 发强刚毅 金玉满堂. 注: 版心卷数与目录(上下卷)所列不同, 以版心为主, 共有2卷. 散居地: 浙江省兰谿县等地. 书名据目录题编目. 版心题: 源流卢氏宗谱.
浏览: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