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是一种基于东亚文化圈传统民间信仰的半宗教设施,其主要用于供奉、祭祀神祇、祖先或者先贤、烈士,采用庙堂式建筑形式。朝鲜半岛的祠堂自三国时代由中国传入,在高丽时代逐渐普及开来,在朝鲜时代达到繁盛,但现今较为少见。

祠相关文献
宗祠陵园-邓公祠
宗祠陵园-邓公祠,位于粉岭龙山西北面山麓的松岭邓公祠是香港最重要及规模最宏大的祠堂之一。该祠堂约于
查看全文
宗祠陵园-韩泷祠
宗祠陵园-韩泷祠,韩泷祠位于粤北乐昌九泷十八滩罗家渡河段的老泷口西岸,始建于汉朝,为纪念东汉伏波将
查看全文
庞祠村庞氏祠
庞祠村庞氏祠,庞氏祠堂之罡方正直 近日,安微淮南市田家庵区曹庵镇大孤堆集庞祠村的村民们可高兴了
查看全文
祭祖祠仪祠文
祭祖祠仪祠文,祭祖祠仪每步祀祖以十月十二日示有定期也预夕承办首人齐宿祠堂质明陈设用赞礼数人分立
查看全文
闫氏家祠:泰伯祠
泰伯祠在山东宁阳县城西二十五里寺头村,又名至德庙,乃闫氏家祠。《唐书》及《元和姓纂》均载:武王封泰伯曾孙仲奕于闫乡,因以为氏。故今寺头村闫姓皆祖泰伯。泰伯祠为两进两出,大门两边为方形柱石,正面有阴刻楹联“隐隐孤忠荆蛮三让高千古、煌煌周礼端委一时留万年”。泰伯祠高大宏伟,雕梁画栋,颜料以黑白红色为主,饰描金粉,巍然焕然立于卧牛山之阳,供人春秋瞻仰。祠内原有闫氏家乘碑记二:一立于明朝天顺元年,时宁阳县城人,翰林学士、入直文渊阁许彬撰记一立于嘉靖四十四年,知县(泽州人)闫承光撰文,今碑无存。泰伯祠历经数百年,已倾记不堪,2014年12月,在原址按旧貌复建告竣,整座建筑浑然一体更加宏伟壮观。
查看全文
家族谱大览
紫云堂仕祠公派下思源录
原书: [台湾 : 出版者不详], 民国70[1981]序. -- 48页 : 世系表. 紫云堂始祖 : 黄守恭(唐) 台湾始迁祖 : 黄仕祠謚纯良(清) 散居地 : 台湾省彰化县苗栗县等地.
浏览:0
株镇赖祠族谱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颕川堂, 清同治10[1871]年. 存8册: 世系表. 受姓祖: (周) 颕公. 受封颕川列爵子位, 本姬姓以赖国, 子孙遂以赖为姓, 以颕川为郡. 宁都始迁祖: (晋) 赖硕,字仲芳. 颕公32世孙. 偕弟赖毅从松阳迁南康郡揭阳(宁都古县名). 株镇大祠一世祖: (宋) 赖五郎. 四郎公之子. 颕公45世孙. 字派似为(11~30世): 功名垂始策 闻望遍坤舆 武库传遗烈 鸿才仰秘书. 注: 此谱无目录, 总卷数不详, 至少缺卷1, 3, 8, 及10. 缺1~10世世系记事. 散居地: 江西省宁都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浏览:0
株镇赖祠族谱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颕川堂, 清同治10[1871]年. 存8册: 世系表. 受姓祖: (周) 颕公. 受封颕川列爵子位, 本姬姓以赖国, 子孙遂以赖为姓, 以颕川为郡. 宁都始迁祖: (晋) 赖硕,字仲芳. 颕公32世孙. 偕弟赖毅从松阳迁南康郡揭阳(宁都古县名). 株镇大祠一世祖: (宋) 赖五郎. 四郎公之子. 颕公45世孙. 字派似为(11~30世): 功名垂始策 闻望遍坤舆 武库传遗烈 鸿才仰秘书. 注: 此谱无目录, 总卷数不详, 至少缺卷1, 3, 8, 及10. 缺1~10世世系记事. 散居地: 江西省宁都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浏览:0
株镇赖祠族谱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颕川堂, 清同治10[1871]年. 存8册: 世系表. 受姓祖: (周) 颕公. 受封颕川列爵子位, 本姬姓以赖国, 子孙遂以赖为姓, 以颕川为郡. 宁都始迁祖: (晋) 赖硕,字仲芳. 颕公32世孙. 偕弟赖毅从松阳迁南康郡揭阳(宁都古县名). 株镇大祠一世祖: (宋) 赖五郎. 四郎公之子. 颕公45世孙. 字派似为(11~30世): 功名垂始策 闻望遍坤舆 武库传遗烈 鸿才仰秘书. 注: 此谱无目录, 总卷数不详, 至少缺卷1, 3, 8, 及10. 缺1~10世世系记事. 散居地: 江西省宁都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浏览:0
周氏瑜公庐陵乌东总祠四修主谱
原书: 江西省吉安市 : 周氏瑜公庐陵乌东总祠四修主谱编委编制, 2011年四修. 3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者 : 金华市成蹊信息发展有限公司. 注 : 谱含各支派详细迁徙地点纪录. 乌东始祖 : (隋)周为汾, 以直谏触上, 避居袁州北门, 后复居庐陵乌东. 汾公四子: 周归仁, 周仲仁, 周汉仁, 周举仁. 散居地 : 江西省吉水县, 吉安县, 泰和县, 永新县, 万安县, 安福县等地. 书名据书名页题, 书衣题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100
周氏瑜公庐陵乌东总祠四修主谱 [3卷]
原书: 江西省吉安市 : 周氏瑜公庐陵乌东总祠四修主谱编委编制, 2011年四修. 3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者 : 金华市成蹊信息发展有限公司. 注 : 谱含各支派详细迁徙地点纪录. 乌东始祖 : (隋)周为汾, 以直谏触上, 避居袁州北门, 后复居庐陵乌东. 汾公四子: 周归仁, 周仲仁, 周汉仁, 周举仁. 散居地 : 江西省吉水县, 吉安县, 泰和县, 永新县, 万安县, 安福县等地. 书名据书名页题, 书衣题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0
祠导读知识
广东祠堂文化
广东祠堂文化
祠堂文化维系着同宗同族的文化归属感。祠堂文化内涵醇厚且历史悠久,周朝时期在《礼记·祭法》中已经具备对宗庙制的繁复严格的规定。因战乱等诸多原因,现在祠堂文化在南方更为深厚,主要表现在祠堂的数量和宗族意识等层面上。以岭南地区为例,祠堂真正意义上的大规模建立是在明代以后。明洪武年间,中原政权逐渐放宽了民间建立祠堂的身份和建制。到明中晚期,随着嘉靖年间“大礼议”的推恩令为契机,以繁荣的商贸经济为充裕基础,以宗族制度建设不断推动为内在动因,引发了岭南祠堂建造的第一次高峰期。明清政权交替的动荡,以及清初的“迁海令”,使得岭南经济受到重创,也逼停了祠堂的兴建工作。康熙中叶时局稳定后,清政府采取一系列政策安抚百姓,宗祠或大宗祠的兴建成为清早期数量不多的祠堂中的主要形式。清中期,政府颁布通商政策,广东地区经济迅速发展,资金的积累使得祠堂修建迎来了第二个高峰期。在广东这样祠堂密集的区域,有十大祠堂最为出名,具备沉淀的底蕴的古建筑,分别是韩文公祠、陈家祠、崖山祠、肇庆包公祠、兆祥黄公祠、茶东陈氏宗祠群、已略黄公祠、广裕祠、荔山村黄氏宗祠建筑群、光明陈氏宗祠。
浏览量:3481次
贡氏宗祠在哪里
贡氏宗祠在哪里
贡氏宗祠在位于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延陵镇柳茹村北。南宋时,贡氏宗祠的规模、布局都是仿照岳氏宗祠建立。清咸丰年间毁于兵燹,重建后仍与岳氏宗祠雷同。宗祠共有三进。第一进大门上悬挂着宋孝宗皇帝赐给贡祖文的额“旌表忠义”,门前两边有石马各1尊,前院东西分别有文门和武门;第二进中厅上挂“萃焕堂”匾额,两边有名人题书匾额多块;第三进设祖宗神位。前院植有银杏1株;后院东西花坛上东植金桂、西植银桂。1976年因小学扩建,前后两进被拆。现仅存中进5间,面阔约24米,进深11米,已作修缮。银杏尚存,并受到保护。贡氏宗祠是为了纪念村中贡姓祖宗贡祖文建造的。贡祖文(1103—1182)南宋人,曾任武德大夫都总将军,秣陵关总镇,与抗金名将岳飞为挚友,岳飞被杀后,贡祖文冒生命危险,将岳飞三子岳霖藏于家中,以年老为由,辞官回柳茹老家隐居。贡氏祠堂无论是祠堂的建筑格局、建造工艺,还是岳飞后裔的居住研究都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浏览量:3020次
武侯祠对联
武侯祠对联
武侯祠是为了纪念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而建造的,位于成都市武侯区,是一座君臣合祀祠庙,同时也是诸葛亮、刘备及蜀汉英雄纪念地。成都武侯祠有楹联对联70多块,尤以清“攻心”联最为著名。清“攻心”联:上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下联: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其它对联:勤王事大好儿孙,三世忠贞,史笔犹褒陈庶子;出师表惊人文字,千秋涕泪,墨痕同溅岳将军。文章与伊训说命相表里;经济自清心寡欲中得来。志见出师表;好为梁父吟。丹心一片安炎鼎;浩气千秋壮属疆。三顾频烦天下计;一番晤对古今情。
浏览量:2697次
东莞叶氏宗祠
东莞叶氏宗祠
东莞叶氏宗祠是一处始建于清代的家族祠堂建筑,属于叶氏家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位于石龙镇新维村,建于清代咸丰辛西年(公元1861年)秋,距今有140多年,是新维村立围的标志。 祠堂占地400多平方米,是传统的岭南祠堂建筑风格,红石青砖琉璃瓦顶,三进两厢,内设议事厅,环境幽雅,村民常在此聚合。邻近叶姓员生赴考也在叶氏宗祠歇息、攻读,历史上产生举人多名,其中有三名举人均在“叶氏宗祠”前立旗杆,光耀后人。 2001年,新维村在原址按原貌重修,祠堂大门两侧有举人石碑3块,周围另有咸丰庚申年(1860年)重修的东门牌楼及“如绿”、“公祠”、二房厅、宝安家塾、召轩家塾、集于家塾等分支叶姓祠堂多间。
浏览量:2324次
武侯祠在什么地方
武侯祠在什么地方
武侯祠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武侯祠大街231号,是纪念刘备、诸葛亮等蜀汉英雄人物的祠庙所在。武侯祠是以刘备陵寝所在地为基础发展而来的。南齐高帝萧道成(479-482年在位)诏令刺史傅琰修立先主祠,位置在惠陵东,应是今汉昭烈庙的前身。惠陵旁纪念诸葛亮的专祠——武侯祠大约建于南北朝时期。武侯祠位于惠陵东偏南、汉昭烈庙西偏南,三者呈倒品字形,各自分立,自成一体。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明蜀献王朱椿主张“君臣宜一体”,废弃惠陵旁的武侯祠,重修汉昭烈庙,将诸葛亮的塑像塑入汉昭烈庙内,实现“一祠同祀君臣”的格局。此后,武侯祠这一名称不再专指纪念诸葛亮的祠堂,而是将惠陵、汉昭烈庙等区域囊括进来,统称“武侯祠”。成都武侯祠由惠陵、汉昭烈庙、武侯祠、三义庙组成的三国历史遗迹区,川军抗战将领刘湘陵园为主体的西区和体现川西民风民俗的锦里民俗区三大部分组成,占地面积约15万平方米,是全国唯一一座纪念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等蜀汉英雄的君臣合祀祠庙,也是全世界影响最大的三国遗迹博物馆。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成立成都武侯祠博物馆,2008年被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2016年被国家文物局授牌“全国三国文化研究中心”。
浏览量:183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