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大亲王

大亲王

大亲王大王爵(拉丁语:magnus princeps,希腊语:megas archon)是欧洲的一种爵位,常见于东欧国家。大亲王的地位低于皇帝及国王,但高于王爵。女性则称为大公主

“大公爵”(英语:Grand Duke)是英语以及罗曼语族中对“大亲王”(英语:Grand Prince)常见且已约定成俗的翻译。在英语及罗曼语语境中,并不会特别区分身为国家统治君主的“亲王”(例如摩纳哥亲王阿尔贝二世)或是非统治者的“亲王”封爵,以及因血缘而来的“王子”(例如剑桥公爵威廉王子)有何区别。然而,在德语、荷兰语、斯拉夫语族以及斯堪的纳维亚语族等语言中,“大亲王”(女性为“大公主”)与“大公爵”(女性为“女大公爵”)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头衔,其意义也大相径庭(大公爵为爵位较君主低的世袭统治者)。

“大亲王”这个头衔曾在历史上被用来称呼“大亲王国”的统治者。历史上最后一个名义上的大亲王国于1917年至1918年间消失,其原有的领土不是被并入其他君...

大亲王相关文献
完亲王
生平其父高宗15岁时大婚,王妃是长其一岁的闵妃。但高宗对闵妃敬而远之,迷恋尚宫李顺娥,李尚宫于同治七年(1868年)首先生子李墡。闵妃先后怀孕三次,流产一次,夭折两次,因此高宗生父云岘君对闵妃的生育能力产生怀疑,主张立永宝堂李氏(李尚宫)之子完和君李墡为王世子。闵妃联合自己家族的闵升镐、闵谦镐及其他反云岘君势力于同治十二年(1873年)十一月发动兵变,闵妃集团掌握实权,云岘君被迫离京,隐居庆尚道三溪洞。李坧出生后,闵妃要求立刻将刚出生的李坧封为世子。神贞王后不满闵妃掌权,主张立李墡为世子。高宗支持闵妃,闵妃花重金贿赂清朝,获得清朝支持。光绪元年(1875年)正月初一,高宗册封不满周岁的李坧为王世子,李坧成为朝鲜王朝五百年来受封年龄最小的世子。光绪二年(1876年)正月,清朝派前盛京户部侍郎吉和、内阁学士乌拉喜崇阿为正副敕使前往朝鲜,正式册封李坧为王世子。李坧的“竞争对手”李墡,则在世子册封...
查看全文
惇亲王
惇亲王1819年—1838年:惇恪亲王绵恺1821年进亲王,1827年降郡王,1828年复亲王,1838年降郡王,同年追复亲王,谥号恪1836年—1889年:惇勤亲王奕誴绵恺养子,初封郡王,1855年降贝勒,1856年复郡王,1860年进亲王,谥号勤1889年—1900年:已革郡王衔贝勒载濂奕誴一子,降爵为贝勒,1889年加郡王衔,1900年革爵1900年—1930年:恭恪贝勒载瀛奕誴四子,谥号恭恪1930年—?:贝子溥僩载瀛五子,降爵为贝子奕缵支系1820年—1821年:追封贝勒奕缵绵恺一子,初封不入八分辅国公,无嗣载濂支系1862年—1889年:奉恩辅国公载濂奕誴一子,初封二等镇国将军,1864年进不入八分镇国公,1871年进奉恩辅国公,1889年袭贝勒载澜支系1889年—1900年:不入八分辅国公载澜奕誴三子,初封三等辅国将军,1884年进二等镇国将军,1889年进不入八分辅国公,1...
查看全文
亲王
中国的亲王汉朝开始,封皇子、皇帝兄弟为王。魏晋开始,王爵分为亲王、郡王两等,亲王专封皇子、皇帝兄弟;郡王初为皇太子之子的封号,后多用于分封节度使等武臣,文官也有受封郡王者。郑樵《通志.职官略》:“北齐有王公侯伯子男六等之爵,王位列大司马上,非亲王则在三公下。”又曰:“至隋炀帝唯留王公侯三等,余并废之。皇伯叔昆弟皇子,是为亲王。”至唐“定制皇兄弟皇子为王,皆封国之亲王。”自亲王、郡王分设,一般一字王号为亲王,两字王号为郡王,例如唐睿宗登基前封“相王”,郭子仪封“汾阳王”。唐朝还有一种特别的嗣王。故又名一字王。明朝时期,亲王的正式名称为某王(如秦王、晋王),其封地称国(秦国、晋国等),王玺称“某国之宝”。皇帝之子,除太子外,一律封亲王。南明时亦有外姓亲王。亲王的正妻为亲王妃,通称王妃(如秦王妃)。亲王的嫡长子(无嫡子时则为长子)年十岁,封世子(如秦世子),以后承袭王位;其余诸子封郡王。嘉靖以后...
查看全文
大亲王
斯拉夫语族及波罗的语族中的用语在斯拉夫诸语以及波罗的海诸语中,大亲王是中世纪一些组织较为松散的东欧国家领导人的头衔。一个大亲王国下通常会有许多分区,各自由不同的王爵治理。在当时,这些大亲王的头衔以及爵位通常会被翻译为“国王”(英语:King)。事实上,俄语中的“王子”(俄语:князь;俄语罗马化:knjaz)一词以及立陶宛语中的“王子”(立陶宛语:kunigaikštis)皆与“国王”是同源词。然而,获得“大亲王”头衔者通常是一家族(或朝代)中表现最为杰出者。在这种情形下,长子并不当然居于第一继承顺位。因此,所有的王爵皆有平等继承王位的权利(举例来说,继承可能是以兄终弟及的方式来进行)。通常而言,没有获得王位的王爵会被指派去管理一些较小的行政区。历史上,首次将“大亲王”列为固定爵位名称的国家是基辅罗斯以及立陶宛大公国(自14世纪起)。随着这些国家的领土不断扩张,并逐渐往长子世袭制度以及中...
查看全文
法亲王
起源与变迁平安时代中期,出家的亲王有入道亲王、法师亲王、禅师亲王等称呼,后来白河法皇第二皇子觉行出家为僧,后受亲王宣下,称为“觉行法亲王”,以后男皇族出家后受亲王宣下就以此称呼。由于后来受亲王宣下皇族十分少,故出家(入道)的亲王也更少了,而入道亲王此称呼则渐渐消失。结果,法亲王变成了称呼是僧人的亲王。还俗的法亲王或入道亲王只限于本人是皇族,其后裔将会是臣籍,不能世袭法亲王或入道亲王衔头。称法亲王的皇族守觉法亲王觉行法亲王尊觉法亲王觉惠法亲王公辨法亲王真寂法亲王性圆法亲王尊圆法亲王觉云法亲王慈道法亲王守澄法亲王澄觉法亲王尊朝法亲王觉法法亲王慈胤法亲王尧延法亲王最云法亲王觉深法亲王觉快法亲王静惠法亲王圣云法亲王尧恕法亲王尊性法亲王圆惠法亲王道法法亲王尊纯法亲王道觉法亲王承觉法亲王尧然法亲王承胤法亲王尊实法亲王静尊法亲王行圆法亲王尊助法亲王圣惠法亲王尧胤法亲王道光法亲王法仁法亲王净助法亲王尊惠法...
查看全文
大亲王相关标签
大亲王
家族谱大览
44.王氏大成谱 [82卷], v. 65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三槐堂, 1989年刊. 存77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所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注 : 此谱不全. 缺卷2, 5, 6下, 9, 20, 23, 25-29, 43下, 57, 59, 63, 及79下. 共缺16卷. 受姓祖 : (周) 王晋,字子乔. 灵王次子. 以太原为郡. 派祖(47世) : 王君济 ; 王君显 ; 王君津 ; 王君御,字天宠 ; 王君权,字崇祖 ; 王君甫...等. 后裔由南昌迁鄂, 冶二邑. 君甫公下二房 : 王元清,字漆样,行千二 ; 王元仲,字添佑,行千六. 为甫公四世孙. 大冶始祖 : 王景堂. 由江右迁大冶金山堡. 散居地 : 湖北省鄂城县, 大冶县等地. 书名据书签题, 及版心题编目. 部分卷数之书签题及版心题 : 王氏宗谱.
浏览:100
15.王氏大成谱 [82卷], v. 38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三槐堂, 1989年刊. 存77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所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注 : 此谱不全. 缺卷2, 5, 6下, 9, 20, 23, 25-29, 43下, 57, 59, 63, 及79下. 共缺16卷. 受姓祖 : (周) 王晋,字子乔. 灵王次子. 以太原为郡. 派祖(47世) : 王君济 ; 王君显 ; 王君津 ; 王君御,字天宠 ; 王君权,字崇祖 ; 王君甫...等. 后裔由南昌迁鄂, 冶二邑. 君甫公下二房 : 王元清,字漆样,行千二 ; 王元仲,字添佑,行千六. 为甫公四世孙. 大冶始祖 : 王景堂. 由江右迁大冶金山堡. 散居地 : 湖北省鄂城县, 大冶县等地. 书名据书签题, 及版心题编目. 部分卷数之书签题及版心题 : 王氏宗谱.
浏览:100
50.王氏大成谱 [82卷], v. 70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三槐堂, 1989年刊. 存77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所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注 : 此谱不全. 缺卷2, 5, 6下, 9, 20, 23, 25-29, 43下, 57, 59, 63, 及79下. 共缺16卷. 受姓祖 : (周) 王晋,字子乔. 灵王次子. 以太原为郡. 派祖(47世) : 王君济 ; 王君显 ; 王君津 ; 王君御,字天宠 ; 王君权,字崇祖 ; 王君甫...等. 后裔由南昌迁鄂, 冶二邑. 君甫公下二房 : 王元清,字漆样,行千二 ; 王元仲,字添佑,行千六. 为甫公四世孙. 大冶始祖 : 王景堂. 由江右迁大冶金山堡. 散居地 : 湖北省鄂城县, 大冶县等地. 书名据书签题, 及版心题编目. 部分卷数之书签题及版心题 : 王氏宗谱.
浏览:100
64.王氏大成谱 [82卷], v. 31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三槐堂, 1989年刊. 存77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所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注 : 此谱不全. 缺卷2, 5, 6下, 9, 20, 23, 25-29, 43下, 57, 59, 63, 及79下. 共缺16卷. 受姓祖 : (周) 王晋,字子乔. 灵王次子. 以太原为郡. 派祖(47世) : 王君济 ; 王君显 ; 王君津 ; 王君御,字天宠 ; 王君权,字崇祖 ; 王君甫...等. 后裔由南昌迁鄂, 冶二邑. 君甫公下二房 : 王元清,字漆样,行千二 ; 王元仲,字添佑,行千六. 为甫公四世孙. 大冶始祖 : 王景堂. 由江右迁大冶金山堡. 散居地 : 湖北省鄂城县, 大冶县等地. 书名据书签题, 及版心题编目. 部分卷数之书签题及版心题 : 王氏宗谱.
浏览:100
46.王氏大成谱 [82卷], v. 66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三槐堂, 1989年刊. 存77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所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注 : 此谱不全. 缺卷2, 5, 6下, 9, 20, 23, 25-29, 43下, 57, 59, 63, 及79下. 共缺16卷. 受姓祖 : (周) 王晋,字子乔. 灵王次子. 以太原为郡. 派祖(47世) : 王君济 ; 王君显 ; 王君津 ; 王君御,字天宠 ; 王君权,字崇祖 ; 王君甫...等. 后裔由南昌迁鄂, 冶二邑. 君甫公下二房 : 王元清,字漆样,行千二 ; 王元仲,字添佑,行千六. 为甫公四世孙. 大冶始祖 : 王景堂. 由江右迁大冶金山堡. 散居地 : 湖北省鄂城县, 大冶县等地. 书名据书签题, 及版心题编目. 部分卷数之书签题及版心题 : 王氏宗谱.
浏览:100
王氏大成谱 [82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三槐堂, 1989年刊. 存77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所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注 : 此谱不全. 缺卷2, 5, 6下, 9, 20, 23, 25-29, 43下, 57, 59, 63, 及79下. 共缺16卷. 受姓祖 : (周) 王晋,字子乔. 灵王次子. 以太原为郡. 派祖(47世) : 王君济 ; 王君显 ; 王君津 ; 王君御,字天宠 ; 王君权,字崇祖 ; 王君甫...等. 后裔由南昌迁鄂, 冶二邑. 君甫公下二房 : 王元清,字漆样,行千二 ; 王元仲,字添佑,行千六. 为甫公四世孙. 大冶始祖 : 王景堂. 由江右迁大冶金山堡. 散居地 : 湖北省鄂城县, 大冶县等地. 书名据书签题, 及版心题编目. 部分卷数之书签题及版心题 : 王氏宗谱.
浏览: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