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见清吴会臣修《[上海崇明]吴氏宗谱》条目(馆藏:2093/A)。始祖九思,元末明初自江苏句容迁上海崇明。始迁祖十三世禧(字天锡),清代自崇明东门外小横河迁北双港东,再迁南盘滧。谱载吴氏家族简史、南盘滧吴氏族中至亲贤达及杰出人士、世系图表、附图附录。(与馆藏:XP38861、XP38862互为复本)
崇明县南盘滧吴氏谱牒不分卷(上海崇明)相关文献
上海-崇明“牡丹亭”
上海-崇明“牡丹亭”,崇明牡丹亭是一种以队列形式在行进中演奏的民间丝竹音乐表演方式。它起源于清代道
崇明县城季家
崇明县城季家,原县崇明县城内西街36号的季家,是一个普通的家庭,几代人靠在外做工、做事来维持生
上海崇明祝氏
上海崇明祝氏,上海崇明祝氏 中华祝氏网2012年8月21日万家姓 族名:崇明祝氏分布:上海
上海市-崇明何焯
[清]何焯(1661—1722),字润千,因早年丧母,改字屺瞻,晚号茶仙;崇明人,为官后迁居长洲(苏州)。先世曾以“义门”旌,学者称义门先生。何焯与笪重光、姜宸英、汪士鋐并称为康熙年间“帖学四大家”。笪重光、姜宸英、何焯、汪士鋐并称为康熙间四大家何焯(1661—1722),字屺瞻,号茶仙,江苏长洲人。先世曾以“义门”旌,学者称义门先生。孤介好学,初忤钱谦益、方苞,再忤徐乾学。主翁叔元家,翁受要人嗾劾汤斌,先生与绝交,即日移装去。康熙二十四年,充拔贡生。四十一年,圣祖南巡,李光地荐其博雅,遂召试,命直南书房。明年,赐举人。试礼部,下第。复赐进土,选庶吉士,仍直南书房。寻命侍读皇八子允禩贝勒府,兼武英殿纂修。然忌者滋多,散馆置下等,当黜,特诏留馆肄业。越十年,乃授编修。五十四年,驾在热河,有构蜚语以闻者,诏下狱;尽收其书,圣祖览之无怨望语,又得其辞吴县令馈金札,即赦之,留校书。六十一年病,诏赐...
上海市-崇明秦约
秦约秦约,字文仲,元明间本县人。秦刻苦好学,博览群书,善于集诸家之长。其诗文风格豪放,意境开阔。元至正年间,秦为崇明德州学教授。明洪武初,应博学科考试,任礼部侍郎。未久,因母亲年老请归故里。后又应诏进京,被推举为代理县官。秦约上书请求恢复书院、书堂、义学。1370年(明洪武三年),秦将《崇明州志》进呈朝廷。不久皇帝以为秦约年老,不能胜任繁重事务,授命他担任溧阳县教谕。御史(官名)练则成、待制(官名)吴沈认为对秦大材小用,屡次推荐秦约到馆阁(管理图书经籍及编修国史的部门)任职,均未得朝廷批准。秦约在溧阳任教8年后,因年老辞职回到崇明,自号樵海道人。秦死后在乡贤词享有祭祀。生平著作有《樵史补遗》、《孝节录》、《樵海集》、《诗话旧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