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星华

星华

星华
星华简介资料
星华相关文献
小行星卫星
著名的双小行星
查看全文
联星
发现联星这个术语是威廉·赫歇尔在1820年率先使用,当时他写道:现代的定义,联星一词通常只局限于围绕共同质心的一对恒星。联星可以用望远镜或干涉仪的方法解析成为目视联星。对于已知的目视联星,多数都只观察到部分的曲线路径或圆弧,而还未观察过完整的周期。此图显示有两颗恒星的系统。双星是更常用的术语,泛指在天空中看起来是在一起的一对恒星。在英文之外的语言,很少会对这两者加以区分。双星可能是联星,或只是两颗在天空中似乎是在一起,但与太阳的神距离却是截然不同的。后者的名称应该是光学双星或是光学对。自从望远镜发明以来,已经发现了许多双星。早期的例子包括开阳和辅和十字架二(南十字α)。开阳,位于大北斗(大熊座中的星群),在1650年就被乔万尼·巴蒂斯塔·里乔利观测到是双星(可能更早就被卡斯特里和伽利略观测过)。在南十字座明亮的十字架二是神父冯坦纳(FatherFontenay)在1685年发现的。因为两颗...
查看全文
脉冲星行星
发现脉冲星的行星通常以脉冲计时来倾测,因脉冲星的自转速度几乎不变,因此人们透过精密的仪器来侦测脉冲的变化,较易便可推断到该脉冲星是否有行星存在,并可透过变化的出现计算行星公转周期。首颗被发现有行星的脉冲星为一颗毫秒脉冲星。因为其环绕的恒星独特性,所以是最早被发现的太阳系外行星。于1991年,英国物理学家安德鲁·莱恩(英语:AndrewLyne)宣布他发现了一个环绕着脉冲星PSR1829-10公转的行星。但是,他后来收回了此宣布,令到最早被发现的脉冲星行星仍然是PSRB1257+12的行星。于1992年,天文学家亚历山大·沃尔兹森和戴尔·费雷欧(英语:DaleFrail)宣布他们发现了脉冲星PSR1257+12的行星系有着多个行星。他们于1983年发现PSRB1257+12号星体中有不寻常的发现,在较后的1990年确认是脉冲星,并在1992年确认其有行星。这是最早被发现的系外行星。他们随后又...
查看全文
星官
划分中国星官的划分现在主要是使用三垣二十八宿,而在这之前最早可能是将星象分成东西南北四区,也就是四兽、四维或四象等等,但也有如高鲁《星象统笺》一书认为三垣出现最早,其次才出现四维,再来才出现二十八宿,而《文献通考》则认为三垣出现的时间比二十八宿早,至于陈遵妫则在其著作中认为四维(四象)出现较早,而后分为二十八宿,而三垣则最后,并指出三垣之名在隋朝元丹子的《步天歌》才出现,三垣二十八宿的形制也是在此形成并沿用而在《史记·天官书》里,星象分为中、东、西、南、北等五官,中官是北极,里头有太一、天一与阴德,东官则是苍龙,南官则是朱鸟,其旁边有黄龙,而西官是白虎,北官是玄武。而在《晋书·天文志》里,则将赤道以南的星列为外官,以北则是中官,《隋书·天文志》则改以二十八宿为界,遂形成由四兽、中官与外官构成六大区的分类体系。而除了这种分法之外,也有用五兽、中官、外官的七区分法,或是由北斗七星加上四象的“五...
查看全文
掩星
月掩星2005年7月6日月掩木星前数分钟所摄的照片(拍摄者:Nelson(新西兰))月球在围绕地球运行期间,经常会掩蔽背景的恒星。由于月球没有大气,恒星的视面积又非常微小,因此,被掩恒星会近乎一瞬间的消失或重现于月面边缘。大多数观测者都会选择在月球暗面边缘发生的掩星现象来观测,因为月球的光芒不会影响观测与计时。由于月球轨道倾斜于黄道,任何黄纬小于6.5°的恒星皆有机会被掩,这些恒星中有4颗属于1等星,包括轩辕十四、角宿一、心宿二及毕宿五。由于岁差,北河三亦曾属于有机会被掩的恒星之一,但现时月球不再通过该星。在掩带边缘(称为南限或北限)数千米的地区,当月球不规则的边缘掠过恒星的时候,观测者会看见恒星数度消失及重现,称为掠掩。由于观测掠掩能间接得出月面边缘的准确地形,因此比一般月掩星更具科学价值,现象本身亦更具可观性。天文学家(更多是天文爱好者)会对月掩星现象准确计时,精度达至几分之一秒的观测...
查看全文
家族谱大览
32.武陵华氏十修宗谱, 32, 卷7, 志仁 大韶 21世柱华公起 世传, 1990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三多堂, 公元1990年十修. 45册:世系表. 受姓祖: 姬昌崧. 为轩辕黄帝第六子, 分居陕西华州受封赐姓. 远祖: (唐) 华温琪. 迁蕲始祖(1世): (宋) 华岳,字季高,行季十二. 原住池州,官仕蕲阳. 生子一: 华尚珠,名伯十二公. 岳公派下支祖(6世): (元明之际) 华真一 ; 华真二 ; 华真六 ; 华真九,名仲贤,字廷佐 ; 华真八,名仲德,号尧章 ; 华谷文. 真一公派下房祖(7世): (明) 华成公 ; 华霁公,字景明. 真二公派下房祖(7世): (明) 华仁杰. 真六公派下房祖(7世): (明) 华志英 ; 华志贤. 真九公派下房祖(7世): (明) 华峦公,字伯瞻 真八公派下房祖(7世): (明) 华志忠,字和六 ; 华志才,字和七 ; 华志仁,字和九 ; 华志高 ; 华志通 ; 华志学. 谷文公派下房祖(7世): (明) 华仕恭. 派行(13世起): 良时春士家洪映 顶柱高亮同荣 为善广扬增英庆 训廉忠正秉光明 立行衍绪仁慈本 继起开宗学必成 世德作昭延福寿 顺从天宝祝祥亨. 注: 此谱依各房祖分卷. 缺1册. 此谱以简化字体书写. 散居地: 湖北省蕲春县(旧蕲州)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 及谱序题编目. 书名页题: 武陵华氏宗谱. 书衣题: 华氏宗谱.
浏览:100
1.华氏宗谱:通四三省公支[15卷,首3卷,末1卷;附传芳集15卷,末1卷;节愍华公年谱4卷含卷首末;华氏文献考]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存裕堂, 清光绪8[1882]. 14册 : 世系表. 受姓始祖 : 宋戴公子,食采于华,因氏焉. 南渡始祖 : (宋) 华原泉,行三. 本派支祖 : (明) 华宗康,字思谆,号三省. 散居地 : 江苏省无锡县等地.
浏览:100
台湾陈大宗祠德星堂 ... 特刊
原资料: 台湾台北 : 财团法人陈德星堂, [19- ]. - 册 : 插图, 世系表, 肖像. 始祖 : (周) 胡公满,封陈国侯,后以为氏. 南陈入闽祖 : (唐) 陈忠,卒赠鄂国公. 原籍京兆府万年县,后入闽居兴化,又迁漳州. 据民国50[1961]10月10日之"德星堂重建五十周年庆祝纪念"特刊资料编目.
浏览:0
台湾陈大宗祠德星堂 ... 特刊
原资料: 台湾台北 : 财团法人陈德星堂, [19- ]. - 册 : 插图, 世系表, 肖像. 始祖 : (周) 胡公满,封陈国侯,后以为氏. 南陈入闽祖 : (唐) 陈忠,卒赠鄂国公. 原籍京兆府万年县,后入闽居兴化,又迁漳州. 据民国50[1961]10月10日之"德星堂重建五十周年庆祝纪念"特刊资料编目.
浏览:0
台湾陈大宗祠德星堂 ... 特刊
原资料: 台湾台北 : 财团法人陈德星堂, [19- ]. - 册 : 插图, 世系表, 肖像. 始祖 : (周) 胡公满,封陈国侯,后以为氏. 南陈入闽祖 : (唐) 陈忠,卒赠鄂国公. 原籍京兆府万年县,后入闽居兴化,又迁漳州. 据民国50[1961]10月10日之"德星堂重建五十周年庆祝纪念"特刊资料编目.
浏览:0
中华丘氏大宗谱 : 湖南江华分谱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中华丘氏大宗谱湖南江华分谱编委会], 2007年(深圳 : 浔涌印刷). 1册 : 插图, 世系表, 肖像. 收藏所 : 山西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太始祖 : (周) 姜太公,史称吕尚,字子牙,号飞熊. 开姓祖 : 穆公,名印. 姜太公第三子. 封镇营丘(今山东临淄),子孙以地为氏. 上杭远祖 : 丘八郎. 穆公73世孙. 下有三子 : 丘惟长 ; 丘惟福 ; 丘惟禄,号二十七郎. 此谱主要为长, 禄二公后裔资料. 宗祖 : (元明之际) 丘子祥,万七郎. 子祥公下二子 : (明) 丘仲才,百五郎 ; 丘仲六,百六郎. 皆八郎公之7世孙. 始祖 : (明) 丘廷璧,字林塘. 时杰公第三子. 廷璧公下三子 : 丘石田(失详) ; 丘苏霖 ; 丘玉田. 本谱为苏霖, 玉田二公后裔迁江华之记录. 玉田公下派祖 : (清) 丘元彩,讳德万. 元彩公下房祖 : 丘永绍,讳鼎秀 ; 丘远绍 ; 丘荣绍 ; 丘华绍. 由上杭迁江华. 苏霖公下派祖 : (清) 丘辉猷,讳德昭 ; 丘辉发. 散居地 : 湖南省江华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编目. 书名页题 : 中华邱氏大宗谱 : 湖南江华分谱.
浏览: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