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怀清鸿世永,文武功德成。
武相关文献
湖北-武当武术
湖北-武当武术,武当武术与道教渊源甚深。道教高士以道教哲理引发武当拳理,将丹道功法融会于拳理
查看全文
武德武规
武德武规,武德以心随者为首恶,因为对这种人难望其有武德。湘西苗拳收徒有“三教三不教
查看全文
武则天原名究竟是什么?武华、武约还是武珝?
武则天原名究竟是什么?武华、武约还是武珝?,武则天虽然是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女皇,但她声名鹊起是二次入宫之后的事,早年并非什
查看全文
湖北-武汉-武昌区武昌记
武昌记,唐朝诗人。生卒年月,籍贯生平不详。
查看全文
武爵武任
武爵武任【成语意思】:依据战功的大小给以爵位和官职。【用法分析】:武爵武任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成语来源】:《商君书去强》:“兴兵而伐,则武爵武任,必胜。”【褒贬解析】:中性成语【成语结构】:紧缩式成语【使用程度】:生僻成语【成语年代】:古代成语【成语字数】:四字成语【成语拼音】:wǔjuéwǔrèn【成语声母】:WJWR【近似成语】:任重致远:指负载沉重而能到达远方。后比喻抱负远大,能闯出新的前景,做出宏伟的业绩。任重至远:愿意指负载沉重而可以到达远方。后比喻抱负远大,能闯出新的天地,做出宏伟的业绩。任重道远:担子很重;路程很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任重才轻:责任重大,才能薄弱。表示力不胜任。常作谦词。任贤使能:任用有德行有才能的人。【成语接龙】:武爵武任→→任怨任劳→→劳心焦思→思贤如渴→渴而穿井井井有方→方凿圆枘→枘圆凿方→方员可施→施号发令→令人作呕→呕心沥血
查看全文
武相关标签
安徽宿州萧县刘套镇常楼村
家族谱大览
续修武氏族谱 [8册]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民国19[1930]五修. 存7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所 : 中国湖北省图书馆. 行辈 : 传家之道 仁厚为良 绍承继述 德茂业昌. 注 : 此谱缺卷2. 始祖, 始迁祖资料全缺. 注 : 编序者武家囗. 囗事实为门中一言字,但字典中无此字. 10世祖 : 武文训 ; 武文田...等. 支祖(12世) : 武传瑞 ; 武传荣 ; 武传祥 ; 武传祯 ; 武传瑶 ; 武传琨 ; 武传爵...等. 散居地 : 山东省泰安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书签题 : 泰邑武氏族谱.
浏览:0
续修武氏族谱 [8册]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民国19[1930]五修. 存7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所 : 中国湖北省图书馆. 行辈 : 传家之道 仁厚为良 绍承继述 德茂业昌. 注 : 此谱缺卷2. 始祖, 始迁祖资料全缺. 注 : 编序者武家囗. 囗事实为门中一言字,但字典中无此字. 10世祖 : 武文训 ; 武文田...等. 支祖(12世) : 武传瑞 ; 武传荣 ; 武传祥 ; 武传祯 ; 武传瑶 ; 武传琨 ; 武传爵...等. 散居地 : 山东省泰安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书签题 : 泰邑武氏族谱.
浏览:0
万载武氏重修族谱 [3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大原堂, 清同治2[1863]镌. 5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所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受姓祖 : 桓公. 平王之少子. 出自姬姓,生而有文在手曰武,遂以赐姓. 世为周上卿,居大原. 岭南远祖 : 武仲敏. 下有一子 : 武允成. 始迁祖 : (宋) 武万安,字治中,行一. 官枢密使允成公之后裔. 由岭南迁万. 宗祖(11世) : (元明之际) 武昆玉,字致远. 景植公之子. 昆玉公下三子 : (明) 武胜通,字明也 ; 武胜达,字声也 ; 武胜保,字喜也. 此谱主要为胜保公之后资料. 胜保公下派祖(14世) : (明) 武銮润,字英大. 迎富公长子. 銮润公下四子 : (明) 武邦廻 ; 武邦瑞 ; 武邦秦 ; 武邦文. 瑞, 秦二公数传后止. 仅余廻, 文二支. 邦廻支下房祖(19世) : (明) 武曰让,行元四 ; 武曰珊,行元八 ; 武曰哗. 邦文支下房祖(19世) : (明) 武曰高,行贵一 ; 武曰赞,字联池,行贵六. 皆为思鸾公之子. 曰赞公下再分二房 : 武尚耀,字文川,行满四 ; 武尚显,行满五. 旧谱派字(12世起) : 胜迎銮邦 廷祥思曰 尚应登高 明. 今谱派字(25世起) : 世传忠厚 秀启诗书 德茂福集 善积庆余. 今谱行字(25世起) : 翰墨腾芳 人文蔚起 山斗瞻韩 珠玉羡李. 散居地 : 江西省万载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 及卷端题编目. 书名页题 : 万载武氏族谱.
浏览:0
万载武氏重修族谱 [3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大原堂, 清同治2[1863]镌. 5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所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受姓祖 : 桓公. 平王之少子. 出自姬姓,生而有文在手曰武,遂以赐姓. 世为周上卿,居大原. 岭南远祖 : 武仲敏. 下有一子 : 武允成. 始迁祖 : (宋) 武万安,字治中,行一. 官枢密使允成公之后裔. 由岭南迁万. 宗祖(11世) : (元明之际) 武昆玉,字致远. 景植公之子. 昆玉公下三子 : (明) 武胜通,字明也 ; 武胜达,字声也 ; 武胜保,字喜也. 此谱主要为胜保公之后资料. 胜保公下派祖(14世) : (明) 武銮润,字英大. 迎富公长子. 銮润公下四子 : (明) 武邦廻 ; 武邦瑞 ; 武邦秦 ; 武邦文. 瑞, 秦二公数传后止. 仅余廻, 文二支. 邦廻支下房祖(19世) : (明) 武曰让,行元四 ; 武曰珊,行元八 ; 武曰哗. 邦文支下房祖(19世) : (明) 武曰高,行贵一 ; 武曰赞,字联池,行贵六. 皆为思鸾公之子. 曰赞公下再分二房 : 武尚耀,字文川,行满四 ; 武尚显,行满五. 旧谱派字(12世起) : 胜迎銮邦 廷祥思曰 尚应登高 明. 今谱派字(25世起) : 世传忠厚 秀启诗书 德茂福集 善积庆余. 今谱行字(25世起) : 翰墨腾芳 人文蔚起 山斗瞻韩 珠玉羡李. 散居地 : 江西省万载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 及卷端题编目. 书名页题 : 万载武氏族谱.
浏览:0
万载武氏重修族谱 [3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大原堂, 清同治2[1863]镌. 5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所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受姓祖 : 桓公. 平王之少子. 出自姬姓,生而有文在手曰武,遂以赐姓. 世为周上卿,居大原. 岭南远祖 : 武仲敏. 下有一子 : 武允成. 始迁祖 : (宋) 武万安,字治中,行一. 官枢密使允成公之后裔. 由岭南迁万. 宗祖(11世) : (元明之际) 武昆玉,字致远. 景植公之子. 昆玉公下三子 : (明) 武胜通,字明也 ; 武胜达,字声也 ; 武胜保,字喜也. 此谱主要为胜保公之后资料. 胜保公下派祖(14世) : (明) 武銮润,字英大. 迎富公长子. 銮润公下四子 : (明) 武邦廻 ; 武邦瑞 ; 武邦秦 ; 武邦文. 瑞, 秦二公数传后止. 仅余廻, 文二支. 邦廻支下房祖(19世) : (明) 武曰让,行元四 ; 武曰珊,行元八 ; 武曰哗. 邦文支下房祖(19世) : (明) 武曰高,行贵一 ; 武曰赞,字联池,行贵六. 皆为思鸾公之子. 曰赞公下再分二房 : 武尚耀,字文川,行满四 ; 武尚显,行满五. 旧谱派字(12世起) : 胜迎銮邦 廷祥思曰 尚应登高 明. 今谱派字(25世起) : 世传忠厚 秀启诗书 德茂福集 善积庆余. 今谱行字(25世起) : 翰墨腾芳 人文蔚起 山斗瞻韩 珠玉羡李. 散居地 : 江西省万载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 及卷端题编目. 书名页题 : 万载武氏族谱.
浏览:0
万载武氏重修族谱 上 中 下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大原堂, 清同治2[1863]镌. 5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所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受姓祖 : 桓公. 平王之少子. 出自姬姓,生而有文在手曰武,遂以赐姓. 世为周上卿,居大原. 岭南远祖 : 武仲敏. 下有一子 : 武允成. 始迁祖 : (宋) 武万安,字治中,行一. 官枢密使允成公之后裔. 由岭南迁万. 宗祖(11世) : (元明之际) 武昆玉,字致远. 景植公之子. 昆玉公下三子 : (明) 武胜通,字明也 ; 武胜达,字声也 ; 武胜保,字喜也. 此谱主要为胜保公之后资料. 胜保公下派祖(14世) : (明) 武銮润,字英大. 迎富公长子. 銮润公下四子 : (明) 武邦廻 ; 武邦瑞 ; 武邦秦 ; 武邦文. 瑞, 秦二公数传后止. 仅余廻, 文二支. 邦廻支下房祖(19世) : (明) 武曰让,行元四 ; 武曰珊,行元八 ; 武曰哗. 邦文支下房祖(19世) : (明) 武曰高,行贵一 ; 武曰赞,字联池,行贵六. 皆为思鸾公之子. 曰赞公下再分二房 : 武尚耀,字文川,行满四 ; 武尚显,行满五. 旧谱派字(12世起) : 胜迎銮邦 廷祥思曰 尚应登高 明. 今谱派字(25世起) : 世传忠厚 秀启诗书 德茂福集 善积庆余. 今谱行字(25世起) : 翰墨腾芳 人文蔚起 山斗瞻韩 珠玉羡李. 散居地 : 江西省万载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 及卷端题编目. 书名页题 : 万载武氏族谱.
浏览:100
武导读知识
顾姓名人
顾姓名人
顾姓是中华姓氏之一,主要起源于姒姓、己姓以及少数民族改姓。当代顾姓的人口有230多万,排在全国第八十九位,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19%。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苏、浙江、上海三省市,大约占顾姓总人口的70%。其次在河南、河北、山东、黑龙江这三省的顾姓又占了10%。江苏居住了顾姓总人口的47%,为顾姓第一大省。顾姓的名人有:先秦两汉顾摇,顾姓的得姓始祖。魏晋南北朝顾野王,南朝梁陈时,训诂学家、史学家。著龟占侯,虫篆奇字,无所不通。有《玉篇》30 卷。顾恺之,东晋义熙年间任通直散骑常待,多才多艺,工诗赋、书法,尤精绘画,有“才绝、画绝、痴绝”之称。其画主要是人物肖像及神仙、佛像、禽兽、山水等。后人评其作画是“意存笔先,画尽意在”。著有《论画》、《魏晋胜流画赞》等,对中国画的发展有很大影响。隋唐五代顾况,唐朝诗人。善画山水,其诗同情人民,针砭时弊,后隐居茅山,号“华阳真逸”。顾琮(生卒年待考),唐朝人,曾任职唐朝时期设立的第二级实质宰相职位。顾闳中(910~980),江南人,五代十国中南唐著名人物画家。明清顾佐(1376~1446)明代官员。字礼卿,河南太康县人。建文二年进士,历官庄浪知县、御史、江西按察副使、应天尹、顺天尹、右都御史,黜赃举贤,朝纲肃然,每日趋朝,入内直庐,独处小夹室,非议政不与诸司群坐,人称顾独坐。顾璘,明代文学家、刑部尚书。少有才名,以诗风调胜,与同里陈沂、王韦号为"金陵三俊"。后宝应、朱应登起,时称"四大家"。顾宪成,明代人,人称东林先生。曾与弟允成和高攀龙等在东林书院讲学。和赵南星、邹元标号为三君。他们议论朝政人物,并得到部分士大夫的支持,形成一个集团,就是历史上的东林党。顾炎武,汉族,明朝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人,属江东望族顾氏。曾任兵部司务等。顾祖禹,清代历史地理学家。他所著的《读史方舆纪要》一书,记叙了历朝疆域、政区的演变,是研究历史地理的重要名著。顾贞观(公元 1637~1714 年),号梁汾,江苏无锡人。著名清朝词人。清康熙 11 年(公元 1672 年)举人,为内阁中书。喜填词,与纳兰性德交情甚笃。词善抒情,真挚委婉,有与陈维崧、朱彝尊“称词家三绝”之誉。著有《弹指词》。顾太清(1799-1876),名春,字梅仙。原姓西林觉罗氏,满洲镶蓝旗人。嫁为贝勒奕绘的侧福晋。她为现代文学界公认为"清代第一女词人"。
浏览量:3240次
刘彻简介历史
刘彻简介历史
刘彻(前156年—前87年3月29日),被后人称为汉武帝,他是西汉第七位皇帝,是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文学家。刘彻的父亲是汉景帝刘启,母亲是王皇后王娡。刘彻初封胶东王,七岁被立为皇太子,十六岁继承皇位,在位五十四年。他在位期间,加强中央集权,颁行推恩令;在人才录用方面,提拔有才能的士人,裁抑丞相职权,从而形成内朝(中朝)和外朝的政治体制;设十三州刺史部。并且改革币制,实行盐铁官营、均输平准等制度,向商人征收重税。实行尊崇儒术的文化政策,在京师长安兴建太学。命张骞出使西域,加强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刘彻晚年沉迷仙术,再加上挥霍无度和重用酷吏,致使社会矛盾日渐尖锐,爆发巫蛊之祸。后元二年(前87年),刘彻驾崩,享年七十岁,在位时间长达五十四年。刘彻死后谥号孝武皇帝,庙号世宗,葬于茂陵。
浏览量:1860次
花朝节是纪念什么
花朝节是纪念什么
花朝节是纪念百花的生日,古代有“花王掌管人间生育”之说,所以花朝节也是生殖崇拜的节日。花朝节也称为“花神节”、“百花生日”、“花神生日”、“挑菜节”,一般于农历二月初二、二月十二或二月十五、二月二十五举行。花朝节起源于武则天执政期间。传说,武则天非常喜欢花,每到夏历二月十五这天,他都要让宫女采集百花,然后将花和米一起捣碎,制成糕点,然后用这些花糕赏赐群臣。后来,人们纷纷效仿,上至群臣,下至百姓。花朝节也就这样流传了下来。关于花朝节的记载,最早是在春秋时期《陶朱公书》中。《中华全国风俗志》中记载,“二月望为花朝节,盖花朝、月夕,世俗恒言,二、八两月为春秋之半,故以二月半为花朝,八月半为月夕(即中秋)也。”目前也仍旧留存许多与花朝节有关的诗词:《咏花朝》清代·蔡云百花生日是良辰,未到花朝一半春。万紫千红披锦绣,尚劳点缀贺花神。《早春》唐·司空图伤怀同客处,病眼却花朝。草嫩侵沙短,冰轻著雨消。风光知可爱,容发不相饶。早晚丹丘去,飞书肯见招。《满江红·花朝雨作》宋·黄公绍客子光阴,又还是、杏花阡陌。欹枕听、一窗夜雨,怎生禁得。银蜡痕消珠凤小,翠衾香冷文鸳拆。叹人生、时序百年心,萍踪迹。声不断,楼头滴。行不住,街头屐。倩新来双燕,探晴消息。可煞东君多著意,柳丝染出西湖色。待牡丹、开处十分春,催寒食。
浏览量:1619次
梁武帝萧衍
梁武帝萧衍
梁武帝萧衍,字叔达,小字练儿,南朝梁开国皇帝(502年4月30日-549年6月12日在位),出身兰陵萧氏,西汉相国萧何的二十五世孙,南齐丹阳尹萧顺之之子。在位期间颇有政绩,在位晚年爆发“侯景之乱”,都城陷落,被侯景囚禁,死于台城,享年八十六岁,葬于修陵,谥为武帝,庙号高祖。 萧衍才思敏捷,博通文史,为“竟陵八友”之一。所作的千赋百诗,其中不乏名作。即位后,曾令编《通史》六百卷,并亲自撰写赞序。后人认为“历观古帝王艺能博学,罕或有焉”。他善音律,精书法,在其倡导下,南梁的文学艺术得到长足发展。
浏览量:2344次
武侯祠在什么地方
武侯祠在什么地方
武侯祠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武侯祠大街231号,是纪念刘备、诸葛亮等蜀汉英雄人物的祠庙所在。武侯祠是以刘备陵寝所在地为基础发展而来的。南齐高帝萧道成(479-482年在位)诏令刺史傅琰修立先主祠,位置在惠陵东,应是今汉昭烈庙的前身。惠陵旁纪念诸葛亮的专祠——武侯祠大约建于南北朝时期。武侯祠位于惠陵东偏南、汉昭烈庙西偏南,三者呈倒品字形,各自分立,自成一体。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明蜀献王朱椿主张“君臣宜一体”,废弃惠陵旁的武侯祠,重修汉昭烈庙,将诸葛亮的塑像塑入汉昭烈庙内,实现“一祠同祀君臣”的格局。此后,武侯祠这一名称不再专指纪念诸葛亮的祠堂,而是将惠陵、汉昭烈庙等区域囊括进来,统称“武侯祠”。成都武侯祠由惠陵、汉昭烈庙、武侯祠、三义庙组成的三国历史遗迹区,川军抗战将领刘湘陵园为主体的西区和体现川西民风民俗的锦里民俗区三大部分组成,占地面积约15万平方米,是全国唯一一座纪念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等蜀汉英雄的君臣合祀祠庙,也是全世界影响最大的三国遗迹博物馆。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成立成都武侯祠博物馆,2008年被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2016年被国家文物局授牌“全国三国文化研究中心”。
浏览量:1957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