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禹梦挫玉智,舜修逆廷珍,依衡腾顺傲,务必起祥云。(由于谱书丢失,有可能音同字不同,如有同字派的唐氏族人,请联系我18989142252)
唐相关文献
唐朝国号:唐朝的正式国号是“唐”
唐朝国号:唐朝的正式国号是“唐”,唐朝的正式国号是“唐”,原意是晋的古名,泛指今山西省的中南部地域。唐高祖李渊
查看全文
唐朝名将唐俭
唐朝名将唐俭,唐俭(公元579年―公元656年),字茂约。汉族,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凌烟
查看全文
唐朝名将唐俭
唐朝名将唐俭,唐俭(公元579年―公元656年),字茂约。汉族,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凌烟
查看全文
唐厝唐氏宗祠
唐厝唐氏宗祠,晋江唐厝一支,自明洪武年间由樟林分居于泉城南门外五十里处螺峰山麓,时称螺峰乡。乡
查看全文
唐密
历史在成体系的密宗形成之前,称为“杂密”的一些密法已经就传入中国,最早见于三国吴黄龙二年(230年)竺律炎译出《摩登伽经》,支谦译《华积陀罗尼神咒经》,《无量门微密持经》,和《金光明最胜王经》。公元8世纪唐玄宗时代,印度高僧善无畏、金刚智,与不空来到中国,合称“开元三大士”。三位密宗大师,在大唐皇室的扶持之下,于长安的大兴善寺(位于今西安市)译出大量密教经典,宏扬密法,成为唐密的开端。善无畏在一行协助下,于洛阳大福先寺译出《大日经》,成为胎藏界密法传入中国的开始。唐开元八年,南印度密教高僧金刚智经南海、广州抵洛阳,传入金刚界密法。金刚智于开元十一年至十八年,先后在长安资圣寺、大荐福寺译出《金刚顶瑜伽中略出念诵法》等经四部。其弟子不空曾奉师命赴狮子国(今斯里兰卡)学习密法,在普贤阿阇黎座下受金刚界与胎藏界两部密法灌顶。回中国后先后在长安、洛阳、武威等地译出《金刚顶经》、《金刚顶五秘密修行念诵...
查看全文
唐相关标签
四川巴中
家族谱大览
唐氏宗谱 [20卷首3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世德堂, 民国23[1934]. 23册 : 插图, 世系表. 注 : 此谱部分页数破损, 模糊不清, 无法阅读. 受姓祖 : 唐尧. 禅位于舜,舜封尧之子丹朱于唐,子孙因以为姓. 始祖 : 唐辉三,字会吉. 祖籍江西南昌. 生子五 : 唐玉一 ; 唐玉二 ; 唐玉三 ; 唐玉四 ; 唐玉五. 始迁祖(1世) : (元明之际) 唐玉一,字纯品 ; 唐玉二,字松溪. 由江西南昌府南昌县迁居湖北武昌府武昌县金牛镇马迹乡. 玉一公派下房祖(3世) : (明) 唐烇,字畴五 ; 唐𤇭,字源川(居堰口) ; 唐(火 忽),字泉川 ; 唐(火 券),字鼎南 ; 唐烳,字凌川 ; 唐(火 间),字辉川. 玉二公派下房祖(3世) : (明) 唐琏,字道正 ; 唐炫,字道明 ; 唐勋,字道亨. 历代宗派 : 玉琳唐永兴 大廷世(开)时应(光) 道正明起继 文运天瑞祥 巨宗衍万祚 良英昭宪章 洪光安定志 绍贤士荣昌. 重修新派 : 功德魁前代 诗书裕后昆 谋垂方策九 望有典型存 积德恒余庆 敦伦自溯源 家声期显耀 绳武祖同尊. 散居地 : 湖北省武昌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 及部分书衣题编目.
浏览:0
唐氏家乘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清光绪6[1880](鸦鹊塘 : 文明轩刊修). 4册 : 插图, 世系表. 编纂者 : 唐代伟,字高才 ; 唐代玖,字际虞,号子才 ; 唐代香,字章,号兰圃 ; 唐代菊,字华圃,号兰亭 ; 唐代錧,字得汤 ; 唐世嵿,字秀拔. 远祖 : 唐朝举. 初以房为氏. 鼻祖(1世) : (宋元之际) 唐应臣. 朝举第四子. 长于蓉城杉里,由桂迁永,居便江金陵鸦鹊塘. 生一子: 唐枫叟. 枫叟公生七子(3世) : 唐元通(此谱仅含元通公次子支下) ; 唐元达 ; 唐元信 ; 唐元富 ; 唐元钦 ; 唐元祥 ; 唐元满. 派祖(4世) : (明) 唐有聪,字作谋,号发源. 元通公次子. 自鸦鹊塘迁居新屋里. 生二子: 唐思旭,字晖吉,号临泉 ; 唐思虎,字丙蔚,号风从(止). 房祖(8世) : (明) 唐仲传,字教遵 ; 唐仲儒,字达士. 皆为文伸公之子. 思旭公之后. 仲传公下四子(9世) : (明) 唐季祖,字继善 ; 唐季宗,字承祧(下一子: 唐时槐,字王庭) ; 唐季荣,字名扬(止) ; 唐季华,字毓秀(下一子: 唐时松,字美轩). 仲儒公下一子(9世) : (明) 唐季化,字明天. 下有二子 : (明清之际) 唐时树,字梁材 ; 唐时桂,字高攀. 祖公下四子(11世) : (明) 唐时相,字国宰 ; 唐时杨,字名标 ; 唐时椿,字永茂 ; 唐时柳,字长茂. 旧派行 : 叟元友思单 文仲季(启)时光 宗祖从今盛 世代显荣昌. 新派行 : 道明德立 国用仁贤 全忠达孝 邦家永传. 散居地 : 湖南省永兴县等地. 书名据书签题编目. 版心题 : 唐氏续修族谱
浏览:100
唐氏宗谱 [20卷首3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世德堂, 民国23[1934]. 23册 : 插图, 世系表. 注 : 此谱部分页数破损, 模糊不清, 无法阅读. 受姓祖 : 唐尧. 禅位于舜,舜封尧之子丹朱于唐,子孙因以为姓. 始祖 : 唐辉三,字会吉. 祖籍江西南昌. 生子五 : 唐玉一 ; 唐玉二 ; 唐玉三 ; 唐玉四 ; 唐玉五. 始迁祖(1世) : (元明之际) 唐玉一,字纯品 ; 唐玉二,字松溪. 由江西南昌府南昌县迁居湖北武昌府武昌县金牛镇马迹乡. 玉一公派下房祖(3世) : (明) 唐烇,字畴五 ; 唐𤇭,字源川(居堰口) ; 唐(火 忽),字泉川 ; 唐(火 券),字鼎南 ; 唐烳,字凌川 ; 唐(火 间),字辉川. 玉二公派下房祖(3世) : (明) 唐琏,字道正 ; 唐炫,字道明 ; 唐勋,字道亨. 历代宗派 : 玉琳唐永兴 大廷世(开)时应(光) 道正明起继 文运天瑞祥 巨宗衍万祚 良英昭宪章 洪光安定志 绍贤士荣昌. 重修新派 : 功德魁前代 诗书裕后昆 谋垂方策九 望有典型存 积德恒余庆 敦伦自溯源 家声期显耀 绳武祖同尊. 散居地 : 湖北省武昌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 及部分书衣题编目.
浏览:0
唐氏宗谱 [20卷首3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世德堂, 民国23[1934]. 23册 : 插图, 世系表. 注 : 此谱部分页数破损, 模糊不清, 无法阅读. 受姓祖 : 唐尧. 禅位于舜,舜封尧之子丹朱于唐,子孙因以为姓. 始祖 : 唐辉三,字会吉. 祖籍江西南昌. 生子五 : 唐玉一 ; 唐玉二 ; 唐玉三 ; 唐玉四 ; 唐玉五. 始迁祖(1世) : (元明之际) 唐玉一,字纯品 ; 唐玉二,字松溪. 由江西南昌府南昌县迁居湖北武昌府武昌县金牛镇马迹乡. 玉一公派下房祖(3世) : (明) 唐烇,字畴五 ; 唐𤇭,字源川(居堰口) ; 唐(火 忽),字泉川 ; 唐(火 券),字鼎南 ; 唐烳,字凌川 ; 唐(火 间),字辉川. 玉二公派下房祖(3世) : (明) 唐琏,字道正 ; 唐炫,字道明 ; 唐勋,字道亨. 历代宗派 : 玉琳唐永兴 大廷世(开)时应(光) 道正明起继 文运天瑞祥 巨宗衍万祚 良英昭宪章 洪光安定志 绍贤士荣昌. 重修新派 : 功德魁前代 诗书裕后昆 谋垂方策九 望有典型存 积德恒余庆 敦伦自溯源 家声期显耀 绳武祖同尊. 散居地 : 湖北省武昌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 及部分书衣题编目.
浏览:0
唐氏宗谱 [20卷首3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世德堂, 民国23[1934]. 23册 : 插图, 世系表. 注 : 此谱部分页数破损, 模糊不清, 无法阅读. 受姓祖 : 唐尧. 禅位于舜,舜封尧之子丹朱于唐,子孙因以为姓. 始祖 : 唐辉三,字会吉. 祖籍江西南昌. 生子五 : 唐玉一 ; 唐玉二 ; 唐玉三 ; 唐玉四 ; 唐玉五. 始迁祖(1世) : (元明之际) 唐玉一,字纯品 ; 唐玉二,字松溪. 由江西南昌府南昌县迁居湖北武昌府武昌县金牛镇马迹乡. 玉一公派下房祖(3世) : (明) 唐烇,字畴五 ; 唐𤇭,字源川(居堰口) ; 唐(火 忽),字泉川 ; 唐(火 券),字鼎南 ; 唐烳,字凌川 ; 唐(火 间),字辉川. 玉二公派下房祖(3世) : (明) 唐琏,字道正 ; 唐炫,字道明 ; 唐勋,字道亨. 历代宗派 : 玉琳唐永兴 大廷世(开)时应(光) 道正明起继 文运天瑞祥 巨宗衍万祚 良英昭宪章 洪光安定志 绍贤士荣昌. 重修新派 : 功德魁前代 诗书裕后昆 谋垂方策九 望有典型存 积德恒余庆 敦伦自溯源 家声期显耀 绳武祖同尊. 散居地 : 湖北省武昌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 及部分书衣题编目.
浏览:0
唐氏二修族谱 [12卷,首1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晋昌堂, 民国17[1928]. 8册 : 世系表. 珍藏者 :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 始祖 : (明) 唐素训,字以天. 散居地 : 四川省绵阳县等地. 封面题 : 绵西唐氏二修族谱.
浏览:0
唐导读知识
甘肃武威唐代吐谷浑王族墓葬群
甘肃武威唐代吐谷浑王族墓葬群
甘肃武威唐代吐谷浑王族墓葬群位于甘肃省武威市西南,地处祁连山北麓,主要分布于武威南山区冰沟河与大水河中下游北岸的山岗之上。墓内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随葬品,包括武士俑、镇墓兽等镇墓神煞俑;骑马俑、风帽俑、文官俑等出行仪仗俑群;狗、羊、鸡、猪等家畜家禽俑;木质列戟屋、叉、排箫等模型器具;木质胡床、六曲屏风、木质床榻等生活实用器及随葬明器;铁甲胄、金银马具、弓、胡禄等成套武器装备。其中如胡床、大型床榻、六曲屏风、列戟屋模型、成套武备等,皆为国内同时期相关文物首次或罕见的发现。墓群整体呈现出“大集中、小分散”的分布特征和“牛岗僻壤、马鬣开坟”“地踞龙堆”的墓葬选址特征。墓葬均具有唐早中期中原地区高等级墓葬的基本特征,以唐代葬制为主,兼有吐谷浑、吐蕃、北方草原等文化因素。该墓群的发现使我们能够从文字和实物层面,生动揭示吐谷浑民族逐渐融入中华文明体系的历史史实,并从中窥见归唐吐谷浑人思想观念、物质生活、文化认同等历史细节的变迁,为增强民族文化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提供典型案例,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提供学术支撑。
浏览量:1864次
唐高祖李渊
唐高祖李渊
唐高祖李渊(566年12月21日-635年6月25日),字叔德,陇西成纪(甘肃天水)人,祖籍邢州尧山(邢台隆尧),是中国唐朝的开国皇帝,在位时间是618年6月18日-626年9月4日,他是初唐政治家、军事统帅,唐太祖李虎之孙,唐世祖李昞之子。李渊出身于北周的贵族家庭,袭封唐国公,深得隋文帝和文献皇后的喜爱。隋炀帝时累官至卫尉少卿,他曾负责督运粮草,还曾率兵抵御突厥进攻。大业十三年(617年),隋末动乱,时任太原留守的李渊趁乱起兵,南下攻取长安。起初拥立隋炀帝之孙杨侑为帝,义宁二年(618年)逼迫隋恭帝禅位于己,建立唐朝,定都长安,年号武德。称帝后,命其子李世民统兵,平定各地内乱,但由于未能妥善处理皇位继承问题,武德九年(626年)玄武门之变后,退位称太上皇,禅位于儿子李世民。贞观九年(635年),李渊病逝,享年七十岁。谥号太武皇帝,庙号高祖,葬于献陵。后定谥为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
浏览量:2031次
唐文宗御封的三绝
唐文宗御封的三绝
唐文宗御封的三绝分别是:“李白诗歌”、“裴旻剑舞”和“张旭草书”,这是唐文宗向全国诏书御封的。李白诗歌李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素有“诗仙”、“诗侠”之称,他的诗歌多以抒情为主,它的诗想象丰富,构思奇特,气势雄浑瑰丽,风格豪放飘逸,其中乐府、歌行及绝句成就为最高。裴旻剑舞裴旻,唐开元间人,善于舞剑,据《独异志》记载,裴旻的母亲去世后,他想请大画家吴道子作壁画超度亡魂,吴道子请他舞一曲剑舞激发灵感,裴旻当即持剑起舞,剑技绝佳,旁观者赞叹不已,吴道子被剑舞气势感动,绘成了一幅壮观的壁画。张旭草书张旭,人称张长史,才华横溢,学识渊博,他常常喝得伶仃大醉,落笔成书,甚至以头发蘸墨书写,因此有“张颠”的雅称。他在草书上的成就最高,张旭的狂草潇洒磊落,变幻莫测,与怀素并称“颠张醉素”。
浏览量:1868次
唐伯虎是哪个朝代的
唐伯虎是哪个朝代的
唐寅,字伯虎,小字子畏,号六如居士,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祖籍凉州晋昌郡,明朝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人。绘画上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又称“明四家”。诗文上,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唐伯虎出身商人家庭,父亲唐广德,母亲邱氏,历史上的唐伯虎尽管才华出众,有理想抱负,是位天才的画家,唐寅文学上亦富有成就。工诗文,其诗多纪游、题画、感怀之作,以表达狂放和孤傲的心境,以及对世态炎凉的感慨,以俚语、俗语入诗,通俗易懂,语浅意隽。著《六如居士集》,清人辑有《六如居士全集》。 明正德四年(1509年),唐寅在苏州城北的宋人章庄简废园址上筑室桃花坞,有学圃堂、梦墨亭、竹溪亭、蚊蝶斋等(亦称唐家园,遗址在今桃花坞大街)。他自称桃花坞主,曾作《桃花庵歌》,自比采花仙人。他的后半生主要生活在桃花坞,一生中的主要艺术小说诗歌文学作品也产生于此。唐寅坎坷一生,贫困凄苦,享年五十四岁。
浏览量:1956次
赋新月 唐缪氏子
赋新月 唐缪氏子
《赋新月》唐代诗人缪氏子所写的一首诗。诗人在诗中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表达了他胸怀大志,想要成就一番事业,经世济民的远大志向。《赋新月》初月如弓未上弦,分明挂在碧霄边。时人莫道蛾眉小,三五团圆照满天诗人形容天上的新月像一个还未上弦弯弓,人们不要小看它,等到十五日夜,它自然会变得圆满,光照天下。诗人借新月这一意象,指自己虽然现在年纪小,但长大了是要干出一番大事业的。
浏览量:1717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