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宋朝 百家姓

百家姓

百家姓》是一本关于汉姓的书,成书于北宋初。原收集姓氏411个,后增补到504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60个。

《百家姓》的次序不是各姓氏人口实际排列,是因为读来顺口,易学好记。《百家姓》与《三字经》、《千字文》并称“三百千”,是中国古代幼儿的启蒙读物。“赵钱孙李”成为《百家姓》前四姓是因为百家姓形成于宋朝的吴越钱塘地区,故而宋朝皇帝的赵氏、吴越国国王钱氏、吴越国王钱俶正妃孙氏以及南唐国主李氏成为百家姓前四位。王明清《玉照新志》记载:“如市井间所印《百家姓》,(王)明清尝详考之,以是两浙钱氏有国时小民所著,何则?其首云:‘赵钱孙李’,盖钱氏奉正朔,赵本朝国姓,所以钱次之;孙乃忠懿(钱俶)之正妃;又其次,则江南李氏。次句云‘周吴郑王’皆武肃(钱镠)而下后妃。”。

百家姓相关文献
百家姓歌
百家姓歌,   家据南宋学者王明清考证,该书前几个姓氏的排列是有讲究的:赵是指赵宋,既然是
查看全文
百家姓
百家姓,启蒙读物,虽然很短,但有几个人能从头念到尾?本篇少量汉字需GBK大字符集支持
查看全文
文化-百家姓论-百家姓及来源
文化-百家姓论-百家姓及来源,中国姓氏代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在今天这个越来越工业化的社会里,它似乎没有多少它
查看全文
百家姓
内容需要注意以下姓氏的繁简:于、於、郁、鬱、后、後、淳于、单于、鲜于、锺、锺离、党、黨(党、黨百家姓中只取其一)。最后一句“百家姓终”并不计入504个姓氏。其中家、终与前文重复,百、姓二字虽均可做姓,但十分少见。依人口排序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袁义达按照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有关姓氏频率研究方法,从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收集宋朝、元朝、明朝的文献,采集统计样本,根据每一人物的姓名、籍贯或居住地、工作地区、文献表明的地点进行统计,从而推算出当时全国姓氏的期望分布频率汉姓转写亚洲各地冠汉姓者各使用不同的系统将其转写为拉丁字母。由于人口流动,一个地区的翻译有时候会在另一个地区出现,本表只列出该地区政府使用的标准转写系统。注释^“百家姓”排列终有序姓氏文化有何内涵?(新华网)参见百姓姓名学姓氏汉姓相关氏族志氏
查看全文
百家姓
启蒙读物,虽然很短,但有几个人能从头念到尾?〖题解〗《百家姓》是我国流行最长,流传最广的一种蒙学教材。它的成书和普及要早于《三字经》。据南宋学者王明清考证,该书前几个姓氏的排列是有讲究的:赵是指赵宋,既然是国君的姓理应为首;其次是钱姓,钱是五代十国中吴越国王的姓氏
查看全文
百家姓相关标签
名数100
宋朝典籍
汉字姓氏
蒙学
古籍
百家姓导读知识
燕姓百家姓排名
燕姓百家姓排名
燕姓是如今的常见姓氏,在宋《百家姓》中位列第315位,在当今形式排行榜上排第271位。全国人口数量在29万左右。燕姓如今主要集中分布在山东省,是燕姓第一大省,其次分布于山西、青海、四川、河南、河北,以上六省约占全国燕姓总人口的79%。在山东、青海东部、黑龙江西部、内蒙古东北、吉林西北等地区,燕姓人口占当地人口的总数可达0.12%以上,中心地区可达0.5%以上,这些地区居住了大约26%的燕姓人群。燕姓主要源自姬姓、子姓和祁姓。传说黄帝有一个后代名为弃,是周朝的始祖。周武王灭商后,封召公奭于燕,建立燕国,历史上称为北燕。召公派大儿子去管理燕国的国政,后燕国被秦所灭,燕国公族子孙遂以原国名为姓,称燕姓。黄帝的后代中还有一位叫做伯倏的,商朝时被封于燕,历史上称作南燕。南燕灭国后,伯倏的后代子孙以原国名命姓,称燕姓。汉朝时期刘汉燕国的历代燕王的后裔子孙中,皆有以封国名号为姓氏者,称燕氏,世代相传至今。
浏览量:2998次
荆姓在百家姓排名多少
荆姓在百家姓排名多少
荆姓,中华姓氏之一,有多种不同源流。现今荆姓的人口大约有25万,占全国人口的0.015%,排在大姓姓氏中第二百一十位。 【历史上荆姓的分布与迁徙】 宋朝时期,荆姓大约有5万人,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05%,约排在大姓姓氏中第二百一十位。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河北、湖北一带。 明朝时期,荆姓人口骤减,大约有1万8千人,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山西、河南、山东、湖南、河北等地。山西为荆姓第一大省,约占荆姓总人口的一半。 【当代荆姓分布与图谱】 自宋朝至今1000年来,荆姓人口的增加率是呈V形的态势。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内蒙古、山西、河南、黑龙江,这四省区大约占荆姓总人口的65%。其次分布于:河北、吉林、山东、陕西、辽宁、江苏、安徽等地。 荆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 在黑龙江、内蒙古东北、吉林大部、河北:西南、山西南部、陕西中部和东南、河南东北部、西部、湖北西北、重庆北端,荆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1%以上,最高可达1.7%以上,以上地区覆盖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3.2%,居住了大约47%的荆姓人群。 在内蒙古中部、宁夏大部、甘肃东南、陕西北部和西南、晋冀鲁辽大部、吉林南端、河南北部和东部、江苏西北、安徽北部、鄂渝中部、湖南北段、四川东北,荆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05%--0.1%之间,以上地区覆盖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7.4%居住了大约36%的荆姓人群。
浏览量:2313次
汝姓怎么读
汝姓怎么读
汝姓,读音为“rǔ”,汝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汝氏出自以地名为氏,周朝时,中原有河名汝水(在今河南省南部,现称之为汝河),住在汝水之滨的居民中,就有以这条河流为姓的,可能是出于对此河的感激之意,他们就是汝姓的始祖。相传周朝迁都洛阳后,周平王把最小的儿子封在汝川(今河南省南部),官为侯爵,人称汝侯。汝侯的后代就以封邑的地名为姓氏,称为汝氏。另外,在商朝时,有贤士汝鸠、汝方,曾位居高官,后来子孙就随之为汝氏,世代相传。据《姓氏考源》载,周平王少子封于汝川,其后有汝氏。又《元和姓纂》载,殷贤人尚书汝鸠之后。汝氏后人奉汝鸠为汝姓的始祖。源流一:出自东周平王幼子之封邑,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据史籍唐代名相张九龄的《姓源韵谱》:“周平王少子封于汝州,其后有汝氏。”在汝侯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封地名称或爵号为姓氏者,称汝氏,世代相传至今。源流二:出自商代汝鸠、汝方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据史籍《元和姓纂》的记载,“<尚书>有汝鸠,汝方。”在殷商王朝时期,有贤人汝鸠,还有一个汝方,皆为高官。这两人传说是大禹的后代,皆为商汤执政时期的贤大夫。在汝鸠、汝方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汝氏,世代相传至今。汝氏族人大多尊奉汝鸠为得姓始祖。 源流三:出自东周时期王畿汝邑,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在汝州之地的古代住民,很早即有以居邑名称为姓氏者,称汝氏,世代相传至今。
浏览量:2517次
禅姓氏怎么读
禅姓氏怎么读
禅氏,读作shàn,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体,但在今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一千位,在台湾省则没有,多以暨阳、察哈尔、辽西为郡望。今江苏省的江阴市,甘肃省的甘州区,广西壮族自区北流市大里镇,浙江省的上虞市等地,均有禅氏族人分布。第一个渊源:源于蒙古族,出自蒙古汗国元太祖成吉思汗的岳父特薛禅,属于以先祖称号汉化为氏。第二个渊源:源于蒙古族,出自元朝时期薛禅汗孛儿只斤·忽必烈之后裔,属于以先祖称号汉化为氏。第三个渊源:源于蒙古族,出自元朝时期蒙古族,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第四个渊源:源于满族,出自明朝时期女真族,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第五个渊源:源于满族,出自清朝时期宗室别子,属于帝王赐姓汉化为氏。 
浏览量:2355次
官姓氏怎么读
官姓氏怎么读
官(Guān)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山东、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四川等省为多。官姓人口列全国第二百七十四位。官姓之具体得姓地不详,但其得姓于北方应无疑问。这支得姓于北方的姓氏后世却昌盛于南方,由于官姓在产生以后一直表现的很沉寂,这种局面一直延续到宋元,故官姓早期之繁衍情况令人难知其详。官姓为当代排行第二百七十四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零二。另外,有资料讲“官熙,宋时平度州上蔡人,州巨族”,表明宋时在平度州上蔡(今山东平度)一带也聚集着官姓大族。宋元之际,在今河南、山西、山东、陕西等北方省份均有官姓人家,而在南方的四川、浙江、江苏、安徽、福建、湖北、湖南、广东等省份,官姓已经广布,且人口众多。唐末官膺世居东阳,因后唐懿宗年间,唐道渐衰,黄巢播乱。始祖母朱氏迁入福建汀州府宁化县石壁村居住,得免于祸。明初,山西官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山东、河北、河南、陕西、北京等地。明中叶以后,山陕豫等地之官姓渐有西入甘肃、宁夏、内蒙古自治区者。而广东、四川、湖南等地之官姓渐有徙居广西、云南之地者。明末清初之湖广填四川,则有两湖之官姓入居今四川、重庆。清康乾年间以后,山东平度一带之官姓则有伴随闯关东之风潮入迁于东北三省者。历民国而今,官姓在全国散布之地愈广。如今,官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福建、广东、湖南、四川等省多此姓,上述四省之官姓约占全国汉族官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四。
浏览量:730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