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西湖

西湖

(浙江省杭州市湖泊)

西湖东靠杭州市区,其余三面环山,面积约6.39平方千米,南北长约3.2千米,东西宽约2.8千米,绕湖一周近15千米。西湖平均水深2.27米,水体容量约为1429万立方米。湖中被孤山、白堤、苏堤、杨公堤分隔,按面积大小分别为外西湖(又称“后西湖”或“后湖”)、北里湖(又称“里西湖”)、小南湖(又称“南湖”)及岳湖等五片水面,其中外西湖面积最大。孤山是西湖中最大的天然岛屿,苏堤、白堤越过湖面,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三个人工小岛鼎立于外西湖湖心,雷峰塔与保俶塔隔湖相映,由此形成了“一山、二塔、三岛、三堤、五湖”的基本格局。

杭州西湖它不仅是一个自然湖,更是一个人文湖,它是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产物,这种基因是无法复制的。西湖是“自然与人类共同的作品”,春来“花满苏堤柳满烟”,夏有“红衣绿扇映清波”,秋是“一色湖光万顷秋”,冬则“白堤一痕青花墨”。名自景始,景以名传,故有“苏堤春晓”、“曲院风荷”、“平湖...

西湖简介资料
亚洲和太平洋地区
30°14′45″N 120°8′30″E
白蛇许仙断桥相会,凄美爱情故事的起点
现存
West Lake Cultural Landscape of Hangzhou
西湖相关文献
西湖
沿革西湖图,出自《咸淳临安志》,清同治六年补刊名称由来西湖最早称武林水。《汉书·地理志》:“钱唐,西部都尉治。武林山,武林水所出,东入海,行八百三十里。”后又有钱水、钱唐湖、明圣湖、金牛湖、石涵湖、上湖、潋滟湖、放生池、西子湖、高土湖、西陵湖、龙川、销金锅、美人湖、贤者湖、明月湖诸般名称,但是只有两个名称为历代普遍公认,并见诸于文献记载:一是因杭州古名钱塘,湖称钱塘湖;一是因湖在杭城之西,故名西湖。最早出现的“西湖”名称,是在白居易的《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和《杭州回舫》这两首诗中。北宋以后,名家诗文大都以西湖为名,钱塘湖之名逐渐鲜为人知。而苏轼的《乞开杭州西湖状》,则是官方文件中第一次使用“西湖”这个名称。秦汉-唐代宝石山宝石山全景2000多年前,西湖还是钱塘江的一部分,由于泥沙淤积,在西湖南北两山——吴山和宝石山山麓逐渐形成沙嘴,此后两沙嘴逐渐靠拢,最终毗连在一起成为沙洲,在沙洲西...
查看全文
瘦西湖
历史瘦西湖其实是扬州城外一条较宽的河道,最初在清朝康熙年间名为保扬河,嘉靖时称为保障河(湖),也被称为炮山河、长春河。面积480多亩,长4.3公里。原是唐罗城、宋大城的护城河遗迹,南起北城河,北抵蜀冈脚下,明清时期,许多富甲天下的盐业巨子纷纷在沿河两岸,不惜重金聘请造园名家擘画经营,构筑水上园林。乾隆极盛时期沿湖有二十四景:卷石洞天、西园曲水、虹桥览胜、冶春诗社、长堤春柳、荷浦薰风、碧玉交流、四桥烟雨、春台明月、白塔晴云、三过流淙、蜀岗晚照、万松叠翠、花屿双泉、双峰云栈、山亭野眺、临水红霞、绿稻香来、竹市小楼、平岗艳雪、绿杨城廓、香海慈云、梅岭春生、水云胜概,誉为“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康熙和乾隆两位皇帝均六次南巡来此,对这里的景色赞赏有加。瘦西湖名称的来历,是乾隆年间寓居扬州的诗人汪沆的一首感慨富商挥金如土的诗作:“垂柳不断接残芜,雁齿红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
查看全文
西湖路
历史西湖路,原称西湖街,该处原是广州南汉国时期湖泊“西湖”,湖中有著名的“九曜石”。1932年,市政府扩建西湖街,建成西湖路。该路段附近有较多古代的书院群和历史文物。西湖路,原有广州市的著名“灯光夜市”,由于邻近北京路,服装业非常兴旺,是继高第街、观绿路后广州的另一个大型服装批发专业市场。1984年5月,市政府为安置大批因观绿路等城市建设项目被迫迁至的个体户,西湖灯光夜市开业。鼎盛时期,固定的店铺有1045档,也是广州著名的旅游景点。1997年,由于兴建地铁一号线,封闭中山五路,因此灯光夜市开始衰落。2001年,政府决定拆除灯光夜市,西湖路又可再次通车。2000年,专家在光明广场地下发现2000多年前的西汉南越国木构水闸遗址,现开放给市民参观。特色西湖路邻近北京路步行街,商业非常发达,其东段有几座大型百货公司和商业广场,亦有大量各地风味食肆、服装、鞋业的店铺。西段则主要以经营西服、模特儿等...
查看全文
(瘦)西湖对联
两淮文献 万世师模 泰州:宣圣庙,即文庙,祀孔子 人淡似菊 屋小如舟 ——鲁迅故居(绍兴)联 屋小似船 人淡如菊 绍兴:鲁迅故居,在绍兴市都昌坊口19号 义疏三礼 史擅九朝 熊姓人物典故 惠日朗虚室 清风怀古人——钱君匋题浙江省绍兴山阴兰亭 樵语落红叶 经声留白云绍兴戒珠寺 清响
查看全文
瘦西湖对联
天地本无私,春花秋月尽我留连,得闲便是主人,且莫问平泉草木;湖山信多丽,杰阁幽亭凭谁点缀,到处别开生面,真不减清閟画图。婀娜多姿的扬州瘦西湖令人沉醉,它的南大门由门厅、票房、走廊、水亭组合而成。远远望去,门厅檐口悬着瘦西湖三字匾,其字由扬州著名书画家孙龙父手书;走近大门,即可细观两柱悬挂之长联:天地本无私,春花秋月尽我留连,得闲便是主人,且莫问平泉草木;湖山信多丽,杰阁幽亭凭谁点缀,到处别开生面,真不减清閟画图。此为扬州诗人李鼎撰题,其女儿李圣和书写。父女合作,联书俱妙,实为联坛、书界佳话。因是悬挂于游赏者入门之处,故作者先抒情,拨动游客共鸣之心弦;后绘景,激起来宾游园之情趣。上联中得闲便是主人用得极妙!古人曾言,富贵贫贱,总难称意,知足即为称意;山水花竹,无恒主人,得闲便是主人。来游瘦西湖者,自可称得上得闲,而得闲便是主人,既然天地本无私,何不潇洒游一回?上联末平泉草木,指唐代李德裕的别...
查看全文
西湖相关标签
国家5A级景区
杭州西湖
杭州旅游
杭州湖泊
世界文化遗产
世界遗产名录
自然遗产
文化遗产
现存古迹
湖泊
西湖导读知识
九曲红梅是什么茶
九曲红梅是什么茶
九曲红梅是红茶,它简称为“九曲红”,又称“九曲乌龙”,已经有接近两百年的历史,出自武夷山的九曲,1886年获得巴拿马世界博览会金奖,名气比西湖龙井稍逊一筹。九曲红梅产于钱塘江畔,现在的主要产区是西湖区双浦镇的湖埠、双灵、张余、冯家、灵山、社井、仁桥、上杨、下杨一带,尤以湖埠大坞山所产品质最佳。九曲红梅谷雨前采摘的最佳,采摘后经杀青、揉捻、发酵、干燥(烘焙)等步骤加工制成。这种茶冲饮时汤色鲜亮红艳,如红梅一般,所以得名九曲红梅。茶叶外形曲细如鱼钩,色泽乌泽多白毫,滋味浓郁,香气芬馥,汤色鲜亮,叶底红艳,具有解渴养胃,消食除腻,明目提神,健身祛病之功效。九曲红梅是西湖区另一大传统拳头产品,是红茶中的珍品。
浏览量:2263次
西湖断桥为什么叫断桥
西湖断桥为什么叫断桥
西湖断桥位于杭州西湖白堤东端,一端连着西湖北岸的北山路,一端沿着白堤可通往西湖中的平湖秋月和孤山。据说断桥在唐朝时就已经建成,宋代称其为宝祐桥,元代称为段家桥。西湖断桥是西湖十景之一,久负盛名。关于断桥名称的由来,众说纷纭。一种说法是,由于孤山之路到此就断了,所以称为断桥;还有种说法是由于它叫段家桥,谐音就是断桥;民间广为流传的说法是,断桥上建有亭子,冬天下雪的时候,桥面向阳的那一面冰雪消融,而背阴的一面仍然白雪皑皑,远眺时桥面若隐若现,仿佛与河堤断开,因此得名“断桥残雪"。也有人说断桥之名来源于南宋的一位画家,当时南宋王朝偏安一隅,取残山剩水之意,就给它取名为断桥。
浏览量:1824次
张岱西湖七月半
张岱西湖七月半
《西湖七月半》是明末清初史学家、文学家张岱所写的一篇散文。文中将议论与叙事相结合,记录下了作者本人在七月半这天游览西湖的所见所想,文中采用了白描的手法,刻画出西湖之景,情景相交,意境深远。文中首先描写了几类赏月之人,分别是达官贵人、名娃闺秀、名妓闲僧和慵懒之徒,虽然文中并没有直接评判这些人的语句,但从后文作者写自己与好友佳人赏月时的持重高雅、情态气度就可以看出,作者更欣赏这种高雅的情操。文章第一句就写到“一无可看”,此时正值农历七月半,西湖美景应当美不胜收,然而作者却着重描写了赏景之人,将对景物的描写穿插其中,一次来表明自己的态度和观感。文中描写的人物场景虽然繁杂,但行文却很有条理,将五类人、两种景写的生动形象,可见作者观察非常细致,文笔精练老道。营造出清新文雅而又放纵不羁的意境,韵味悠长。
浏览量:1664次
西湖十景是哪十景,介绍
西湖十景是哪十景,介绍
西湖十景一般指的是苏堤春晓、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花港观鱼、柳浪闻莺、三潭印月、双峰插云、雷峰夕照、南屏晚钟这十景。西湖十景是西湖风景名胜区内,围绕着西湖分布的具有特色的十个景点,各擅其胜,组合在一起可以代表古代西湖胜景的精华。这十处景点是在南宋至清这段时间内建造的,景观涉及春夏秋冬、晨晌昏夜、晴雾风雪、花鸟虫鱼等,并包含堤、岛、桥、亭、台、楼、阁、园林、宅院、寺塔等非常丰富的景观元素。西湖十景的说法最早出现于南宋时期,后来随着朝代更替,经典的名称、位置也有所不同,分别有元代钱塘十景,清代西湖十八景,清乾隆杭州二十四景,1985新西湖十景,2007第九届中国杭州西湖博览会西湖十景。
浏览量:1873次
西湖十景南屏晚钟
西湖十景南屏晚钟
南屏晚钟,西湖十景之一,也是问世最早的景目,指的是南屏山净慈寺傍晚的钟声,南屏山一带的山岭由石灰岩构成,山体多孔穴,加以山峰岩壁立若屏风,每当佛寺晚钟敲响,钟声振荡的频率传到山壁上,岩石、洞穴等为其所迫,加速了声波的振动,振幅急剧增大后形成了共振效应。岩石、洞穴随之产生音响回波情况,增强了共鸣。同时,钟声还以相同的频率在西湖水面上传播,直达对岸的宝石山,碰上由火成岩构成的葛岭、回波迭起在天地间交响混合,共振齐鸣,悠远清扬,经久不息,此时,在西湖水域的游人就都能听到佛国的清音了。 净慈寺位于南屏山慧日峰下,面向西湖,为杭州著名丛林寺院。五代吴越忠懿王钱弘俶于后周显德元年(954年)创建。初建时,名慧日永明院,迎衢州道潜禅师入寺。明洪武、正统两朝,净慈寺又遭火灾损失严重。先后由住持法净、宗妙募资修复。1955年曾全面整修,1959年又整修大殿并在殿西建济祖殿,天王殿前建有“南屏钟声”碑亭。 2011年6月24日,在第35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杭州西湖文化景观”被列入新的世界遗产名录。
浏览量:162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