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备中松山藩

备中松山藩

备中松山藩(日语:備中松山藩)是备中国(冈山县)部分领有的藩。藩厅设置于松山城(高梁市)。明治维新后改名为高梁藩(たかはしはん)。

备中松山藩相关文献
松山
参考资料《元史·宗室世系表》《新元史》
查看全文
对马府中藩
简历对马土地贫瘠而无法耕作,除了肥前国的飞地以外可以说实际上没有石高。不过对马国在朝鲜釜山拥有倭馆,经济收入可以说完全仰赖与朝鲜的贸易,实际上收入也相当多。江户时代末期,因为和朝鲜的贸易萎缩,本藩也陷入财政困难。此时因为周围的海域有许多欧美船只出没,相当重视此地国防地位的江户幕府便提出改封宗氏至河内国10万石领地(也有20万石的说法)的计划。不过因为宗氏自中世以来便担任本地的领主,家臣们也适应了此处特别的生活方式,因此予以婉拒。因为作为幕府与朝鲜重要的外交窗口,本藩亦合并肥前国内的1万石成为2万石,并自初代藩主宗义智以来,对马府中藩一直以10万石国主的地位受到礼遇。第11代藩主宗义功与第12代藩主宗义功同名,这是因为第11代义功在觐见幕府将军前忽然去世,其弟富寿便以替身身份继承本藩。1869年9月12日版籍奉还后改称严原藩,1871年8月29日废藩置县后成为严原县。1884年,宗氏以伯爵之...
查看全文
备中松山藩
略史明治4年(1871年),依照废藩置县成为高梁县。以后历经深津县、小田县最终编入冈山县。历代藩主备中代官(1600年-1616年)小堀家外様、1万4460石正次(まさつぐ)政一(まさかず)池田家外様6万5千石(1617年-1641年)长幸(ながよし)〔从五位下・备中守〕长常(ながつね)〔从五位下・出云守〕水谷家外様5万石(1642年-1693年)胜隆(かつたか)〔从五位下・伊势守〕胜宗(かつむね)〔从五位下・左京亮〕胜美(かつよし)〔从五位下・出羽守〕安藤家谱代6万5千石(1695年-1711年)重博(しげひろ)〔从五位下・対马守〕信友(のぶとも)〔从四位下・対马守〕石川家谱代6万石(1711年-1744年)総庆(ふさよし)〔从五位下・主殿头〕板仓家谱代5万石→2万石(1744年-1871年)胜澄(かつずみ)〔从五位下・周防守〕胜武(かつたけ)〔从五位下・美浓守〕胜从(かつより)〔从五位...
查看全文
伊予松山藩
历史1600年关原之战后东军阵营的加藤嘉明于此以20万石立藩,1627年则转封至陆奥国会津藩42万石的领地。1627年则将此24万石的领地改封给出羽国上山藩的蒲生忠知。1634年因蒲生家嫡长子去世而断绝。1635年把15万石的此藩转封给伊势国桑名藩的松平定行(亲藩大名),统治持续到明治维新。江户时代初期相当丰饶的此领地,1661年至1680年因为干旱、洪水而频频饥荒,财政也相当困难。1732年五代藩主松平定英时的享保大饥荒造成3,500人以上的领民饿死,而死者中一名藩士也没有。也因此江户幕府认为藩主不爱护领民,而下了警告处分。虽然处于财政困难,十二代藩主松平胜喜还是在1854年修复了于1784年因落雷而烧毁的松山城天守。幕末时由于身为亲藩大名而为幕府方,在长州征伐时担任先锋,也因此陷入严重财政困难。十四代藩主松平定昭就任藩主后担任老中(于大政奉还后辞职)。1868年鸟羽伏见之战幕府军成为叛...
查看全文
备后福山藩
藩史水野时代幕府为了守备毛利氏等中国地方有力的外样大名,以“镇守西国”的名义,开始在备后地方设了此藩,初代藩主为水野胜成。直到明治维新为止,一直由历代有力的谱代大名镇守。关原之战以后,福山藩随备后国一起,和安艺国共为福岛正则所有(49万8千石)。但是,福岛正则因擅自修筑名城广岛城的过失而被改易。领土分割后,安艺及备后北部、西部被封给浅野长晟(42万石),而备后南部封给了德川家康的表兄弟、在大阪之阵有击破后藤又兵卫战绩的水野胜成,他也从大和国郡山藩(6万石)被加封为10万石。当初的领地的构成是备后国的深津郡、安那郡、沼隈郡、神石郡、品治郡、苇田郡,备中国的小田郡、后月郡的各自大半组成的(现在的行政区划分是福山市整个地区和尾道市的东部、府中市整个地区、三次市和庄原市的南部、笠冈市和井原市的西部、神石高原町的大半组成的)。水野胜成在入封的同时开始建设福山城和城下町,福山城在花费近4年后在元和8年...
查看全文
备中松山藩相关标签
石川氏
板仓氏
小堀氏
水谷氏
三河安藤氏
备中松山藩
备中国
池田氏
家族谱大览
韩氏家族族谱
韩氏家族族谱
浏览:0
彭城堂刘氏大宗谱世系篇 : 华山公来台祖支派
谱名:刘氏族谱(别名:彭城堂刘氏大宗谱|刘氏族谱) 作者:刘锦鸿编抄 版本:广东 居地:中国, 广东省, 兴宁县 中国, 广东省 堂号: 本谱信息: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民国92[2003]抄。 全1册。 注 : 此谱乃据1987年刘坤海抄本重编抄。 远祖 : 源明。 尧帝第九子,受封于刘。 宗祖 : 刘累。 陶唐之后,赐姓刘。 名祖 : 刘邦。 为汉高祖。 始祖 : 刘备,字玄德。 入闽祖 : (唐末) 刘祥。 避黄巢之乱,徙居福建汀洲府宁化县。 太祖 : 刘龙,字景庆,号远浩。 官湖广布政,理江南巡抚。 潮梅开基祖 : (宋) 刘开七,字三郎,号仁创。 龙公第七子。 官受潮州都统制,宁宗嘉定间由宁化石壁洞迁居兴宁冈背。 开七公下一子 : (宋) 刘广传,名并,号清叔。 登端平乙未进士,任江西赣州府瑞金县令。 广传公下十四子 : 刘巨源 ; 刘巨湶 ; 刘巨汌 ; 刘巨渊 ; 刘巨海 ; 刘巨浪 ; 刘巨波 ; 刘巨涟 ; 刘巨江 ; 刘巨淮 ; 刘巨河 ; 刘巨汉 ; 刘巨浩 ; 刘巨深。 派分各地。 散居地 : 广东省兴宁县等地。
浏览:0
东山傅氏宗谱 [40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2006年重修. 存37册 : 插图, 世系表, 肖像. 收藏者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修谱人员 : 傅顺斋,字根勇 ; 傅鸿渊,字文焕. 注 : 此谱不全. 缺卷27, 39-40. 注: 本谱含浙江省金华县傅村镇之现状及历史沿革概括. 东山始迁祖(1世) : (宋) 傅扬成,字梦得,号肇东,行万廿七,更名毓宗. 诰封迪功郎. 德祐年间由杨塘屋徙居上东山. 扬成公下派祖(5世) : (元) 傅朝明,字公生,行荣二 ; 傅朝端,字正生,行荣九 ; 傅厹,行源九. 朝端公下支祖(6世): (元) 傅致正,字惟心,行华一 ; 傅致清,行华三 ; 傅致柔,字守刚,行华五. 朝明公下支祖(9世) : (明) 傅中元,字应魁,号渔湖,行能一 ; 傅中美,字应彦,号东湖,行能二 ; 傅中善,字应欲,行能六 ; 傅中兴,字应法,号西川,行能七 ; 傅中嘉,字应善,号前溪,行能八 ; 傅中通,字应达,号东川,行能三 ; 傅中达,字应逵,号南松,行能四. 能一公下五房祖(10世): (明) 傅仕仁,字怀德,号尧江,行训二 ; 傅仕环,字怀璧,号西隈,行训五 ; 傅仕玉,字怀宝,号立斋,行训八 ; 傅仕勤,号介庵,行训二十 ; 傅仕途,号静川,行训四. 厹公派下支祖(10世): (明) 傅暟,行恭一 ; 傅暲,行恭三 ; 傅䁜,行恭六 ; 傅谆,行恭七. 冠行字母(1-20世) : 万兆伟曾荣(源) 华(本)远(璇桂)德(朗贵玑岩)能(善刚玺良)训(珩柔化恭) 玼(悌正和威敬)伯(信高瑞满钧)阡(原葵文帷智)礼(元宥仪)禧(义) 巨沛森焜垡. 冠行字母(21-45世) : 铭洋标炯培 钦清模焕坦 钊永柄炎圭 锡洪梁煦地 锦法朴熙熈城. 冠名字母 : 元本为光绍 从启洵以鸿 延得宾国用 居修家可崇 克学贤良土 宜思彦圣人. 散居地 : 浙江省金华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卷端题 : 东山傅氏廿一修宗谱
浏览:0
东山傅氏宗谱 [40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2006年重修. 存37册 : 插图, 世系表, 肖像. 收藏者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修谱人员 : 傅顺斋,字根勇 ; 傅鸿渊,字文焕. 注 : 此谱不全. 缺卷27, 39-40. 注: 本谱含浙江省金华县傅村镇之现状及历史沿革概括. 东山始迁祖(1世) : (宋) 傅扬成,字梦得,号肇东,行万廿七,更名毓宗. 诰封迪功郎. 德祐年间由杨塘屋徙居上东山. 扬成公下派祖(5世) : (元) 傅朝明,字公生,行荣二 ; 傅朝端,字正生,行荣九 ; 傅厹,行源九. 朝端公下支祖(6世): (元) 傅致正,字惟心,行华一 ; 傅致清,行华三 ; 傅致柔,字守刚,行华五. 朝明公下支祖(9世) : (明) 傅中元,字应魁,号渔湖,行能一 ; 傅中美,字应彦,号东湖,行能二 ; 傅中善,字应欲,行能六 ; 傅中兴,字应法,号西川,行能七 ; 傅中嘉,字应善,号前溪,行能八 ; 傅中通,字应达,号东川,行能三 ; 傅中达,字应逵,号南松,行能四. 能一公下五房祖(10世): (明) 傅仕仁,字怀德,号尧江,行训二 ; 傅仕环,字怀璧,号西隈,行训五 ; 傅仕玉,字怀宝,号立斋,行训八 ; 傅仕勤,号介庵,行训二十 ; 傅仕途,号静川,行训四. 厹公派下支祖(10世): (明) 傅暟,行恭一 ; 傅暲,行恭三 ; 傅䁜,行恭六 ; 傅谆,行恭七. 冠行字母(1-20世) : 万兆伟曾荣(源) 华(本)远(璇桂)德(朗贵玑岩)能(善刚玺良)训(珩柔化恭) 玼(悌正和威敬)伯(信高瑞满钧)阡(原葵文帷智)礼(元宥仪)禧(义) 巨沛森焜垡. 冠行字母(21-45世) : 铭洋标炯培 钦清模焕坦 钊永柄炎圭 锡洪梁煦地 锦法朴熙熈城. 冠名字母 : 元本为光绍 从启洵以鸿 延得宾国用 居修家可崇 克学贤良土 宜思彦圣人. 散居地 : 浙江省金华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卷端题 : 东山傅氏廿一修宗谱
浏览:0
东山傅氏宗谱 [40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2006年重修. 存37册 : 插图, 世系表, 肖像. 收藏者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修谱人员 : 傅顺斋,字根勇 ; 傅鸿渊,字文焕. 注 : 此谱不全. 缺卷27, 39-40. 注: 本谱含浙江省金华县傅村镇之现状及历史沿革概括. 东山始迁祖(1世) : (宋) 傅扬成,字梦得,号肇东,行万廿七,更名毓宗. 诰封迪功郎. 德祐年间由杨塘屋徙居上东山. 扬成公下派祖(5世) : (元) 傅朝明,字公生,行荣二 ; 傅朝端,字正生,行荣九 ; 傅厹,行源九. 朝端公下支祖(6世): (元) 傅致正,字惟心,行华一 ; 傅致清,行华三 ; 傅致柔,字守刚,行华五. 朝明公下支祖(9世) : (明) 傅中元,字应魁,号渔湖,行能一 ; 傅中美,字应彦,号东湖,行能二 ; 傅中善,字应欲,行能六 ; 傅中兴,字应法,号西川,行能七 ; 傅中嘉,字应善,号前溪,行能八 ; 傅中通,字应达,号东川,行能三 ; 傅中达,字应逵,号南松,行能四. 能一公下五房祖(10世): (明) 傅仕仁,字怀德,号尧江,行训二 ; 傅仕环,字怀璧,号西隈,行训五 ; 傅仕玉,字怀宝,号立斋,行训八 ; 傅仕勤,号介庵,行训二十 ; 傅仕途,号静川,行训四. 厹公派下支祖(10世): (明) 傅暟,行恭一 ; 傅暲,行恭三 ; 傅䁜,行恭六 ; 傅谆,行恭七. 冠行字母(1-20世) : 万兆伟曾荣(源) 华(本)远(璇桂)德(朗贵玑岩)能(善刚玺良)训(珩柔化恭) 玼(悌正和威敬)伯(信高瑞满钧)阡(原葵文帷智)礼(元宥仪)禧(义) 巨沛森焜垡. 冠行字母(21-45世) : 铭洋标炯培 钦清模焕坦 钊永柄炎圭 锡洪梁煦地 锦法朴熙熈城. 冠名字母 : 元本为光绍 从启洵以鸿 延得宾国用 居修家可崇 克学贤良土 宜思彦圣人. 散居地 : 浙江省金华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卷端题 : 东山傅氏廿一修宗谱
浏览:0
山西省绛县河南省上蔡县盖氏族谱 : 盖姓小八公衍派大族谱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盖氏族谱编纂委员会, 1991年编, 1993年印制(台湾云林县 : 宏宇印刷). 全1册 : 插图, 世系表, 地图, 肖像. 收藏所 : 宜兰市问心斋陈永瑞藏. 堂号 : 晋豫堂. 注 : "盖" 姓之正确读音为"葛", 为破音字. 受姓源流 : 齐国大夫,因封食于盖邑(今山东沂水县西北),子孙遂以邑为姓. 始祖 : (明) 盖小八. 原籍直隶(今河北北京). 因避祸迁山西绛县南乔野. 小八公下派祖(5世) : 盖良(东房,至11世止) ; 盖满(西房). 西房派下房祖(8世) : 盖大湖(长门) ; 盖大海(二门,止) ; 盖大渊(三门) ; 盖大卿(四门). 皆为仲仁公之子. 河南上蔡祖(14世) : (清) 盖迪威,字端型. 宁公长子,过继于叔,宏公,字大侯,为嗣. 迪威公下派祖(15世) : 盖廷钊(东房) ; 盖廷钢(西房). 廷钊派下房祖(16世) : 盖成金,行一(东院) ; 盖成玉,行二(西院). 东院房下支祖 : 盖天相(长门) ; 盖天福(二门). 西院房下支祖 : 盖天培(长门) ; 盖天榜(二门). 廷钢派下房祖 : 盖成己,行一(南院) ; 盖成志,行二(北院). 南院房下支祖 : 盖极中(长门) ; 盖致中(二门) ; 盖时中(三门,后止) ; 盖守中(四门) ; 盖履中(五门). 北院房下支祖 : 盖立中(长门) ; 盖建中(二门) ; 盖卫中(三门). 昭穆 : 迪廷成中(天)名 宝(国)运发(会)健华 万昌克可茂 百世永流芳 光宗耀祖业 广学安家邦 文武齐大全 立志荣惠良 晋豫礼智信 心正理自强 相传教道德 汝先孝作纲. 昭穆(续) : 勤俭兴科技 耕育皆尚时 顺利登高峰 吾族树英豪 训子立廉治 明达千秋扬 恩德启佑深 宽厚裕长春. 散居地 : 山西省绛县; 及河南省上蔡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编目.
浏览: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