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听觉

听觉

听觉指声源的振动所引起的声波,通过外耳和中耳组成的传音系统传递到内耳,经内耳的环能作用将声波的机械能转变为听觉神经上的神经冲动,后者传送到大脑皮层听觉中枢而产生的主观感觉。声波是由于四周的空气压力有节奏的变化而产生,当物件在震动时,四周的空气也会被影响。当物件越近,空气的粒子会被压缩;当物件越远,空气的粒子会被拉开。

听觉对于动物有重要意义,动物会利用听觉逃避敌害,捕获食物。而人类的语言和音乐,一定程度上是以听觉为基础的。

当声波的频率和强度达到一特定值范围内,才能引起动物的听觉。人耳能感受到的振动频率范围约为20-20000赫兹。随着年龄的增长,听觉上限会降低,强度范围为0.0002-1000 dyn/cm²。

听觉相关文献
听觉游戏
听觉游戏的历史在有Windows这类图形操作系统以前,大多数家用电脑使用DOS或其它基于文字的操作系统。基于文字就意味着无论用户是否有视力障碍,都不会影响他们使用的易用性。这也意味着,文字冒险游戏对于两种类型的用户的易用性是相同的。不管怎样,电脑功能越强,结果是出现视觉效果更丰富的游戏。这导致了在给有正常视力人士和给失明人士的电子游戏间产生了巨大的代沟,而且代沟还在不断的拉远。当有视力的玩家在神秘岛和最终幻想的3D游戏世界中冒险时,失明玩家不得不玩21点、海战等更平常的游戏。但是当电子游戏产业开始繁荣时,一些业余游戏设计师开始为电子游戏中加入声响以方便失明人士。不久他们开始开发自己的游戏,不完全是基于存在的游戏概念,而是基于声音的可能性。当前的市场状况大多数听觉游戏被几家小公司(由只有1至4人组成的小组构成)开发。主要听众仍然是有视力障碍的用户。但随着商业利益的稳定增长。在1999年,一家...
查看全文
听觉
听觉系统的结构听觉系统由听觉器官各级听觉中枢及其连接网络组成。听觉器官通称为耳,其结构中有特殊分化的细胞,能感受声波的机械振动并把声能转换为神经冲动,叫做声感受器。高等动物的耳可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主要起集声作用;有些动物的耳廓能自由转动,便于“捕捉”声音。中耳包括鼓膜、听骨链、鼓室、中耳肌、咽鼓管等结构,主要起传声作用。鼓膜是封闭外耳道内端的一层薄膜结构。声波从外耳道进入,作用于鼓膜,后者随之产生相应的振动。哺乳动物的听骨链是由3块小骨(锤骨、砧骨、镫骨)组成的杠杆系统,一端为锤骨柄,附着于鼓膜内面,另一端为镫骨底板,封盖在内耳的卵圆窗膜上,鼓膜的振动通过这一杠杆系统可以有效地传至内耳,鼓膜内为鼓室,听骨链及中耳肌都在其中。中耳肌又名耳内肌,有两块:鼓膜张肌的收缩通过牵拉锤骨而使鼓膜紧张,镫骨肌的收缩使镫骨固定,其作用都是限制声音向内耳的传导。咽鼓管(耳咽管)由鼓...
查看全文
听觉生理
耳朵的解剖构造耳朵由外而内依序为耳廓、外耳道、耳膜、中耳、卵圆窗及圆窗、内耳耳廓(auricle):每个人有两个耳廓,左右各一。含高弹性软骨,呈凹凸不匀之椭圆型。外耳道(externalauditorycanal):又称为外听道,长约2.5~3.5mm,呈S型单侧封闭管,由开端起至1/3为软骨组成,后2/3为骨质部。以耳膜(亦称鼓膜tympanicmembrane)与中耳相隔。中耳(middleear):其中构造有内耳(internalear):中枢听觉系统的解剖结构中枢听觉系统是指听觉通路位于中枢神经系统中的部分,由低到高主要由以下解剖结构构成:耳蜗核(Cochlearnucleus),位于延髓,包括腹侧耳蜗核(Dorsalcochlearnucleus)和背侧耳蜗核(Ventralcochlearnucleus)。斜方体(Trapezoidbody)。上橄榄核(Superioroliv...
查看全文
听觉障碍
定义动物的听觉灵敏度可以以其可以听到的最小强度声音来定义,也就是听阙。人和一些动物的听阙可以用听力图(英语:audiogram)来表示。在量测时会用听力计〈audiometer〉产生不同频率的声音,量测声音在各频率下可以使受测者有反应的最小强度。听力图也可用电生理测试(electro-physiological)的方式进行,受测者不需针对声音进行反应。动物的听阙会随着频率不同而不同,若不同频率、相同强度的声音同时产生,有些频率的声音会相当大声,而有些频率的声音却会小到几乎听不见。一般而言,若提高声音的振幅,声音会比较容易被听到,若动物使用声音互相沟通,沟通所用声音的频率往往也是听觉灵敏度最好的频率。不同频率下的听觉灵敏度会受听觉系统的各部分所影响,从外耳的生理特性到传导讯号到大脑听觉区的神经。听力正常听力受损人类的听觉障碍主要是指人对于日常说话的频率有较低的灵敏度。1997年,世界卫生组织...
查看全文
法国动物学家认为动物靠听觉躲过海啸灾难
法国动物学家认为,有很多动物躲过了2004年12月26日席卷印度洋沿岸的海啸,这主要归功于它们远比人类发达的听觉。 在历史上记载的海啸、地震和火山爆发等事件中也有这种情况。在灾难来临之前,鸟飞走,狗狂吠,兽群逃往安全的地方。专家认为,动物死里逃生不大可能是由于所谓的第六感,而是因为它们的听觉或某种感官更灵敏。 在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CNRS)研
查看全文
听觉相关标签
声音
生理学
感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