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桥位于栖贤寺旁,最初称为栖贤桥,北宋黄庭坚曾作《栖贤桥铭》。因建于三峡涧上,故又称三峡桥,苏轼曾作《栖贤三峡桥》诗。直至清朝在桥前建慈航寺祀奉观音后,该桥才被称为观音桥。
观音桥是一座单孔石拱桥,长24.45米(或20.45米、19.4米),宽4.94米,高10.7米,桥孔跨径10.33米。桥体共使用107块花岗岩,岩石间不用灰浆,而以子母榫凹凸相接构成。在桥拱中心券面上刻有“维皇宋大中祥符七年岁次甲寅二月丁巳朔建桥 上愿皇帝万岁 法轮常转 风调雨顺 天下民安 谨题”字样,可知此桥建于北宋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在券石东侧第2券第7石上刻有“建州僧文秀教化造桥”字样,西侧外券第7石上刻有“福州僧智朗勾当造桥”字样,东侧外券第6石上刻有“江州匠陈智福 弟智汪 智洪”字样,由此可知建桥者之名。桥上原无护栏,清道光年间慈航寺住持觉源僧始增建石护栏,1928年李煜堂等筹资重建。1982年国家文物局拨专款维修,采用环氧树脂浇灌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