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三国时期 广陵县

广陵县

广陵县,中国旧县名,始建制于秦朝,为今天江苏省扬州市的主体。

广陵县相关文献
河南省-许昌市-鄢陵县马希广
马希广,字德丕,五代十国时期南楚君主,楚王马殷之子,马希范一母同胞之弟,个性谨慎温顺,马希范对他疼爱有加。后汉天福十二年(947年),马希范去世,将领排除马希范诸弟中年龄最长的马希萼,而拥护马希广继立,后汉封马希广天策上将军、楚王,因而马希广、马希萼之弟马希崇就以马希广之继位违反父亲兄终弟及的遗命挑拨马希萼。后汉乾祐二年(949年),时任武贞(武平)节度使的马希萼叛,率军南下进攻南楚都城潭州(今湖南长沙),马希萼战败,马希广以不愿伤其兄为由,放弃追击。乾祐三年(950年)马希萼勾结蛮族军再度攻击马希广,并向南唐称臣,请求发兵攻潭州。马希广派军讨伐马希萼,大败。马希萼遂与蛮族军兵围潭州,守将许可琼投降,潭州陷落,马希广被擒。不久,被马希萼赐死。
查看全文
平陵县
参考文献《汉书·地理志》《晋书·地理志》
查看全文
宁陵县
历史宁陵历史悠久,具有4000多年的文明史。夏、商、周时为葛伯国,系葛姓祖籍之源。春秋时称宁邑,战国时又名信陵,秦时谓宁陵城,公元前122年西汉武帝始置宁陵县。行政区划全县辖8乡6镇、365个行政村,总面积785.7平方千米,耕地面积68.4万亩。县政府驻城关镇。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宁陵县总人口562794人。下辖乡镇:镇:城关回族镇、张弓镇、柳河镇、逻岗镇、石桥镇、黄岗镇。乡:华堡乡、刘楼乡、程楼乡、乔楼乡、城郊乡、阳驿乡、孔集乡、赵村乡。气候宁陵年平均气温14.2℃,年平均降水量647毫米。无霜期216天。属半湿润温带季风气候,夏冬季长,春秋季短。降水集中在夏秋两季,尤其春季少雨,威胁农业。特产特产有金顶谢花酥梨、张弓酒、杠子馍、哨子汤、垛子羊肉、白蜡杆、泡桐等。
查看全文
广陵县
历史秦王政二十四年(前223),秦灭楚,始置广陵县。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立九江郡,广陵县属之,后属东海郡。项楚时置东阳郡,广陵县属之。汉高祖六年(前201),封刘贾为荆王。高祖十二年,改荆国为吴国,封刘濞为吴王,都于广陵。景帝前元三年(前154),刘濞举兵反叛朝廷,兵败被杀。景帝改吴国为江都国,封刘非为江都王,广陵县均属之并为国都。三国时,广陵县废。西晋太康元年(280),复置广陵县,建兴元年(313),广陵郡还治广陵。永嘉之乱后,广陵县为侨置青州治所。东晋太宁三年(325),兖州也侨置于广陵。晋成帝时,兖州改称南兖州,治所还于京口。义熙八年(412),东晋收复青州旧地,在东阳城(今山东省益都县北)复置青州,而称侨置于广陵者为南青州。南朝宋永初元年(420),撤南青州并入南兖州,侨置在广陵郡的原青州各侨郡侨县改属南兖州。次年,徐州改称南徐州,广陵县随广陵郡属之。北齐天保三年(552)...
查看全文
陵县制
太常郡所辖陵县长陵县(高帝陵)安陵县(惠帝陵)霸陵县(文帝陵)南陵县(薄太后陵)阳陵县(景帝陵)茂陵县(武帝陵)云陵县(赵婕妤陵)平陵县(昭帝陵)杜陵县(宣帝陵)参考书目王先谦,《汉书补注》,中华书局影印虚受堂本谭其骧等,1974,《中国历史地图集》,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周振鹤,1987,《西汉政区地理》,北京,人民出版社周振鹤,2006,《汉书地理志汇释》,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查看全文
广陵县相关标签
598年废除的行政区划
秦朝县份
北周县份
隋朝县份
汉朝县份
扬州行政区划史
前220年代建立的行政区划
晋朝县份
北齐县份
江苏古代县份
南朝县份
三国县份
家族谱大览
刘氏家谱 : 河南省商水县胡吉镇后刘村广居堂 [9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河南省家谱研究会, 2013年版(郑州家谱印刷). 全1册(228页) : 插图, 世系表, 肖像. 远祖 : (明) 刘海. 由山西洪洞迁河南商水,开基蔡庄. 后刘始祖(一世) : (清初) 刘可惠,字爱民,行一. 可惠公下派祖(5世) : 刘广居,字安仁,行一. 大迁公之子. 广居公下房祖(9世) : 刘德凝,字心亨,行一 ; 刘德成,字立斋,行二. 皆为方升公之子. 派序 : 海盘缜思平 尚志养可 世洪大广永 步景德兴鼎 本统起太原 徙立至东天 继明清学纯 中邦应廷全 长生福寿远 旺向子孙贤 五伦多教育 孝悌万古传. 散居地 : 河南省商水县等地. 书名据书签题, 及书名页题编目. 版心题 : 刘氏家谱.
浏览:0
卷5_ 法(广阴)支下世系王家(石祭)-湖边村支下世系101世起, v 11, 1936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邹广庆堂, 民国25[1936]. 存18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者 : 金华市成蹊信息发展有限公司. 注 : 总卷数不详, 存卷首, 卷1-12及未标明卷数的2卷共18册. 卷首册含本谱各支祖姓名. 注 : 本谱为江州叔明之后裔, 皆由泉郡避耿乱而上游各择胜地居焉. 版心题 : 义门陈氏族谱. 散居地 : 江西省各地.
浏览:100
茶陵县湖口石溪(井)谭氏族谱
原书 : [湖南茶陵] : 世德堂, 2006年. 1册(144页) : 插图, 地图, 肖像. 收藏者 : 中国湖南图书馆. 茶陵始迁祖 : (唐) 谭可奕,字彦明,号金华. 由江右徙茶陵. 后裔以三进祖和十八宏闻名. 石溪鼻祖 : 谭仁京,字克己. 下有二子 : 谭斌,字文科(不录) ; 谭格,字文哲. 格公下八子 : 谭宣,字元和,行一 ; 谭定,字元长,行二 ; 谭安,字元泰,行三 ; 谭宁,字元康,行四 ; 谭宠,字元龙,行五 ; 谭宝,字元辉,行六 ; 谭宽,字元洪,行七 ; 谭容,字元海,行八. 大亨支祖 : 谭武翼. 容公之14世孙. 图书第始祖 : 谭宇南. 散居地 : 湖南省茶陵县湖口镇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编目. 版心题 : 茶陵县湖口镇石井谭氏世德堂(图书第)十修族谱. 另题名 : 石井谭氏世德堂图书第十修族谱.
浏览:100
智广陈氏大宗谱 [上中下册]
原书: 抄本影印, 2002年重修. 3册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收藏者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修谱人员 : 陈泰枢,字永枢 ; 陈泰崇,字本唐 ; 陈泰林,字顺林. 始祖 : 陈系贯. 原籍闽省福州府德清县徙居浙江钱塘. 子陈忠旸(讳启)从武林钱塘迁温州玉环. 乐清赵家硐祖(3世) : (明) 陈鼎,字异懽. 洪武间自玉环迁乐清,居邑之西乡赵家硐村. 荷岙祖(6世) : 陈珏. 由赵家硐转住荷岙. 生三子 : 陈中山(鲤岙祖,另谱) ; 陈中川(迁智广) ; 陈谨忠(仍居荷岙,未载). 智广祖(7世) : 陈中川,名泉. 自河岙转择智广. 生六子. 中川公下六房祖(8世) : 陈盛仁(长房) ; 陈盛义,字侍(二房) ; 陈盛礼,字承川(三房) ; 陈盛智(四房) ; 陈盛信,号隐川(五房) ; 陈盛孝,号宁川(六房). 大芙蓉祖(10世) : 陈一崇. 居楠溪大芙蓉. 盛仁公之孙. 世系 : 系忠鼎懋藩珏中 盛廷一道德安定 显宗邦时泰良荣 耀钦明万世昌亨 嘉义孝启鸣凤庆 观光贞存天锡瑞 延永秀尚康. 散居地 : 浙江省乐清县等地. 书名据书签题, 及书名页题编目. 版心题 : 智广陈氏宗谱 谱序题 : 重修智广陈氏大宗谱
浏览:0
智广陈氏大宗谱 [上中下册]
原书: 抄本影印, 2002年重修. 3册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收藏者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修谱人员 : 陈泰枢,字永枢 ; 陈泰崇,字本唐 ; 陈泰林,字顺林. 始祖 : 陈系贯. 原籍闽省福州府德清县徙居浙江钱塘. 子陈忠旸(讳启)从武林钱塘迁温州玉环. 乐清赵家硐祖(3世) : (明) 陈鼎,字异懽. 洪武间自玉环迁乐清,居邑之西乡赵家硐村. 荷岙祖(6世) : 陈珏. 由赵家硐转住荷岙. 生三子 : 陈中山(鲤岙祖,另谱) ; 陈中川(迁智广) ; 陈谨忠(仍居荷岙,未载). 智广祖(7世) : 陈中川,名泉. 自河岙转择智广. 生六子. 中川公下六房祖(8世) : 陈盛仁(长房) ; 陈盛义,字侍(二房) ; 陈盛礼,字承川(三房) ; 陈盛智(四房) ; 陈盛信,号隐川(五房) ; 陈盛孝,号宁川(六房). 大芙蓉祖(10世) : 陈一崇. 居楠溪大芙蓉. 盛仁公之孙. 世系 : 系忠鼎懋藩珏中 盛廷一道德安定 显宗邦时泰良荣 耀钦明万世昌亨 嘉义孝启鸣凤庆 观光贞存天锡瑞 延永秀尚康. 散居地 : 浙江省乐清县等地. 书名据书签题, 及书名页题编目. 版心题 : 智广陈氏宗谱 谱序题 : 重修智广陈氏大宗谱
浏览:0
智广陈氏宗谱 [不分卷]
原书: 抄本影印, 民国38[1949]重修. 1册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收藏者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修谱人员 : 陈邦标,字兴标 ; 陈良桃,字宇才. 始祖 : 陈系贯. 原籍闽省福州府德清县徙居浙江钱塘. 子陈忠旸(讳启)从武林钱塘迁温州玉环. 乐清赵家硐祖(3世) : (明) 陈鼎,字异懽. 洪武年间自玉环迁乐清,居邑之西乡赵家硐村. 荷岙祖(6世) : 陈珏. 由赵家硐转住荷岙. 生三子 : 陈中山(鲤岙祖,另谱) ; 陈中川(迁智广) ; 陈谨忠(仍居荷岙,未载). 智广祖(7世) : 陈中川,名泉. 自河岙转择智广. 生六子. 中川公下六房祖(8世) : 陈盛仁(长房) ; 陈盛义,字侍(二房) ; 陈盛礼,字承川(三房) ; 陈盛智(四房) ; 陈盛信,号隐川(五房) ; 陈盛孝,号宁川(六房). 大芙蓉祖(10世) : 陈一崇. 居楠溪大芙蓉. 盛仁公之孙. 世系(1-37世) : 系忠鼎懋藩珏中 盛廷一道德安定 显宗邦时泰良荣 耀钦明万世昌亨 嘉忠(义)孝启鸣凤庆 观光. 散居地 : 浙江省乐清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浏览: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