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大相岭

大相岭

大相岭又称相公岭泥巴山,位于川西高原东部,中国四川省雅安市、汉源县、荥经县之间,西为二郎山,东到峨眉山,是大渡河与青衣江的分水岭。海拔约3000米,最高峰轿子顶高3552米。108国道由北向南穿过,山口处海拔为2552米。山脉南北景观差异明显,历史上有“清风、雅雨、干富林”一说。南部较为干燥,植被分布稀少,山北则湿润且适宜植物生长。山北为四川多雨地区,年降水量可高达2400毫米。山体主要由古生代变质岩和花岗岩以及中生代的红色砂岩构成,含有煤、磷、铁、菱镁矿等矿产。山脉东坡有大熊猫栖居。

大相岭相关文献
泰顺大岗岭旧道
泰顺大岗岭旧道,泰顺大岗岭旧道    泰顺境内旧道枫香保留较好确当属三滩旧道。三滩旧道与
查看全文
麻氏大平岭村
麻氏大平岭村,大平岭村隶属于山东省胶南市铁山镇,位于铁山镇驻地东南1公里处,交通便利,西1公里
查看全文
大兴安岭
地形地势大兴安岭平均海拔1,200~1,300米,最高峰达2,035米。山脉北段较宽,达306千米,南段仅宽97千米。形成于侏罗纪造山运动时期。东坡较陡,西坡则向蒙古高原和缓倾斜,海拔790~1,000米。大兴安岭大部为火成岩,地形平滑,山顶浑圆,山坡较平缓。山脉东坡被嫩江及松花江的许多支流切割。
查看全文
大分水岭
术语解释大分水岭并不是一个单一的山脉,而是一个由山脉,高原,丘陵共同组成的古老而复杂的地貌总称。这一地理形态实质上是印度洋和太平洋水系的“分水岭”,大分水岭就因此而得名。历史形成过程大分水岭形成于距今约3亿年前的石炭纪,由当时澳大利亚大陆与南美洲大陆所发生的挤压、碰撞致使这一区域的地面隆起而形成。数百万年的侵蚀作用,将这一带许多高大的山脉变成了一个个岛屿,也使得原本生活在这里的许多物种彼此被隔离开来,这种“隔离”意味物种的进化变得独立,导致许多物种出现了奇特的变化。人文历史在白人到达澳洲大陆之前,大分水岭地区曾存在着许多澳大利亚土著部落,证据就是人们在这里发现了一些人类活动过的痕迹,如绘有装饰图案的洞穴和贯通于沿海和内陆地区之间的古便道。从1788年开始,陆续有欧洲移民到达澳洲,大分水岭崎岖的地形就成为了他们深入澳大利亚的一大障碍。直到1813年,一条通往内陆的捷径终于被发现,人们首次到达...
查看全文
大吉岭茶
历史1834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植茶问题研究委员会,派遣委员会秘书哥登(C.J.Gordon)到中国买得茶籽和茶苗,并访求栽茶和制茶的专家,结果聘请亚州的茶业技师为指导,传习制茶方法,带回许多茶籽栽植于大吉岭。1836年哥登带回的中国茶工,在阿萨姆勃鲁士(C.A.Bruce)的茶厂中,用中国制法试制茶样成功。大吉岭红茶大吉岭红茶是出产于印度西孟加拉邦北部喜马拉雅山麓的大吉岭高原,是红茶的一种,味道带有果香而浓郁。在英国享有盛名,得奖无数,冠绝一众红茶,故有“红茶之皇者”的美喻,亦有人称之为“红茶中的香槟”。由于出身高贵,故亦有不少仿大吉岭的假茶出现,事实上全球的大吉岭红茶每年只出产8000至11000吨,而据称是大吉岭的红茶的总销量却有40000吨。有鉴于此,印度有关方面对有质素的大吉岭红茶会加以评级鉴定,再加上不同的标签加以防伪。大吉岭白茶大吉岭白茶具有柔和的芳香,茶汤为浅金黄色,味道...
查看全文
大相岭相关标签
四川地理
家族谱大览
4.北漍相氏宗谱, 4, 卷4, 哲夫 6世大房瑞修公起, 2011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余庆堂, 公元2011年续修. 8册: 插图, 人像, 肖像, 世系表. 收藏者: 太原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丹阳祖: (宋) 相国材,字世显. 世居西河, 于靖康间迁居丹阳. 始祖(1世): (明) 相哲夫,字慧生(为澄锡二支始祖, 世居丹阳梦溪) ; 相哲人(徙居武进). 均为国材公20世孙相景杨之子. 哲夫公派下江阴始迁祖(6世): (清) 相瑞修(大房) ; 相懋修(二房) ; 相聿修(三房) ; 相慎修(四房) ; 相纯修(五房). 兄弟五人由润之丹阳梦溪徙居江阴东南乡长泾镇小坝桥, 名曰相圩里. 哲人公派下支祖: 相赞臣,讳尔格(2世, 徙居锡之胶南) ; 相廷诤( 4世,分居胶北). 散居地: 江苏省江阴县, 无锡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编目. 书名页题, 及版心题: 相氏宗谱.
浏览:100
南陈台湾侯亭五大派大宗谱 : 相公派支谱
原书: 台湾台北 : 陈有章 民国71[1982](颖川印刷承印). 存2册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收藏所 : 宜兰市问心斋陈永瑞藏. 注 : 此谱应有10集, 但缺第4, 6, 7, 9集. 共缺4集. 受姓祖 : 胡公满. 颍川远祖 : 陈实. 南陈宗祖 : (唐) 陈忠,卒赠鄂国公. 原籍京兆府万年县,玄宗开元24年被谪入闽居兴化,旋迁漳州. 后郭派始祖 : 陈妃辂. 后壁派始祖 : 陈妃振. 鉴湖派始祖 : 陈妈恍. 陈妃英公长子. 震美派始祖 : 陈辉孙. 陈妃英公次子. 大长支始祖 : 陈孟山,讳泽. 后普三支始祖 : 陈普治. 后壁支祖 : 陈泗. 相公支始祖 : 陈润宗. 宅里支始祖 : 陈感宗. 渡台祖 : 陈士 ; 陈相 ; 陈老. 散居地 : 台湾省台北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书名页题编目. 另题名 : 南陈派侯亭分派(妃振公)台湾相公支派大宗谱.
浏览:0
蕉岭谢氏大族谱 [上下 2集]
原书: 台中市 : 台湾谢氏宗亲会, 民国91[2002]出版. 合1册 : 插图, 世系表, 地图, 肖像. 收藏所 : 宜兰市问心斋陈永瑞藏. 受姓祖 : (周) 申伯. 封于谢,以邑为氏. 远祖 : 谢十五郎公. 自宁化移徙江西雩都,居水头圩塘腹村. 宗祖(一世) : (明) 谢惟藩,三十七郎公. 明公之子. 梅州始祖 : (明) 谢安山,五十六郎公. 惟藩公之子. 自江西雩都移居梅州蕉岭,后分五大房. 五大房祖(6世) : (清) 谢镛,八十九郎 ; 谢铎,九十郎,号东坡逸士 ; 谢鉴,号凤山居士 ; 谢钺,九十三郎 ; 谢锦,九十八郎(又称满房). 昭穆 : 延学大开 长发其祥 富贵荣华 受天景福. 散居地 : 广东省蕉岭县; 台湾省苗栗县, 台东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书名页题编目.
浏览:0
蕉岭谢氏大族谱
原书: 台中市 : 台湾谢氏宗亲会, 民国91[2002]出版. 合1册 : 插图, 世系表, 地图, 肖像. 收藏所 : 宜兰市问心斋陈永瑞藏. 受姓祖 : (周) 申伯. 封于谢,以邑为氏. 远祖 : 谢十五郎公. 自宁化移徙江西雩都,居水头圩塘腹村. 宗祖(一世) : (明) 谢惟藩,三十七郎公. 明公之子. 梅州始祖 : (明) 谢安山,五十六郎公. 惟藩公之子. 自江西雩都移居梅州蕉岭,后分五大房. 五大房祖(6世) : (清) 谢镛,八十九郎 ; 谢铎,九十郎,号东坡逸士 ; 谢鉴,号凤山居士 ; 谢钺,九十三郎 ; 谢锦,九十八郎(又称满房). 昭穆 : 延学大开 长发其祥 富贵荣华 受天景福. 散居地 : 广东省蕉岭县; 台湾省苗栗县, 台东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书名页题编目.
浏览:100
蕉岭谢氏大族谱, 1, 1750-2002
原书: 台中市 : 台湾谢氏宗亲会, 民国91[2002]出版. 合1册 : 插图, 世系表, 地图, 肖像. 收藏所 : 宜兰市问心斋陈永瑞藏. 受姓祖 : (周) 申伯. 封于谢,以邑为氏. 远祖 : 谢十五郎公. 自宁化移徙江西雩都,居水头圩塘腹村. 宗祖(一世) : (明) 谢惟藩,三十七郎公. 明公之子. 梅州始祖 : (明) 谢安山,五十六郎公. 惟藩公之子. 自江西雩都移居梅州蕉岭,后分五大房. 五大房祖(6世) : (清) 谢镛,八十九郎 ; 谢铎,九十郎,号东坡逸士 ; 谢鉴,号凤山居士 ; 谢钺,九十三郎 ; 谢锦,九十八郎(又称满房). 昭穆 : 延学大开 长发其祥 富贵荣华 受天景福. 散居地 : 广东省蕉岭县; 台湾省苗栗县, 台东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书名页题编目.
浏览:100
5.清河张氏大成宗谱, 5, 卷8: 世传 仲相 13世德公起, 1892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商霖堂, 清光绪18[1892]创修. 存9册 : 世系表. 编纂人员 : 张鸿秀,字成乔 ; 张鸿翰,字鼎三. 注 : 本谱不全. 缺卷3, 5, 7, 及卷9. 赐姓祖 : 张挥. 拜为弓正始制,公矢主祀孤星,帝赐姓张. 居清河郡. 远祖 : (汉) 张蒿,字舆西. 挥公75世孙. 下五子: 张壮 ; 张赞 ; 张彭 ; 张睦 ; 张通(江西祖). 汝南宗祖 : 张天一,讳元清. 挥公135世孙. 下二子: 张淑液(后裔迁蕲邑) ; 张淑厦(由江西迁汝南). 蕲水始迁祖(1世) : (宋) 张均,字道兴. 淑厦公之子. 由汝南迁蕲水. 下二子: 张景镛 ; 张景锺. 派祖(10世) : 张志诚. 志诚公下三子(11世) : 张仲贤(长分) ; 张仲相(次分) ; 张仲阳(三分). 仲贤公下支祖(13世) : 张逵(传一世后止) ; 张达 ; 张选 ; 张宪. 仲相公下支祖(13世) : 张德 ; 张态 ; 张志 ; 张后松 ; 张献. 仲阳公下支祖(13世) : 张魁. 源续宗派 : 青阳肇远绪 友吉炳成周 善颂钦君子 师臣作汉模 宗衍三溪秀 嗣昭六监图 必昌崇有德 亿万世年符. 均公下派行 : 景星庆云 维厯守法 志仲希单. 阁族宗派(14世起) : 国启士学 其立家声 鸿开寿域 科甲联荣 恭宽信敏 惠廸安人 弥高爵禄 易从长存. 散居地 : 湖本省蕲水县(今浠水县), 蕲春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编目. 版心题 : 张氏宗谱. 卷端题 : 张氏大成宗谱.
浏览: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