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狂犬病病毒

狂犬病病毒

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缩写RABV),一种核糖核酸病毒,为丽沙病毒属,是狂犬病的致病因子。

狂犬病病毒简介资料
狂犬病毒Rabies virus
狂犬病病毒相关文献
病毒
历史荷兰微生物学家马丁乌斯·贝杰林克关于病毒所导致的疾病,早在公元前二至三个世纪的印度和中国就有了关于天花的记录。但直到19世纪末,病毒才开始逐渐得以发现和鉴定。1884年,法国微生物学家查理斯·尚柏朗发明了一种细菌无法滤过的过滤器(尚柏朗过滤器,其滤孔孔径小于细菌的大小),他利用这一过滤器就可以将液体中存在的细菌除去。1892年,俄国生物学家德米特里·伊凡诺夫斯基在研究烟草花叶病时发现,将感染了花叶病的烟草叶的提取液用烛形滤器过滤后,依然能够感染其他烟草。于是他提出这种感染性物质可能是细菌所分泌的一种毒素,但他并未深入研究下去。当时,人们认为所有的感染性物质都能够借由过滤除去并且能够在培养基中生长,这也是疾病的细菌理论(germtheory)的一部分。1899年,荷兰微生物学家马丁乌斯·贝杰林克重复了伊凡诺夫斯基的实验,并相信这是一种新的感染性物质。他还观察到这种病原只在分裂细胞中复制,...
查看全文
狂犬病
历史据葛洪《肘后方》【治卒为犬所咬毒方第五十四】,东晋时有狂犬病的记录:“及寻常,忽鼻头燥,眼赤不食。避人藏身,皆欲发狂。”“杀所咬犬,取脑敷之,后不复发。”病原体狂犬病病毒绝大部分通过咬伤传播导致狂犬病的病原体是弹状病毒科狂犬病病毒属的狂犬病病毒(RabiesVirus)。临床表现潜伏期潜伏期通常约2个星期至12个星期,在记录中曾出现四天到6年,视伤口严重程度、伤口部位等因素而定。但若发病,致死率接近100%。潜伏期中感染者没有任何症状,也不具传染性。初期(可持续1至4日)大多数患者出现全身不适、发烧、疲倦乏力、不安、恶心等症状,对疼痛、声音、光线等等外界刺激敏感,咽喉出现紧缩感。由于病毒在伤口附近大量繁殖而造成周围神经刺激,因而感到伤口附近有麻木、发痒、刺痛或虫类爬行的感觉。中期(痉挛期,约持续1至3日)原先各种症状转趋强烈、明显,且出现严重痉挛。患者开始精神错乱而出现幻觉、谵妄、幻听...
查看全文
病毒学
参见病毒概论病毒生物病毒分类表病毒种类列表分类:病毒性疾病兽医病毒学(英语:Veterinaryvirology)
查看全文
狂犬病病毒
特征完整的狂犬病病毒呈子弹形,长度大约为200纳米左右,直径为70纳米左右。整个病毒由最外层的脂质双分子层外膜、结构蛋白外壳和负载遗传信息的RNA分子构成。目前普遍认为狂犬病病毒有四个不同的血清型。狂犬病病毒对不利环境的抵抗力非常弱,在表面活性剂、消毒剂如甲醛、升汞、碘酒还有酸碱环境下会很快失去活性,并且对热和紫外线极其敏感。目前国际公认的狂犬病保毒动物(保毒动物因为族群数大且繁殖力强,故可以一直从该族群中散布病毒,故称为保毒动物。)有狗、蝙蝠、浣熊、臭鼬、狐狸、獴六种。相关条目狂犬病疫苗
查看全文
鼻病毒
分类HumanrhinovirusAHumanrhinovirusBHumanrhinovirusC鼻病毒原来是微小核糖核酸病毒科的一个属。2007年6月,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nternationalCommitteeonTaxonomyofViruses,ICTV)第39届干事会在加拿大举行,讨论新的分类建议。相关修订于之后一年的四月投票,结果如下:参考文献引用来源Smith,T.J.;Chase,E.S.;Schmidt,T.J.;Olson,N.H.;Baker,T.S.Neutralizingantibodytohumanrhinovirus14penetratesthereceptor-bindingcanyon.Nature.1996,383(6598):350–4.doi:10.1038/383350a0.PMC4167671.PMID8848050.编辑Abraham,G...
查看全文
狂犬病病毒相关标签
狂犬病
丽沙病毒属
微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