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族谱
查阅族谱
我的家谱
常见问题
修谱
编修族谱
族谱体例
家庭谱制作
头条
姓氏头条
历史文化
人物百科
姓氏文化
族谱知识
导读专栏
专题知识
姓氏
姓氏百科
中华姓氏网
百家姓
家族圈
家庭树
寻根
历史
历史词条
历史上的今天
问答
应用
老黄历
周公解梦
网上祭拜
APP下载
登录/注册
置顶
词条
七仙人
七仙人
七仙人
(天城体:सप्तर्षि,IAST:saptarṣi)印度神话中的一组著名仙人。在印度天文学与占星术中,七仙人代表大熊星座的七颗亮星(即北斗七星)。
七仙人相关文献
祭主仙人
简介祭主仙人本来是早期雅利安人崇拜的一个抽象神,可能是祭坛的人格化。在梨俱吠陀中,他的名字被提到过170多次。梨俱吠陀认为他是鸯耆罗仙人之子,精通各种咒语、颂歌和祭祀仪式。没有他的参与,祭祀就不能成功。祭主仙人也参加众神与各种恶鬼的战斗。颂歌描写他用陀湿多制造的斧子和以梨多为弦的弓作武器,乘坐秩序之车与罗刹作战。祭主仙人经常被与因陀罗联在一起赞颂,他被称为是因陀罗的好友和谋士,帮助后者打败阿修罗。祭主仙人还能带来财富和农业丰收。颂歌说他有100个翅膀,7张嘴,身上发出7道光芒。吠陀时代之后,各自然神的地位逐渐降低,祭主仙人的地位也随之下降,终于变成了只与祭祀有关的神祇。梵书和两部大史诗中提到一些关于祭主仙人的神话。摩诃婆罗多里也有一些插话提到他,例如他帮助因陀罗的神妃舍脂摆脱友邻王纠缠的故事。另一个有趣的故事与他的儿子云发有关。祭主仙人本来不会起死回生的法术,但阿修罗的导师太白仙人却会。这...
查看全文
七仙人
简介古老的梨俱吠陀颂歌中就已经提到“七仙人”这个词(如著名的造一切者歌)。但是梨俱吠陀从未具体指出过七仙人是哪七人。现存最早的七仙人名单之一来自广林奥义书,该书列举的七仙人为:乔答摩持力仙人(婆罗堕遮)众友仙人食火仙人极裕仙人迦叶波阿低利百道梵书(广林奥义书实为此书的一部分)还提到七仙人的配偶们也组成一个集团,称为基栗底柯(kṛttikā);几乎所有研究者都认为,她们代表的是昴星团(七姊妹)。吠陀时代的其它文献提供了不同的七仙人名单。比如,有时将投山仙人也列入其中。在后吠陀时代发展出一种理论,即14个摩奴期中的每一期都有不同的七仙人。摩诃婆罗多列举第一摩奴期的七仙人为:摩利支阿低利鸯耆罗补罗诃迦罗都补罗私底耶极裕仙人更晚近的往世书里常常不厌其烦地列举出所有摩奴期的七仙人名字。然而除了第一摩奴期和第七摩奴期(即现在的摩奴期)的七仙人名单基本一致外(就是重复了上面两份名单),其他摩奴期的七仙人...
查看全文
仙人
类别大致上,仙人可分为三类:出身于天人的叫天仙(devaṛṣi);出身于婆罗门的叫梵仙(brahmaṛṣi);出身于刹帝利的叫王仙(rājaṛṣi)。在修行的人看来梵仙的称号最尊贵,因此众友仙人以骇人的苦行去得到它,同时放弃了大梵天亲赐的“大仙”称号。此外,还有几类称号似乎并不具有类聚意义,如大仙(mahaṛṣi,特别有道行或受尊敬的仙人,通常是指10位生主),多闻仙(śrutaṛṣi)和至上仙(paramaṛṣi),以及“吠陀作者”(kāṇḍaṛṣi)。又有一类矮仙(vālakhilya),总数多达六万,每个都只有拇指大小;他们曾经惩罚过行为不逊的神王因陀罗(在有关仙人的神话中,因陀罗是常见的被诅咒、制裁和戏弄的对象,而且往往是罪有应得)。仙人还可能组成具有某种意义的集团,例如代表北斗七星的七仙人(saptarṣi),以及梵天的四个“心生子”(manasputra)。神话学在最早的吠陀本...
查看全文
仙人桥
1111在中嘉山东麓有一条清水山涧,常年水流不断,汇入鲶鱼洼(今明光分山岭水库),沿涧向东有一天然石桥,高约3米,跨度约8米,一巨大拱形横石跨于两竖石之上,丰水期涧水流急从横石飞流而下,形成瀑布。加上石桥两边的茂密绿树和挂在山角的落日,气势壮观、景色怡人、美如仙境。《安徽省志稿》记述嘉山旧貌中"……双峰挺峙、有巨石横亘如桥其下广数丈,内有石床石凳,可以坐卧,每逢大雨,石梁上瀑布奔泻如帘。"描述的就是此处。当地老百姓称为"仙人桥"。1111相传,石门口白发道长因山下西徐村徐财迷借去了五十只银碗赖着不还,一气之下关闭石门,来到了人烟稀少、自然景色绝好的中嘉山。白发道长在中嘉山转悠了几天,最后才选择了此处,添置了石床、石桌、石凳。1111白发道长是个善人,每到一处都和当地的贫苦人相处很好,常帮助农夫、樵夫、猎人。因石桥洞里住着个道长,深山里有了香火,樵夫、猎人们时常把此处作为歇脚处。因石桥洞无遮...
查看全文
仙人脚
1111在明光洪庙乡石门口南的石棚洼里有块巨石,石面比较平整,在石面中央有一个二尺长左右、宽约八寸、深约一寸的大凹坑,形似脚印,脚印的五个脚趾头清晰可辨。这个大脚印被当地百姓叫做"仙人脚",相传是老子李耳当年东来游说时留下的。1111春秋时,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县东)有个著名的学者李耳,字伯阳,后人称"老子",曾任过周王朝图籍掌管,苦心钻研"道"学,认为万物生于道,著有《道经》、《德经》,全称是《道德经》。相传孔子到楚国游说曾上门向老子讨教过。周王朝衰败以后,老子四处游说,传播他的《道德经》。开始时是带一书童,肩挑竹篓,日行不过五十里,每到一处借学堂讲道说德,十分辛苦。后来在楚淮地得一青年,不光书篓可放在牛背上,老子也骑于牛背。这样一来日行百里。1111一日,老子过了淮河,骑青牛南来,走到浮山脚下。青牛见浮山上青草嫩绿,引起食欲,它趁老子下牛背问路之机,放快四蹄奔上山腰。老子一见,不得了,...
查看全文
七仙人相关标签
印度占星术
印度仙人
其他
家族谱大览
周氏七修宗谱 十四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缵绪堂辑, 民国33[1944]重镌. 19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所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注 : 此谱之卷1含上,下二分卷. 卷7及卷13各含上,中,下三分卷. 始祖 : (唐) 周念七,讳礼,号达庵. 暹公子. 自安庆舒城迁湖口花尖山. 始迁祖(一世) : 周兴,号诗先. 子善公之子. 自鄱阳迁居太湖香凤山. 兴公下二子 : 周隆一 ; 周云一. 隆一公下二派(3世) : 周义三 ; 周真三. 派行字(2至16世)似为 : 一三妙宗 铭*彦玉国 良道时正守志. *乃单名辈. 新编派(17世起) : 发原岐丰允 长传盛德新 善继承先训 必世振家声. 散居地 : 安徽省太湖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书衣题 : 周氏宗谱.
浏览:100
周氏七修宗谱 [14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缵绪堂辑, 民国33[1944]重镌. 19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所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注 : 此谱之卷1含上,下二分卷. 卷7及卷13各含上,中,下三分卷. 始祖 : (唐) 周念七,讳礼,号达庵. 暹公子. 自安庆舒城迁湖口花尖山. 始迁祖(一世) : 周兴,号诗先. 子善公之子. 自鄱阳迁居太湖香凤山. 兴公下二子 : 周隆一 ; 周云一. 隆一公下二派(3世) : 周义三 ; 周真三. 派行字(2至16世)似为 : 一三妙宗 铭*彦玉国 良道时正守志. *乃单名辈. 新编派(17世起) : 发原岐丰允 长传盛德新 善继承先训 必世振家声. 散居地 : 安徽省太湖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书衣题 : 周氏宗谱.
浏览:0
周氏七修宗谱 [14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缵绪堂辑, 民国33[1944]重镌. 19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所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注 : 此谱之卷1含上,下二分卷. 卷7及卷13各含上,中,下三分卷. 始祖 : (唐) 周念七,讳礼,号达庵. 暹公子. 自安庆舒城迁湖口花尖山. 始迁祖(一世) : 周兴,号诗先. 子善公之子. 自鄱阳迁居太湖香凤山. 兴公下二子 : 周隆一 ; 周云一. 隆一公下二派(3世) : 周义三 ; 周真三. 派行字(2至16世)似为 : 一三妙宗 铭*彦玉国 良道时正守志. *乃单名辈. 新编派(17世起) : 发原岐丰允 长传盛德新 善继承先训 必世振家声. 散居地 : 安徽省太湖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书衣题 : 周氏宗谱.
浏览:0
周氏七修宗谱 十四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缵绪堂辑, 民国33[1944]重镌. 19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所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注 : 此谱之卷1含上,下二分卷. 卷7及卷13各含上,中,下三分卷. 始祖 : (唐) 周念七,讳礼,号达庵. 暹公子. 自安庆舒城迁湖口花尖山. 始迁祖(一世) : 周兴,号诗先. 子善公之子. 自鄱阳迁居太湖香凤山. 兴公下二子 : 周隆一 ; 周云一. 隆一公下二派(3世) : 周义三 ; 周真三. 派行字(2至16世)似为 : 一三妙宗 铭*彦玉国 良道时正守志. *乃单名辈. 新编派(17世起) : 发原岐丰允 长传盛德新 善继承先训 必世振家声. 散居地 : 安徽省太湖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书衣题 : 周氏宗谱.
浏览:100
周氏七修宗谱 十四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缵绪堂辑, 民国33[1944]重镌. 19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所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注 : 此谱之卷1含上,下二分卷. 卷7及卷13各含上,中,下三分卷. 始祖 : (唐) 周念七,讳礼,号达庵. 暹公子. 自安庆舒城迁湖口花尖山. 始迁祖(一世) : 周兴,号诗先. 子善公之子. 自鄱阳迁居太湖香凤山. 兴公下二子 : 周隆一 ; 周云一. 隆一公下二派(3世) : 周义三 ; 周真三. 派行字(2至16世)似为 : 一三妙宗 铭*彦玉国 良道时正守志. *乃单名辈. 新编派(17世起) : 发原岐丰允 长传盛德新 善继承先训 必世振家声. 散居地 : 安徽省太湖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书衣题 : 周氏宗谱.
浏览:100
回辛上堡刘氏七修族谱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2012年七修. 存1册 : 世系表. 收藏者 : 金华市成蹊信息发展有限公司. 注 : 本谱似为下卷世谱, 缺上卷. 注: 本谱使用了不同字体的书名, 一为"回辛上堡", 一为"回新上堡". 永丰始祖, 回新上堡一世祖 : 刘孟七, 字定干. 原居南庆府镇上, 岁遇饥荒, 输粟千石助赈义官徙永丰层山. 生子二 : 刘愈敬, 刘愈贤. 回辛上堡始祖 : (明)刘韫玉, 字琬明, 广昌河东始祖刘率性之子. 生一子: 刘仲景. 派祖 : (刘韫玉之孙)刘延年三子 : 刘平渊曾孙刘维素, 刘平河曾孙维恒, 曾孙刘维宋. 散居地 : 江西省永丰县, 广昌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编目. 部分版心题为 : 回新上堡刘氏七修族谱.
浏览:100
词条首字母: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词条朝代:
夏朝
商朝
周朝
春秋时期
战国时期
秦代
汉代
三国时期
晋代
南北朝时期
隋代
唐代
五代十国时期
宋朝
元代
明朝
清代
关于族谱
联系我们
Copyright2022zup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