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伽倻山国立公园

伽倻山国立公园

伽倻山国立公园朝鲜语:가야산국립공원伽倻山國立公園 Gayasan Gungnip Gongwon */?)是位于韩国庆尚南道陕川郡、居昌郡与庆尚北道星州郡的山岳型国立公园。1972年10月13日指定,为韩国第9座国立公园,总面积77平方公里。

伽倻山是小白山脉上的一座山峰,海拔1430米,占地8万平方公里,从庆尚南道绵延到庆尚北道。海印寺坐落在伽倻山上。

伽倻山国立公园简介资料
35°49′N 128°07′E
伽倻山国立公园相关文献
智异山国立公园
沿革1967年12月29日:国立公园第1号指定(建设部公告第164号)。1971年2月9日:智异山国立公园全罗南道管理事务所开所。1971年6月10日:智异山国立公园全罗北道管理事务所开所。1973年6月10日:智异山国立公园庆尚南道管理事务所开所。1987年7月1日:国立公园管理公团开设(东、北、南部3个事务所开所)。1991年4月23日:国立公园业务移管(建设部→内务部)。1998年2月28日:国立公园业务移管(内务部→环境部)。1998年12月18日:智异山管理事务所统合(北部、南部支所运营)。1998年12月23日:史迹及名胜地第7号指定-智异山华严寺。2004年12月30日:更名智异山事务所(北部、南部事务所运营)。关联区域全罗北道全罗南道庆尚南道图集华严寺华严寺参见智异山
查看全文
伽倻
历史据《三国遗事》记载,42年,6个载有天子的大蛋从天而降。6个男孩破壳而出,12天后长大成人。其中一个叫首露,成了金官伽倻的国王。另外5人分别建立了大伽倻,星山伽倻,阿罗伽倻,古宁伽倻和小伽倻。Sin,K.C认为伽倻是3世纪末期由弁韩部落发展起来以金官伽倻为中心的6个联盟。这一时期伽倻的战争增加,丧葬习俗也发生变化。Sin,K.C指出导致这些变化的原因是由于这一时期扶余人进入伽倻的统治层,使伽倻采纳更为好战的思想意识和统治理念。391年至412年之间,伽倻联盟在高句丽的压力下瓦解。不过伽倻联盟的剩余仍保持着政治上的独立。由于伽倻与百济联盟打新罗,出于报复新罗562年吞并了伽倻的剩余。经济伽倻位于富庶的洛东江流域,与大海相连并有丰富的铁矿资源。伽倻人主要以农业,渔业,铸铁和贸易为生。伽倻与弁韩都以铁器闻名。伽倻向百济和日本出口大量的铁矿石,铁盔和铁制兵器,并与百济和日本保持着良好的关系。伽...
查看全文
伽倻琴
历史相传公元6世纪朝鲜伽倻国嘉实王仿中国筝所制。其形似筝,有12、13或15根丝弦,五声音阶定弦。伽倻国的乐士于勒携琴到新罗,受到了真兴王的欢迎和礼遇。伽倻琴到新罗以后得到发展,成为新罗大乐,为以后的宫廷乐奠定了巩固地位。到了8世纪左右,伽倻琴从新罗国传到日本,日本奈良的正仓院至今还收藏着三台伽倻琴(即新罗琴)。因为,伽倻琴是从新罗传到日本,同时又用于新罗乐,因此,日本把伽倻琴称之为新罗琴。到19世纪末,伽倻琴音乐出现了高峰,这是伽倻琴艺术的转折时期。音乐从缓慢的宫廷乐,逐渐转变为轻快而活泼的散调,原来琴身更宽大的雅乐伽倻琴,因不适合演奏散调的快音而改制成俗乐的散调伽倻琴流传至今。中国朝鲜族的伽倻琴,于19世纪末由朝鲜传入。结构古代的伽倻琴,琴体是用独木刳成槽,琴尾呈羊角状,不加底板,因而音量较小又缺乏表现力;现在的伽倻琴,是经过若干世纪的流传改进而制成的。由于有底板而形成共鸣箱,显著增强...
查看全文
伽倻山国立公园
沿革海印寺1966年6月24日:史迹及名胜地第5号指定-伽耶山海印寺。1972年10月13日:国立公园第9号指定(建设部公告第76号)。1974年8月10日:伽倻山国立公园管理事务所开所(道条例第724号)。1987年7月1日:国立公园管理公团创设(建设部公告第327号)。1987年8月5日:国立公园管理公团伽倻山南部、北部管理事务所开所。1988年10月5日:伽倻山南部、北部管理事务所→伽倻山事务所统合。2004年1月30日:国立公园管理公团伽倻山事务所更名伽倻山事务所伽泉分所新设。关联区域庆尚南道庆尚北道
查看全文
雪岳山国立公园
沿革1965年11月5日:雪岳山天然保护区域指定(天然纪念物第171号)。1970年3月24日:国立公园指定。1982年8月12日:生物圈保护区指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87年8月5日:雪岳山国立公园五色、百潭、长寿台分所开所。1991年4月23日:国立公园业务移管(建设部→内务部)。1998年2月28日:国立公园业务移管(内务部→环境部)。2003年8月30日:国立公园区域追加指定(398.53km²)。关联区域江原道图片集参见雪岳山韩国国立公园
查看全文
伽倻山国立公园相关标签
1972年完成的建筑物
IUCN分类II
韩国国家公园
庆尚北道地理
庆尚南道地理
家族谱大览
马街山家谱
马街山家谱
距时间推断,先代应为外地随迁入本村,根据陆良地理及历史发展情况,具体因时间限制无法考究,云南缺有岳家湾,且部分与史实相符合,不排除为岳飞后人易姓之,烈山、叔山冉。山氏的姓源久远,至少也有3000年的历史,且来源不一。根据《风俗通》上记载说,山氏,是古代烈山氏的后代,望族出于河内,此支山姓奉烈山为山姓的得姓始祖。 又春秋时楚国有个高官叫叔山冉,他的后代以他名字中的“山”字为姓,世代相传。叔山冉的后代中也有以“冉”为姓的,所以叔山姓和冉姓,有同一个始祖。此支山姓恭叔山冉为山姓的得姓始祖。 姓氏起源 源流一 出自姜姓,为烈山(又作列山)氏之后。据《风俗通》上记载说:“山氏,是古代烈山氏的后代”,相传,炎帝为上古时姜姓部族的首领,是少典娶有𫊸氏女而生,原居于姜水流域,后向东发展到中原地区。炎帝出生于烈山,故号烈山氏。他的后代有的就用“山”作为姓氏。望族出于河内。[1] 源流二 出自以官为姓氏。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载,周代有山务之官,掌管山林,后代以官为氏。周代掌管山林开发管理的官员叫山师,也有称山虞的。有人世袭山师,子孙便姓山,称为山氏。 源流三 出自以祖名为氏。春秋时期楚国有个高官叫叔山冉,他的后代以他名字中的“叔山”的山字为姓,世代相传。 源流四 出自他族改姓。据《魏书·官氏志》的记载,古代有复姓吐难氏,北魏时改为山氏。 源流五 出自回族。回族中的山姓,早期见于元朝官员山僧(晋宁路总管),其先祖为康里人,显然是入关后才使用的山姓。现今山姓回族主要分布在河南、宁夏。 源流六 出自岳飞后人,岳飞家人为逃避被追杀,故而改名换姓,于是就有后来的山姓和丘姓。 迁徙分布 山东省 朝城山氏。“朝城山氏”,自宋朝中叶自河南迁居山东朝城(今山东省莘县董杜庄镇山堂),奉元朝大德三年状元山琮为始祖。族谱记载“吾山氏为古烈山氏之后,一云周有山务之官,掌山林以官为氏。然迄商周以至汉魏历二千五百余年祖宗名字俱无所考。 及传至晋始有吾涛祖、简祖、遐祖相继名诸简册。涛祖时称“竹林七贤”之一,里居河南。厥后阅一千二百余年而之宋有行章祖、说祖、悰祖、褥环祖相继见于列传,而里居世系亦漠然不可考。 又历七百余年而之元,吾琮祖自河内卜居鲁西朝城,二世大青祖因镇守汶阳复由朝城分居于汶上,今之嘉祥县山家营一支即后裔也。 再历一百二十年,廼(建字走之)至明朝时琮祖已传六世,镇祖卜居于齐东黄县,由是西系尊琮祖为始祖,而东系尊镇祖为始祖,各有族谱可据”。(黄县即龙口市) “吾族冀州一支亦是吏部巨源公之苗裔也。在明朝永乐年间有讳云者字忠毅,征交趾佩征南将军印,用兵如神,晋封侯爵。至今有十余家或相往来。然家谱无存,尚未详悉世系焉(嘉祥山氏族谱)。 临邑县有山姓者十余家,在商河临邑交界居住书香传家。(原载黄县家乘朱笔眉批) 苏州虎丘附近有山家坞住山姓者不少。 辽宁省新民有山家窝铺世居山姓五百余户。 于光绪三十年间,山福全同父贸易行走河南省泌阳县境,名山赵岗。在同仁堂药铺与山道魁相会,又与山庄的山道学常有来往,该庄百余户字纲相同就是四支山震祖一支。” (以上载于嘉祥《山氏族谱》) 山东聊城市莘县董杜庄乡山堂(古称朝城)、 山东济宁市嘉详县马村镇山营(近万人) 、 山东龙口诸由观镇唐格庄村、山东郓城县李集乡山家庄(约500人) (以上四支本系同源,于宋中叶由河南迁到山东朝城即今山东莘县一带.尊元朝大德三年状元山琮为始祖,山琮字秀石,据朝城山氏族谱记载,其父辈兄弟七人、山琮兄弟六人、有五个儿子.子侄辈当时有文爵者八人、武将九人甚为显赫.但经过元末明初的战火家道中落.行辈字纲为:"作福军长显(要)相传本好松登朝培元化建统永承宗",其中"作"字为第二十世。山琮长子山大青为嘉详山家营始祖,琮祖五世孙山政迁于郓城县,其子孙形成今山家庄,后山政的长兄山行的后代有一支也来山家庄居住。琮祖六世孙山镇迁山东省龙口县诸由观镇,是为龙口山氏始祖) 山东临沂、山东日照、山东东营市、青岛市的胶南市泊里镇有山家村,在青岛市区也有山姓市民。 河南省 新野 洛阳 开封 南阳 四川省 邛莱市火井镇山家营村(人口约有八九百人)、山家村;广元县苍溪约1000---2000人(明末清初由河南咯阳迁入 字派分为:龙应秀玉 思有毓资 凤中万清永生华之 至今已经有21代) ;四川南部县伏虎区柳驿乡灯台嘴村,有大约500人(字排是:龙应秀芝,载林朝锺,现华云仁,永正文峰,至今有21代) 成都等地(山姓在四川的很多地方还有分布:四川三台县、名山县、天全县、泸定县、眉山市、都江堰市、温江区等地) 青海省 山姓在明朝初期从南京竹丝巷迁入,现分布在湟中县、贵德县、西宁市、平安县、格尔木市、兴海县、共和县、海北州等地,其中湟中县分布最广,人口最多,青海其他地区的山姓人大多从湟中县分散出去的,也有分散到新疆自治区的。青海湟中县又有三个山姓分布区,分别为公牙、王关和海地沟,人口约万人。 上海 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有本书叫做《上海姓氏寻根》,记录1997年上海社科院一项研究中提到山氏在上海姓氏中排283位吧,约1600余人。 天津,黑龙江,吉林,辽宁,江苏:南京、无锡、盐城,浙江:杭州、温州,云南:昆明、文山,陕西:咸阳、户县亦有发布。 甘肃省 陕西西安市户县梧村、东街。在梧村有式碑记载。 徽县伏镇山家庄村和前进村,聚居着山姓之人,是当地的大姓。 广东 广州、深圳、韶关 郡望堂号 郡望 河南郡:汉高帝时置郡。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一带 河内郡:楚汉之际置郡。相当今河南省武陟一带。 堂号 浑璞堂:晋时山涛,竹林七贤之一。曾在赵国任丞相,入晋后为吏部尚书。他在朝中清廉俭约,刚正无私,选拔人才都是当时俊杰。他曾经谏议“州郡的武备不能减”,皇帝称为“天下名言”。王戎称赞他是“浑金(浑好似全的意思,浑金是赤金)璞玉(没有经过雕琢的玉)”。 宗祠楹联 四言通用联 望出河内; 姓启烈山。 ——佚名撰山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山姓的望族为河内郡。下联典指山姓的得姓始祖为烈山。 七言通用联 一门父子皆良将; 在展祖孙尽显官。 ——佚名撰山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代都督佥事山青及其子右都督同知山云,都是当时有名有良将。山青,徐州人,博古通今,沉毅勇猛,多次立战功,朱元璋特授他为燕山左卫百户,任都督佥事。山云,沉毅多智略,用兵如神,能与士卒同甘共苦,参战数十次,每战必胜,使边防绥靖,百姓安居。下联典指晋代吏部尚书山涛,其子山简为官至尚书左射,其孙山遐为车阳太守,都是当时著名官吏。 广道大师传名远; 竹林七贤享誉高。 ——佚名撰山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高僧山康,十五岁学佛,遍游四方。相传,他方游睦州时,人们曾看见佛从他口中出来。后赐号广道大师。下联典指晋代吏部尚书山涛,怀县人,为“竹林七贤”之一。他虽居高官荣贵,却贞慎俭约,俸禄薪水,散于邻里,时人谓为“璞玉浑金”。 八言以上通用联 宏宫崇轩,铭留八字; 浑金璞玉,品重七贤。 ——佚名撰山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人山玄卿,曾为新宫作铭:“新宫宏宏,崇轩𪩘𪩘。”下联典指西晋河内怀县人山涛,字巨源,好老、庄学说,与嵇康、阮籍等交游,隐居不出,人称“竹林七贤”。晋初任吏部尚书、尚书右仆射等职。他身居高位而生活俭约,所得俸禄、赏赐,往往送亲朋故旧。王戎曾说他“璞玉浑金,人莫知其器。” 甄拔贤才,共仰山公启事; 优游宴饮,常醉夕氏家池。 ——佚名撰山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晋代吏部尚书山涛,武帝时他任尚书之职,凡甄拔人物,各有题目,称“山公启事”。下联典指指晋代吏部尚书山涛之子山季伦。 竹社清风,仰于京洛; 习池春暖,迎玉树于高阳。 ——佚名撰山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晋代吏部尚书山涛事典。下联典指山涛幼子山简,字季伦,历官太子舍人、尚书左仆射、征南将军等。每游习家园池,在池上置酒,往往喝得大醉,命名为“高阳池”。 祠堂匾联 瞻仰祠堂尊严祖功宗德春祀秋?遵万古圣贤礼乐 且喜孙支蕃衍左昭右穆修竹芳兰序一家世代源流 岁次壬寅仲春 山氏黄县阖族侄孙沐浴拜献 黄县十九世孙世淳题词 黄县二十一世孙昌庭字之南书丹 元朝状元府,明代进士家。 山东嘉祥马村镇山营山氏祠堂 姓氏名望 山涛(205─283):字巨源,晋代吏部尚书。为"竹林七贤"之一。 山简(公元253—312年):字季伦。河内怀县(今河南武陟西)人,乃著名文学家、“竹林七贤”之一的山涛之子。 山琮:《隋书》记载,曾作《老子传》一部,名字与元朝山琮相同。 山康:唐代高僧,十五岁学佛,遍游四方。相传,他云游睦州时,人们曾看见佛从他口中出来,后赐号广道大师。 山行章:保眉州无罗城等处功绩显著。 山说:登科。 山悰:桂阳王铄侍读。 山褥环:领军畅当骁将。 山琮:大德三年状元,山东朝城山姓始祖。 山锡之:苏州人洪武初知县事改创县治及学舍公宇焕然一新至今赖焉。 山青:徐州人涉古今知大义沉毅有勇略为燕山护卫百户永乐初以靖难功累官右军都督佥事。 山云:徐州人永乐中以指挥从征累功升都督佥事宣德正统元年平蛮将军镇广西累官都督同知卒赠怀远伯谥忠毅。云沉毅不泄用兵如神廉正自持淡然儒素甘苦与卒共之监战人皆出死力及其卒也广西之人皆为立祠岁时祭之。 山秀:仁和人正统中仕睢阳县丞。 山浩:字文渊需阝人天顺中举人敦厚朴茂不尚修饬贫而诵习无间寒暑仕为平阳通判。 山禹:吴县人嘉靖丙午举人任府同知。 山锦霞:陕西西安府人,附生,同治九年选授华州训导(黄县家乘朱笔记载云:现于丁丑春季缙绅载有陕西同州府华州训导系山锦霞西安府方廪生) 山栋、山梁、山青:民国西康省知名乡绅,四川泸定人(山姓树字辈人)。 山仑: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东龙口人(山姓鲁东系第十七世 即广字辈人) 1933年生。 山奇:策划人/ 音乐人/ 制作人/ 导演。江苏无锡人。
浏览:0
山东博山钱氏族谱<四支> [不分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博山钱氏族谱四支谱编修委员会, 2008年修. 1册 : 插图, 世系表, 肖像. 博山始祖 : (明) 钱明. 于洪武初年(1368年)由金陵(今南京)糯米巷迁博山颜神镇. 生钱用 ; 钱在 ; 钱聚 ; 钱实 ; 钱铎五子. 本谱为第四子钱实之派系支谱. 四支一世祖(2世) : 钱实. 汪溪始迁祖(8世) : (明) 钱勇孝. 于嘉靖年间迁汪溪. 茜草峪始迁祖(15世) : (清) 钱文智 ; 钱文林 ; 钱文科. 三兄弟于乾隆年间由汪溪迁藏钱峪(今茜草峪). 淄城始迁祖(18世) : (清) 钱奉仁 ; 钱奉水. 刘瓦始迁祖(18世) : 钱奉明. 清末由汪溪庄迁居刘瓦村. 黄崖始迁祖(14世) : (清) 钱大周. 于乾隆年间由博城迁居黄崖. 石马田庄始迁祖(15世) : 钱志忠. 乾隆年间迁居小李家庄,再迁田庄石马. 南域城始迁祖(17世) : 钱廷岫. 于道光年间迁南域城. 北域城始迁祖(18世) : 钱奉易. 清末由博城迁居北峪城. 张家庄始迁祖(19世) : 钱振山. 祖先于1920年由博山迁居张家庄. 周村始迁祖(21世) : 钱德恒之父,字讳不详. 原居博山西冶街,1950年代迁居周村. 后峪支祖(20世) : 始祖失传; 二传分钱向昆 ; 钱向仑 ; 钱向岐 ; 钱向峰四房. 排行(15-46世) : 志永廷奉 振汝家声 景裕长发 福乃和平 先德贻庆 仁厚斯成 宝章载锡 世守金宁. 散居地 : 山东省博山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书名页题编目.
浏览:0
黄好公派下家传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2000年. 1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所:宜兰市问心斋陈永瑞藏. 远祖 : 黄峭山. 娶三妻,生21子. 宗祖 : 黄宁,行四. 为峭公第11子. 开基宁化. 浦西派祖 : (宋元之际) 黄天从. 为宁公七世孙. 原居河南固始,后移居浙江杭州,再徙漳浦. 渡台祖 : (清) 黄好,行五 . 祖籍福建金浦县湖西尾. 散居地 : 台湾省宜兰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编目.
浏览:0
锡山徐氏宗谱[6卷]
收藏者: 太原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古十笏堂, 公元2015年续修. 6册: 插图, 人像, 肖像, 世系表. 远祖: 伯益. 无锡祖: (宋) 徐鼎臣,讳铉. 迁居常州府无锡之东北隅东胶山南横塘里. 伯益公106世. 丁塔祖(1世): (元明之际) 徐裕六,字仲机,号仍祖. 迁居(西胶山)堰桥丁塔里. 为无锡13世. 裕六公派下支祖(10世): 徐山 ; 徐岳 ; 徐岩 ; 徐(山 泽) ; 徐金(居漳泾). 注: 此谱以简化字体书写. 散居地: 江苏省无锡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编目. 书衣题, 及书名页题: 徐氏宗谱.
浏览:0
锺国珍七十自述
原书: 台湾屏东 : [出版者不详], 民国65[1976](台湾屏东:内埔印刷局). [2], 294, [2]页 : 肖像. 锺国珍生于民国前5[1907]为福建省武平县十方镇人 福建武平始祖 : 锺秀又称十一郎公号银青(宋) 台湾始迁祖 : 锺祥山 ; 锺启训等 散居地 : 福建省武平县十方镇及台湾屏东县内埔乡等地
浏览:100
广东梅县邹氏族谱 (60郎公世系)
原书: 广东梅县 : 续编邹氏族谱理事会, 2004年(梅江区 : 光大印刷厂印). 1册 : 插图, 世系表, 地图, 肖像. 收藏者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本谱包括 : 文史篇 -- 谱系篇 -- 附录篇. 正祖 : (南宋) 邹应龙,字景初,号仲恭. 官居福建邵武. 梅县始祖 : 邹文所,字五叔. 应龙公之六世孙. 于元末迁程乡县龙文堡白沙村(今梅南镇白沙村). 开派祖(3世) : 邹六十郎. 居西阳合溪. 生三子 : 邹杰隐 ; 邹杰贵 ; 邹杰才,一名杰英. 迁梅县附城东郊. 龙跃塘二支祖(4世) : 邹杰隐 ; 邹杰贵. 移居长滩堡周塘(今梅县程江镇周塘村)龙跃塘. 朱子坑四支祖 : (7世) 邹桂山 ; (8世) 邹君旺,讳学严,号端我(中心屋祖) ; (9世) 邹国辉(下屋祖) ; (10世) 邹奇才 ; 邹奇超(上屋祖,居朱紫坑). 田心祖(7世) : 邹心田. 迁居梅县抚大镇卢桥村. 轩坑祖(7世) : 邹心松. 迁居梅南镇轩坑. 杰贵公之后. 生三子 : 邹君佐,讳正南(与弟君俊徙滂溪) ; 邹君俊 ; 邹君俸,号召南(仍居轩坑上垻老屋). 墩上二支祖 : (7世) 邹怀松,字子明,谥睦创 ; (8世) 邹绍云. 西步岗祖(8世) : 邹君福. 杰隐公之后. 迁居梅江区桃西村. 寺前二支祖 : (8世) 邹君职 ; (17世) 邹天骥. 三坑祖(9世) : 邹思贤. 杰才公之5世孙. 赤水村祖(10世) : 邹奇辉,字应端. 杰隐公之后. 居梅县南口镇赤水村. 龙跃塘上屋祖(10世) : 邹奇普,字应福. 杰隐公之后. 黄柘坑祖(10世) : 邹奇遇. 子孙迁蓼湖圳等地. 老虎坪祖(13世) : 邹拔生. 散居地 : 广东省梅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书脊题编目.
浏览: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