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山遗址是中国北方新石器时代早期的磁山文化的代表性遗存,距今约7300年,位于河北省武安市西南20公里的磁山村东南,南洺河北岸台地上,距太行山东麓约9公里,占地近14万平方米。磁山遗址出土的家鸡骨骸是已知中国发现的最早的家鸡骨骸,比原来认为的世界最早饲养家鸡的印度要早3300多年。因其具有典型的代表意义,考古学上定名为“磁山文化”。
1972年发现的磁山文化遗址,总面积近14万平方米。1976年至1978年在这里进行了三次发掘,至1978年底,发掘面积达6000平方米,文化层厚1至2米,不少窖穴深达6至7米。出土了陶器、石器、骨器、蚌器、动物骨骸、植物标本等约6000余种,为寻找中国更早的农业、畜牧业、制陶业的文明起源,提供了可贵的线索。如果说,在7000多年前,地球上许多地方还是鸿蒙未开的话,而这里的人们已经种植谷物,饲养家禽,制作生产、生活用具,烧制陶器,进入了人类最早的文明。
中国已故著名考古专家夏鼐先生指出:“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