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清代 温处道

温处道

温处道,清朝政府在浙江省设置的道。

康熙六年(1667年),设杭嘉湖道、宁绍台道、金衢严道、温处道四道于浙江省内,介于省与府之间。温处道位于浙江省南部,包括温州府和处州府。行政长官俗称“道台”,驻扎温州府府城内。

温处道相关文献
道士―丘处机
道士―丘处机,
查看全文
阿道夫·温道斯
早年阿道夫·温道斯在1876年圣诞节生于柏林,他的父亲是服装制造者阿道夫·温道斯,母亲是玛格丽特·埃尔斯特。他在柏林法语文理学校受了早期教育,那时他喜欢文学。1895年起进入柏林洪堡大学和弗莱堡大学学习医学,1897年他通过了初级医学测试。在柏林学习时,他听了埃米尔·费歇尔的化学课程。当时费歇尔正从事生物化合物的研究,比如蛋白质和糖类。对化学的兴趣促使他在弗莱堡跟随著名化学家海因里希·基利安尼学习这个领域。费歇尔和基里安尼设计了使用氰醇中间体将较小的糖类合称为大分子糖类的方法。基里安尼指导温道斯开始了对固醇的研究,后来温道斯正是因为对这个领域的贡献而获得诺贝尔奖。温道斯带着对化学的兴趣继续研读医学,受魏斯曼影响,温道斯还副修了动物学。研究生涯1900年温道斯获博士学位,论文是关于心脏毒,尤其是来自毛地黄属的化合物。毕业后,温道斯去了柏林,成了埃米尔·费歇尔的助手。在那儿他与奥托·迪尔斯成为...
查看全文
温处道
历任道台杨儒(任期:1891年-?)袁世凯曾担任过该职务。
查看全文
李处温
参考书目《辽史》列传第三十二
查看全文
刘伯温传——婺州、处州之变
江州之战后,刘伯温再向朱元璋请假回家。朱元璋开始答应了,同时实践诺言,给刘伯温准备了一支装扮华丽的卫队。当刘伯温正要启程时,朱元璋又反悔了,要刘伯温帮他办完一件事后再走。这件事就是婺州、处州的苗军叛乱。苗军是元政府在南中国失控的情况下,从今广西调入南中国的以苗族为主体民族的野战军。他们贯于野战和偷袭战,曾在短时间内帮助元政府阻挡了许多反政府武装的发展势头。不过很快,他们在元政府心目中就失去应有的地位。因为他们军纪太坏,烧杀抢劫,不问目标。所过之处,鸡犬不留,寸草不生。当然,毫无反抗能力的普通百姓是他们行凶的最主要目标,不过有时候,他们也会抽风一样抢劫政府军。刘伯温在处州工作时,就对他的上司三番五次提过,必须要整顿苗军的军纪,否则,他们就是方国珍、张士诚第二。元朝政府并不是傻子,当然也不是瞎子,他们对苗军的恶行早有所闻见。不过正如那些政府的大家伙们所说,如今是非常时期,小节出入可也。只要他们...
查看全文
温处道相关标签
清朝的道
温州行政区划史
清朝温处道
丽水行政区划史
浙江的道
家族谱大览
32.熊氏宗谱, 32, 35本: 九分卷1, 思温 经公 6世道芳公起, 1947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敦睦堂, 民国36?[1947?]年. 存40册: 世系表. 收藏者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注 : 本谱出版日期不详. 谱序撰于民国31[1942]年. 最后记事日期为民国36[1947]年. 注 : 本谱不全. 缺本第4, 16, 及19. 远祖 : (商末) 鬻熊, 高阳苗裔. 周文王赐姓熊. 黄冈始祖 : (元明之际) 熊彦诗,箓名善卿,行一. 洪武初自江西饶州鄱邑迁湖北黄冈,立户邑下伍乡滠河村. 一分派祖(5世) : 熊贞三,行一思,字忠(居白河) ; 熊贞二十四,行二,字思贵(居新洲). 二分派祖 : 熊贞六 ; 熊贞十三 ; 熊贞十四,行三,字玠. 三分派祖 : 熊贞三十三, 行五,字思应(居汪集) ; 熊贞三十五,行三,字泰(居熊园) ; 熊贞十,行一,字裕(居紫山). 四分派祖 : 熊三十二,行四,字思宪(居庙湾). 五分派祖 : 熊贞五,行二,字珏(居中湾). 六分派祖 : 熊贞十五,行一,字思源(居吕庙). 七分派祖 : 熊贞十七,行一,字珍进 ; 熊贞九,行一,字礼. 八分派祖 : 熊贞二十八,行四,字详(祥)[居四庄]. 九分派祖 : 熊贞三十四,行二,字思温. 十分派祖 : 熊贞二十五,行一,字思亮(居张店). 排行字第(1-21世)似为 : 彦元亨利贞大日 子车梦天志正长 国家养士得才良. 散居地 : 湖北省黄冈县, 新洲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谱序题 : 熊氏创修通谱
浏览:100
兴宁市兴田街道办事处一联大刘屋
一、本族谱的世系录,有全国、兴宁和管岭大刘屋三个世系。采用占厚今的原则。薄古扼要节录由源明公大始祖起至龙公前的世系录,引用兴宁1997年9月刘氏族谱总谱的世系录。厚今略述兴宁开基始祖开七公的世系及情况,述管岭大刘屋开基始祖饮若公的高贵品德和历史的功迹。此为编修本族谱的缘山。钦若公连续三代赈谷千石,获得清康熙皇赐予“恩荣”“奉天承运”(内有中、满文记载),以及惠州府各地名人赠送的金匾。对金匾内中间的题名(如义风继美),多数作出注解,才知其授匾的真实含义。而省略了授人及授匾年代。 三、族谱中遇有较难读准的子音及较难理解的字义,则注明读 音及其本意。如锥(音仇校对文字),以达到通俗易懂的目的。 四、本族谱中涉及“进士”、“贡元”及称刘氏又称刘姓之说于是附上,附件1:科举制度简介。附件2:姓氏由来浅说,以供参考。 五、上世纪“公社”化时,新陂区改为“公社”。将管岭的地名改为一联大队,后称一联村,而原本不是管岭的地名,如祠堂下等地则称为管岭大队,后称管岭村。但“公社”1981年解体后,仍没有将地名纠正过来,两地的大队则改称村民委员会至今不变。公元 2009年8月祖屋被评为兴宁“十大古民居”殊(音书特别的)荣时,则标明兴田街道办一联大刘屋。现将恢复其历史的原名,称之为管岭大刘屋。
浏览:3526
[溫姓族譜]
原书: 写本, 记事至约民国19[1930]. 1册(55页). 受姓始祖 : (周) 叔虞. 武王之子. 成王之弟. 新安始祖 : (清) 温信昌. 散居地 : 广东省宝安县等地.
浏览:100
粉岭龙跃头温氏族谱
原书: 写本, 清康熙25[1686]记事. 1册(24页). 始祖 : (明) 温锺秀 龙跃头始迁祖 : (明) 温松岭 散居地 : 广东省东莞县, 香港新界等地
浏览:100
李公道氏族通讯录
原书: [台湾 : 编者], 民国92[2003]. 1册 : 世系表. 始祖(一世) : (清) 李道. 于乾隆间自福建泉州j入台开基. 派祖(3世) : 李姜. 下有二子 : 李怨 ; 李车. 怨公下四房 : 李剪 ; 李字 ; 李述 ; 李踏. 车公下三房 : 李成 ; 李益 ; 李春. 散居地 : 台湾各地. 书名据书衣题编目. 通讯录中包括家族成员姓名, 出生年月日, 服务单位, 职称, 通讯地址, 电话号码等资料.
浏览:0
温氏族谱
原书: 稿本, 清嘉庆22[1817]. 1册 : 世系表. 收藏者 : 庄吴图. 注 : 此派由太原光州固始迁闽,居泉州安南. 宗祖 : 温福进. 原籍漳州府龙溪县. 始祖 : (明) 温福进. 由龙溪徙清溪县清源里. 房祖(6世) : (明) 温逸林,讳保长,字子魁,行一(长房) ; 温保成,字子?,行一(二房). 二房子孙明末移居温州府, 及福宁府福鼎县. 逸林公下支祖(7世) : (明清之际) 温进远,讳大任,字君重,行一(仁房) ; 温进奕,讳大住,字君镇,行二(义房) , 温进与,讳大储,字君许,行三(礼房) ; 温进聪,讳大修,字君宣,行四(智房) ; 温进相,讳大佐,字君辅,行五(信房). 台湾始迁祖 : (清) 温百立,讳长升,字芳建,行十五...等. 注 : 此谱主要为福建省清溪县温氏族谱资料. 此族之部分子孙迁台. 迁台子孙之部分后裔居住于新竹县竹北乡等地, 但谱内本文并无细述. 散居地 : 福建省清溪县, 沙县; 及台湾省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编目.
浏览: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