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文学)

,是一种诗歌艺术形式,是中国古代诗体的一种,亦称曲子词诗馀长短句乐府。始于唐代,在宋代达到其顶峰。一开始伴曲而唱,所以写词又称作填词、倚声。后来逐渐独立出来,成为一门专门的诗歌艺术。

词相关文献
《长生殿・弹词》唱词
《长生殿・弹词》唱词,唐代安禄山乱起,人民流离失所。宫廷供奉李龟年也流落江南,卖唱为生。擅吹铁笛的
查看全文
起源词的起源和发展,词开始出现,是在中国的唐代。更精确一点,是在中国初唐时期。伴随着当时“胡乐”传入,“燕乐”大盛,词也逐渐脱离传统的五言古诗、七言古诗,成为一门独立的诗歌艺术。源头词本身就包含多种源头的特点,词的源头并不唯一。有说法是由于唐诗的发展已趋成熟,在当时也将一些歌辞,被之管弦,后来经转移演化,因唐诗的歌唱,以及文人为增加创作的趣味性,将原本对偶工丽,句法型式规律的唐人诗歌,慢慢增损字句,再把整齐的句法摊破,词便因此而正式产生了,溯流应在盛唐中唐之间。顾起纶曰:“唐人作长短句乃古乐府之滥觞也,李白首倡忆秦娥凄椀流丽,颇真其妙,世传太白所作,上有桂殿秋、清平乐等,亦有以太白时,尚无词体,是后人依托者,或以菩萨蛮为温飞卿作,然湘山野录谓魏泰辅得古风集于曾子宣家,正以菩萨蛮是太白作,则流传亦已久矣。”(汪中注译。宋词三百首。三民书局出版。1981)词的演化发展轨迹,就总体而言,大致如学...
查看全文
实词
实词的分类根据组合能力的不同可以把实词分为体词、谓词、加词三类,另外还有独立于体词、谓词、加词​​之外的代词。1.体词包括名词、数词和量词;句子中主要当作主语、宾语2.谓词包括动词和形容词;句子中主要
查看全文
代词
附带含义代词在不同语言中分类也不同,不过大体上包括人称代词、物主代词、反身代词、指示代词、不定代词、疑问代词、连接代词、关系代词等等。代词通常会显示出人称和数的区别:一般区分第一、第二和第三人称,以及单复数等。也有很多语言的代词会显示格的区别(如英语中第一人称复数主格“we”和宾格“us”),性的区别(如法语中的阳性“il”和阴性“elle”)或是否是生物的区别(如繁体中文中的“牠”和“它”)。同一语言内随方言不同代词也有很多变化。有一些语言的第一人称代词区分“涵盖词”和“排外词”,如北京话口语中,如果和特定对方交谈时(不是泛指),包括听者一般会用“咱们”,不包括听者用“我们”。但“我们”有的时候也可以泛指包括听者,这种情况在其他地区更明显,很多会一概用“我们”代替(有的方言中没有“咱们”这个词);很多地方这两个词的意思还会正好相反。巴布亚新几内亚的托克皮辛语也有类似的区别。斯拉夫语族有两...
查看全文
古诗词如何串词中国诗词文化串词
古诗词如何串词中国诗词文化串词开场白:古诗词是华夏文明的象征,是连绵千年不断的烽垛,是璀璨的中华文明的瑰宝,是历史的丰碑。今天就让我们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一起聆听智者的箴言,共赏这华夏文明的瑰宝。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山川秀美,江河秀丽。自古以来许多文人为之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学生朗诵《登鹳雀楼》、《浪淘沙》)滔滔的江水流向远方,带走了我们无限的情思,却割舍不断我们离别的情意,请听《赋得古原草送别》。风萧萧,雪纷纷,又逢高适别董大(朗诵《别董大》)友情是一首歌,朋友间的真诚友谊情深似海。朗诵《赠汪伦》波澜壮阔的华夏文明史,造就了许多英雄人物,他们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将永远值得我们后人学习和赞赏。(朗诵《夏日绝句》)李清照的爱国情怀深深融进了诗句中,而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诗人陆游对祖国统一的期盼,更是渗透在字里行间。(朗诵《示儿》)“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远离故土的游子总会思念自己的家...
查看全文
词相关标签
家族谱大览
绥安鄢氏宗谱, 2, 卷首, 凡例 新派词 目录等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道光17[1837]. 存2册:插图, 世系表. 受姓祖: (周) 鄢干. 燕孝王之幼子,因避秦难,改姓鄢. 始迁祖(1世): (宋) 鄢太澄. 由临川桐林岭鄢坊迁闽之绥安北乡. 新城郑源祖(6世): 鄢阳. 新派行: 家邦传祖泽 俊秀懋宗功 道义先昭哲 模猷焕盛朝. 注: 此谱不全, 仅存卷首, 共2册. 内容为: 新序, 孔刚源流序, 凡例, 新派词, 目录等. 始迁祖以下各房世系记事均无. 注: 此谱部分页数破损, 模糊不清, 无法阅读.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散居地: 福建省漳浦县等地.
浏览:100
绥安鄢氏宗谱, 2, 卷首, 凡例 新派词 目录等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道光17[1837]. 存2册:插图, 世系表. 受姓祖: (周) 鄢干. 燕孝王之幼子,因避秦难,改姓鄢. 始迁祖(1世): (宋) 鄢太澄. 由临川桐林岭鄢坊迁闽之绥安北乡. 新城郑源祖(6世): 鄢阳. 新派行: 家邦传祖泽 俊秀懋宗功 道义先昭哲 模猷焕盛朝. 注: 此谱不全, 仅存卷首, 共2册. 内容为: 新序, 孔刚源流序, 凡例, 新派词, 目录等. 始迁祖以下各房世系记事均无. 注: 此谱部分页数破损, 模糊不清, 无法阅读. 书名据书衣题, 及版心题编目. 散居地: 福建省漳浦县等地.
浏览:100
5.闻氏四修宗谱, 5, 卷5: 诗词 文艺等, 1941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清远堂, 民国30[1941]. 16册 : 世系表. 收藏者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修谱人员 : 闻功𤇍,字伯侯 ; 闻风魁,字占梅 ; 闻功理,字燮楼 ; 闻风怿,字和熙 ; 闻风翼,字辅贤 ; 闻功远,字又庭 ; 闻铭成,字乐贤. 迁英始祖(1世) : 闻通. 原籍江西吉水人. 原姓文,后因元祸改文为闻. 由蕲水迁英山. 鼻祖(10世) : 闻尚德,字月山. 生三子 : 闻朝立 ; 闻朝中,字霁宇 ; 闻朝宣,字少山. 派祖(13世) : (明) 闻可宗,字范伯(朝中公之孙) ; 闻可登,字湘元,号伯源(朝宣公之孙). 可宗公下二支祖(14世) : (清) 闻世芳 ; 闻世英,字盈菊,号七岩. 世英公生五子(15世) : (清) 闻学训,字传人 ; 闻学谦,字怀朴 ; 闻学谟,字承典 ; 闻学让,字怀礼 ; 闻学诚,字怀默. 历代序派 : 通全镇德仲会廷 绪经尚朝一可世 学兆兴诗立礼风 功成济国宜家志 升伦纪叙守定衡 藻翰词章远时式 义理纯正在勤修 品节祥明永昌炽. 散居地 : 湖北省英山县等地. 书名据版心题, 及谱序题编目.
浏览:100
24.廖氏宗谱, 24, 卷20: 彦贵 志万长房 宗仁六房 6世文词公起世系, 1913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世彩堂, 民国2[1913]续修. 30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者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编谱人员 : 廖道范,字朗阶 ; 廖一楷,字椿廷 ; 廖同源,字少卿 ; 廖同袍,字筱阶. 受姓祖 : 飂叔安,字敬臣. 轩辕五世孙. 远祖 : 廖英正. 复公长子. 易飂为廖. 飂叔安之51世孙. 由西安府迁浙水. 提为一世. 豫章始祖 : (汉) 廖烈仁,字德基. 英正公长子. 由浙江徙饶州. 湖北始迁祖 : (明) 廖光碧,字云海,号碧庵. 玉山公长子,英正公67世孙. 生一子 : 廖前哲. 由江西迁湖北麻城夫子河塆廖家畈. 黄冈始祖(3世) : 廖彦贵. 复迁黄冈白溪畈. 生四子 : 廖志万(本谱之祖) ; 廖志贤(迁宝安) ; 廖志尧(迁麻城) ; 廖志舜(迁麻城). 志万公下三子 : 廖宗仁,字玉明 ; 廖宗义 ; 廖宗礼. 为三房之始. 宗仁房下六支(6世) : 廖文试(居叶家河) ; 廖文诫(居滥泥河) ; 廖文诏(居鹁鸽湖) ; 廖文询(居破堤口北首) ; 廖文让 ; 廖文词(居老屋塆). 宗义房下二支(6世) : 廖文谏,字忠扬 ; 廖文訏. 子孙居雷公凹等地. 宗礼房下一支(6世) : 廖文志. 子孙居郭家墩等地. 阖祖派行 : 宗文之正 世承其泽 一道同封 经邦华国 培本传家 以彰有德 联立功名 显登为则. 散居地 : 湖北省黄冈县, 麻城县等地. 书名据书名页题, 卷端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100
35.张氏全谱 卷首1- 目录 派词(图像27), v 1, 1992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追远堂, 1992年重录. 34册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收藏所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注 : 此谱缺卷12. 注: 2015年由浙江金华市成蹊信息发展公司收藏的,重复拍摄的版本为全谱. 谱含史家边, 林头畈, 殷家冲, 断墟山,朴树汊, 凤起山等地世系. 鼻祖 : (元明之际) 张纳庵,谥开元. 由豫章迁楚黄. 纳庵公下五子 : 张正一,字隆一(迁桐城失传) ; 张正二,字隆二 ; 张正三,字隆三 ; 张正四,字隆四 ; 张正五,字隆五. 派祖 : 张照三 ; 张照七. 皆正二公之子. 照三公下四房 : 张世英 ; 张世杰 ; 张世宁 ; 张世玄. 照七公下五房 : 张世豪 ; 张世昌 ; 张世富 ; 张世明 ; 张世荣. 新增派词: 道生诵理哲 性定尚清廉 立已存仁重 谦学睿智蕃 家齐积俊彦 国富享安然 史册铭宗惠 骧腾迪后贤 本宗派词: 纳正照世仕 单子伯大单 文继应启思 崇一肇廷咸 自先能以志 惟在秉时全 宏图绵远泽 永德耀延年 散居地 : 湖北省黄冈县等地. 书名据书签题, 卷端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100
35.张氏全谱 卷首1: 目录 派词(图像27), v 1, 1992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追远堂, 1992年重录. 34册 : 插图, 世系表, 人像. 收藏所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注 : 此谱缺卷12. 注: 2015年由浙江金华市成蹊信息发展公司收藏的,重复拍摄的版本为全谱. 谱含史家边, 林头畈, 殷家冲, 断墟山,朴树汊, 凤起山等地世系. 鼻祖 : (元明之际) 张纳庵,谥开元. 由豫章迁楚黄. 纳庵公下五子 : 张正一,字隆一(迁桐城失传) ; 张正二,字隆二 ; 张正三,字隆三 ; 张正四,字隆四 ; 张正五,字隆五. 派祖 : 张照三 ; 张照七. 皆正二公之子. 照三公下四房 : 张世英 ; 张世杰 ; 张世宁 ; 张世玄. 照七公下五房 : 张世豪 ; 张世昌 ; 张世富 ; 张世明 ; 张世荣. 新增派词: 道生诵理哲 性定尚清廉 立已存仁重 谦学睿智蕃 家齐积俊彦 国富享安然 史册铭宗惠 骧腾迪后贤 本宗派词: 纳正照世仕 单子伯大单 文继应启思 崇一肇廷咸 自先能以志 惟在秉时全 宏图绵远泽 永德耀延年 散居地 : 湖北省黄冈县等地. 书名据书签题, 卷端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100
词导读知识
端午节的诗句
端午节的诗句
端午节是我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流行于全中国以及海外的汉字文化圈,它起源于战国时期的爱国诗人屈原,传说屈原在五月五日这一天跳汨罗江自尽,后人便将端午节这一天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我国历朝历代的诗人创作了许多与端午节有关的古诗,有的描写自己对屈原崇高精神的敬仰,有的则描写端午节时赛龙舟的盛况,还有的则是记录民间节庆时热闹的景象。端阳采撷宋许文通玉粽袭香千舸竞,艾叶黄酒可驱邪。骑父稚子香囊佩,粉俏媳妇把景撷。乙卯重五诗宋陆游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端午宋文天祥人命草头露,荣华风过尔。唯有烈士心,不随水俱逝。至今荆楚人,江上年年祭。不知生者荣,但是死者贵。端午 唐文秀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七律端午唐殷尧藩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端午 唐李隆基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端午日赐衣 唐杜甫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浏览量:1532次
寒露的诗句
寒露的诗句
《初到陆浑山庄》宋之问授衣感穷节,策马凌伊关。归齐逸人趣,日觉秋琴闲。寒露衰北阜,夕阳破东山。浩歌步榛樾,栖鸟随我还。《月夜梧桐叶上见寒露》戴察萧疏桐叶上,月白露初团。滴沥清光满,荧煌素彩寒。风摇愁玉坠,枝动惜珠干。气冷疑秋晚,声微觉夜阑。凝空流欲遍,润物净宜看。莫厌窥临倦,将晞聚更难。《晚景怅然简二三子》李峤楚客秋悲动,梁台夕望赊。梧桐稍下叶,山桂欲开花。气引迎寒露,光收向晚霞。长歌白水曲,空对绿池华。《送十五舅》王昌龄深林秋水近日空,归棹演漾清阴中。夕浦离觞意何已,草根寒露悲鸣虫。《斋心》王昌龄女萝覆石壁,溪水幽濛胧。紫葛蔓黄花,娟娟寒露中。朝饮花上露,夜卧松下风。云英化为水,光采与我同。日月荡精魄,寥寥天宇空。《芙蓉亭》柳宗元新亭俯朱槛,嘉木开芙蓉。清香晨风远,溽彩寒露浓。潇洒出人世,低昂多异容。尝闻色空喻,造物谁为工?留连秋月晏,迢递来山钟。
浏览量:1505次
祭奠的近义词
祭奠的近义词
祭奠是一种对已故逝者的一种缅怀、悼念的仪式,从词义上来看相近的近义词有“祭祀、祭拜、祭扫、奠祭、敬拜”等,周边同义的词语还有“祭祖、扫墓、上坟”等,主要的词语意思都是有供上相关祭品祭奠亡者、先祖等意思在里边。 从祭奠这个词的字面意义上来看“祭”这个字本意主要就是表示一种对逝者的追悼仪式,在古代除了对已故亡者之外还会针对鬼神,而“奠”这个字在早期见于商代时期的甲骨文中,本身的文字形象便是将酒樽放在祭坛之上的一种形式,表示的是用酒祭祀,在后世释义中主要解释为置放祭品来祭祀死者,字面上也有确立、安放的意思。从历史文化的角度上来说祭奠是华夏文明中孝道文化的一种体现,让人们注重的是慎终追远的传统。
浏览量:2854次
陆游《钗头凤》全词
陆游《钗头凤》全词
陆游《钗头凤》全词是: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陆游是南宋时期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他出身名门望族、江南藏书世家,自小受家族文化环境熏陶,文采不凡,但是仕途并不顺畅。陆游一生笔耕不辍,在诗词上很有成就。除其诗词为后人传颂,他与唐婉的爱情故事也为人津津乐道。陆游与唐婉本是伉俪情深、琴瑟相合,但是因陆游母亲的反对不得不分离。但10年后两人意外重逢,此时已是使君有妇,罗敷有夫。后来两人以《钗头凤·红酥手》、《钗头凤·世情薄》传递所想,但劳燕分飞,已成定局。当年秋天唐婉便抑郁而终了。《钗头凤·红酥手》记述了两人重逢的场景,表达了陆游对唐婉的眷恋和相思,抒发了陆游怨恨愁苦而又难以言状的凄楚痴情。全诗的声律紧凑,展现了陆游强烈的情绪。
浏览量:2025次
采桑子欧阳修
采桑子欧阳修
《采桑子十首》是欧阳修的一组联章词,欧阳修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他晚年退居颍州,非常喜欢当地的山水景色,于是就写下了这十首词,描绘出了颍州西湖景色之美。其中前九首写景,最后一首抒情。采桑子十首其一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其二春深雨过西湖好,百卉争妍。蝶乱蜂喧,晴日催花暖欲然。兰桡画舸悠悠去,疑是神仙。返照波间,水阔风高扬管弦。其三画船载酒西湖好,急管繁弦。玉盏催传,稳泛平波任醉眠。行云却在行舟下,空水澄鲜。俯仰留连,疑是湖中别有天。其四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其五何人解赏西湖好,佳景无时。飞盖相追,贪向花间醉玉卮。谁知闲凭阑干处,芳草斜晖。水远烟微,一点沧洲白鹭飞。其六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其七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画船撑入花深处,香泛金卮。烟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归。其八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鲜。鸥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谁羡骖鸾,人在舟中便是仙。其九残霞夕照西湖好,花坞苹汀,十顷波平,野岸无人舟自横。西南月上浮云散,轩槛凉生。莲芰香清,水面风来酒面醒。其十平生为爱西湖好,来拥朱轮。富贵浮云,俯仰流年二十春。归来恰似辽东鹤,城郭人民。触目皆新,谁识当年旧主人。
浏览量:172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