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风俗

风俗

习俗是指在地区社会文化中长期形成之风尚、礼节、习惯以及禁忌等的总和,民间的风俗又称作民间习俗。风俗的涵括范围很广,可以包括食、衣、住、行、娱乐、社交、恋爱、生育、婚嫁、丧葬、宗教、岁时及艺术等。

风俗相关文献
【风俗】土家族的奇趣风俗:“偷俗”
【风俗】土家族的奇趣风俗:“偷俗”,偷,历来是被视为可耻的卑劣行为,可是在鄂西一带的土家人聚居的吊脚楼里
查看全文
茶与风俗
茶与风俗,中国是世界茶叶的故乡,种茶、制茶、饮茶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又是一个幅员辽阔、
查看全文
风俗志
风俗志,风俗志宋家,在贵阳,本中国之裔。春秋时,宋为楚子所蚕食,俘其民而放之南徼,遂流为
查看全文
西姓风俗
在青州郑母镇有一个叫塘坊村的村庄,村中三分之一的人都姓西,大约有两三百人。村子有着悠久的历史,至今保持着西姓家族的许多古老习俗,现在在济南工作的西德亮就来自塘坊村。据他介绍,掌事人由家族里辈分最高、德高望重的人担当,主持本家族节庆祭祀活动、墓地位置选定等重大事宜,在某些特殊情况下甚至享有调配村民的特权。西德亮是西姓第22代,属德字辈,往前数有云、纪、洪、作、廷,其后则是春字辈,这些都是目前在世的西姓人的辈分。至于家谱,他只是听说过,却从未见过,家谱是由族长负责保管的,带有很浓重的神圣和神秘色彩,通常情况下人们都见不到,只有当谁家长子长孙再添新人的时候族长才会出面告知“新丁”的辈分或者出示一下家谱。在西继光的老家河北保定则流传着一种叫做“吃家斋”的传统,祖坟通常被认为是积了厚德、风水最好的地方,为了能让祖上的恩泽惠及后世子孙,祖坟附近的田地由西姓人轮流耕种,而负责耕种的人家要在某一天邀请当地...
查看全文
风俗
词源与定义在先秦的《荀子》中已经有了“移风易俗”的说法。而“风俗”一词来自班固的《汉书》。班固在书中为“风俗”做的解释是:“凡民函五常之性,而其刚柔缓急,音声不同,系水土之风气,故为之风;好恶取舍,动静亡常,随君上之情欲,故谓之俗”(凡是民众都有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的习性,然而其中也有刚柔缓急的区别,语言口音的不同,这乃是因为地理、气候环境,即水土风物的差别造成的,因此称为风;民众所喜好、所厌恶,所想要与不想要的,以及行动静止没有常规,是因为这些都随着个人的感情欲望而变化,因此称为俗)。地域与民族风俗习惯存在一定相似,但同时也存在差异。中国有句古话叫“十里一风,百里一俗”,以此来说明习俗风格随地理位置的不同而不同。当然,不同的民族之间风俗习惯也存在一定的差异。相似地域差异民族差异约定俗成不明文规定,不含条约、合约精神约束的规则。《荀子·正名》:“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
查看全文
风俗相关标签
习俗
家族谱大览
[刘氏家谱](别名:韩国民族风俗 - 新年)
原书: 写本, 民国75[1986]. [5]页. 封面题: 韩国民族风俗 - 新年. 始祖: 刘振湖. 散居地: 山东省掖县及韩国等地. 中国, 山东省, 掖县
浏览:100
2.李氏族谱, 2, 卷首中, 谱训 风俗 家训 寿序 祠记 碑铭 封典 像赞 诗, 1989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敦伦堂, 1989年11修. 46册 : 插图, 世系表, 肖像. 始迁祖 : (宋) 李三畏. 由闽宦琼,徙万宁琉川. 生一子 : 李仲德. 仲德公生四子(3世) : 李师孔 ; 李师政 ; 李师记 ; 李师中. 倘驿派祖(6世) : 李文英,字士长. 师中公曾孙. 生二子 : 李弥高 ; 李弥坚. 定安始祖(7世) : (元) 李太压,号十八. 师记公4世孙. 由万徙业村. 生一子 : 李安素. 琼海礼村祖(7世) : 李善长,行一. 师政公4世孙. 生二子 : 李文祺 ; 李文伟. 三加始祖(8世) : 李满. 师政公5世孙. 万安琉川派祖(9世) : 李圣佑,字洪济. 惠儿公长子. 下有二子: 李贤金,号耆老广信公,字时重,行一 ; 李贤均,行二. 贤金公下三子 : (明) 李良茂,字进荣,行一(长房) ; 李周茂,行二(二房) ; 李春茂,字时荣,行三(三房). 澄迈祖(9世) : 李震器. 文英公曾孙. 生一子 : 李真宝. 定安支祖(9世) : 李日新,字富有. 安素公之子. 太压公之孙. 生二子 : 李经 ; 李胜(加露岭村). 另派祖(9世) : 李堡佑 ; 李佑奇. 师孔公6世孙. 山尾派祖(10世) : 李子文. 满公之孙. 由三加徙山尾. 堡佑公下房祖(11世) : 李均周(黄流) ; 李均安(重兴). 排行(32世起) : 雄才开基业 新秀继安邦 秉德传久远 诗书冠群芳. 散居地 : 海南省万宁县, 定安县, 澄迈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书名页题, 及版心题编目.
浏览:100
王氏家谱
王氏家谱
浏览:0
民俗风水图文百科
浏览:2032
朱氏宗谱 [5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2013年. 合2册 : 插图, 地图, 世系表, 肖像. 注 : 此谱内无说明字派间互相关联, 及从第几世起有不同. 始祖(一世) : (宋) 朱元晦,讳熹,号晦庵. 元晦公下三子 : 朱塾,字受之 ; 朱埜,字文之(下四子 : 朱巨,字子大 ; 朱铨,字子平 ; 朱铎,字子木 ; 朱铚,字子成) ; 朱在,字敬之. 此谱主要为埜公派下世系. 巨公下四房祖(4世) : 朱渊,字景颜 ; 朱洽,字时中 ; 朱潜,字时夫 ; 朱济,字孔泽. 六世祖 : (元) 朱勋,字文德. 桩公之子. 济公之孙. 十一世祖 : 朱燔,字孔啻. 桢公长子. 埜公之裔. 始迁祖(12世) : (明) 朱城,字原礼,号平岗. 因父燔公监授河南淮阳,随父任料理事务,不舍淮阳风俗之美,后徙河南宁陵. 为元晦公第十二世孙. 城公下六支祖(13世) : 朱尚铨(居婺) ; 朱尚鋐(居婺) ; 朱魁,字占鳌 ; 朱有良,字性善 ; 朱恭(迁杞县顿屯) ; 朱季宗,字统绪. 魁公下一子(14世) : 朱宠,字亚卿(下二子 : 朱克敬,字秉虔 ; 朱克让,字从谦). 有良公下一子 : 朱朝选,字贤才(下二子 : 朱克信,字文实 ; 朱克任,字力重). 季宗公下一子 : 朱国安,字太平(下二子 : 朱加桢,字勉斋 ; 朱加祥,字光宇). 恭公房下系祖(15世) : 朱大仁(下二子 : 朱子明,字秉离 ; 朱子灿,字光耀). 字派 : 城魁宠克正 桂永九宗之 铭超俊锡允 圣学世来尊 国朝思大振 立本建鸿勋 布昭天德茂 治化万邦钦 勤俭善良风 忠信广传颂 家合兴百业 廉礼品位升. 另字派 : 仁让立基 信诚应世 久远相传 善继祖志 守道敬本 启智宏文 俊杰延秀 耀华永春. 散居地 : 河南省宁陵县等地. 书名据书签题编目. 版心题 : 朱氏家谱.
浏览:0
太平御览 [1000卷]
原书: 明活字本, 明万历2[1574]识. 200册. 一本关于中国历史、风俗、地名录、传记和一般文学的大型文学作品集。
浏览:0
风俗导读知识
正月初三的风俗是什么?
正月初三的风俗是什么?
正月初三又称小年朝,也叫天庆节,是宋朝的宫廷节日。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因传有天书下降人间,于是真宗下旨,将正月初三定为天庆节,这一日不扫地、不乞火,不汲水。正月初三,也称为赤狗日。在古代传说中,赤狗是熛怒之神,会给人带来不吉利。因此,正月初三不宜外出,既不出门拜年,也不在家宴请宾客。在中国的民间传说当中,正月初三的晚上也是老鼠娶亲的日子。一说在这一天,一般都是早早睡觉,以免扰乱了鼠辈成亲,还在屋子角落洒米粒、糕饼等供老鼠食用;一说早早睡觉是为了扰乱老鼠成亲,使它们看不见从而减缓它们繁殖的速度。在民间,正月初三也被认为是谷子的生日,在这一天祝祭祈年,且禁食米饭,以祈求来年的谷子有个好的收成。旧时初三日夜把年节时的松柏枝及节期所挂门神门笺等一并焚化,以示年已过完,又要开始营生。俗谚有“烧了门神纸,个人寻生理”。正月初三还是做寿的日子,在福建莆田仙游,有个与别地不同的做寿风俗,这就是老人年龄满“十”那一年,不管是哪月哪日出生的,做(祝)寿的日子一般都在当年的正月初三举行。这还与九鲤湖仙梦有关。据说,之前有一位秀才,母亲因病眼睛失明,秀才四处求医,秀才做梦时一个仙人告诉他:“人进山来寻白水,治愈原在祠后喜。”后来几经曲折,秀才终于找到了仙泉,又在老医生的治疗下,秀才的母亲终于治愈了。这一天是正月初三,秀才母亲的七十大寿是在三月份,秀才就将大寿定在正月初三,以庆祝双喜临门。这也是正月初三是做寿之日的由来。
浏览量:1892次
腊八节的风俗
腊八节的风俗
腊八节,即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起源于元末明初,与朱元璋有关。在朱元璋平定天下,登基为帝后,为了纪念这个艰苦又特殊的日子,于是将它定为“腊八节”。腊八节风俗有祭祀、喝腊八粥、腊八醋、腊八蒜、吃冰、腊八豆腐、腊八面、麦仁饭等。 【祭祀】 从先秦开始,腊八节就有祭祀祖先、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的的习俗。而且,腊八节也是佛教徒的节日。所以,在腊八节这天祭神、敬佛、祭祀祖先,有祈求神灵、佛祖、先人庇佑的好兆头。 【喝腊八粥】 腊八粥,是一种由多样食材熬制而成的粥。腊八这一天喝腊八粥这一习俗的来历,是和佛陀成佛的故事有关的,自从佛教从古印度传入中国,各寺院都用香谷和果实做成粥来赠送给人们。年复一年,寺院做腊八粥的传统便广泛传播到民间,由此在我国北方地区逐渐形成了过“腊八节”喝腊八粥的风俗。 【腊八醋、腊八蒜】 在腊八这天用醋泡大蒜的习俗,名“腊八醋”。腊八醋,要泡到大年初一,初一吃饺子,要吃素饺子,取一年素素净净之意。腊八蒜,就是在阴历腊月初八的这天来泡制蒜,是华北地区的一个习俗,其材料就是醋和大蒜瓣儿。 【吃冰】 腊八前一天,人们一般用钢盆舀水结冰,等到了腊八节就脱盆冰并把冰敲成碎块。据说这天的冰很神奇,吃了它在以后一年不会肚子疼。 【腊八面】 腊八面,流行于陕西关中地区,在陕西省渭北一带的澄城地区,腊八节一般是不喝粥的,每年的农历腊月初八早上,家家户户都要吃碗腊八面。
浏览量:1535次
正月初二的风俗是什么
正月初二的风俗是什么
正月初二,嫁出去的女儿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俗称“迎婿日”。 正月初二的习俗有: 1、回娘家 这一天最广为人知的传统习俗,就是“回娘家”。 这一天,回家的女儿必须携带一些礼品和红包,分给娘家的小孩,而且礼品的数量以双数为宜。女婿也要精心准备,回娘家拜年,在娘家人的面前,也算是一回年终考核呢,娘家人会“难为”女婿,图个热闹场面,在这背后,体现的还是中国人长久以来的家庭家族观念,一家人也会选择在这一天拍一张全家福。 2、祭财神 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财神,这天你中午要吃馄饨,俗称“元宝汤”,祭祀的供品用鱼和羊肉。老北京的大商号,在这天均举行祭祀活动,祭品用“五大供”,即整猪、整羊、整鸡、整鸭、红色活鲤鱼等,祈望今年发大财。 3、吃开年饭 正月初二谓之“开年”,从这一天开始,人们带着三牲、糍粑、煎堆等礼品,走亲访友,也会杀生鸡开年,取生气十足的意思。在饮食方面,正月初二这天的中午饭称“开年饭”,菜式多样、皆取吉祥寓意。 4、吃面条 民间有云:初一饺子初二面。所以大年初二要吃面条,初二的面讲究也不少,要用初一的饺子面来做,而且这面须为冷汤,也就是,把面煮熟之后用冷水浸过,称为冷汤。现在的人们一般都打个卤儿或者炸点酱做成打卤面或者炸酱面,但记得要用冷水浸过,以保留“初二面”的风俗。 5、食日昼 女儿回娘家,必备一大袋的饼干、糖果,由母亲分送邻里乡亲,一如过年的情景。如果家中有多个女儿的,而这些女儿又不在同一天归来,那么,就要来一个分一次,礼物颇薄,四块饼干而已,但表达了姑娘对乡亲的思念。 若家中有侄儿,当姑母的必须再掏腰包,尽管在初一日给压岁钱时已经送了,可这一次意义不同。 这习俗,潮汕人称为“食日昼”。顾名思义,仅仅是吃中午饭而已,女儿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
浏览量:1786次
寒食节的风俗是什么
寒食节的风俗是什么
寒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一般是在清明前一二日,寒食节的起源,根据史籍的记载,是在春秋时期介子推被焚于介休绵山。晋文公下令在子推忌日禁火、寒食,以寒食寄哀思。到了唐朝的时候,寒食节已经成为全国性法定节日,后又与清明节合二为一。寒食节的风俗有很多,在寒食节这天是家家户户都是要禁止生火,都吃冷食的,所以寒食节在古代也被称为“禁烟节”,山西民间禁火寒食的习俗多为一天,只有少数地方是三天。寒食节扫墓祭祖在南北朝到唐前被视为“野祭”。寒食节这天会插柳,柳是寒食节象征之物,原是为了怀念介子推追求政治清明,然后在南北朝时期的《荆楚岁时记》中有“江淮间寒食日家家折柳插门”的记录,在安徽、苏州等地还盛行戴芥花,佩麦叶来代替柳枝。古人还会去踏青,也叫踏春,这个习俗盛兴于唐宋时期,此外还会进行荡秋千和蹴球,文人还会咏诗,因为文人墨客在寒食节的时候或思乡念亲,或借景生情,感慨尤多,灵感顿生,诗兴大发,咏者甚多。寒食节除了风俗很多外,在饮食上面也有很多讲究,寒食节的食品包括寒食粥、寒食面、寒食浆、青精饭及饧等;寒食供品有面燕、蛇盘兔、枣饼、细稞、神餤等;饮料有春酒、新茶、清泉甘水等数十种之多。在晋南地区民间习惯吃凉粉、凉面、凉糕等等。
浏览量:1473次
谷雨节气的特点和风俗
谷雨节气的特点和风俗
谷雨,二十四节气之一,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春雨绵绵是谷雨最主要的特点。“谷雨”这一节气名称源自古人“雨生百谷”之说,反映出了节气的农业气候意义。民间在谷雨节气有喝谷雨茶、走谷雨、祭海、吃春、赏花等习俗。 【喝谷雨茶】 谷雨茶也就是雨前茶,是谷雨时节采制的春茶,又叫二春茶。谷雨茶就是谷雨这天采的鲜茶叶制成的茶叶,而且要上午采的。传说谷雨这天的茶喝了会清火、辟邪、明目等。所以谷雨这天不管是什么天气,人们都会去茶山摘一些新茶回来喝。 【走谷雨】 古时有“走谷雨”的风俗,谷雨这天青年妇女走村串亲,有的到野外走一圈就回来。寓意与自然相融合,强身健体。 【祭海】 谷雨节也叫做渔民出海捕鱼的“壮行节”。在中国北方沿海一带,渔民们过谷雨节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祭祀场面十分隆重,这一习俗在今胶东荣成一带仍然流行。 【吃春】 谷雨前后,香椿醇香爽口营养价值高,故有“雨前香椿嫩如丝”之说。鲜椿芽中含丰富的蛋白质、胡萝卜素和大量的维生素C,其叶、芽、根、皮和果实均可入药,具有健胃理气,止泻润肤等多种功效。 【赏花】 谷雨前后也是牡丹花开的重要时段,因此,牡丹花也被称为“谷雨花”。“谷雨三朝看牡丹”,赏牡丹成为人们闲暇重要的娱乐活动。
浏览量:1448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