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麝雉

麝雉

麝雉(学名Opisthocomus hoazin)是热带的一种鸟类,生活在南美洲亚马逊盆地及奥利诺科河三角洲的沼泽、森林及红树林。它们是麝雉属下的唯一物种,而麝雉属则是麝雉科下的唯一属。此科的分类位置被受争议,仍未有所定论。麝雉的大小如雉鸡,长约65厘米,颈长头小。它们呈褐色,下身淡色,面部没有羽毛及呈蓝色,眼睛呈栗色,头上有红褐色的尖冠。雏雉的翼指上有爪。它们是草食性的,主要吃叶子及果实,消化系统有特大的嗉囊,可以有瘤胃的作用。它们有强烈的气味,可能是因食叶所致。

麝雉简介资料
今颚总目
Ophisthocomus hoazin、(
麝雉亚目 Opisthocomi
麝雉属 Opisthocomus、Illiger, 1811
动物界
麝雉目 Opisthocomiformes
麝雉 O. hoazin
麝雉科 Opisthocomidae、Swainson, 1837
鸟纲
脊索动物门
麝雉相关文献
林麝
生态环境林麝栖息于海拔2400-3800米的森林中。森林是林麝的主要栖息生境,它们主要分布在低山区的阔叶林、针叶林及针阔混交林区,喜欢活动在以针阔混交林为主,相对湿度较高的林内。目前适栖范围内平均密度约每平方公里1.45只,最高可达每平方公里10至12只。它们主要分布在中国湖北、云南、青海、陕西、四川、湖南、贵州、西藏的错那、措美、波密、察隅、米林、林芝、工布江达等地。特征林麝是麝属中体型最小的一种。体长为60-80厘米,肩高45-50厘米,体重8-10千克。雌雄均没有角;耳长直立,端部稍圆。腹部生殖器前端有麝香囊,尾粗而短,尾脂腺发达。四肢细长,后肢比前肢长。体毛粗硬色深,呈褐灰色或苍灰褐棕色,辟尖无棕色,颈纹明显,个体小于马麝。下颌、喉部、颈下以至前胸间为界限分明的白色或橘黄色区。臀部毛色近黑色,成体不具斑点。被追急后具有攀缘斜树或倾斜倒木的特点。它们四肢下部的毛比马麝的短,并紧贴皮肤
查看全文
麝科
参考文献中国鹿类动物,盛和林等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9月出版.
查看全文
原麝
特征前肢短而后肢长,蹄小;耳大;身体颜色呈棕色,背部比较深,有的呈灰褐色,带有不很明显的土黄色条纹和斑点;颈下向后至肩有两条白纹。雄性麝犬齿发达,脐与生殖孔之间有麝香腺,在发情季节特别发达。分布原麝分布在东北亚地区的山林,在南西伯利亚的针叶林最为常见,也在内蒙古,蒙古,中国和朝鲜半岛的部分地区被发现。在中国主要分布在安徽大别山北坡的岳西、舒城、霍山、六安等市县的低山丘陵地区。麝以森林和森林灌丛为主要栖息地,原麝主要分布在海拔600至1000米以上人迹罕至的针阔混交林带。习性原麝一般雌雄分居,营独居生活,而雌兽常与幼麝在一起,以晨昏活动频繁,有相对固定的巡行,觅食路线,通常只在标定的范围内活动。在雄麝卧栖处,常留有浓郁的麝香味,视觉与听觉灵敏,性怯懦,为植物食性,原麝所食的植物种类十分广泛,包括低等的地衣、苔藓和数百种高等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冬季食物较少时还啃食树皮。原麝的性...
查看全文
马麝(图)
马麝(Moschussifanicus)又称香獐、马獐、麝,属于鹿科,是青藏高原特有皮、肉、药兼用的高经济效益珍稀草食性动物。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国内有养殖,雄麝分泌的麝香是名贵的中药材和高级香料。 一、外形特征 马麝体形似麝,大小如羊,体长80~90厘米,肩高55厘米,体重10~15千克。前肢短,后肢长,善跳跃、奔跑。鼻端无毛,黑色。
查看全文
麝——逐渐逝去的宝贵资源
远在2000多年前的汉代,麝香已经作为宝贵的药材用于医治疾病,到了公元8世纪的唐代,麝香除了用作药材之外,也作为珍贵芳香物用于皇宫的熏香。麝香一词就取自它香气四射的特性。历朝历性,皇宫的御医都要备足麝香,以备皇室所需,每年各地进贡的麝香都记载在册,作为各地宫员对朝廷的贡献。 麝香是麝的分泌物,目前,虽然科学界有不同看法,但一般认为世上现存五种麝
查看全文
麝雉相关标签
IUCN无危物种
草食性动物
食叶动物
今颚总目
物种
家族谱大览
雉南敖氏宗譜 [8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敦伦堂, 清光绪20[1894]. 8册 : 插图, 世系表. 始祖 : (宋) 敖陶孙. 长兴始迁祖 : (宋) 敖利,字庭芳. 散居地 : 浙江省长兴县等地.
浏览:100
雉田陈氏佰万公裔宗富公族谱
雉田陈氏佰万公裔宗富公族谱
浏览:0
麝圃林厝份族谱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民国83[1994]. 1册 : 插图, 世系表, 肖像. 收藏所 : 台湾省姓氏研究学会 受姓祖 : (周) 林坚. 武王克商后,表比干,征其后嗣,子泉因生于长林石室中,赐姓林,易名坚,受封公爵. 入闽始祖 : 林禄. 麝圃祖(一世) : (元) 林伦,字五秀才. 林厝份派祖(3世) : 林季明. 屯叟公之四子. 渡台祖(9世) : 林晋壁 ; 林晋玉. 皆为林君宝之子. 原居福建泉州府. 昭穆 : 万世名彬正 周国君晋仲 雨祚邦宗荣 蕃是望迈志 修藏纯思高 达冕笏朝堂 侯伯藩翰 台辅卿公. 散居地 : 台湾省彰化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编目.
浏览:0
陳氏族譜 [8卷,首2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三相堂修, 民国4[1915]木活字本. 10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所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远祖 : (唐) 陈伯万,号金峰. 自吴入楚,肇基新化鹅塘. 始祖 : (明) 陈宗富,字崇春,名言元. 由车塘迁隆回雉田. 宗富公下三子 : (明) 陈兴祥 ; 陈兴寿 ; 陈兴贵. 祥公下房祖(5世) : 陈定贤. 寿公下房祖 : 陈定龙 ; 陈定宽 ; 陈定怀 ; 陈定安 ; 陈定宪 ; 陈定昂. 贵公下房祖 : 陈定洪 ; 陈定俊 ; 陈定滔. 散居地 : 湖南省隆回县等地. 书名据书签题, 及版心题编目. 部分卷端题 : 雉田陈氏续修族谱. 书衣背面题 : 雉田陈氏族谱.
浏览:100
江夏郡東山黃氏宗譜, 2, 卷1下_ 世系 南塘陡門頭房 崇林 31世正松公起, 1982
原书: 浙江 : [出版者不详], 1982年重修(瑞安市平阳坑 : 王法叶印刷). 2册 : 插图, 世系表. 一世祖(1世) : (唐) 黄伴,字平阜. 始居鄂之江夏,转徒濮阳,又徒婺之东洋,后与兄弟同避居台之临海芙蓉村. 支祖(15世) : 黄应虚 ; 黄应井,字孟原 ; 黄应琳(善宁公之子). 虚, 井二公为善瑞公(字廷圭)之子. 雉溪中园派祖(16世) : 黄寿宗. 应琳公次子. 下分东山后南塘房. 水仓头派祖(17世) : 黄昌,字崇. 应虚公之孙. 自芙蓉石柱下,迁居黄邑椒江下陈镇水仓(沧)头. 下分南塘陡门头,龙珠塘,陡门头外塘,东山,珠家浦等房. 大板桥派祖(17世) : 黄成,字崇玉. 应井公之孙. 自芙蓉石柱下迁居黄邑椒江洪家镇大板桥. 下分西塘房. 南塘陡门头房祖(23世) : 黄良准,讳道准. 子贵公长子. 应虚公之后. 陡门头外塘房祖(23世) : 黄良荣,讳龙彩. 子周公之子 应虚公后. 朱家浦房祖(23世) : 黄良端. 子阳公之子. 应虚公后. 西塘房祖(23世) : 黄良传,讳师. 子卿公之子. 应井公后. 后南塘房祖(23世) : 黄良卿,讳加鼎. 子满公之子. 应琳公后. 东山房祖(25世) : 黄名池. 昌公之后. 于康熙年间携子世益公开发东山. 白沙岭支祖(25世) : 黄名佐,字克学. 迁乐清白沙岭老坝头. 龙珠塘房祖(27世) : 黄家余,字学友 ; 黄家珍,字学虬. 名辈(18世起) : 克景怀仁子 良德名世家 懋修崇正道 元善应蕃昌 定立刚常志 益增孝友高 献新如希乐 丰宁建泰安. 字行 : 诗礼传彝训 忠信绍先猷 君庆兴盛仕 登贤秉义华. 散居地 : 浙江省台州市, 黄巌县, 及乐清县等地. 书名据书签题编目. 版心题 : 东山黄氏宗谱 谱序题 : 重修东山黄氏宗谱 卷端题 : 黄氏宗谱
浏览:100
余氏宗谱 六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 民国9[1920]. 5册 : 人像, 插图, 世系表. 收藏所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注 : 此谱有残页, 并缺卷4, 内容 : 宗懄公下部份世系记事. 受姓祖 : 由余. 子叔和,以王父字为姓 . 一世祖 : (唐) : 余肇四. 雉溪洽阳祖(6世) : (唐) 余太公,讳德,行孝九. 居信州. 迁上饶祖(9世) : (宋) 余俊公. 自铅邑九都余家山头,转徙上饶三十三都丁家坂. 四大派祖(25世) : (明) 余成保,讳守敬 ; 余侔公,行义十二 ; 余则和,字连春 ; 余用和,字辉联. 皆为肇四公第三子舜卿公之后裔. 成保公下房祖(另列为第一世) : (明) 余宗朝,讳光朝,行伭二(四十七都大黄沙). 侔公下房祖(另列为第一世) : (明) 余宗懄,讳昌,行子一(四十四都霞源) ; 余宗懅,讳康,行子二(四十四都细茶湾) ; 余宗恢,讳祥,行子三(四十四都冯坞). 则和公下房祖(另列为第一世) : (明) 余宗玉,讳进玉,行五三(六十都桐坞) ; 余宗璧,讳进璧(六十都梨木山) ; 余宗𤩽,讳进𤩽(六十都鲍梧堂). 用和公下房祖(另列为第一世) : (明) 余宗庆,讳庆,字润堂(四十三都东三). 旧字行 : 宗功祖德 科第绵联 保世滋大 迺由积厚. 旧派行 : 子贵孙贤 文武箕裘 生支蕃衍 端赖培深. 新字行 : 诗咏振绳 书言孝友 开国成嘉 宜敦其本. 新派行 : 水汇沧海 山起昆仑 溯源竟委 在尊所先. 散居地 : 江西省上饶县等地. 书名据书衣题, 及谱序题编目.
浏览: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