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潘党

潘党

潘党氏,名,春秋时期楚国大夫,潘尫的儿子。

前597年(鲁宣公十二年、楚庄王十七年、晋景公三年),晋国的魏锜请求请求出使楚军营中,请战以后回去。楚国的潘党追赶他,到达荧泽,魏锜看见六只麋鹿,就射死一只,回车献给潘党,说:“您有军事在身,猎人恐怕不能提供新鲜的野物?谨以此奉献给您和随从人员。”潘党下令不再追赶魏锜。潘党已经赶走了魏锜,赵旃在夜里达到楚军驻地,在军门的外面铺开席坐下,派部下先进军门。六月十四日,楚庄王乘坐左广的指挥车,以追赶赵旃。晋国人来接魏锜、赵旃。潘党远望飞起来的尘土,派战车奔驰报告说:“晋国的军队来了。”楚庄王派潘党率领后备的战车四十辆,跟随唐惠侯作为左方阵,以迎战晋国的上军。晋国的中军大败,晋国的上军在士会的领导下没有被打败。六月十五日,楚军辎重到达邲地,军队驻扎在衡雍。潘党说:“君王何不筑起军营耀武,收集晋国人的尸首建立京观(大坟堆)?下臣听说战胜敌人...

潘党相关文献
潘,潘
查看全文
潘姓始祖潘崇
潘姓始祖潘崇,潘崇(古代春秋时期人物)编辑锁定  历史人物,春秋时期楚国大臣。潘崇就是潘姓的始
查看全文
党项
起源党项最早是对居住在四川松潘高原一带,以畜牧为生的多个部落的泛指。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此地形成部落联盟。735年的阙特勤碑首次提到党项名称。《隋书》称其为党项羌,认为是三苗之后,将他们归属于西羌或西戎。其神话称起源于猕猴种,与吐蕃相同,可能有共同祖先。其语言西夏语,现已灭绝,但是经由其文字,西夏文,被保存下来。现代语言学家认为西夏语与嘉绒语是近亲,将其归在羌语支之下,属藏缅语族。其部落首领,以拓跋氏为姓,可能是拓跋部的分支,与同为鲜卑族群的吐谷浑有姻亲及结盟关系,因此他们的先祖也可能是来自于鲜卑。也有学者推测他们是一个蒙古化的突厥族群。历史唐初,党项首领拓跋赤辞助吐谷浑与唐朝作战败降唐,被唐太宗赐姓李,封为西戎州都督。唐朝中期时,受到吐蕃所迫,在唐朝帮助下把静边州都督府移置庆州(今甘肃庆阳),辖下25个党项州也一道迁徙。原居地的党项族人则受吐蕃贵族役使,被称作弭药人。北移的党项则分为八部,
查看全文
潘耒
生平潘柽章弟,自小过目成诵,师事徐枋、顾炎武、王锡阐、吴炎等,为顾炎武唯一及门弟子,博通经史、历算、音学。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举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参与纂修《明史》,主纂《食货志》六卷。终以浮躁降职。康熙三十四年,在福建建阳刻成《日知录》三十二卷本行世。晚年崇信佛学,好山水,历游名胜,为文记之,名篇有〈游南雁荡记〉、〈火焰峰〉、〈天柱峰僧饷黄独〉、〈仙居诸山游记〉等。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康熙赐复原官,坚辞不受。著有《类音》、《遂初堂诗集》、《文集》、《别集》等。参考书目李元度:《国朝先正事略》卷38《潘耒事略》沈彤:〈检讨潘先生耒传〉
查看全文
中间党
历史中间党代表农场主和家庭农户利益,并坚决反对加入欧盟。从其成立到2000年,中间党只参加非社会主义政府(即不会参与工党政府)。但在2005年改变了其宗旨,加入了工党政府领导的红绿联盟,转而与工党组成中间偏左联盟。历任政党领袖约翰·梅尔拜(JohanE.Mellbye)1920–1921克里斯托弗·赫格塞(KristofferHøgset)1921–1927埃里克·恩格(ErikEnge)1927–1930延斯·洪塞德(JensHundseid)1930–1938尼尔斯·特拉达尔(NilsTrædal)1938–1948埃纳尔·弗罗格纳(EinarFrogner)1948–1954佩尔·博尔滕(PerBorten)1955–1967约翰·奥古斯特海姆(JohnAustrheim)1967–1973达格芬·沃维克(DagfinnVårvik)1973–1977古纳尔·斯托尔塞特(Gunnar...
查看全文
潘党相关标签
楚国
春秋人
潘姓
政府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