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真空能量

真空能量

真空能量(Vacuum energy)是一种存在于空间中的背景能量,即使在没有物质的空间(称为自由空间(free space))亦然存在。真空能量导致了多数基本力的存在。它的效应可以在各式各样的实验中观测到,例如光的自发放射(spontaneous emission)、伽马辐射、卡西米尔效应、范德瓦耳斯力、兰姆位移等等。另外它也被认为与物理宇宙学中的宇宙常数项有关。

真空能量相关文献
真空灾变
参阅宇宙学常数问题
查看全文
真空管
历史常用的6922双三极真空管真空管的历史可溯自改良灯泡的商人托马斯·爱迪生。1880年某日,他好奇地在灯泡中多放了一个电极,且洒了点箔片,结果发现了奇特的现象:第三极通正电时,箔片毫无反应;但通负电时,箔片随即翻腾漂浮。当时爱迪生不知道此现象的起由,但由于他不经意的发现,这个现象后来被称为爱迪生效应。一直到1901年,欧文·理查森提出定律,说明电子的激发态引起箔片漂浮,后更以此拿到1928年的诺贝尔物理奖。接着约翰·弗莱明在1904年发展出二极管,李·德佛瑞斯特(LeeDeForest)更在1907年作出第一个三极管。结构真空管具有发射电子的阴极(K)和工作时通常加上高压的阳极或称屏极(P)。灯丝(F)是一种极细的金属丝,而电流通过其中,使金属丝产生光和热,而去激发阴极来放射电子。栅极(G)它一定置于阴极与屏极之间。栅极加电压是抑制电子通过栅极的量,所以能够在阴极和阳极之间对电流起到控制...
查看全文
真空
历史西汉刘安在《淮南万毕术》中提到:“铜瓮雷鸣。”其注曰:“取沸汤置瓮中,坚塞之,内于井中,则作雷鸣,闻数十里。”铜瓮雷鸣是由于盛沸水的铜瓮骤然遇冷造成局部真空。这时外部大气压力加上井水压力会将铜瓮压破,爆炸出雷鸣的声响。1641年,意大利数学家托里拆利在一根长管子内加满水银,然后很迅速的将管口倒转在一个盛满水银的盆内,管子内水银柱的末端是76公分高。这时玻璃管最上方无水银地带是真空状态。这一实验为“托里拆利实验”,完成实验的玻璃管为“托里拆利管”。1654年,马德堡市长奥托·冯·格里克在雷根斯堡向皇帝展示了他所设计的半球实验。他制造了两个直径36公分的红色铜制半球,半球中间有一层浸满了油的皮革,用以让两个半球能完全密合。接着他用他自制的真空泵将球内的空气抽掉,此时两个沉重的铜制半球在没有任何接着剂的辅助下紧密地合而为一,让人十分惊讶。但格里克实验的高潮才正要开始,他为了证明两半球的结合是...
查看全文
真空能量
相关条目暗能量宇宙学常数Λ真空解量子电动力学零点能量真空灾变
查看全文
能量
能量的形式物体提高温度,本身是增加热能。热量(heat)热是能量的一种形式,一部分属于位能,一部分属于动能。在物理科学的文章中,有数种形式的能量被定义。这些包括:热能(thermalenergy),在传导过程中的热能被称为热量(heat)化学能电能辐射能,电磁辐射的能量核能磁能弹性能声能机械能光能这些能量的形式可以概分为两大类:动能和位能。其他类似的能量形式都是动能和位能的混合。能量可能在这几种形式间转换,有些能量的转换效率可达100%,有些则不行。能把这些不同的能量互相转换的机器称为能量变换器(transducer)。以上几种已知的能量形式不一定涵盖所有自然界的能量。只要科学家发现某些违反能量守恒的现象,新的能量形式亦会随之提出。如暗能量(darkenergy)——遍布全宇宙并加快宇宙扩张速度的假设能量。在古典力学中,位能和动能之间是有所区别的,位能为一物体所在位置的函数,而动能则与物体...
查看全文
家族谱大览
西山真氏族谱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清光绪34[1908]. 111册: 世系表, 插图. 缺卷4. 附西山真文忠公文集55卷, 大学衍义43卷, 读书记40卷, 文章正宗后刻30卷, 正宗续编复刻12卷, 西山真文宗公年谱1卷, 真文宗公心经1卷, 真文宗公政经1卷. 一世祖: 真德秀字景元后更希元晚号西山(宋) 散居地: 福建省浦城县等地.
浏览:100
册109-111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清光绪34[1908]. 111册: 世系表, 插图. 缺卷4. 附西山真文忠公文集55卷, 大学衍义43卷, 读书记40卷, 文章正宗后刻30卷, 正宗续编复刻12卷, 西山真文宗公年谱1卷, 真文宗公心经1卷, 真文宗公政经1卷. 一世祖: 真德秀字景元后更希元晚号西山(宋) 散居地: 福建省浦城县等地.
浏览:100
1.真氏宗谱 [6卷]
丹徒始迁祖 : 真信斋(宋末元初) 散居地 : 江苏省镇江县等地
浏览:100
真氏宗谱 [6卷]
丹徒始迁祖 : 真信斋(宋末元初) 散居地 : 江苏省镇江县等地
浏览:0
西山真氏族谱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清光绪34[1908]. 11册 : 插图, 世系表 注 : 缺卷四, 故第1世至第20世世系表不存 1世祖 : 真德秀字景元(宋) 散居地 : 福建省浦城县等地
浏览:100
册64-108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出版者不详], 清光绪34[1908]. 111册: 世系表, 插图. 缺卷4. 附西山真文忠公文集55卷, 大学衍义43卷, 读书记40卷, 文章正宗后刻30卷, 正宗续编复刻12卷, 西山真文宗公年谱1卷, 真文宗公心经1卷, 真文宗公政经1卷. 一世祖: 真德秀字景元后更希元晚号西山(宋) 散居地: 福建省浦城县等地.
浏览: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