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李离

李离

(人物)

李离,中国春秋时期晋国狱官,因为误听属下的话错杀了人,想以死抵罪。晋文公认为责任在他的属下,而不是他的罪过。但李离执法严格,伏剑自杀。钱穆认为李离是战国初年的李悝,李离和晋文公的故事,应该是李悝和魏文侯的故事。

李离相关文献
蓬,离美丽最远,离诗人最近
与传统诗词里的众多风物相比,蓬是个倒霉蛋。它总是与破败、简陋、飘零一起出现。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王维)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李白)诗人异乡漂泊,远离故土的不舍,踏足异地的不适,羁旅的劳顿,行途的孤寂,这种种沉重的情绪,皆因一个“游”字。“蓬”会随风飘转,这一点游子相似,于是为了渲染这种游子之愁绪,诗人选取了“蓬”来加强形象性与飘零感。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杜甫)看蓬门秋草,年年破巷,疏窗细雨,夜夜孤灯。(郑燮)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秦韬玉)诗人形容自家门户门窗破败、丑陋、贫穷,亦用“蓬”门,“蓬”门与朱门、豪门、高门、名门形成强烈的对比反差,破败萧条之感浓烈。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李白)“蓬蒿人”是什么人呢?胸无大志的庸人。沉忧能伤人,绿鬓成霜蓬。(李白)“蓬霜”,又喻指衰老花白的头发,头发不仅白了,而且还乱糟糟,一副“蓬”样。“蓬”总是与光鲜...
查看全文
王离
参考资料
查看全文
被离
参考资料《吴越春秋》
查看全文
毘舍离
音义《善见律毘婆沙》记载:并记载其王种为波罗奈国王夫人所生,一对不足月的双胞胎兄妹,被置器中顺江流下,为道人收养,因其“皮薄”而称为“离车子”,后牧牛人继续收养,因其脚蹋牧童需躲“避”之而称为“跋阇”,二人长大后成婚,统御牧牛人,王种繁衍众多,建立的城池经三次扩建十分广大而称为“毘舍离”城。印度《往世书》和个别南传佛教经论注疏中也有称为Visālā。毘舍离(Vesāli)的语音与梵语中母牛(vaśā)相近,易于让人籍此浮想联翩。事件与人物佛陀在此城预言自己即将涅槃。佛教八大圣地之一。在佛陀灭度后百年,耶舍比丘召集了印度西部与东部共七百名长老,在此城中进行了第二次结集(又称七百集结、毗舍离集结),造成了日后上座部与大众部的分裂,开始了佛教部派佛教时期。在《巴利律藏·七百犍度》记载中,毘舍离结集虽然批判了毘舍离跋阇子比丘十事非法,但对其地域族群名称使用的依然是vesāli(毘舍离)未至于vas...
查看全文
离殇
琉璃瓦曾经的年少轻狂,可否换来梦寐的地久天长。今日又意乱神狂,不知该怎样收场,别了模样。好想好想,叩问上苍,别让人如此彷徨,她毕竟如此善良,请老天赐予力量,拯救悲伤。人生或许就是这样,不如想象中的轻飏,现实中多了些许哀伤。把自己适当隐藏,又怕被世界遗忘。不打扰世界的安祥,这是曾经的美好愿望。逝去的高远理想,今日又在心头回荡。远行的脚步渐渐迷失了方向,放肆的灵魂也感到了阵阵苍凉。试问路在何方,不敢做太高的奢望,你说这只是梦一场。好想好想,拥有神的力量,不再为前路感到忧伤。天色苍茫,秋风迨荡,这是怎样的意象。既然往事已成伤,又何必枉费思量。就此别往,从此自由飞翔,个性张扬,怎不神往。寒流侵袭下的世界开始人心慌慌,柔弱的肩膀是否应该有所担当。好想好想,拥有魔杖,拯救沧桑。眺望远处的河江,浩浩汤汤,与天同疆。昔日高挑的胡杨,也倍感淼茫,因地的空旷。上古时期的词章,总是意境悠扬,一唱三叹,重峦叠嶂,...
查看全文
李离相关标签
李姓
春秋时代自杀人物
春秋人
其他
家族谱大览
青龍李氏宗譜 [20卷]
原书: 永康市 : 李店村志编纂委员会(国强文印公司印), 2001年重修. 4册 : 插图, 世系表, 肖像. 收藏者 : 太原市 : 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迁杭始祖 : (唐) 李文远. 永康祖 : 李德明,字宗仁,行从二. 青龙李店祖 : (宋) 李孟,字克贤,行绣九,改嵩十三 ; 李恭,字克顺,行嵩十四. 李店村 : 古称青龙庄, 后因姓而改. 散居地 : 浙江省永康县等地. 册4 (卷20) 为墓图及碑文. 书名据书衣题, 及书名页题编目. 册三书衣题 : 李店村志.
浏览:100
李氏族譜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陇西堂, 清宣统3[1911]重修(陆城 : 文明堂梓行). 18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者 :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 宁乡高坵始祖 : (元明之际) 李希森,字必荣. 陜西西安府长安县莲花池人. 元末官于湖广路峡州. 因避兵乱, 与兄李天森, 弟李福森, 三兄弟避难高坵. 希森公下派祖(6世) : 李友谦(大房) ; 李友让(二房) ; 李友谌(三房). 皆为汝琳公之子. 友谦公下支房祖(8世) : (明) 李时济 ; 李时润 ; 李时泽. 友让公下支房祖(8世) : (明) 李时龙 ; 李时新 ; 李时俊 ; 李时贵. 友谌公下支房祖(8世) : (明) 李时祯 ; 李时裕,字东山 ; 李时麒 ; 李时麟. 派语(2世起)似为 : 添远庭汝 友万时文 元九玉应 启正一 大 光明兴发长. 散居地 : 湖南省宁乡县高坵等地. 书名据书签题, 及版心题编目. 书名页题 : 李氏宗谱
浏览:100
李氏族譜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陇西堂, 清宣统3[1911]重修(陆城 : 文明堂梓行). 18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者 :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 宁乡高坵始祖 : (元明之际) 李希森,字必荣. 陜西西安府长安县莲花池人. 元末官于湖广路峡州. 因避兵乱, 与兄李天森, 弟李福森, 三兄弟避难高坵. 希森公下派祖(6世) : 李友谦(大房) ; 李友让(二房) ; 李友谌(三房). 皆为汝琳公之子. 友谦公下支房祖(8世) : (明) 李时济 ; 李时润 ; 李时泽. 友让公下支房祖(8世) : (明) 李时龙 ; 李时新 ; 李时俊 ; 李时贵. 友谌公下支房祖(8世) : (明) 李时祯 ; 李时裕,字东山 ; 李时麒 ; 李时麟. 派语(2世起)似为 : 添远庭汝 友万时文 元九玉应 启正一 大 光明兴发长. 散居地 : 湖南省宁乡县高坵等地. 书名据书签题, 及版心题编目. 书名页题 : 李氏宗谱
浏览:100
李氏族譜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陇西堂, 清宣统3[1911]重修(陆城 : 文明堂梓行). 18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者 :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 宁乡高坵始祖 : (元明之际) 李希森,字必荣. 陜西西安府长安县莲花池人. 元末官于湖广路峡州. 因避兵乱, 与兄李天森, 弟李福森, 三兄弟避难高坵. 希森公下派祖(6世) : 李友谦(大房) ; 李友让(二房) ; 李友谌(三房). 皆为汝琳公之子. 友谦公下支房祖(8世) : (明) 李时济 ; 李时润 ; 李时泽. 友让公下支房祖(8世) : (明) 李时龙 ; 李时新 ; 李时俊 ; 李时贵. 友谌公下支房祖(8世) : (明) 李时祯 ; 李时裕,字东山 ; 李时麒 ; 李时麟. 派语(2世起)似为 : 添远庭汝 友万时文 元九玉应 启正一 大 光明兴发长. 散居地 : 湖南省宁乡县高坵等地. 书名据书签题, 及版心题编目. 书名页题 : 李氏宗谱
浏览:100
李氏族譜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陇西堂, 清宣统3[1911]重修(陆城 : 文明堂梓行). 18册 : 插图, 世系表. 收藏者 :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 宁乡高坵始祖 : (元明之际) 李希森,字必荣. 陜西西安府长安县莲花池人. 元末官于湖广路峡州. 因避兵乱, 与兄李天森, 弟李福森, 三兄弟避难高坵. 希森公下派祖(6世) : 李友谦(大房) ; 李友让(二房) ; 李友谌(三房). 皆为汝琳公之子. 友谦公下支房祖(8世) : (明) 李时济 ; 李时润 ; 李时泽. 友让公下支房祖(8世) : (明) 李时龙 ; 李时新 ; 李时俊 ; 李时贵. 友谌公下支房祖(8世) : (明) 李时祯 ; 李时裕,字东山 ; 李时麒 ; 李时麟. 派语(2世起)似为 : 添远庭汝 友万时文 元九玉应 启正一 大 光明兴发长. 散居地 : 湖南省宁乡县高坵等地. 书名据书签题, 及版心题编目. 书名页题 : 李氏宗谱
浏览:100
李氏宗谱 各支分卷 首上下卷
原书: [出版地不详] : 五知堂, 1995年合修(厚义堂梓). 76册 : 插图, 世系表, 地图, 人像. 收藏所 : 太原市寻源姓氏文化研究中心. 合修新派 : 精诚维宿愿 荟萃喜同根 族谊青山好 力期众共尊. 马湾股始祖 : (明) 李穆一. 原籍江右湖口. 与弟穆二公同徙宿松. 龙谿股始祖 : (明) 李玉十. 下有二子 : 李纹菖(居马家坂) ; 李纹显(居清湾). 韭山股始祖 : (清) 李策彰 ; 李策明. 由黄梅迁松. 花园股始祖 : 李一戊. 下有二派 : 李正焘 ; 李正旺. 祝山股一世祖 : 李祜. 为省三公之后. 竹林股始祖 : (宋末) 李元志. 凤车股始祖 : (元明之际) 李兴一. 仲皋公长子. 西源股始祖 : (明初) 李益忠. 自江西浮梁迁松. 洗马股始祖 : (明) 李添二. 由鄱阳徙松. 下有二子 : 李福隆 ; 李福常. 龙井股始祖 : (元明之际) 李应春. 白杨股始祖 : (明) 李丹木. 自江西南康都昌县迁宿松. 鹅湖股始祖 : (宋) 李胜一. 万五公长子. 王李股远祖 : (元明之际) 李德,字醇儒. 德公下三子 : 李应基(留王李冲) ; 李应振(迁西源孙家冲) ; 李应端(迁中山嘴). 大桥股一世祖 : (明) 李布义(自鄱阳迁松) ; 李华卿(自湖口迁松) ; 李万一. 万一公下派祖 : 李旺一(居郭李湾) ; 李旺二(居河西). 散居地 : 安徽省宿松县等地. 书名据书签题编目. 版心题 : 李氏宗谱.
浏览:100